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茶馆杂记》第四十六记杜十娘后传之——福祸轮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天,劫余出去玩时,碰见了一个叫王婆的邻居,面黄饥瘦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有人问她说:“又是三天没吃饭,至于吗。”她也不作声。

劫余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有个叫和善的大户人家要娶亲,所有的人都要上礼庆贺,光这贺礼就要了王婆一月的生活费。她留着肚子,就是为了到时能多吃点。

这和善可是远近闻名,有钱有势,家里的钱多得用车都拉不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地痞恶霸都与他有来往。

听人家说,和善家里以前非常穷,他爷爷是为了救一个落水的人才死的,他奶奶一个人拉扯着年幼的儿子苦熬。有一天,和善的奶奶领着年幼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比和善的爹稍大一点的孩子,站在路边上哭。

和善的奶奶就问孩子家在那里,好把他送回去,孩子说他的爹娘都死了,家也没有了。和善的奶奶二话没说,就把孩子抱起来,让年幼的儿子跟在后面往家走。这时候,过来一个人好奇地问:“你怎么抱着大孩子,而让小孩子跟在后面走呢,他不是你亲生的吧?”

和善的奶奶回答说:“小孩子是我亲生的,而大孩子是我拣来的,无爹无娘的孩子,我能不偏疼他一点吗。”

问她的人竖起大母指称赞道:“你真是个大好人。”又问道:“你的家就在前面的庄上吧?”

和善的奶奶说是的,那人又说:“实话告诉你吧,我就是一个土匪,今天夜里准备抢你们的庄,我看你这么善良,也不忍心抢你家。你回到家后,只要在门上系一个红布条,就可以不遭抢劫了。”

和善的奶奶刚回到家,就把今天晚上有土匪来抢劫,和在门上系红布条的事,都告诉了村里的所有人。到了晚上果然有土匪来抢,一看家家的门上都系着红布条,结果一家也没抢就撤走了。第二天,村民们纷纷跑来感谢她,还给他们送了些吃的和用的。

有一天,和善的爹得了病,因为没钱治,只能等死。当和善的奶奶正发愁时,忽然听到屋外面,那个被拣来的孩子哇哇地大哭起来。她忙跑出去一看,只见小孩一手提着裤子,另只手里还捏一块带屎的黄东西。有一条狗正追着吃他屁股上的屎,原来孩子屙完屎刚站起来。

和善的奶奶把狗撵走,给孩子擦完屁股穿好裤子,再看他手里拿的那块黄东西时,却惊得她一大跳,原来那是一大块金子。就问孩子金子是那来的,孩子睁大眼睛说:“擦屁股用的,我屙屎的那个地方还有一堆呢。”

和善的奶奶跟着孩子来到屋后面的一片草丛里,看见在几堆屎周围,散落着一大片金子,有带屎的也有不带屎的,拾了有一大蓝子。

和善的奶奶忙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感谢上天的恩赐,等她再找孩子时却不见了,只见地上有一张纸,上面写道:因善得之,因善失之。

和善的爹有了钱以后,就渐渐地骄横起来了,今天打东家,明天骂西家,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他还想尽办法让和善当官,来壮大自家的势力,村里的人都极其痛恨他。而他的老婆更是心肠恶毒,有一天,那恶婆娘在刷锅洗碗时,拿筷子很很地敲着锅沿说:“如果我儿子和善以后做了官,就先灭张家后灭李家。”

传说:《用筷子敲锅沿,就是打灶王爷的马腿。》灶王爷听了此话就报告给了上天,上天嫌此人的心太恶毒,就封闭了和善能当上官的所有渠道。所以无论他爹用什么办法,和善始终都没当上官。

和善虽没然当上官,可他用钱贿赂和巴结当官的为其所用,他在乡里更是飞扬拔扈,无人敢惹,这一回他要趁儿子结婚大捞一把。

在离结婚的正日,还有半个多月就有客来,厨师请了三十六,帮工打杂的就找了二百八,光记账的先生就有八九个。天天车来车往涌街堵道,收的金钱和财物都装了好几大车。后来,累死了两个记账的先生,压死了四个抗钱的活计。吃剩的饭菜都倒进庄西的大坑里,都满了并发出一股股臭气,离三里远都能闻到臭味。

到了结婚正日那人就更多了,劫余也去了还和王婆座在一桌。刚开席时,王婆就站起来,左手抓右手拿,连捂带塞一阵狂吃,打了几个饱隔之后,还怕吃不饱,又解开裤带,蹦了几蹦让食物墩实了再吃。她又吃了一会儿,直到一口都咽不下去为止。

劫余看着她对左右的人说:“别看她吃的这么多,时间不长,她不但会把吃下的东西全倒出来,还要赔上一年的生活费钱。”

此时,和善正从她们面前走过,劫余又说:“不要看他现在大富大贵,不久就会灾祸不断,身患重病,家财散尽,子子爬食。”众人都不信。

王婆吃饱喝足了,看着对面有个小孩,吃肥猪肉片子时,两嘴角子往外冒油,就撇着嘴说:“是谁家的孩子这么贫,像八年没吃过肉似的。”

旁边有人提醒她说:“说话注意点,这可是村长家的孩子,旁边的老妇人就是村长的娘。”此时那老妇人正讨厌地看着王婆。

一听此话,王婆立即改口说:“呦呦呦、我就说吗,只有村长家的孩子能长得这样富态,能吃肥肉那是福气,别人想吃还没这个本事呢。”惹得大家一阵大笑。

酒席终止人们一哄而散。王婆捧着个大肚子不敢走快,来到庄头时渴了,就到一家小卖部里买喝的。王婆掏出一张假钱给店主时,才发现店主竟然是席间的那个老妇人,村长的娘。村长的娘也不辩真假,顺手给了她一瓶。

王婆边喝边走,到家了一瓶也喝完了。她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觉得肚子疼,还以为是吃多了撑的没在意,后来越疼越很了,疼得直打滚。

有人把王婆的儿子和儿妻叫来,可他们却不愿意给王婆治病,还说:“她的死活与我们无关。”

他们母子的关系咋闹成这样,事情还得从十多年前说起。那时王婆家道宽裕,为了给儿子娶媳妇,送彩礼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不算,还欠了许多债,从此一下子掉进了穷窟窿。

更可气的是儿媳妇不贤,儿子又生性懦弱,生生地把她老两口子赶了出来,就住在一间破屋子里,还不养活,老俩口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极其艰苦。

有一次,老头子在路过儿子的家门口时,看见儿子正在喂小孙子,他就触憬生情,不禁老泪纵横,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贴在了儿子的门上,自然会引来很多人观看。

她儿媳妇看见门上贴的诗写道:隔窗望儿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如今我儿来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

那恶婆娘不但不悔改,反骂老东西败坏她的名声,还把老头子毒打了一顿。老头子气愤不过就上吊死了,从此,王婆再也不愿见这个儿子。

有人见王婆疼得直嚎,就责骂他儿子说:“你这个猪狗不如的东西,她可是你的亲娘,没有她那来的你。如果再不给她治病,我们大家也不会饶了你们。”

那恶婆娘没有办法,只得让丈夫背着王婆去看病,她八九岁的儿子也跟在后面走。其实那恶婆娘根本就不想给王婆治病,到了没有人的地方,她叫丈夫找来一个大筐,把王婆摁到筐里,二人抬到荒野地里要把王婆扔掉。王婆被从筐里掀下来,又哭又叫的,小孙子就站在旁边黙不作声。

过了一会儿,孩子突然拉着筐往回走,他娘就大声说:“别拉啦,不要了。”

孩子站住了说:“咋能不要,我还要用它,把你们俩个也抬到这里,和奶奶扔在一起呢。”

儿子的一翻话,她就像当头挨了一棒,顿时醒悟过来,生怕将来自己也落了个和婆婆一样的下场,就赶忙把王婆扶到筐里,妇妻二人抬着筐飞也似地给王婆看病去了。听医生说,王婆是喝了变质的东西食物中毒了,花了很多钱才治好。

原来,村长的娘给她的是变了质的东西。王婆病好后,儿子把她接回家里,儿媳妇对她也很好了,她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这真是:以假买假,福祸轮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