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舒变》第十五章 上元节 一 大明宫中的暗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上元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唐元十五年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今天老天爷总算很是赏脸,天气很是不赖,从初十起连阴了几天的天终于放睛,且是大睛,太阳露出久违的面孔,大地又回到温暖的怀抱。

长安城内的东市与西市不到傍晚时份便己人潮涌动,人们早己携家带口在市面上的寻热闹,赏着花灯,市面也己挂好了猜灯迷的灯笼,等人来猜灯迷,顺便推售点自家的商品。

各种上元节的商品和美食业己摆上了市面,商家吆喝声从东传到西,从南传到北,延绵不绝。

长安城内不论是朱门,还是寒门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把整个长安城烘的火红火红的。

京师府早己张贴出公告,长安城内最大的朱雀广场今晚上有烟花表演。

朱雀广场午时己人头攒动,人们早早去抢最好的位置,怕过一会就没有靠前的位置,到了傍晚进份,朱雀广场附近的民房的房顶,树上,高墙上也站满了人。

广场内,大人紧紧拉着打着灯笼的小孩的手,怕一不走神,小孩就消失在人堆时里,不见了踪影。

长安府衙己出动人员维护治安,连护城禁军出动部分人员在现场维护秩序。

皇宫外的长安城很是热闹,长安城的皇宫内今天略显得清静,自从李圣秋当了皇帝后,宫里的正月十五没有任何庆祝活动,宫里今天没有开早朝,下午朝臣们也全部放假,早早回家与家人共聚天伦。很多宫中的仆役也放半天假回家过上元节,宫里侍卫倒是增加了一些。

皇宫的女主人上官轻语午饭后,就摆驾去了慈恩寺。

至于唐的主人李圣秋,也没有在平时的太极宫,不知去了何处。

太上皇李德还在他的大明宫内。

自从李德当了太上皇,就从太极宫搬去了大明宫,大明宫建在整个长安的龙脉的龙首所在地,也是整个皇宫内最向阳的地方,很适合养老。

李德自从当了太上皇也就清闲下来,无聊时就唤个旧时老臣子过来喝喝茶,打打牌,下下棋,这些事也没有避过李圣秋,日子一天一天过,倒也很好打发。

身为太上皇的李德,有时也会自嘲,其实自己和乡下老农也差不多,只是比他们住的房子大点,伺候的人多点,吃得好点,有多时候还不如乡下农,毕竟乡下的老农老了膝下还会有子孙围绕,自己倒是真落了个清静。圣秋是有儿子,可那崔妃也看得太紧点,一年也就个节日带来问个安,上次来,那孩子都不认识自己是他的爷爷。

下午用过午饭后,在大明宫闲的无聊的李德就就差人传唤来了裴公来大明宫陪他过个上元节。

裴公在家中也是无趣,孙子去了烟雨寺,儿子裴进今天要肯定是在朱朱雀广场那边看着,冯氏请过安后己经找人去打牌。一众仆役也早早请假回家和他们的家人团圆去。剩余没有家人也偷溜着出去逛街去,连身边伺候的丫鬟的心也早都飞到东市和西市。

往年过节还有裴进在身边耍宝,今年显得有点孤单。

正想着,要不要也去外边转转,太上皇就差人来唤他,换了件厚衣服,给身边的丫鬟放了大假,就进了宫。

进宫后面见了李德,行了臣子礼,虽李德早都不他再来行这些礼,但每次见面,他还是会照做。见过礼,李两个人坐在大明宫的床榻上。

裴公觉得这里好像比他那家里还要冷清,至少在他的院子里,还可以听到外面的执闹,这里只能听见风声,而今天连风声也听不见,像是外面热闹与这里无关一样。

两人自年轻时便相识,在一起时,都是裴公伺候着主子,很少用别的下人,今天也不例外。

床榻上的中间摆了一张茶桌,茶桌旁边暖炉上的水壶里的水滋滋的冒着热气。

裴公用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桌上青瓷的盖碗里,这茶叶是西湖府进贡的,据说一年也就到几两,以前李德当皇帝时最喜欢喝这种茶叶,去年西湖府刚进贡来,李圣秋就派人拿来给太上皇李德享用。

裴公用旁边壶中烧开的水,先清洗了一遍茶叶,倒掉清洗的水后,又用开水再淋了一遍茶叶.

几片茶叶在清澈碧绿的液体中舒展,旋转,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芽影水光,相映交辉.像是一个人的一生浮浮沉沉。

茶香随后随着热气袅袅上升,给空寂的房间里充满些别样的滋味。

裴公最后将青瓷中的茶叶分到两人面前的青瓷杯中,再用小勺给李德的杯中放点盐,而自己那一杯却没有放盐。

每逢裴公泡茶时,李德总会很坐在旁边静静看着。

李德这两年经常会想起第一次认识遇见裴公,那时候李德14岁,还只是太守的儿子,裴公也不过17岁,也不过是世族的世子,两人在府中相遇喝大碗茶的情景,那种将茶叶放到水壶里烧开,倒到大海碗喝的,那有现在泡茶如此的复杂。从那时候裴公就记住自己喝茶总喜欢给茶中放些盐的事,以后每次喝茶都要给他放点盐。一转眼过了四十余载,裴公也有六十多岁。时光总是太快太快。少年转眼白发苍苍。

两人坐在椅埸上边喝茶边聊天,聊的内容无非是往昔岁月,也会讲讲近期听来的民间趣事,但都有意无意的避开现在的朝政;有时候,裴公也会讲些听来官场笑话,李德也会哈哈大笑,就这样两个昔日风光无限的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好像跟普通的乡下老农聊天时也没有什么区别。

或许就像李德总想的那样,他只是住得比那些老农大了点,吃得好了点,其他和乡下的老农又有什么分别。

几泡茶后,茶具就会换成棋盘。

平日都是连下三盘,盘中会不断的胶着,又是李德悔子,又是裴公悔子,反正花费时间很长很长,最后都是李德以一子两子胜了裴公。

当然李德心中也是知道自己是个臭棋篓子,裴公不过是在陪他而己,知道归知道,但两人每次下棋还是嚷嚷的像乡下的老农。

但今天这场棋下得的时间短了很多,裴公很干脆的连输三盘,便起身告退,李德的棋瘾还没有过完,但看到裴公的神色,便允了。

出门时,裴公不知心中在想什么,差点被大明宫的门槛绊倒。

天色己经傍晚,夜里起了点微风,有点冷。裴公坐在回府的轿子里,精神却是有点恍惚。

恍惚原因是因为刚才聊天的内容中几句话,其实一共也就那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听说你将你孙子送到了烟雨寺;第二句你孙子有没有来信;第三句裴进应当没事时去看看孩子。

这三句话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太上皇从来也没有问过自己孙子的事,这是第一次问,而且一问就是三句。

裴公经历三朝,虽然人老,但狐狸的嗅觉还是在的,总觉得那里总是不对劲,想来想去也不知问题出在那里。

快到府时,听到外边的执闹声,裴公明忽然明了不对劲的地方,虽然太上皇己经表现的很自然的聊天,但这三句话在那些话里显得有点突兀,就像一大堆话里,这三句话才是太上皇想知道的。

裴公走后,大明宫就点上了蜡烛,烛光映的大明宫好像更加空旷,李德还是坐的原来的床榻上,不过在膝上盖了层毯子,李德的影子在烛光照射下影在床榻边的墙上,影子很浓很浓,浓得像是要从墙上走出来一样。

“那老狐狸像是察觉到了什么?”李德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某人在说什么,声音略显得低沉,还有点萧索。

”当初你说那僧人生活上有洁癖,且对食物要求很高,而那座寺里的小和尚只是个真正的乡下的孩子。这让我想到老狐狸,老狐狸年青时也有洁癖,对食物挑得也不是一点点,他家的厨子可不比皇宫里的差,是前朝的皇宫里最著名的大厨李大嘴,还是我当时赏给他的。“

说着李德又喝茶水又说道:”这些年喝来喝去,还是老狐狸泡的茶好喝。“

又接着首:“老狐狸跟那僧人本来在大慈恩寺时就认识,我原以为透点风给他,以他年青时的个性,一定会派自家的厨子前去的,好从那里探探那座寺,谁知他这次把他的亲孙子派过去。”

李德叹了口气,把盖子身上毯子又向上拉了拉,续道:“想来一是对我的信任;二是终归是人老了,家中裴进又不是很争气,听说他那孙子读书不行,想来是给孙子个好前途。老了老了,还替儿孙担这么多,年青时的狐狸那有这么着急。“

李德的神色有点黯然道:”即然你怀疑那僧人与你所想的事有关,你也去看看吧,老狐狸孙子那条线我也留着,你在宫里呆得恐怕也太闷了,而且宫里有那功守观和金刚寺的人,你也呆得不那么自由。“

大明宫里显得空旷,一个老人自言自语,显得有点奇怪。

”圣秋得了我的天下,但还是我家的天下,再说那孩子孝顺,做得也不错,你就不用担心。我老啦,有点急,刚还说那老狐狸,现在我自己也急,想想当了爷爷的年纪,两上孙子都不见踪迹,另一个孙子见了面也是陌生,还不如那乡下的老农。那座寺你帮我去看看,老狐狸的孙子也帮照看照看,真如你想的那样,你也别回来,你帮我看着点,你跟我十五年,我也不能给你什么,这块牌子给你吧。“

现在的李德真得很像一个啰嗦的长辈,李德说完,过了一会摆摆手,像是送客。

墙边影子有点扭曲,也是做了个告别的礼,然后一点一点淡了下去,桌面的牌子也见了踪影。

李德出了殿门,唐元十四春的第一轮圆月己经升了起来。大明宫是建在皇宫地势最高的,虽不是整个长安城最高的建筑,但也观看烟花的好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