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部署会后,凌云和武杰私下里和张奎在谈如何智取鞋底山的计划。虽然张奎是响马出身,但是在这个乱世中,很多人也是不讲游戏规则的,如果只身犯险的话,如果这个鞋底光不讲什么道理,岂不是自己送上门去的人头。
读过林海雪原的凌云自然是知道,张奎的意思大概就是要唱一出杨子荣智取威虎山,因为他曾经做过响马,对里面的一些东西还是很熟悉的,他想去做卧底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到时候里应外合就是了。
凌云问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以什么身份接近鞋底光,他又怎么才能够信任你。”
张奎想了想说:“这个很简单,我可以假装是李自成的旧部,你们也知道,李自成有个部下叫做高杰,一直和官军的关系有些暧昧,并且和李自成的老婆邢氏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我可以以高杰的身份去接近鞋底光。”
越来越像智取威虎山里的胡团副了,不过凌云还是不放心,他问道:“高杰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流贼很多人都认识他,你以他的名义去投鞋底光,一则很容易被求证,二来如果鞋底光这人不靠谱,把你送到李自成那里去,你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鞋底光虽然自己占山为王,也没有理由得罪李自成。”
张奎说:“那总得有个名义吧,我不能贸然前去,更惹疑心。”
这时,武杰忽然说道:“我有个想法,比较冒险,可行性也只有六成,说出来你们参详一下。”
凌云和张奎都等着武杰接下来的说法,因为在白龙卫队里,武杰在这些军官里年龄是最大的,也相当的老成持重。还曾经在凌云不在的日子里独立带领着部下们对抗过皇太极的进攻。刚刚结束的西安保卫战,武杰在一夜之间歼敌过万,自身却毫无损失,这样的战绩,也不由得让凌云和这些部下们对他刮目相看。
他对两人说:“张奎老弟去投奔鞋底光,不妨就是以明军军官的身份去,但因为他是响马出身,所以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获得鞋底光的信任。不过如果就这么贸然前去,而不带着什么东西的话,可能也不会被信任。”
凌云和张奎对视了一眼,已经明白了,这个故事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张奎在投奔了明军之后,仍然是一身的响马习气,因此在明军中也就慢慢的混不下去了。而鞋底光占山为王,深知明军虚实的前响马头目,现明军军官前去投奔,自然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这些流贼们从来也没有什么道义可讲,如果一旦起了疑心,很可能接下来就是要起杀心的。至于这个鞋底光,到底是个什么路数,现在也根本不好说。
不过要去诈降的话,总是要带点投名状的。凌云问武杰:“武大哥,你看让张奎带点什么东西,才能够让鞋底光相信呢?”。
武杰却反问说:“那到底什么东西丢了以后对你的影响最大呢?”。
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皇上亲赐的圣旨了,那意味着对西北五省五品及以下文武官员的节制权,也是钦差身份的证明。
还有一样,那就是平寇将军印了。应该说,将军在明代不是一个军职,而是一个荣誉称号,有明一代,能够被授予将军这个荣誉称号的,大概也不超过五十人。所以说,这个大印是相当有意义和价值的。
还有一件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侍郎的官凭。都说私凭文书官凭应,如果做官的丢了自己的大印官凭,重则问斩,轻则下狱。
凌云想了想,舍不得孩子就套不住狼,咬牙跺脚之余,想了想也就是这两方大印了。
圣旨就别带走了,圣旨那东西就是黄绢,万一鞋底光看完了以后拿去给烧了或者擦屁股了,那就很扯了。
这一方侍郎官印和平寇将军官印,就让张奎带去当个道具去吧。想到这里他说:“老弟呀,你可想好了,这一去,你可是只身一人,就算你再神勇,一人也难敌百人,何况流贼有数千人之众呢。你这是孤身涉险,如果你现在不想去了,哥哥也能理解,不会笑话你,不要拿着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张奎说:“我做了这个决定,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多谢两位兄长如此关照。我这一去,不是赴死,而是建功的。说句笑话吧,虽然朝廷的官帽多,却发不出俸禄来,但我这个副千户总也想把这个副字个去了。”
凌云看着张奎,虽然他表现的一脸轻松,但是这件事毕竟是冒险的事,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良久,凌云才说:“你执意要去,我也不拦着你了。多加小心,带上我的两方官印,你还有什么想要的,一并说出来,我会一切配合。”
张奎想了想说:“这两方官印也不用了,要真是让这些流贼给弄坏了反而不好,我自然有办法忽悠他们。”
但是凌云和武杰都不放心,他这样的大手大脚,虽然是在表现他的自信,却也表现出了轻敌的一面。这可是一个人去闯龙潭虎穴。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在两人的劝说之下,张奎终于带着这两方官印出发了,他临走之前告诉凌云和武杰,就在十天之后,就会想办法送出消息。十天后如果还没有消息接头的话,就已经意味着他被识破了,就要另外想办法强攻了。
两人无语,不知道接下来说些什么好,也不知道这个计划到底能否成功。但是目前来说想要兵不血刃,这是最好的办法。
张奎入夜之后,就悄悄的离开了大营,一个人悄悄的出城。
寂静的夜里,除了巡哨的士兵,大家都有已经jinru了梦想,武杰对凌云说:“我们不能小瞧了流贼的情报能力,还是要助他一臂之力的。”
凌云点点头说:“武大哥说的对,不如明天,我们就这样安排。”说着,在武杰的耳边低声的耳语了几句。
武杰说:“好,这件事明天就由我去办好了。”
第二天刚刚天明,武杰就召集了百户以上的军官们议事,其实说是议事,基本上就是宣布一件事情也就结束了。这件事就是,原明军副千户武杰,已经连夜潜逃投敌了,对其画影图形,通令通缉。
并且让这些基层的军官们回到自己的部队里去,告诉士兵们,而且每一队士兵都需要到大街小巷里去宣传这件事。
这些人都很惊讶,原因自然是不需要多说的。武杰自从归顺了明军以来,一直都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并且也是凌云的亲支近派,一直以来都是执行最为可靠的任务的。
而且他和凌云大人一直以来都是兄弟相称,关系亲近的没有办法再亲近了,怎么就会忽然一夜之间就去叛变投靠流贼呢。
很多人都想不通,当初跟随张奎一起投奔了明军的原来的部下更是想不通了。他们在想,这是不是明军要卸磨杀驴了。在整顿原来的人。可是这也解释不通,这磨还没拉完,怎么可以卸磨。
大家这一头雾水,武杰都看在了心里,却也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方便和他们解释。只是告诉他们,他们都是军人,军令如山,接到命令之后,就要按照命令办事,不得延缓迟误。
因此虽然这些军官们都还想不通或者想不明白,却也坚决的执行了武杰的命令。作为正三品的参将,又是卫队实际上的二把手,武杰的命令现在很是好使,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
等人群散去之后,武杰叹了口气,自语说:“张奎兄弟,如今委屈了你,可是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还是不能完全让你获得信任,这样做是对你的名声有损,可却增加了你的一成胜算。等到这些告示和通缉令贴满了大街小巷的时候,老百姓能看到,流贼的耳目自然也是能够看到的。到时候他们肯定对你就更信了一成了。”
再说张奎,深夜出来之后,骑着马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来到鞋底山的附近。他心说,这座山以前也不知道叫什么,但偏偏如今就被改了这么个名字,真是闹心。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大明王朝烽烟四起,按下葫芦浮起瓢,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算是一站呢。
心中想起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拿起来葫芦,喝了点酒。就伏在马背上,沉沉的睡去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有几个穿着皮甲戴着头巾,流贼打扮的人走了过来,把他给叫醒了。
一个年长一些的问道:“你是什么人,这里是鞋底山了。不要再往前走了,再往前走,恐怕你性命不保。明着和你说,我们今天刚刚干了一票,也算是有所收获,所以心情很好,放你离开吧。快走,别等着爷们们后悔。”
张奎忽然翻身下马,行了一个流贼的坎子礼,说道:“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奶妈,想娘家人,孩子舅舅就来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