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拐》在我看来,是这一季《华夏喜剧人》中最出色的作品,我试着给大家分析分析……”
这是在微薄上一个人发的一篇长文。
微薄在华夏是大家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很多人也是在这里观看大事小情,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观看各种人的咨询乃至于很多人争吵。
这篇长文,就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了为什么《卖拐》好笑。
而且在末尾的地方,这个人还说了一句:“就我自己的观点而言,夏杭带给我的感觉十分惊艳!今天听说他下一个作品是《卖拐二:卖车》,我特别期待,但也有些忐忑,生怕他把上个故事的招牌给砸了……”
这倒是真的喜欢《卖拐》的人。
下面也有了一些评论——
“我觉得分析得很靠谱!《卖拐》真的特别搞笑,我到现在已经反复看了五遍!依然能笑出来!”
“对啊,我也觉得好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整天就黑说夏杭是什么富二代,那富二代不假,能写出好本子,还可以当好演员,这也不假啊!”
“没有办法,很多人就是先决定自己的立场然后再发言的,还容易被其他人带偏,我反正很期待《卖拐二》,而且我相信,和我一样期待的人不少。”
……在这条微薄下面,聚集了一些期待《卖拐二》的人。
但这条微薄的确没火起来,主要是因为夏杭他们的确人气有限,其次就是因为这种技术流的东西一般大家都不太喜欢,他们还是喜欢表明自己的立场。
但夏杭看到这个,心里还是觉得不错。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明星不是一个故事就能成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他需要很多的作品,才能在人们心中打下烙印。
其实现在在关注《卖拐二》的人也不少,只不过这些人中间大部分都是苏语诺的粉丝或者黑子,已经有人吵起来了。反正他们也是动机不纯,夏杭也没有去看那些评论恶心自己的爱好,也没怎么看。
夏杭还是相信,只要把《卖拐二》表演的部分做到最好,他们应该就能够复制《卖拐》的传奇。
看完这些舆论,夏杭的心中更加坚定自己要把《卖拐二》演到最好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看到了不少唱衰自己的言论,这其中很多都是长篇大论的分析。
其中有一篇分析算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篇文章从很多个角度阐述了这一次破晓团队必败的观点。
这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卖拐》已经把这个故事挖掘得差不多了,现在顶多只能照着第一部再演一次,很难出现什么真正的创新,所以在故事上很有问题,也就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力。
这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之前《卖拐》的成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苏语诺的加入,可是现在苏语诺已经是第二次参与表演,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新鲜感,而且还是连续两期,自然而然,《卖拐二》在人气上也有着很强的不足。
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夏杭说到底也是一个不懂行的富二代,上次应该榨干了他的所有灵感,这一次不可能还有什么建树了。
……几个原因下来,这篇文章可以把好几个人说得特别服气,相信事情应该就是如此。
夏杭看了之后,虽然心中很不爽,但不得不说,这家伙讲的很有道理,这一次,他们的确面临着很多的劣势,也存在着太多的挑战。
但他不可能放弃,尤其是在自己还背着那么多债务,又有了明确计划的情况之下,就更不能放弃了。
就在这个时候,夏杭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看来电显示,是叶海涛打来的。
大晚上的接到这种电话,夏杭也不知是祸是福,接通电话之后,才听到叶海涛带来的是好消息。
他的房子、车子都已经有了买家,全部加起来可以卖到800万的价格,能把最紧急的一批钱或者是一些利息先还了。
这个消息让夏杭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他面临的情况没有那么紧急了,自己也还有一点时间来辗转腾挪。
但是这也意味着夏杭已经失去了所有的退路,如果破晓团队在《华夏喜剧人》的舞台上,不能达到夏杭想要的程度,那夏杭退无可退,甚至有可能会被那帮债主直接给弄死……到时候夏杭的结局要多惨就会有多惨。
“没退路了,下一期《华夏喜剧人》,必须要豁出老命去干了!”夏杭的心中已经特别清晰,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经过一周的准备时间,也经过夏杭几乎没日没夜地排练之后,《华夏喜剧人》在出现夏杭后的第二期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一期节目,现在还剩下六支队伍,还是一样的赛制,这中间必须有一支队伍被淘汰!而且不得不说,虽然夏杭做好了准备,他们也在一些地方有优势,但现在破晓团队依然还是成为了目前来看淘汰可能性比较大的队伍,很多人都在猜测夏杭他们这一期可能是撑不过去了。
夏杭这几天也在关注评论,也知道这样的议论,但他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思想,也就只能是在心中想想而已,一切还是要在舞台上决定。
今天,夏杭他们的破晓团队再一次来到了《华夏喜剧人》的总部,在苏语诺出来的时候,《华夏喜剧人》的记者团们,依然有好几个围了上来,大家以苏语诺为圆心,开始关注着夏杭他们。
问题的矛头依然在指向苏语诺,对她的问题也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些,最主要还是记者们很好奇苏语诺和夏杭之间的关系,好奇到底为什么夏杭能够吸引苏语诺接二连三帮助他表演小品。
苏语诺也一如既往,应答得体,也不得罪人,但是也绝对不会承认这样的罪名。
等到苏语诺问得差不多了之后,这些家伙们也总算是象征性地把话筒递到了夏杭的面前,这记者一开口就是一个尖锐的话题:“夏杭,《卖拐》已经表达出了一种故事模式,你还要用什么办法来写《卖拐二》呢?”
这个问题也还有不少人在一起关心,所以屏幕前后,很多人都已经开始盯着夏杭看,看他如何作答。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