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千日好,不如回家一日亲。家是身体的安乐窝,家是心灵的避风港。即使没有圆满的家庭,只要回归自己经常居住的地方,哪怕一人寂寞又孤独,也比临时漂泊在没有归属的他乡异地,多出许多安全感稳定感。
从基本面上讲,郑铁桥的家就是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和外人没太大的关联。不过焦主任即兴入住,带给郑铁桥的不只是生理层面的快活,关键他找到家的感觉。
郑铁桥在湖边市情场的失意,压迫他的家细胞浑身漫延,他真该有个家,有个不大不小的地方,为他遮风挡雨送温情。尽管焦主任没陪到底,天近黎明说分手,他未及向焦主任诉衷肠,内心却打定主意,和焦主任把松散的暧昧关系,改造成名正言顺的实体夫妻,免得玩偷鸡摸狗的小游戏。
主意打定天地宽,郑铁桥寻找机会搞突破,皮球要让焦主任先踢,他以守门员的身份接球。男人的自尊缠绕着郑铁桥,纵有满腹心思难以先开口。
美美地好好地睡过两天觉,郑铁桥精神抖擞地走进办公室,迅速看过积攒成堆的文件报刊,对海惠县的近期工作有所了解,然后开始拜码头。他推开常委办公室主任李商急的门,以聊天的形式,全面详细地汇报几天的行程和收获,许多内容未能写进报告。
李商急愿意听的正是小道消息,郑铁桥能胡子眉毛全都抓出来,说明拿他当回事。李商急竟然涌出几滴感动,问郑铁桥下步如何运作。郑铁桥回答进一步细化报告,呈书记县长和领导小组阅批,重点要协调职能部门放下架子主动服务,绕开红灯向前进。李商急称赞郑铁桥抓到了点上,趁领导们以酒代会的东风,把建议设想落到实处。
走出李商急的办公室,郑铁桥鬼使神差地敲开王日龄的门,王日龄特别客气地让座,问郑铁桥歇息得怎样。郑铁桥感谢书记关心,讨好地说招商任务重大,想歇却歇不住。王日龄愉悦地为郑铁桥颁发精神可嘉的高帽,再以教导的口气说话,干工作靠的就是敬业精神。他商量郑铁桥,还有十天时间正式签约,准备工作有无把握。郑铁桥充满信心地保证没问题,下午就把报告呈领导审阅。王日龄满意地称赞郑铁桥办事他放心,告诉郑铁桥放手大胆地干,他会当好后盾。
找到了后盾,无形中求得上方宝剑,王日龄亲自抓的工作不会变卦。郑铁桥虽然心知肚明,但听过王日龄的亲口表态才踏实,当然他也趁机打个小进步。
关于赴湖边市招商引资及落实意见的报告定稿,郑铁桥派皮日体王资料员分送县领导,他踌躇满志地等待结果。报告无非走个程序,领导怎么表态批示,最后还是跑不出报告的五条落实意见。
得意容易忘形,忘形容易引发事端,正验证那句古训,别高兴得太早了。郑铁桥就是高兴得太早了,他从基层出道,当镇长与基层小吏打交道,可以随便呼风唤雨,在自己的范围内没程序可讲。然而走进县委机关工作,程序则是第一位的,有些时候程序比实际内容更重要。
王一维飘然而至套近乎。他俩因公事交手交出交情,都想借助对方的影响力加固自己的影响力。他俩已经认同了李商急的理论,二力相加超过二,二力相减低于零,团结才能出干部。
随手翻看县域办的报告,王一维无心地问报告是否呈送。郑铁桥把握十足地回答派专人送达。王一维半心半意地自语,应让常委李主任签送领导才妥。郑铁桥没往心里去,说道单个呈送效率更高吧。王一维觉得郑铁桥要因送转程序坏事,便点明利害提个醒:单送领导们的报告,应该在文尾注明已同时报哪些领导,万一领导以为只报他,立即按职责分工批示表态度,一旦与其他领导尤其书记的意见相左,那可要出乱子,最后毛病全找到县域办。
呈送文件具有严格规范,门外汉郑铁桥差点好心办砸事。他谢过王一维的哥们意思,派皮日体王资料员问报告送发的虚实,得到回报都已放到了领导办公桌。
郑铁桥见无法挽回局面,坐在座位上愣大神。他沿着王一维的提醒往深里算,如果因送文引发领导们意见分歧,可能影响领导之间的个人关系,这罪过不是念几遍阿弥陀佛就能完事,给他上点纲上点线,也是在所难免。
算到这一层,郑铁桥冷汗顺背流,赶紧以文件出现两处失误为由,亲自出面索回报告。好在除县委副书记看完后签“阅”外,其他几位领导并未回办公室。郑铁桥谢天谢地谢王一维,庆幸自己捡个大便宜,说嘛晚上好好请请王一维。
继续请教王一维文件的运转程序,郑铁桥让皮日体重新改下抬头,信手便签下意见,拟呈王书记韩县长和领导小组领导传阅,请商急主任阅示。文送到李商急办公室,李商急刚好开会归来,他签下同意后,又签给其他县领导。报告从下往上传阅,传到县委副书记那里,副书记把郑铁桥叫进办公室,半开玩笑地表扬郑铁桥脑袋转弯快,以后少干眼里插棒槌的事。郑铁桥极力解释自己是公文盲,一定汲取教训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
其实郑铁桥只早动手十分钟,当时王书记韩县长和李主任等正开协调会,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离下班还有半小时,领导们已经传阅完毕。韩县长要求城建局牵头成立工作小组,专门协助开发商办理城中村改造手续;搬迁项目是兴县的产业龙头,可考虑减免税费。王日龄作出长篇批示,无非表扬奖励总结鼓劲,最后表示同意其他领导的意见,指定由领导小组筹备招商签约工作,他和韩县长服从领导小组的调遣。
郑铁桥看过批示直乐。一乐自己的辛苦得到领导认可,二乐干工作还能得大奖,三乐王书记自己领导自己。但他不敢乐出声来,也不敢乐出表情来,他把乐转换成对王一维的感激,召集县委办和县域办的相关人员喝酒,明着说是答谢大家的接风酒,实际上专门向王一维送秋波。
为了遮人耳目减少负面影响,酒场特意避开县政府招待所,选在城郊一家回民饭店涮羊肉。喝酒涮羊肉属于大众草根消费,如果无意喝酒,羊肉的诱惑力能抵挡酒的冲击,最后来个烧饼泡汤,虽然为血象“三高”作出贡献,起码闹个爽口肥肚。无酒不成席的场合,涮羊肉的炭锅子弃低炭而逆行,帮助涮肉人掀起喝酒大高潮。涮羊肉就这么神奇,所以海惠人涮此不疲。正如那首民谣: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提起涮羊肉,人人留一口。
人们议论公务人员天天应酬,吃坏党风吃坏胃,其实许多应酬是无奈之举。尤其基层小吏们,应酬也应酬不出多高的档次,没有谁心甘情愿地把身体搞腐败。当然最轻松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同事们偶尔喝点小酒,没有任务没有功利没有约束,既可增进了解加深友情,又可以搞笑找些乐子。
郑铁桥死抓硬拉往上劝,王一维才勉强坐到主位,嘴里反复念叨郑主任太客气了,按职务岁数都轮不到他。喝闲酒时的主位,就是正规场合的主陪位置,缺少客人的酒场,主陪的位置就成为主席台的正中央。
其他人不知道内幕,以为郑铁桥要搞啥名堂,甚至个别人觉得王一维非挨灌不可。王一维肯定要挨灌,但郑铁桥灌的酒,出于善意报答提醒之情,与恶意的鼓捣人相差遥远。
郑铁桥坐在第二把交椅的位置,由于他做东请客,自然先说开场白。他不假思索地开场,自己来县委办工作有段时间了,承蒙弟兄们关心支持,特别是王主任的无私配合,他分管的各项工作出现好局面,先谢过前三杯酒。说是三杯酒,因为大家图省事倒大杯酒,随着郑铁桥的发令,连着喝了三口酒。
心态性格不同,导致酒风上下差三分之一杯。郑铁桥喝掉一半,王一维也喝掉近一半,想偷懒的人见他俩喝半,没用别人发话,便知趣地补喝到一半。
三杯过后求自由,郑铁桥单独敬王一维,说道弟兄们凑在一起工作是缘分,大家和他共同珍惜才是真珍惜,整掉下半杯,一切都在酒里。王一维被郑铁桥缘分出感动,啥话没说碰杯干掉。开局出现开门红,下面的酒很可能失控。但郑铁桥的主导思想很明确,就是喝场热热闹闹的失控酒。坐在酒场当冷血人,此人要慎交。
闲酒的标志在于喝着喝着便无序,只要出现无序状态,再想恢复秩序恐怕难于上九天。郑铁桥坐等同事们敬酒,他也间或回敬几口,剩下的时间和王一维咬耳朵。
县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练就看事的眼力,见郑王低语交流,大家绕开他俩敬劝酒。郑王难得一时清净,当然清净只是暂时的,他俩利用暂时的有效期,把心思交代明白。有些话只能在酒场上说,借酒交心无压力,一旦离开酒场,酒话可有可无,说多过多深只当没说过。
王一维谦虚道,别老拿那事当回事,弟兄们共事该提醒是必须的,他也是无意帮忙成正果,郑铁桥拾了个大便宜因为点正。郑铁桥称这种提醒挽救了革命挽救了他,否则后果难料会添大乱子。说着随手端杯敬王一维,希望王老弟以后多提醒。王一维回应道,别客气起来没完没了,显得太生分也贫气。他趁酒卖人情关子,告诉郑铁桥浅喉级的小秘密。
王日龄签批文件很讲程序,讲程序也就是讲权威。凡是需会签的文件,只要其他相关县领导一人没签阅,他绝不越过去批示。他的理论很独特,只有集每个分管主管领导的主见,他才能作最后表态,以避免思想不统一。偏赶着韩县长作风雷同,有次会签计生局的报告,由于他未弄清王日龄的意图,担心批示批到两处去,便耍起小心眼,以在外地开会为由,让计生局把报告直接呈王日龄。
计生局局长硬着头皮找王日龄,结果被斥责成脸红脖子粗。王日龄发出狠话,韩县长不在家可以等,他有的是耐心和时间,会签文件规矩不能变。
韩县长不明就里,继续想办法拖着不签。王日龄和韩县长拖上劲,两人比开拖功。韩县长问计生局局长怎么回事,计生局局长这才如实汇报,又被韩县长骂个狗血喷头。韩县长拖不过王日龄,只好原则性地签意见:此报告政府研究过两次,请王书记阅示。没过多久,计生局局长就改任小部门一把手。
郑王的私密交流告一段落,其他人已经喝出第二次高潮,他俩再不深入地喝几杯,恐怕太不拿下属当回事了。王一维先试探性出击,郑铁桥后来者居上,有多有少地喝过一圈,他俩便成为大家重点攻击对象。
郑铁桥总觉欠王一维的情,想在酒里找些平衡,有意无意地伸出黑嘴灌王一维。难得郑铁桥如此交心套近乎,王一维适时打防守反击,两人带着善意互相灌酒,旁边的同事们添酒加酒,很快迷失在高涨的酒环境里。
他俩全都喝多了,但并没喝醉。以后的酒多着呢,只要有酒兴,什么时候喝都行,何必一次喝绝。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