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剑问诸天》第二十三章 舟中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孟靖召来郭东台、牛七以及府衙一众文官,令他们清点平州这些年的税款账目,主要合计各世家拖欠的税款。

折腾了足足半天,才清点出来,各世家这些年没有交一文钱给州府,所欠的税款,多者可达数万。

孟靖对整理出来的账目很满意,条目列得很清楚,顿时对郭东台、牛七几人有所改观。

杨氏在众多官员因领不到俸禄辞官、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录用这些人,肯定有她的道理,事实证明,郭东台等能够胜任这些官职。

唯才是举,不问出身,方为用人之道。

翌日一早,孟靖就将昨日整理的账目交给李大壮,明天带人去各世家挨家挨户地收欠税。

孟靖并不指望李大壮能收回银子,他此举不过是想告知各大世家,信王府要开始翻旧账了,至于接下来的事,他有其他的安排。

不出所料,李大壮很快就回来了,整个人怒气冲冲,一路走一路骂。

“王爷,俺让你失望了,那帮糟气的老头子,弯弯道道一大堆,跟俺说了一大通,俺都被绕晕了,但他们就是不给钱,要不是怕给王爷惹事,俺早就把他们揪到牢里大刑伺候了……”

李大壮越说越气,脸上那道显眼的刀疤也跟着扭来扭去。

看着这个耿直的汉子,孟靖变得有些欣赏他的那股江湖气,笑着安慰:

“李提辖辛苦了,这事不怪你,先去休息吧。”

李大壮还是有些不情愿,不愿就这么算了。

“王爷,你怎么不生气,反而笑嘻嘻的。”

“李提辖不要再陷在这事上了,本王向你保证,过几天,让那些老家伙哭都哭不出来。”

李大壮想起那帮圆滑的世家老爷,再看看眼前这个年仅十八的王爷,他很难相信孟靖的话,但作为下属,他只好祝愿孟靖能成功。

最后,李大壮半信半疑地走开了。

市井中,州库空虚、信王府欠银八十五万两的消息传开了,一时间民心惶惶。

“州库没银子了,来年要是发灾了,没钱赈灾怎么办?”

“听说王爷承诺在五天后还清八十五万两银子,五天凑齐这么多银子,不可能。”

“王爷年纪还是太小了,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大话也不看看情况。”

……

市井小民在茶馆、街头都在谈论着这些事,大多是在嘲讽孟靖经验尚浅、说话不切实际。

没人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娃娃,能在短时间里筹集到这么多钱。

别说八十五万两,就算是十万两也很难。

更多的人是在等着看信王府的笑话,大门大户的丑事,对于市井来说,可是珍贵的酒后谈资。

城中,一川碧水穿城而过,岸边很多妇人在洗衣、淘米,嘴里谈笑着柴米油盐这些琐事。

一叶扁舟静静泊在河中央,船篷口盖着一层厚厚的竹帘。

船篷里,两人对酌,其中一人正是薛见笑。

坐在薛见笑对面的是一个白衣年轻的俊秀公子,皮肤白皙,举止不羁,颇有超然脱俗之态。

“薛兄,我实在想不明白,你有洁癖,是怎么习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袁兄,每次一见面你就挖苦我,一点都没变。”

袁笙举起翠色杯盏,一饮而尽,饮完挥了挥袖袍。

“为一靴而怒颜剑刺宰相,我在外面可是听说了不少关于薛兄的事迹啊。”

“你还真是没完没了,这些事的隐情你都明白,何必再提呢?”

薛见笑一脸无奈,对于这位利嘴好友,他向来很头疼。

等袁笙一番调侃结束后,薛见笑抓准时机,郑重道:

“既然你云游至平州,何不停下歇息一段时日,我想为你举荐一人。”

“信王孟靖,薛兄说的是他吧,现在全城都在议论他的五日之约呢。”

袁笙轻轻推开小窗,一道凉风卷入,吹乱他额前的几缕青丝。

薛见笑想拉拢袁笙来辅佐孟靖,他很了解袁笙的才能,若能成功说动袁笙,这必定对平州之事大有助益。

“信王之才,从平定屠家之事便可看出,他有一个王该具备的所有品性,这不就是袁兄一直在寻找的贤主吗?”

“他灭屠家确实有些能耐,但是,他在州库空虚之时,冒然许下五日之约,就过于逞能了,足见他不过也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袁兄莫要妄下论断,王爷不是那种浮躁逞能之人,他立下五日之约,就一定早有办法解决此事。”

“众所周知,平州的钱都集中在世家手里,信王想要筹钱就必须从世家手里拿,如今世家都在等着看信王颜面扫地,他们不可能伸手把银子奉上。”

薛见笑深知这位好友嘴功的厉害,他可不敢再继续与其争论下去,笑道:

“咱俩再怎么说道也没用,等五日之期到了,孰对孰错,自会见分晓。”

下午,街市上的消息已经传到平州城军营中,军营瞬间沸腾起来。

平州军军纪素来懒散,军中混迹着大量老兵油子,领军饷十分积极,一打仗溜得比谁都快,整天就会偷懒捣乱。

这些老兵油子一听信王府没钱了,立马就骂娘了,没钱就发不了军饷,他们赖在军中就是贪图那些军饷,没饷钱自然要闹事。

兵油子们很快就在军中撺掇起一群人,到处宣传叫嚣,打杂器物。

这其中有不少人收了世家的银子,故意来捣乱,制造事端。

越来越多的士兵被蛊惑加入其中,军营陷入混乱。

信王府派来节制军队的官员们虽然都在尽力平息事端,但他们初来乍到,对军中情况还不熟悉,哪里能治得住那些老兵油子。

军中动乱愈演愈烈,士兵们都认为信王府发不出这个月的军饷。

他们都是穷苦人家子弟,一家几口人都眼巴巴指望着他们这点军饷过活,没饷银,一家人都得挨饿。

再低微的人,也一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为了军饷,他们能够拼命抗敌,同样也能为了军饷,跟信王府玩命。

信王府派来的官员嗓子都喊了,却收效甚微,眼看局势就要控制不住,哗变在即。

这时,一队蓝披风中郎将骑兵冲入军营中,协助信王府官员,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