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家天下》第三十六章:盛情邀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虎药厂关闭,没有了竞争对手,济仁药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除致和丸外,保婴丹、金疮散、白凤丸等药品的销量,均直线上升。

济仁药厂几台机器加班加点生产,几种药物仍供不应求。

绍兴周边,以至于杭州药店的订单纷至沓来,仅就致和丸来说,药厂的订单就排满了下一年。

机器不知道劳累,至多需要保养,但人是会累和疲倦的。

因为连续加班加点,一个星期时间内,济仁药厂连续出现了两起工人因为太困太乏,被机器压伤手指的事。

虽然两位工人的伤,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因为加班有足额的报酬,工人们没有那么多怨言。

但工人超负荷工作的事,还是引起了陈济仁的注意。

陈济仁和李跃亭商议,第一是不再继续接订单了,目前的订单已排满下一年,已经足够药厂消化。如果继续接订单,会给工人心理上造成极大压力。

第二,在还未决定扩建药厂、购买机器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考虑招募新人,只要工人数量充足,能从两班倒变成三班倒,就能保证工人有足够时间休息,让药厂最大效率地生产。

陈济仁和李跃亭一拍即合,济仁药厂马上着手招募新人。

而正是这次看似不起眼的招募,却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时间,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从两班倒到三班倒,济仁药厂的生产能力,果然有了大幅提升。

这天,陈济仁正在药厂研究新药“救心丸”,阿虎禀告,周福海周公子来访!

周公子来访!

陈济仁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和李跃亭一起,准备迎出大门。

而阿虎却告诉陈济仁,周先生已经在工人的陪同下,去药厂车间参观去了。

陈济仁和李跃亭匆忙来到了车间,只见周公子在不影响工人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步步工艺。

陈济仁示意几个人不要打扰周先生,他们在车间外静静等周公子慢慢看。

周公子看着药厂整洁的环境,忙而不乱的车间,有条不紊的工艺线,频频点头。

好大一会,周公子才想起来陈济仁,他赶忙走出车间,陈济仁和李跃亭赶忙迎上去。

“济仁老弟,这位是跃亭老弟吧,你们的药厂太好了!”周福海交口称赞。

“公子来药厂,应该提前给我们说一下啊。”陈济仁彬彬有礼地抱拳给周福海请安。

“济仁啊,做生意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是一副书生模样。”周福海呵呵地笑着。

“以后别公子长公子短了,现在是民国多少年了,就要我福海吧。”

“福海兄,那我们恭敬不如从命。”李跃亭在旁边接过话,几个人都笑了。

在房间坐下,周福海开门见山,“济仁,药厂好是好,我看了一圈,终究是小了一些,你们满打满算,也就是这几台机器。”

“我刚才也简单问了一下工人,他们是三班倒,全天二十四小时生产,这样太累了。”

“是啊福海兄,我们的订单都排到明年年底了,机器少,工人少,产量少,确实是大问题。”陈济仁在周福海目前,并不想隐藏什么。

“我来药厂之前,去天禄堂见过令尊。这次来绍兴,我是受我爹之命。”周福海抿了一口茶。

“我爹他老人家的意思,你们这济仁药厂,不能继续在这样小打小闹了。”

“济仁,跃亭,日本人的藤原制药,在杭州圈地建厂,当然名义上是合作建厂——比如让中国人出面牵头,日本人实际控制——这件事你们应该略知一二吧。”

陈济仁和李跃亭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福海兄,不瞒您说,日本人还来找过我们,就是那位藤原。”

“日本人在杭州建厂,野心勃勃。”周福海从沙发上站起来,看着窗外。

“据知情人士说,藤原大祐已经在中国谈成了好几家医馆。”

“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如果是生产日本人的药,也就算了。他们在中国建厂,生产中国人的药,显然不是生产药那么简单。”

“中医和中医药,我不是很懂。但简单的道理,我还是懂的。药的配方,是你们的命根子。日本人一旦掌握了中国众多验方的配方,就等于捏住了我们的命根子。”

“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走我们的东西!拿走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周福海显得有些激动和愤怒。

陈济仁也点点头,“福海兄,确实是这样。日本人走后,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

“我爹的意思是,不能放纵日本人在中国的地盘上为所欲为。怎么办?我们中国人的中医,我们中国人的中医药要强起来!”

“怎么强起来?我们要有自己的品牌,我们要让中国人的中医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陈济仁和李跃亭听完周福海的这番话,热血沸腾!

“我爹的意思是,你们的济仁药厂,要尽快开到杭州去。当然,这也是我爹一直以来的夙愿。”

“我刚才去找了令尊陈先生,他也很赞同,表示全力支持。”

“但济仁药厂去不去杭州,什么时候去杭州,这件事,终究还是济仁和跃亭你们俩的事。你们要尽早拿定主意才行。”

“我这次来,不是逼着你们下决定。我想转告我爹的意思,只要你们下定决心,你们给我打个电话,从厂房到机器,我和我爹都会提前谋划。”

“药厂的品牌、土地,还有机器,我爹说了,都归你们所有。”

“我爹还说,我们合作,这中间,只求一个信字。如果你们不信我们,就不会去杭州;如果我们不信你们,也不会请你们来杭州。”

陈济仁和李跃亭听到这,都对周氏父子由衷地赞叹。

“开药厂,当然要牵涉到金钱和利益,但这又不仅仅是钱的事。我爹说了,我们生产的同类别的药,一定不能比日本人的药贵。”

“如果药厂不赚钱,我和我爹不会让你们出一分钱;如果药厂能赚钱,我们只取其四,济仁和跃亭你俩占六。”

周福海不亏是商界好手,提前打消了陈济仁和李跃亭的一切顾虑。

“福海兄,这样的话,我们也太小肚鸡肠了!做大事,不能毫无担当。具体的细节,我们以后再谈,不能让周家吃亏。”

“我今天就给周老爷,还有福海兄一个准话:杭州,我们一定会去!”

陈济仁转向李跃亭,“跃亭,你同意我刚才的话吗?”

“同意,当然同意!”李跃亭也腾地站了起来。

“福海兄,不瞒您说,在去杭州这件事上,我们之所以仍有犹豫,还是怕我们能力不济。”李跃亭的话,显得很诚恳。

“福海兄,既然周老爷和您,如此器重我们天禄堂,如此器重我们济仁药厂,如此器重我和跃亭,杭州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去定了!”

陈济仁面色坚毅,下定了他想了很久,但因为各种牵绊而未能下的决心。

“济仁,跃亭,我这次不虚此行!”周福海左手拉着陈济仁,右手拉着李跃亭,久久不放。

“我们此举,不为私利。日本的藤原制药在中国建厂,为的是中国的验方;我们在杭州建厂,是为了杭州的百姓,是为了浙江的百姓,也是为了中国的百姓!”

“两位贤弟既然同意,我回去后马上着手建厂。我们周家在距离西湖不远有片地,用来建厂,再合适不过。”

“我们在杭州的济仁药厂,不仅要生产天禄堂的验方;如果条件成熟,时机允许,我们也可以生产别的药堂的中国的验方!我们多生产一种,日本人就少一个机会拿走一种!”

听完周福海这番豪言壮语,陈济仁和李跃亭,也都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