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黑山修整了三日,留下五千步兵在黑山待命,剩下的四万五千步兵,以及四千骑兵,则是朝着昌黎县的渡口进发。
在行军的过程中,杨玉让狄青的四千骑兵,一直压都着速度,保持着与大军二十里的距离,不能行军太快。
一路之上,他们从北边绕行,途径无虑、扶黎二县,并未被任何人发现。
十天之后,大军终于来到了距离昌黎县渡口,仅剩五十里,一个隐秘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常遇春负责指挥军营的布局,狄青则是派出大量的斥候,探查方圆二十里之内的情况。
“义贞,点两百骑兵,随我去昌黎渡口看看。”
杨玉对程咬金道。
半刻钟之后,两人带着两百骑兵,离开了军营,朝着昌黎渡口的方向疾驰而去。
五十里的路程,没多久便到了。
他们站在一个山坡之上,遥遥相望。
他们在渝水的东面,站在这里,隐隐能够看到渝水西面的昌黎城。
“主公你看,那里正在修浮桥。”
程咬金忽然指着渡口处,对杨遇到。
杨玉闻言,随即望去,见到有两座浮桥已经建成,正在准备修建第三座。
“估计他们马上就要发兵辽东了。”
杨玉沉声道。
程咬金点了点头,心中庆幸,相信了杨玉。
否则的话,等蹋顿大军到辽东之后,他们再匆忙迎敌,肯定是必败的。
杨玉和程咬金,又在这里观察了一会,留下二十名骑兵,随时监视这里的情况,然后这才回到了军营之中。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之间,已经是七天之后。
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矛盾愈发严重,终究是爆发了大战,无比激烈。
这个消息很快便是传到了柳城。
“哈哈...徐先生的那位好友,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蹋顿看着手中送来的信,大笑道:“刘虞和公孙瓒之间,爆发大战,我们可以趁此机会,出兵辽东了!”
在场的谋士和将领闻言,皆是议论纷纷,喜形于色。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大王只要占领了辽东郡,那乐浪郡也是囊中之物了。”
徐德恭维道:“到时候我们有三郡在手,再加上无双骑兵,只需修养一两年,定能吞并整个幽州,顺势图谋中原!”
“好!若真有那一天,徐先生就是我乌桓第一功臣!”
蹋顿更加的高兴,随后道:“传令下去,整顿大军,明日就出兵辽东!”
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不仅要夺取辽东郡,更要杀了杨玉,为自己麾下的大将呼延达,以及四万精锐报仇。
“遵命!”
在场的谋士和将领,皆是恭敬的道。
众人纷纷离开,前去准备。
.........
与此同时,刘虞和公孙瓒大战的消息,也传到了杨玉的军营。
常遇春等人,立刻汇聚到了中军营帐。
他们此时对杨玉,皆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刘虞和公孙瓒爆发两方的大战,已经爆发。”
整理下心情,常遇春沉声道:“若是蹋顿出兵的话,他们的两万骑兵,以正常速度行军,只需三天就能到昌黎渡口了。”
“我们不管他们的骑兵。”
杨玉却是道:“他们步兵行军速度本来就慢,还要押送粮草辎重,估计十天的时间才能到昌黎渡口,与骑兵之间,差不多有七天的时间差距。
等他们的骑兵过去之后,我们埋伏他们的步兵!”
常遇春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狄青等人闻言,亦是纷纷点头,赞同杨玉的计策。
随后,他们开始商议,昌黎渡口埋伏的具体细节。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杨玉他们依旧是按兵不动,只是又加派了五十多名斥候,在不同的方位,时刻监视昌黎渡口的动向。
........
蹋顿留守了一万多人驻守柳城之后,便是在第二天,亲率十四万步兵,以及两万骑兵,浩浩荡荡的朝着辽东进发。
刚行进了不到半天的时间里,骑兵与步兵,就已经拉开了很远的距离。
“大王,要不要让骑兵压低速度,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要拉的太远?”
大将跋圭生性谨慎,向蹋顿建议道。
蹋顿闻言,觉得有理,刚准备说什么,徐德却是开口了。
“跋圭大人此言差矣,徐某反而觉得,骑兵现在的行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应该加快才对。”
徐德却是缓缓开口道。
“哦?徐先生何出此言?”
蹋顿疑惑的问道。
跋圭见到徐德反驳自己,顿时一脸冷意,不过现在徐德深的蹋顿青睐,是蹋顿眼中的红人,他也不好发作。
而且,他倒是想要听听,徐德有什么见解。
其他的几名将领,也都是看向了徐德。
“大王,那杨玉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却能够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灭掉呼延达的四万精锐,肯定是个聪明人。”
徐德顿了顿之后,继续道:
“他若是知道刘虞和公孙瓒开战,必然能猜到我们会趁机发兵辽东,并且在辽队县的渡口设伏。
到时候就算我们可以在其他地方修建浮桥,强行度过大辽水,但伤亡也会非常的惨重。
我们应该让骑兵在消息传到辽东之前,就赶到辽队县的渡口,将渡口牢牢的守住。”
蹋顿闻言,眼前一亮。
其他的将领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他便是道:“徐先生说的有理!
传令下去,让骑兵加快速度,尽早赶往辽队县,守住那里的渡口,防止杨玉在那里设伏!”
“遵命!”
传令兵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加速朝着前面的骑兵追赶而去。
骑兵将领穆尔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刻便是率领骑兵大军,加速朝着辽队县的方向疾驰而去。
.......
翌日清晨,杨玉刚刚从营帐中出来,却是见到护卫急匆匆的忽然跑了过过来。
“何事?”
杨玉疑惑的问道。
“启禀主公,乌桓的两万骑兵,已经到达了昌黎渡口,开始准备渡河了。”
那传令兵恭敬的道。
“什么?现在已经道昌黎渡口了?”
杨玉一怔,出乎意料。
前天公孙瓒与刘虞才爆发大战,蹋顿第二天出兵的话,到现在也才一天一夜的时间。
两百里的路程,两万骑兵一天一夜就到了,这已经算是高强度的急行军了。
“备马,我要去昌黎渡口!”
杨玉沉声道:“同时把消息告诉常遇春他们。”
很快,马匹备好,他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朝着昌黎渡口的方向,疾驰而去。
等他赶到远处一个小山坡的时候,两万多乌桓骑兵,正在通过三条浮桥。
浮桥颠簸,过程虽然比较缓慢,但还算是比较有序。
杨玉才刚刚赶到没多久,常遇春他们也都来了。。
“他们的骑兵急行军,估计是要在刘虞和公孙瓒的消息传开之前,赶到辽队县的渡口,防止我们在那里设伏。”
常遇春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道:“恐怕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的大军已经来到这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