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地。
曹丕的营帐显然比胡遵军队使用的高了好几个档次,更高,更大,也更厚。
厚度显然在这风沙不停的戈壁滩上更为重要。
甲士在外,司马懿领着我们进了营帐。
两侧摆着酒案,正中央对面单置一案,坐一人。
想来应该就是曹丕了。
其时我在英门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甚至可能都不如英凡。
所以曹丕很明显的也没有太在意我们,直接将师兄邀到靠近些的侧案开始聊。
但对我来说却是正好,有酒有肉,还有饭后甜点。
真的是饿到极致了,几乎将面前所有的食盘都一扫而空。
看着一排空空的盘子,我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到英凡和苏一也是如此,最后一丝不好意思也荡然无存。
觥筹交错。
但和我们三人基本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在吃饱之后就被引出了帐外,而后分到了两顶营帐。
自然是我和英凡一顶,苏一独自一顶。
一夜无事,至于师兄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第二天我们醒来的时候已经他已经睡在我们营帐里了。
一切准备完毕,出发。
我们自是没有和曹丕他们同行,曹操生性多疑,向来反对拉帮结派,虽然双方有心,但也不想落下口实。
这一番补充过装备,也换了脚力,所以将近黄昏的时候便到了城中。
能证明我们身份的令牌还在师伯身上,所以我们只能去到客栈。
好在曹丕给的银两足够,足够我们一路吃饭住店到洛阳。
路上,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同样是想控制英门,如张松曹操之流,都是采取武力手段强迫,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还有这种拉拢人心的手段。
不过很快我就遇到了第二次。
就此,其余无事。
行近洛阳,苏一的身体经过一路修养也恢复如前。
四人的状态基本也达到了巅峰,唯一的问题是:
面对苏一每天对于师伯的追问,我们三人却是只能遮遮掩掩,实在追问到极点,只能甩一句:“到了洛阳你就知道了。”
接近洛阳,苏一明显激动起来,我们却是犹豫着要不要进城再拖延一段时间。
却被她一口回绝,坚持要回山见师伯。
无奈,踏上回山的路。
山上的原住民早已被屠杀殆尽,也不知道这山原本有没有名字。
但因从那之后英门就一直驻扎在这,半是代称英门,半是为这个模糊的地方配个名字,所以渐渐的就传成了“英门山”。
不过后来我们才发现因为那里屠杀过之类的原因,在民间传成了“阴”门山。
穿过几个尚有人烟的村落,进入了毫无生气的
ahref="/xiaoo/20176/"
山道,根据我之前的印象,在山道上转几个弯就到了。
这条山道,怎么形容呢?
许是常年无人烟的原因,本就茂密的大树在顶处由于一些藤蔓的缠绕,已经构成了一条隧道,完全遮蔽了外面的太阳。
中间剩了一条仅供马车通行的路,但也是杂草丛生。
英门大多数人被软禁在山上,此路也就是我们隔几月走一次,所以成了这番模样也实属正常。
至于虎豹骑的后勤运输,应该是还有别的道路。
可能是由于我心心念着脱离掌控,尤其是愈到此处挣脱束缚的**就更加强烈。
所以我在想到虎豹骑还有其他路的时候,瞬间就意识到以后反出的时候一定先想办法掐断他们的后路。
而眼前这条路,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魄,日后应该会有大用。
想到这,我不禁留心了些周围的地势。
就见树丛中,突然有寒光闪过,箭头的寒光!
没想到,在我一夫当关前,竟是被别人先一夫当关了。
“停,有人!”我赶忙勒马喊道。
此时正值春秋之交,草半干不干,韧性极好,土也是半湿不干,马蹄上去稍微有些下陷。
导致我们本就走不快,这下停起来倒是很迅速。
“有人?”
三人齐齐驻马拔剑,看向周围的草丛树林。
此前是由于有层叠树影的掩护,加上我们并不是太在意,所以并没有发现。
现在细察之下,才发现黑色的树荫中藏满了甲士,一双双阴鸷的眼睛盯着我们,像是暗处的狼盯着猎物,让人不寒而栗。
正常来说,在这种埋伏之人被发现的情况下,应该是趁我们还没有跑掉,提前收缩包围圈。
但这些人却只是在黑暗中看着我们,似乎不打算动作。
唯一的可能,他们并不担心我们逃跑。
或者说,我们注定跑不出他们的包围圈。
试问,在魏国,何人能在如此隐晦之地调动大批人马来包围我们?都城近郊,虎豹骑侧。
所以,稍微想了想,我们便放弃了逃跑的念头。
此处是魏腹地,我们亦没有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的魄力,在何处被抓不都一样?
等待片刻,面前的山道传来了马蹄声,听起来也就三,四匹马,人数应该与我们持平,如果不算树丛中的那些甲士的话。
为首一将,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
“英熊,英华,英凡,苏一?”话语中并无起伏,但自其口中说出似有惊雷之力。
很明显,对方已经完全掌握了我们的情况,而且有足够抓我们的把握,再狡辩也没有意思。
师兄纵马而出,以礼相问:“阁下就是虎侯?”
我虽没有见过,但虎侯之名还是听过的:
虎侯许褚,威震淮汝,吓退马超!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