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一路疾行,不觉来到了一座山岭前。唐僧跳下马背,也不歇息,抖擞精神和三个徒弟牵马挑担向岭上行去。越往岭上走,道路越就是崎岖,常有荆棘、竹枝伸到路中,可见此路一向很少有人行。走的人少了,路就显得更窄。八戒举着钉耙在前边劈荆斩棘开路;悟空牵马随后;唐僧紧随马后;沙僧挑着行李,晃悠悠地跟在师父身后,师徒一行鱼贯向上攀登……
师徒上到岭顶,只觉得劲风吹面,好在时已正午,日光正艳,唐僧倒也不觉得太冷。师徒越过山顶走到下山的彼侧路口,却发现路口坐着一位身穿灰色道袍,前胸绣着八卦图的道人。此道人望头上看:须发斑白,面慈目亮,好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你看他左手拿着一个佛家的红漆木鱼;右手拿着一根道家的白丝拂尘,正用右手的拂尘柄敲打着左手的红漆木鱼,伴随着木鱼发出的声音,嘴里吟道:“世人只缘我太真,不如放下自我身,忧烦如何侵?昔日所云我,而今却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
悟空是三星真人的徒弟。三星真人平时虽以道装示人,但却是易派传人。因“易”为众经之始,故认为儒、道、佛皆有可取之处,是以三教同修。悟空虽然已经皈依佛门,但见此老道仙风道骨,气度不凡,似有恩师三星真人的神韵。他于此处惊遇这个道人,就恍如见到先师一般,心中不由便对眼前的这个道人产生了一丝亲近感。他见老道孤身一人坐在下山的道口,便跳上前向老道奇怪地问道:“这里岭高风劲,道长一人在此吟唱,何乐之有?”
那个老道双目半张半合,于山岭之巅见了悟空师徒,面上竟没有半点惊惧,听见悟空发问,依旧半闭双目,双手不停地敲打着木鱼,不缓不急地说道:“知足者仙境,善用者生机,值得可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万物,六道轮回,唯人独尊。贫道非花非草,非禽非兽,非妖非魔,得人身之贵,是为大乐;人生七十古来稀,贫僧虚度二百七,为长寿之乐;人生难得兴趣随身,贫道素喜悟道参禅,炼丹采药,而年愈长,性逾坚,为志趣之乐。由此三乐相随,大罗神仙也难及,贫道又如何能不乐呢?”
唐僧见道人谈吐不俗,又听他说自己活了二百七十岁,心想:“这个道人一定是个得道的神仙无疑。”忙上前向道人施礼说道:“贫僧今日有缘得见道长,见道长气宇不凡,想必是得道的神仙?贫僧想请仙长指点,此处距西天灵山尚有多远?如我师徒这般行走,又需何年何月方到灵山?”
那道长只到此时方睁圆眼睛,看着唐僧问道:“你就是那个东土大唐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吧? ”
唐僧见道人竟然能说出自己的来历,心中顿觉诧异,更认为面前的这个道人就是神仙无疑,忙点头答道:“正是,正是,贫僧正是东土大唐国前往西天求经的和尚陈玄奘。”
“法师立志求经拜佛,善莫大焉。”道人专注地看着唐僧,继续说道:“贫道见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如满月、耳大垂肩,一付贤德之相。贫道曾闻:面由心生。法师乃有德之人, 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只要矢志不渝,终会有功成的一天。”
道长说到这里,指着面前的山岭说道:“此岭名叫霄浩岭,东距大唐八千里不到,西距灵山十万里有余。圣僧行到此处距西天灵山圣地尚有十万里之遥未行。”道人,回首遥看西天,接着说道:“路程远一些,道路崎岖一些都没有什么,只要一直向着西方不回头,不停步,就终有一天能到达灵山,遂了法师求经的心愿。只是西路之上妖魔横行,而且‘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增长功力万年’的传闻,在魔界更是传的沸沸扬扬,法师往西天的道路将因此而变得多灾多难。如果法师执意西行求经,只怕西天未到,半途就已落入妖魔之口。何去何从?还望法师三思。”
唐僧闻言,颇为自豪地说道:“仙长的好意贫僧心领了,只是仙长有所不知,贫僧虽没有什么能耐,然而却收了三个本领极大的徒弟,降妖除魔对他三个来讲,就如同游戏。贫僧有了这三个徒弟随行,也就不会害怕妖魔挡道了。”
八戒刚才听了师父的一番言语,精神大振,师徒们一路飞跑,也不多想,这一会听老道絮絮叨叨,不由得心中掖着的那点事又涌上了心头。想到哪吒父子不好惹,刑天手段又残忍,就觉得后脊梁直冒凉气,所以一路行来,心中都是祈祷刑天不要来找大师兄和沙师弟。现在见这个道人有意在师父面前把西行道路说的凶险难行,听了后,不由得心头无名火起,伸手拨开面前的唐僧,迈步向前冲那道士喝道:“哪里来的牛鼻子老道?竟然敢在我们面前故弄玄虚!我们有灾没灾关你什么事?赶紧滚开,莫要挡住你朱爷爷下山的路!”
唐僧吃了一惊,待要喝止八戒,却听那道士说道:“怎么不关贫道的事?贫道现在就让你尝尝受灾的滋味!”说话间,一道白光闪过,手中的拂尘已往八戒嘴上卷到。
八戒原以为自己的喝斥会让面前的这个道士知趣地让开,却不料话音未落,只见眼前白光一闪,长嘴竟被道士手中的拂尘卷住。八戒只觉拂尘一用力,自己竟然向站在旁边的悟空撞了过去……
一切来的太过突然,悟空由于此时想起了授业恩师,思想走了神,竟没有一丝警觉,刚伸手扶住撞向自己的八戒,几乎同时,忽听“嘭”的一声,眼前白烟弥漫,师徒立即都被裹在浓雾之中。他暗叫不好,立即回过神来,推开八戒,睁开火眼金睛看去,却哪里还有师父的身影。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