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缘木之鱼》第25章 成材的定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想在烟灰缸里捻灭手中的烟头,把已经凉掉的茶水倒掉,重新又冲一泡热茶。王小鱼安静地坐着,不问也不答。此刻,她只做一个聆听者。张想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抬头看了看小鱼,坐直身体。“后来我考取了鲁美学院的史论系。大学还没毕业,祖父去世,他走得有点着急了,临走前还念叨着没有看到我成材。我曾经一度问自己,爷爷最大的希望是看到我成材,到底成什么样的‘材’才是他所期望的呢?”当年的张想认为,也许是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吧。可是四年大学下来,他却越发迷茫。国内在艺术教育领域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软硬件设施都很薄弱,院里又不太重视实践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因为应试教育,课程的知识结构并不利于艺术的发展。所以,张想不满足了。他需要更开拓的视野、更强大的审美体系来支撑自己在艺术理论上的空白。以世界当代艺术史及文化艺术底蕴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西方艺术体系更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艺术家。张想的目标从开始就不是做个兢兢业业的匠人。所以,大学毕业两年后,他申请了法国的百年名校斯特拉斯堡艺术高等学院,攻读西方艺术史硕士学位。斯特拉斯堡地处欧洲中部,在法德两国的交界处,是国际上盛名的大学城。国外艺术院校注重人文素质与表达创作技术以及能力的结合,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这些决定了在国外的大环境下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方向,而这些也都是国内大学所不具备的。斯特拉斯堡学院就属于艺术氛围超浓厚的院校,有对外开放的美术馆,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不仅对学生进行深度的艺术熏陶,也提供很多公共空间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无疑给求知若渴的张想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他的专业《艺术史》本身就是一种批判,需要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这样,他也更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强烈碰撞,也激醒了他的创作热情。东方艺术渗入了佛教文化在其中,以想象写意为主,表现形式在自身之外;而西方的以募仿自然为中心,更倾于写实,表现形式在自身之内。也就是说东方的艺术高于生活,而西方的艺术是融入生活的。“不求与人同不得不同,不求与人异不得不异。”中国古人也有求同存异的创新理念。在传统上创新,在创新中求变,以东方艺术为基点,写意而不粗放;渗入西方审美的写实风格,写实而不板滞。张想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木雕艺术形式,也获得了艺术界同仁的一致褒奖。五年留学生涯,有苦有甜。学院法语教学,他首先克服了语言关;又克服了中西方文化冲击带来的困惑;对于他所获得的成就而言,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五年,他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好友,还有一位狂热的追随者。法国人皮埃尔就是从他的作品中了解中国,并对神秘的东方文化产生兴趣,跟着张想的脚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当年满头银发的导师曾经恳切地挽留他,“留在这里吧,张,这里发展空间更大,你需要走向国际化。”张想婉拒,他并非有胸怀祖国那种博大的情怀,而是他觉得自己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所思所想以及所表达也更中国化,正因为接受了西方教育,才发现本土的艺术底蕴更为丰富,氛围也更适合自己。留学期间,他的几件木雕作品分别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奖项。那时的他是热情的,是致力于东西方艺术交融的表述者,是倾心于木雕本身魅力的崇拜者。那时的他是虔诚的,是没有任何杂念的青年艺术家。拿到学位后,他历时两年创作出的金丝楠木雕件《夫子》获得了国际大奖,并在法国拍出了两百万欧元的历史高价,被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他遂也成为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中国木雕艺术家之一。那一年,他29岁。随后的几年,他的作品接连在国内、国际获得大奖,名利滚滚而来。.“何谓成材?一次又一次站到颁奖台上算不算?”“用学来的手艺换来很多钱算不算?”“名利双收,光宗耀祖算不算?”“爷爷给我留了个难题,我一心想要按他的要求去走出一条路,却发现他根本没有给我指明方向。”张想重新燃起一根香烟,深吸一口,猛吐出一口浓重的烟雾,说道:“我完全沉浸在一种虚妄的光环之下,困在原地。这其实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得自己寻求一条出路。”“后来,我又去跟父亲探讨此事,我说我算是成功了吧,但是,算不算爷爷所说的成材了?”“他说,原则上是。爱因斯坦说,‘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就是成功。’但这些都是有具体的目标,你达到了就是成功了成材了。”“小鱼你可能不知道,中国木雕是分流派的,这些流派都有一套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传承方式。我隐约感觉自己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尤其是从法国回来之后,这种想法更是着了魔般困扰着我。”“这种责任感慢慢发展成了一种本能,而我却没有认识这种本能,只一味的追求创新和潮流。”“我们对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往往只追求突破与创新,而且总有一种要超越前人的想法。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评语里会出现‘前无古人’这样的说辞,这是渴望个人主义被认可的虚荣。”“我个人的弱点,则是过度膨胀了,由自负而迷恋,以至乱了方寸,反而损坏了创新精神。”“艺术是什么呢?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还是要归于生活。只有扎根生活,倚重传统的创新才是最有意义的。”“博取众家之长的同时,对传统,更应该有敬畏之心。毕竟,相对于历史的厚度,一个人终究是浅薄的。而历史的能量,也不是谁能超越得了的。”…………“所以,在《夫子》之后,我一直很浮躁。名利所带来的虚浮之病完全体现在了我的作品之中,我违背了创新精神,作品风格一味迎合大众。但社会大众依然给了很高的评价,依然会获奖,这简直就是讽刺。”“所以,那一堆奖项更像是一种鞭策。”“由于长期创作,右手每天都长时间操刀,自然也就积劳成疾。你看,三根指头有了严重的骨质增生,一时又不能手术,也握不了刻刀,这算不算是对我的一种惩罚呢?”“不过,我倒是释然了,不至于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那样会被后人责骂。”“祖父遗愿的原意就是,传承。创新的同时,传统的文化精髓是不能摒弃的。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忘本真的工匠精神。”“作为艺术工作者,教师也好,艺术家也罢,摒弃了这一精神,便什么也不是了。”“现在,一心搞学术研究也不错。”……王小鱼长长久久地沉默着,无言以对。她理解他的苦闷挣扎,也理解他面对“传承”与“创新”时所承担的责任。她更知道他的手伤了,所以,压在她心头更多的情绪,是一种心疼。本来凭她对艺术家的理解,就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类近乎颠狂的人群。但是,对面坐着的这个超脱的男人,这个被称为艺术家的男人,却把艺术解读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层面上。艺术原来是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离我们那么近。而自带神秘气质的“艺术家”一词也被拉下神坛,光环随之熄灭。张想说:“小鱼,你看清楚,我首先是个男人。”王小鱼瞪眼,更是接不出话来了。她摆了摆头,看着茶桌对面的张想又从盒子里抽出一根烟来,她起身上前一步,伸手按住他的手说:“张叔,您抽得不少了。”张想手僵了一瞬,抬眼一眯,带着点危险说:“你刚叫我什么?”“呃~对、对不起啊张…”哎哟我去,叔儿又差点儿从嘴里吐噜出来。他反手一抓,把她的手握住,“过来,我要让你知道以后怎么称呼我。”小鱼儿的手就这样被他扯着,绕着茶桌转了半个圈,被他一把按坐在腿上,姿势惹眼到不行。透过春天薄薄的衣物,王小鱼感觉到他腿部肌肉的坚硬与火热,她的脸刷地一下就烧到了耳朵根儿。这下,她无处可躲了。“张…哦,不是~您不是说爷爷期望你成材吗?他到底是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小鱼脑海里陡然闪现了一句话来,她对自己的机智暗暗竖起了大拇指。张想俯身把她圈在怀里,压低声音在她耳朵边说道:“自然是希望他的孙子早日立业成家,给老张家扩枝散叶了。”话音落,噙住她红透了耳珠。王小鱼敏感的抖了一个激灵,欸~不对呀,他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把自己剖析个透彻,但也只是讲到精神层面,讲了他专业的东西,情感部分被他巧妙略过。他的那段婚姻呢?怎么不说他的前妻呢?呵呵~这块可恶的老姜!张想扳正她的小脑袋,湿热的唇吻上她的眼睛,“乖,闭上眼睛,专心点儿~”他逐渐深入,她逐渐沉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