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过半百》第三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下午,姗姗拨通了王虹母亲家电话,约她去小时候生活过的那一带走走转转。汉兴里早已物是人非,大部分原来的住户都已经搬走,只有长长的里弄,一间间老旧的石库门房子依旧没变,坑坑洼洼的石板路看起来很久没有维修了,里弄里很安静,几乎没有什么人在走动,全无她们小时候那般热闹,偶尔进出石库门的也都是些老人家,只有沿途高高挂起凉晒着的衣物,显示这里还有人气。两个人从里弄这头走到那头,沿路细数这着这是某某同学的家,王虹就顺便问问原来居住这里同学的近况,姗姗也只能就自己知道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些,到自己原来居住的门前停留许久。当走到王家汉家门口时,碰到了王家汉年迈的母亲手持叉棍,正准备去收凉在弄堂上的衣服,经过王虹和姗姗的自我介绍,老人家才慢慢认出两人,姗姗和王虹接过叉棍,帮忙收下衣服,老人要请她们进屋坐坐,两人没有进去,就在门口和老人家说了几句话,让老人家多保重身体后就告辞。

离开汉兴里,她们沿着街道边散步边聊天,到了江汉关,曾经是武汉市汉口沿江一带最高的建筑的江汉关钟楼早已被周边高楼大厦淹没,只有按时响起的钟声向人们昭示着她的存在。转而进入了汉口江滩,儿时经常上去玩耍、长满青草的土堤早已被钢筋混凝土的防水墙替换,投资巨大的汉口江滩公园绵延几公里,号称全亚洲乃至全球最大的临江景观公园。两人找了一个长凳坐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阵阵江风迎面而来,面对宽阔的长江,遥望江对岸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王虹不禁感叹城市的变化,年轻时候一心想出国,因为当时在北京的生活实在让人看不到前途,到了美国才知道生活更加不易,出国的时候真没想到二十多年的时间国内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个人离开江滩,去了同安里。同安里紧挨着汉兴里和江兴里,本来就不是很长,总共才有20栋老式建筑,很早就被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允许拆迁,政府在逐步收回产权,迁走老住户,统一规划,计划把这个里份打造成文化休闲区,已经有几家改成了书吧,咖啡厅之类的场所了。姗姗以前只是听说,也没来过。走进同安里,这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里弄口车水马龙的喧嚣立刻消失了,两边矮矮的围墙上长满了爬墙虎,已经看不到原来的墙体,就像是一堵堵绿色的植物墙,鲜艳的蔷薇花顺着拱门上搭着的支架开放着,一棵高高的梧桐树迎风飘曳着,发出沙沙声响。这里的建筑和汉兴里的石库门稍有不同,是联排别墅式样的建筑,每家门口有围墙,进去后是一个小小的院子,拾级而上,就是一个宽大的露台,进门后就是通向二楼的楼梯,一边是起居室和客厅,二楼是卧室,三楼是亭子间,室内全是木板,看起来已是年久失修,走上去地板发出咯吱的响声。

姗姗和王虹兴奋地进了长着梧桐树的这一家咖啡厅。

“记得这是谁的家吗?”姗姗问王虹。

“当然记得!是罗玉萍家!”王虹得意的回答道,抬头看来看梧桐树,感慨道:“这棵树还在啊。”

上了楼,找了二楼露台边的桌子坐下,姗姗拿起电话拨通了罗玉萍的手机,“我是姗姗,我和王虹在你家,你赶紧过来。。。。。。不是的,是你小时候的家。。。。。。哦!要忙啊?。。。。。。好的,我们等你一起吃饭,就在你家!”

挂了电话,姗姗对王虹说道:“萍萍下了班就过来!”

服务员端上两杯现磨的咖啡,香气马上飘了上来。姗姗看着梧桐树,对着王虹说道:“你看梧桐树开花了。”

王虹仔细看了看,透过梧桐树宽大的手掌般的叶子,看到了小小的淡淡的黄色小花,兴奋地说:“真的啊,今年可以结很多果了!”

这棵树是产于中国梧桐树,就是常说的“家有梧桐树,不愁招不来金凤凰”里的梧桐树,不是很多城市街道上绿化的高高大大的成长迅速每到春天毛绒四处乱飞每到冬天容易被大雪压断树枝的法国梧桐。中国梧桐树每年酷暑的时候开始挂果,那果实好似黄豆般大小一般,弯弯的豆荚长开后就像一叶扁舟,梧桐果就在扁舟的边沿上,到了初秋果实成熟,一丛丛的扁舟和小果子由翠翠的绿色变成金灿灿的黄色,小小的果实大概就是招来金凤凰的法宝吧!每到这个时节,罗玉萍就会叫上王虹和姗姗,还有其他小伙伴一起,用长长的竹竿敲打,只落得一地扁舟,收集起来,一粒粒摘下梧桐果,洗净,晒干,加点盐在铁锅里小火煸炒,见得壳儿变脆,闻得香气就起锅,摊凉了吃,轻轻咬去外面的壳,淡黄色的果肉,那叫一个香,那叫一个脆。看到梧桐树,看见开满枝头的小花,姗姗和王虹仿佛吃到了梧桐果一样,一起咽了下口水,是啊,多少年都没有吃了,也许再也吃不到了。

两个人的思绪回到了现在,王虹问道:“这么多年没见,你过得挺好吧?”姗姗简单地说了自己工作家庭生活情况,听得王虹羡慕不已,随后又聊到了同学们的情况,姗姗就自己知道的一些事说了说,随后王虹又说了自己的情况,儿子已经读大学了,女儿今年进了高中,平时工作也很忙,所在的公司也很稳定,生活无忧。在美国这个国家,只要你勤奋工作,生活总是不会太差,但也别想一夜暴富,除非你买彩票中了大奖。当姗姗问王虹是否就准备这样一个人过下去的时候,王虹说经历了两次不幸福的婚姻,对婚姻有点失望了,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谈情说爱,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生理上也没那么多的需求,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是首要任务,等到他们能够独立了,自己也差不多要退休了,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虽然很多都已经适应了,但毕竟生在中国,长在武汉,骨子里还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交圈子其实也都是中国人的,说不定退休了回国养老的,到时候再看吧,合适的找个老伴共度余生了。姗姗笑着说那我现在先帮你物色着,要不你在同学中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啊,到时候你再来一段黄昏恋,我们也还有机会喝喝喜酒了,说罢两人开心地笑了起来。

“聊什么聊得这么开心?”随着声音,罗玉萍进来了,看到两人聊的正开心,说道:“你们才是会找地方啊,跑我家里来了。”

姗姗回应道:“是你的旧居好不好?”

罗玉萍笑道:“你把我说的像名人一样,要不在这里就要挂个牌子,‘罗玉萍旧居’”

王虹也说道:“这好的房子当初干嘛搬走了啊?”

罗玉萍说道:“好什么好?这是公房处的房子,我们家也算是租户,要是这一栋都是我家的,才不会搬走了,当时我家不就是我们现在坐的这露台和后面这间房吗?又是公共厨房和厕所,这都还是老爷子当时有点小权才争取来了,后来开始建单元房,老爷子分到了三室一厅,我们才搬走的。”

姗姗说道:“也是的,那个年代住房都小,你家的房子按现在说法已经够的上豪宅了,你看我和奶奶才住多大的房子?像鸽子笼。”然后指着窗外的梧桐树说道:“这棵梧桐树还在啊!”

罗玉萍说道:“是啊,你们还记得吃梧桐果的吧?那可是当年的奢侈品了。”

王虹也说道:“梧桐果太好吃了,后来就再也没吃过了。”

姗姗对罗玉萍说道:“还记得有次火大了,你把梧桐果炒糊了,害的我们没有吃成。”

王虹附和道:“是的,是的!”

罗玉萍愤愤说道:“还说呢,都是你们把柴火加多了,火太大,才炒糊的,哼,让我一个人背黑锅,更可气的是你们为这事还几天不理我!”

姗姗笑道:“那当然要不理你了,你想想,一年才能够吃一次,那么珍贵的梧桐果被你浪费了,不理你算是轻的。”

王虹也说道:“就是,要不然怎么后来炒的梧桐果越来越好吃呢?不理你是让你反省,提高水平!”

罗玉萍恍然大悟,“你们两个还一唱一和的,原来你们都是合计好的啊!真够坏的!”

三个人一起开心地笑了起来。

“还没点餐吧?”罗玉萍问道,“这里我来过几次,主要为了怀旧,老板也认识,给他提了很多建议,让他做一些地道的武汉菜,量不要太大,要做得精致些,好像效果不错,来这里的都是回头客。正好王虹回来了,尝尝正宗的武汉家常菜。”说完就下楼去了,姗姗估计她是找老板去安排菜了。

清清爽爽的四菜一汤端上来,罗玉萍逐一介绍,鱼桥烧蹦蹦,五花肉烧卤鸡蛋,荷塘三宝,清蒸大白刁,老鸭苕粉汤。

先说这鱼桥烧蹦蹦,鱼桥就是鳝鱼段,鳝鱼开膛去肠,洗净,用刀拍鳝鱼背,切成寸长,鳝鱼段就会张开腹部,形似小桥,所以武汉人俗称鱼桥,蹦蹦是武汉人对青蛙的俗称,由于是益虫,市场和餐馆里是禁止售卖,只是偶尔有人私下出售。

五花肉烧卤鸡蛋,取上好的带皮猪腩肉,肥瘦相间均匀,切成柱状,焯水后沥干,小火少油煎至金黄,加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炖,土鸡蛋洗净煮熟,凉水浸没,去壳,划花刀,待五花肉八成熟后加入,小火炖至入味,大火收汁。

荷塘三宝绝对是武汉本地时令菜,新鲜莲蓬米,野生菱角米,加上嫩藕丁,由于这三样食材都是荷塘里生长的,故名荷塘三宝。奶白色的三宝勾上薄薄的芡,看得是晶莹剔透,再配上红椒丝和小葱丝,煞是好看。

大白刁学名翘嘴鲌,产自江汉平原的淡水鱼,以小鱼小虾为食,所以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只怕是只有大白刁是野生的了,出水就死,在菜市场里绝对见不到活的大白刁鱼。取一斤半左右大白刁,去麟去腮去内脏,沥干后用盐、生姜和料酒腌制一天,第二天取出风干,上笼蒸熟。

老鸭苕粉汤,取2斤左右1年以上放养鸭,炖熟,加小指宽的红薯粉条炖熟即可。武汉人俗称红薯为苕,红薯做成的粉条就称之为苕粉了。

姗姗和王虹都瞪大了眼睛,你罗玉萍什么时候成了美食家了?罗玉萍笑着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哪像你们两个资产阶级小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

姗姗立马说道:“我可是小时候吃了最多苦的,怎么成了资本家小姐?”

王虹也说道:“我才是从小就开始做家务的,正宗的劳动人民的孩子。”

罗玉萍看着如此着急的两个人,连忙说道:“我错了,我错了!其实啊,那个年代小孩子都要做家务的,大人每天上班学习,下班都已经天黑了,哪有那么多时间照顾孩子,还要做饭做菜的,都不是我们放学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煮好饭,洗好菜,等爸爸妈妈回来炒菜。所以我们都是勤劳的孩子,绝对不是资本家的小姐!”

王虹赶紧拿出手机,开始拍起菜肴来,说道:“这么有特色的武汉菜品,我要好好晒一下朋友圈。”

姗姗突然起身下楼去了,也没打声招呼,弄得这两个人莫名其妙,片刻姗姗回来了,手里拿了一提东西,走近一看是两瓶飞天茅台,兴奋地说道:“如此美味佳肴,岂能没有酒相伴啊!”

罗玉萍看到酒有点兴奋,说道:“我没问题,看看王虹怎么样?”

王虹缓缓说道:“我其实是比较厌恶喝酒的,我刚才还跟姗姗说我前夫就是因为酗酒后有家暴,我们才离的婚。”

姗姗同情的说道:“那你就算了,别喝了!”

王虹转而说道:“不过今天我很想喝,说实话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能喝多少酒,我好像没有醉过,今天就准备好好的醉一次。”

罗玉萍大笑道:“敢说这话那就不简单了啊,说不定你真是喝不倒啊。”然后对着姗姗作恐惧状,说道:“完了,看来我们两个凶多吉少了。”

姗姗开了一瓶酒,要服务员拿了三个直口玻璃杯,边倒酒边说:“这样吧,我们喝开心就行,喝多少算多少!”把一瓶酒就均分在三个杯子里了。

美酒、佳肴、闺蜜,三个人说着、谈着、笑着,杯子里的酒很快就见底了。

姗姗拿起了另一瓶酒,举了举,没说话就看着罗玉萍和王虹,只听到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开!”于是姗姗又把一瓶酒分倒在三个杯子里了。

“今天真开心!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姗姗很兴奋地说起来,“你们看看。。。。。。三个女光棍。。。。。。哈哈!”

姗姗这一说把罗玉萍和王虹都搞糊涂了,两个人都已离婚是不争的事实,难道姗姗也。。。。。。

看着她们疑惑的目光,姗姗把老公出轨,家里冷战的事情简单地说了,然后端起酒杯,说道:“我和你们也差不多了,我看你们没有男人也活得挺好嘛,够潇洒!去他妈的男人,喝酒!”

罗玉萍和王虹这才明白,原来她们以为姗姗的婚姻很幸福,原来背后也有苦衷,也许是触景生情吧,也亦或是同病相怜吧,三人同时各怀心思,沉默起来。

还是姗姗率先走出了哀怨的情绪,心想因为自己的说的事情搞得她们两人也不开心,有点不妥,举起酒杯,说道:“对不起,我一时没控制住,搞得你们两个跟着我伤感,不说那些不开心的事了,喝酒,喝酒。”

看到姗姗准备埋单,罗玉萍大声说道:“到我家来吃饭,还有别人埋单的道理啊?”,姗姗也就不争了,两瓶白酒喝完了,三个似乎还没尽兴,于是姗姗说道:“我请你们一起去唱歌喝酒吧!”王虹兴奋地说:“好啊,好啊,我还没唱过卡拉ok咧。”于是三人去了钱柜,开了一件中包房,姗姗没有征求她们两个人的意见,就去自选小超市买了一打喜力啤酒,还有一些小吃,当然少不了武汉的特产鸭脖子。等她回到包房,这俩人已经唱上了,居然唱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姗姗大笑说你们还小啊,唱起儿歌来了。两人唱罢,王虹说道:“你们两个不准欺负我这美国乡里人啊!我又不会唱流行歌曲,最多唱唱邓丽君的歌,再就是小时候会唱的歌!”罗玉萍说道:“你唱英文歌我们听听,也挺好的嘛!”姗姗边开啤酒边递给两人,“干!”,三个人直接拿起瓶子就喝了起来。

王虹感叹道:“还是你们生活丰富多彩啊,我在美国白天忙工作,累得要死,回家还要伺候儿女,只是到了周末有时候去朋友家聚聚,那像你们,几快活哟。”

姗姗喝了一口啤酒,说道:“也都是最近二十年生活才好起来,读书,工作,结婚,养孩子,都差不多的,以前也没什么娱乐活动,记得在大学的时候还跳交际舞,工作以后社会上才有舞厅,后来有了卡拉ok,舞厅也都关门了,其实我觉得跳舞还是蛮好的,还可以锻炼身体。”

罗玉萍笑道:“哈哈,现在只有广场舞可以跳了,你怎么会去咧?”

王虹走过去点歌,说道:“今天都唱我们小时候的歌,回忆从前,展望未来!”于是点了好多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北京的金山上》、《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闪闪红星》、《小司机》、《我是公社小社员》。。。。。。反正也是顺序播放,谁想唱就谁唱了,大多都是三个人一起唱,唱着喝着,说着笑着,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罗玉萍突然想起什么一样,站起来走向点歌器,对着姗姗说:“你还记得《沂蒙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