(他毕业后,家里经济宽裕了点,他和母亲、姐姐商量,想养兔子家,母亲和姐姐都支持他,他去县城买回养兔子的书,看完书后,计划先买一对回来学着养,买回兔子后,一边按照书上介绍的法子饲养,一边琢磨,抽空去队里养兔子的乡邻那里取经
母亲崔花为人处世好,他文化不高,在农村却算不错,言谈举止还可以,乡邻尊重他母亲,就向他传授了饲养方法和经验,提醒他在饲养过程会遇到哪些问题,他在脑海里面把取来的经与书上的饲养方法作比较,便按书上介绍的方法喂养兔子,兔子肥了,到了繁殖季节,母兔产下的幼兔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他想到自己成功了,想起去取经时,乡邻毫无保留地向自己传授饲养方法和经验,就主动去介绍他的饲养方法,乡邻来观摩,思考了他的方法,回去后,按他的方法饲养兔子,兔子的体重增加了,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得到解决;他养的兔子一年四季兔子四次繁殖,兔子数量成倍增加,幼兔质量深受好评,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愿意到他这里购买种兔,两年下来,解决了当地因季节和气候变化兔子会患各种毛病的问题,积蓄多了,家里的陈设像样了,墙壁上也挂上了他钟爱的山水画,这在方圆几十里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村里人都说“这个娃儿(娃儿:这里的意思是小伙子。)可以,没白读几年高中”,母亲、姐夫、姐姐都很高兴。
小龚说:“唐岚可以。”
乐宜拉下脸对小龚说:“麻圆,滚到你那边去做。”
小龚的绰号叫麻圆,他在燕归来做小吃时,同事也称呼他“麻圆”。
麻圆看着乐宜,瞪大眼睛,兴奋地说:“老子就要在这边做呢。~~~”
乐宜问:“有几天没跟张筝吵架了?”
麻圆回答:“有几天了。”低着头做事,轻声说:“她想吵架。”
乐宜笑着问他:“你女儿有好大了?”
他回答:“有五六岁了。”
岳宜说:“在读书了?”
他回答:“下半年送她上幼儿园。”
乐宜问:“你们那里条件好不好?”
他回答:“不好。我们那里缺水,泥巴硬得像石块,用犁头翻过后,种上菜苗,隔一段时间去看,菜苗长高了,变瘦了,整块菜地像荒地;洒上新型肥料,仍然无济于事,成熟后,一块地只能收不缺水的队里的同类蔬菜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乐宜说:“条件是不好。你是独生子?”
他回答:“我有个姐姐。”
小龚问:“你姐姐结婚了嘛?”
他回答:“结了。”
麻圆问:“你姐姐离你们远不远?”
他回答:“我姐姐就嫁到我们镇上”
张筝忙完了,问他:“唐岚,你姐姐长得漂亮,个子也高?”
麻圆介绍:“唐岚,这个就是我媳妇张筝。”
他看张筝,已经变成少*妇了,早上最先来上班的几个女子中就有她。
他回答:“我姐姐长得漂亮,个儿高。”
他姐姐唐燕身高约一米七十三,在老家有‘一朵花’的美誉。
张筝问:“你姐夫交了好多钱?”
他回答:“我不晓得。我妈没提交钱的事,我姐夫自己交的钱。”
厨房里的几个人感到意外:“你妈没喊他交钱,是他自己把钱给你妈的?”
他回答:“他自己交的钱。”
都感到意外:“可以。”
樊仁和岳父商议好什么时候结婚,崔花没提礼金,樊仁有些意外,但他听说了崔花的人品,就按农村的习惯,主动把丰厚的礼金送到岳母手里。
张筝问:“你姐夫办了几桌酒?”
他回答:“听我妈说,我姐夫包下了镇上所有的餐馆,坐了近一百桌来贺喜的客人。”
厨房里的人议论:“可以嘛。”
张筝问:“你们这边办了几桌酒席呢?”
他回答:“我们这边就是我的爷爷、叔叔、舅舅、堂兄老表。”
厨房里的人不再议论。
张筝问:“你母亲为你姐姐准备了多少嫁妆?”
他回答:“听我妈说简单得很。”
张筝问:“你不晓得?”
他回答:“我姐姐结婚那天我在学校上课。”
张筝问:“你没请假吃喜酒?”
他回答:“没有。”
张筝问:“你妈没给你姐姐准备多少嫁妆,你姐夫没说啥子?”
他回答:“我姐夫没说啥子。”
乐宜问:“你姐夫是做啥子的?”
小龚回答:“他姐夫是做生意的。”
乐宜问小龚:“麻圆,你咋个晓得他姐夫是做生意的?”
麻圆回答:“我和他以前是同事。”
乐宜诧异地问:“你和他以前是同事?你们以前在哪里上班?”
麻圆说:“我和他以前在人和豆浆店上班。”
张筝说:“他们以前都在人和豆浆店上班。”
乐宜问:“你爸爸和你妈妈就在家种地?”
他回答:“就在家种地。我妈在家养了很多鸡,家里的开支都是我妈卖鸡蛋攒的钱。”
麻圆说:“他爸爸喜欢喝酒。不务正业。”
乐宜问:“你爸爸是做啥子的?”
他回答:“我爸爸是农民。”
乐宜问:“你爸爸不会技术?”
他回答:“不会技术。”
麻圆说:“他爸爸不务正业。他老头喜欢喝酒,喜欢结交酒肉朋友。”
乐宜问:“你以前的媳妇会不会技术?”
他回答:“她不会技术。”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