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刚要迈步进屋打招呼,李澈拦住了,自己迈步进了屋子。
这间屋子黑暗潮湿,仅有的两扇窗户,也是朦朦胧胧地,窗棂上堆积着厚厚的灰尘。窗户纸也都变成了黄褐色,看来是很长时间没有更换过了。
屋里的摆设比较乱,东西被放的到处都是。屋子中有个大大的炉子,看来是炼铁炉。有个瘦瘦的老者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正睁大眼睛,看着他。此人应该就是程南阳的师叔郭铁牛了
李澈一笑,抱拳道:“老板,我要打些东西。”
郭铁牛颌下一片花白胡须,也不知道是灰尘还是真的有白胡子,听到李澈的话,大声道:“你刚才没听清楚我的话吗?要是一百件以上的东西,我才干,其他小活不要找我。”
李澈笑道:“我的活当然不是小活儿,就怕你不敢接。”
“我老郭铁牛都铸造过,什么活儿不敢接?”
“我先要一千件,以后有多少要多少。”
“一千件?”郭铁牛有些吃惊的看着对方,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接过超过一百件的大活儿了。他哼了一声,说道:“只要给我足够的铁,要多少有多少,对了,你要做什么东西?”
“我要做火铳。”李澈笑着看他。
郭铁牛腾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你――你要――要造火――铳?”
“你是不会还是不敢?”
“我当然会了,不过火铳是官府禁止私人打造的,恕我无能为力。”
“看来你还是不会?”
“我当然会,不过你到底是什么人?”
“你可认识他们?”李澈说着指了指刚刚走进来的程南阳和李灵。
程南阳一进来便跪下道:“师叔,师侄程南阳看您来了。”
郭铁牛揉揉眼,看了看程南阳,笑道:“小程子,原来是你,你可有好几年没有来看我了。”
李灵嘻嘻一笑,跑过去抱着郭铁牛的胳膊道:“郭大爷,我也来了。”
郭铁牛哈哈大笑:“你小子这几天跑哪去了?大爷我还以为你饿死街头了呢。”
李灵撇嘴道:“我这几天不知道有多幸福呢。银子、美食,什么都不缺。”
郭铁牛只当是他在吹牛,也没理会,对着刚刚爬起来的程南阳说道:“小程子,你今天怎么想到来找你师叔了?是不是有什么麻烦了?你千万别给我找麻烦,我这人最怕麻烦了。”
李澈心道,锻打麻烦,浇铸简单,有了浇铸工具和模子,自然简单多了,怪不得这个老头不接一两把菜刀的小活儿。
程南阳笑道:“师叔,我不是来给您找麻烦的,我是来给您送礼的。”
郭铁牛冷哼道:“看你两手空空,还好意思说是送礼?”
程南阳讪笑道:“这份礼太大了,我一个人拿不了呀。[ 小月手打]不行,你问他,这才是真正送礼的人。”说着一指李澈。
李澈忙抱拳道:“在下李澈,听闻郭师傅铸造手艺高超,特来相聘。”
郭铁牛又看了看李澈:“你倒挺识货。不过我不给民间私人早火铳,给多少钱也没用。”
“师叔,李兄弟是内邱县百户营吕把总手下的旗官,这次就是代表吕把总来请您出山的。”程南阳在旁边介绍道。
“哦,我听听,什么待遇呀?”
“我现在也请了程南阳大哥,一个月是一两银子。郭师傅您的话,没有二话,一个月二两银子。”李澈微笑道。
“多少?二两?”郭铁牛吃惊不已。
“太少吗?没关系,以后李某会加倍的。”李澈问道。
“不是,不是,”郭铁牛摇着头,“是太多了,我打一百把菜刀也挣不了一两银子。既然是官府出面,这活我干了。”转身对李灵道:“小真呀,以后你跟着我吧,不要再去街上混日子了。”
李灵一笑:“郭大爷,我现在改名叫李灵了。而且,我已经认了大哥二哥,以后跟着他们,比跟着你好多了。”说着指了指李澈和李真。
程南阳忙把这些人给介绍了一下。
李澈看到姜天鹊脸上一片羡慕之情,心里明了,对姜天鹊道:“姜大哥,如果您不嫌弃兄弟,能够屈尊到我营中,我每月给你也是二两银子。”
姜天鹊大喜,不过随即又为难道:“不是我不想去,可是我一个郎中,到军营中有何事做?”
李澈笑道:“以后行军打仗,自然会有军卒受伤。姜大哥神医的本事,自然英雄有用武之地。就怕姜大哥认为钱太少,不肯去呢。”
姜天鹊道:“李兄弟,你这话太见外了。于情,你救过我父亲,甚至是我们全家;于理,在军中救死扶伤,也是为国出力,我姜天鹊怎会推辞?”
“那就太好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把你的医术教给更多的人。你想,随着军队人数增加,受伤的人也会很多,姜大哥你一个人也肯定忙不过来。”
“这个可以放心,一方面,我们扁鹊村很多人都会行医治病,我会从村里选几个人来,另外一方面,我也会开课收徒,将医术传播下去,这也是我的毕生心愿。”
李澈点点头,回身向郭铁牛道:“郭师傅,我也希望您能收些可靠的徒弟,将来事情比较多,您也可以让徒弟们分担一些。”
郭铁牛笑道:“这是自然,我之前收过些土地,不过资质不佳,收徒的事情还是要靠缘分的。”
大明崇祯十年三月二十五日。
从顺德府回来后,李澈便将郭铁牛安顿在了自己小旗下的营房,李灵还太小,姜天鹊主动要求,让李灵跟自己住到新搬的院子去。
在回来的路上,李澈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和郭铁牛说过了。郭铁牛虽然以前铸造过铁牛,也浇铸过些镰刀、菜刀等物件,但要浇铸精密的火铳,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李澈要求浇铸质量要高,因此两人还需要做些技术上的研究和准备。
现在李澈手头有四百多两银子,便给了郭铁牛和程南阳一百两,先让他们去研究浇铸高质量火铳的技术。这叔侄两个,一个会浇铸,一个会造火铳,自然配合流畅。两人见李澈出手大方,当下欢天喜地的去了。
现在有了铸造师傅、军医,基本的底子就算是打下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队伍锻炼成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不过纪律是一支军队的根本,只有纪律严明的军队,才能保证步调一致,指挥得当。
李澈离开了四天,小旗中的军兵都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认为李澈当了逃兵,再也不会回来了,只有王猛和沈天元认为李澈一定会回来的。
一大早,当已小旗的军卒在教军场中站列好后,李澈和李真出现了。
渔父言:晕,这章字数怎么这么少呀,光写了,没有看有多少字。下次注意。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