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上林奇谈》第八章 张骞去西域之 辞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

作者的话:这一读名字,您就奇怪了吧?不是“张骞通西域”吗?几乎所有中国历史教科书都会有一节叫“张骞通西域”,写错了吧?没错!这接下来的两章大标题都叫“张骞去西域”。您觉得依主人公现在这情况,“通”了吗?哪儿哪儿都没通呢,顶多是他在经历了种种后,刚“想通了”,咱们大家伙跟他先一块儿去了,通不通的再说吧!好了,看故事吧!

话说我成了正式的“公主送嫁使臣”,因为没说叫我回来,准确地说应该是叫“陪嫁使臣”。别误会,跟陪嫁丫环可不一样啊,我这个陪是“陪同”、“护送”的意思,虽然都有“一去不回”或者“有去难回”的意思,但性质还是不同的啊!

我拜见过天子后,还得到了一堆赏赐。其中,饰品衣物、刀具灯具、香料药材、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而对于我来说,又似乎哪样都没有用,主要是我都不太会用,要是能把“返回器”赏我就最好了。

这一大堆东西中,有一套小微型的刀具,非常精巧,从外观上看,猜不出是何种用途。在我看来,它们非常像现代的手术刀,大小也相近。我毕竟学过医科,虽没毕业,解剖课还是成绩不错,这套刀具令我触景生情,便当下收好,放入怀中。想着,这一上路还不知能不能回现代去,全当它们是个念想儿吧。还有几块精美的玉佩,皆是上等和玉田,皮色温润,雕工简易但琢磨细腻,如脂若凝,在现代绝不得见,在汉代也是皇家专享,要是带回现代还不知要知多少钱。可悲的是,何时能回去,可否带上一块?目前全不得知。我拿了一块最小巧的,造型类似一个小鸟或是小鸡的佩带在长袍上,其他的收在一个小皮囊中,也放入怀中。如果有机会回去,我一定要带着他们。没想到,原来在国际著名拍卖会都难以得见的汉代美玉,现在清清楚楚地在我眼前,并且有明确的授权文书——圣旨,证明他们的合法所有权人是我。我苦笑了笑,当在一个时空中,某种东西是你渴望却从不期待能得到,而在另一个时空中,它却成倍地摆在你眼前,并且真正属于你,你却不再关注它们,关注也没用,解决不了自己的困境,这就是典型的,诠释“悲催”概念的案例。

至于其他物品,我带着一种参观博物馆的心态看着、把玩着它们,既不知如何用,又不知用了有什么意义,最多是通过参观来了解汉代人的生活。这些都将是我的行李,只是不知能伴我多久。

我发现香料在那个时代是生活必须品。当时大自然中很多有毒物种还没有灭绝,还会跟出来在为自己捕食的同时伤人害命,使用这些香料可以驱逐他们,或是用来解毒。御赐的香料堆中,有一包看上去像种子一样的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闻着并不特别香,但是刚刚闻过即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立刻能叫人镇静清醒下来,接着就觉双目沉重,困意来袭。这难道是古代的蒙汗药?我忽然想起《鹿鼎记》中的男主角韦小宝用蒙汗药走遍天下的情节。便心想,效仿他吧!在这个时代,我还没找到自己正常的生存法则,学点偏门也好吧。所以,这样东西,我也带在身上。

看着其余的赏赐,越发头大,对用途的不了解,影响了自己对它们的收纳和安排。后来实在烦了,便找来小霍他们帮忙,并且告诉他们,任何兄弟喜欢哪样都尽管向我要,不要客气,想要的人自会知道它的用途,也好物尽其用。

很快兄弟们收拾好了,打包成形。可能是不好意思,除了小霍要了一个金坠子,没其他人问我要什么。那个小小的金坠子应是挂在剑柄上装饰用的,可在我看来,放剑柄上并不合适,佩剑是很实用的东西,这饰物挂上了,晃来晃去的,实在影响功能。我倒觉得这东西如果加上一个柄或是叉子之类,更适合做女孩子头上的戴的“步摇”。您可见过现代拍的古装电视剧里,很多古装女子头上会戴类似的东西,一走路就在头上摇来摇去的?那就是“步摇”。

过了几日,我又连续接到五道圣旨,内容大都是本次出使的程序、路线、陪同人员、供给物资清单等等。真是皇帝的女儿出嫁,国家大事啊!一切有章可循,绝不含糊。圣旨的各类“附件”一卷一卷地足足被码了一大箱,包括:地图、名单、各种指示说明、账册等等,这类文类卷轴外皮都是的不同颜色的丝绢制作(西汉时代,还没有纸呢啊,东汉蔡伦才造的纸,皇帝文件自然高档些,得用这些材料写。那其他平常的文件用啥写呢?竹简啊!)看上去十分华贵,更显其重要。眼下离出发还有几日,我打算找几个文化水平较高的小郎官,每日给我念念,解释一下。

经过“翻译”,我得知,皇帝赐公主千人以上的宫婢仆从,除此外,还有“后勤支持”人员,包括,公主府内官员小吏(这可是国家公务员啊!)、工匠、手艺人、大夫郎中、“家庭教师”、歌舞教习优名之人等等近五六百人。不仅如此,我的手下的一部分郎官,包括小霍、小卫等,以及皇帝侍卫也被抽调出,成为公主的侍卫,人数大概有五百多。前述人员均将与我一同“陪嫁”,皆是“未得召许,永不得还”。不知这些人是否都如我一样是自愿前往的。可以想像,在古代,由于地域及生活环境的差别,人类在迁徙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比现代要严重多了,没有多少人愿意离开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这么多人均要到西域去,他们的心境如何,不知要有多少生离死别。看来,自古以来,结婚这件事真不一定都是快乐的和幸福的。看看这几千人参演的“公主出嫁大片”:女主角公主刚死了未婚夫,失意请嫁异族;男主角我刚刚失恋,有家不能回,还要去异国他乡寻找回家的方法;同行各配角均是被迫离开故土,强制移民,我顿觉本次“行动”好悲壮啊!

了解了圣旨的内容,明确了要做的和要注意的事,我的心平静很多。应该去趟张府了,就是去一趟真张骞的家,去拜辞他的父母。去见他的家人一直是我很怕的事情,父母不同于别人,我怕被认出来呀。对我来说庆幸的是,根据汉代郎官的制度,一年中只有冬至前后,郎官才可以得到准许休假见家人,我“生病”期间找人代笔跟张骞家人通了很多次书信,并未真正见过任何家人。几次老张大人下朝时,正赶上我当职,我老远向他挥了挥手,他也回我挥了挥手,这也基本上可以让自己混过去。这次,不去不行啊,不符合逻辑呀,假儿子终于要向真父母辞行了。我很紧张,记得远望老张大人时,虽看不到眼神,但只凭那身影就足见一个老父的牵挂了,这样的父亲能认不出来冒牌儿货吗?

第二节

张骞的家族是个大家族,他父亲与其兄弟几家人共**住在一个很大的府邸,是个“大宅门儿”。这一天,得知我要回来辞行,噢不,得知张骞要回来辞行,家族各色人等来了不少,整个大宅就是像在开一个盛大的party,人来人往,应酬寒暄,仆从忙碌,热闹非凡。我一进门就有点慌神,这情景,简直就是等于请来一群专家团来辩认我的真伪一样啊!

我心虚地游走在院子里,脚都不知道往哪儿踏。

想必这家人都知道“我脑子坏了”。总是过来几位说起我与他们的往事,并“相谈甚欢”,同时,也明确表示理解我的“失忆”,并祝福我未来的旅行。来了一波又一波,我渐渐也了解了张骞的许多往事,用刚听来的内容再应对新过来的,一时也对付得来,渐渐也不那么紧张了。

可是,最头疼的就是见他的父母亲,我早已观察、定位好重点角色,上前一拜便匍匐不起,甚是深情。既然“失忆了”,想过关就打真情牌吧。“父母”的反应是出乎意料地平静,看来我真的跟那位张公子太像了,这对慈祥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怀疑,应该说不仅是长得像,简直就是重复。难道,在整个历史与时空的长河里,人的长相以及整个身形真的是能重复的吗?此时,我甚至相信真有“二重身”这种超自然生物了。不然,我在这个时代怎么能见到这么多包括自己在内的重复的人呢!

自“母亲”扶我起身,她的手就再也没离开过我的手,另一只手也是一会儿抚摸着我的头,一会儿用来擦眼泪,每次听到人家祝福一路顺利等类似的话语时,她的眼泪就会长流一阵。她看着我的目光,似乎要把我吃下去,那我便走不了了。

前眼的这一切,让我越发喜欢这个时代,真是一个重情的时代,一个有爱的时代啊,自我来到这儿,一见我就哭的人真是不少,有兄弟,有“父母”,还有“**”。还有皇后、公主、太子这样重样级的人物来肯求我帮忙,有这么多亲人挂念。对比自小被花心的父亲无视,被忧愁的母亲忽视的那个我,再连想起自己在现代社会的碌碌无为境遇,此刻,我真正的找到了实足的存在感。怪不得大家这么喜欢穿越小说呢!那个叫什么若曦1的不就是在现代被男友甩,穿越跑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的九个成年儿子中有五个都喜欢她嘛。在现代一个王子也没遇到,这回,来五个王子一起追,太过瘾了!我这儿一下子也遇到两位公主了,我还亲耳听到的有一人说过喜欢我,比率也有百分之五十了。这个时代给了我这么多荣耀和亲情,还有财宝,我还是要离开它回到现代去嘛,我是否是为这个时代而生的呢?

终于到了张骞该离家的时候,我正担心这位张妈妈会更伤心不舍呢。就发现她摸着我头发的手放慢了,这只手在我耳后的一处着重又摸了摸,便彻底放下了。

接着,她擦干泪水与我道别:“孩子,这就回去吧!我估计是看不见儿子回来了,你好自为之,娘总是会想念自己的儿子的……”一边说着,她脸上写满了疑惑,难道她认出我是冒牌货了?

我起身离去,众人相送,老父亲一直挽着我出了内院,而母亲跟众女眷均留在内堂,我回望了她的脸,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真想透过她的脸再看见自己母亲的脸,而这张脸上是还是疑惑的神情。当我走到大门口,再次回望她时,她的脸色已经告诉我,她已经确认过了,我不是她儿子,不是张骞。

第三节

虽然,我敢打赌张骞的母亲已经知道我是个冒牌货,但是我绝对相信她不会去告发我。她在质疑自己儿子下落时,绝对会放我这个一模一样的“假货”一马。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她几乎没有办法弄清楚自己的真儿子去了哪里。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相信我是个好人,没有加害他的儿子。以她在官宦人家的见识,她知道自己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跟我这个“大汉使臣”作对。

我临走时,她对我说的那句话已经说得清清楚楚:

“孩子,这就回去吧!我估计是看不见儿子回来了,你好自为之,娘总是会想念自己的儿子的……”

她绝对没有混淆“孩子”和“儿子”这两个词,她已经将她的态度告诉我了,在她眼里,我就是跟她“儿子”一样的“孩子”……

又过了几日,张骞家里那边没有任何动静,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动静,见父母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终于到了出发的吉时,按圣旨的安排,这一天,我带着整个队伍要到上阳宫外的“广场”上接受皇帝的亲授的“符节”2,那里将举行一个授节大典,我在接受过“符节”后,立即带队出发。我穿好盛装,率领随行“陪嫁”的五百郎官,与留下的郎官和郎官队长正式道别,郎官们也互相做了最后的拥抱,相互拍了肩膀,依依惜别。

韩嫣站着那儿,这回没有落泪,道:“真希望跟你一起去,西域肯定是自由的土地,苦虽苦,而眼下这大汉的劳什子真无趣,讨个热情奔放的胡姬做老婆,也是人生乐事啊!”

我拍了拍他,道:“切,你小子,那公主去和亲,你怎么不争着去送,咱们好一起啊!”

“小彘儿更需要我。再说了,公主又不喜欢我,我跟着碍手碍脚的,她不高兴了,我在西域还能活嘛!嗨,兄弟跟你开玩笑呢,你好好照顾自己,等安顿了,我去西域看你!就怕你不等我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已猜到我要去找“返回器”离开古代,这一别已是永别,他现在要给我一个“古代人”与“现代人”的了断似的。

我又重重地给了他个拥抱,热泪终于从他心里涌出,含在那俊朗无比的明眸中。

他低声道:“记得我这个古代的兄弟啊!”

“在哪儿都是兄弟!”

……

从郎官驿出来,直奔上阳宫,离上阳宫至少还有两公里的距时,我已看见旌旗和各种幡盖在随风飘舞。

走近这个场地,眼前情景,让我简直呼出声来,并在马上一晃。从来没见过这大场面,大型团体操表演呢!?我在美国读书时,参加的各种庆典游行,哪个也没有达到这个规模啊!最震撼的还是这种气氛,只要你接近了这个区域,便不得不自动屏住了呼吸。此时,你会自然地意识到,跪下来才是最安全的一种姿态,并且你的心会非常情愿地被这种气氛征服。

各色“陪嫁”人等早已列队排布在广场,形制格外整齐庄严。不要以为都是宫女、太监、手艺人就不会庄严,为拜见皇帝,那得接受训练,凡经皇家礼仪专业人员训续过的,广场舞大妈往那儿一站都庄严。各“方阵”被一条长长通道分开,通道上铺着红毯,一直通向上阳宫最大宫殿前的汉白玉台阶上。估计,这红毯等会儿是给我走的,跟电影颁奖典礼中人流攒动,镁光灯频闪的情况完全不同。走这红毯得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来,其他人都得在两旁以崇敬的目光看着我。我顿时心中又升起来一种荣耀和骄傲,简直如梦境一般,这真是个可爱的时代啊!

在距这个区域近一公里的地方,我就被喝令下马。整理了衣冠,一步步走向皇帝皇后“主席台”的方向。

也不知哪里响起低沉的号角,有些让人心生恐怖,号角响起,广场上分列人员全都应声跪下。虽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走着,但您别误会,人家不是跪我啊,全体都是面朝天子方向跪的,一寸“崇敬的目光”也没向我投过来,根本没人敢抬头。更可能根本就没人觉得我跟他们有什么不同,都要去西域,都是“未经召许,永不得还”,也没什么可“崇敬”的。

红毯好长,我估摸着走了20分钟,才来到那汉白玉台阶脚下。

这时,一队身着“缩小版”的朝服的小小少年排着队出现在台接上方的平台上,为首的正是太子刘彻。我马上知道,这一队小朋友是诸位皇子。他们各个精神抖擞,长得伶俐可爱,俊朗乖巧,当然,最有气质的还是太子刘彻,眉宇间总是有一种夺夺霸气。看来,**自小就是与众不同的。接着,云罗伞盖出场,皇帝和皇后缓缓走来,“工作人员”在那儿拆腾了半天,安顿两位坐下来。

我开始上台阶。

看来本集的重点就是走路,总是沿着一条线往前走,走啊走……

终于,跟皇帝和皇后近在咫尺了,跪地大拜。

内侍先把装有“符”的盒子拿来,打开,皇帝取了“符”的一半,放在一个托盘里。

皇帝道:“来,朕要亲自把此符授予张爱卿!”说着,他两手拿过托盘,站了起来。我跪行两步上前刚要接那托盘,皇帝的手就开始抖,我抬眼望他,只见他的眼睛也不停地眨起来,并且不时地向上翻。接着,他整个人似乎要缩小的样子,不仅浑身皆抖,话也说不上来。他勉强喊出来:“朕,朕,朕的头……朕的眼睛,啊!啊……”,惨叫后,他整个人便向后仰了过去。那托盘也脱出手,碰在龙椅的把手上,上面的半个符被颠了起来。

符停在半空中,一只手接住了它,那是皇后的手。

众内待拥了上来,扶住皇帝,一直在一旁背着小箱,一看就是太医的几位也迅速冲上前,给皇帝把脉。

皇帝坐下来后,状态就好了一些,至少可以闭着眼,脸色苍白,满头冷汗地呆坐那儿,而不再继续抽蓄。内侍端了水上来,皇帝喝下后,无奈地摆了摆手,其他人等都下去了。我推测,他这是中风的前照,一种晕玄的症状,并不是被人下毒之类,是正常的病理现象。这时的景帝已近晚年,他没有几年好日子了。

皇后手里拿着那半只符,缓缓向我走来,一只手将它递给了我。我双手接过,将它举过头顶,起身向四周以及台下众人展示(可是没有人鼓掌)后,把它放入怀中。这时,内侍又把节杖拿来,皇后打算接过来,再授予我。突然,一步跨过来一个小身影,一把拿过节杖,挡在皇后与我中间。此人正是刘彻,他双手捧起节杖,我再次跪了下来,两手举过头顶,接过他递来的节杖。

刘彻伏过身来,在我耳边低声道:“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召你回来,也会要姐姐回来……”

“臣定不辱使命!臣拜辞陛下……”

我站起身来,手持这根节杖下了台阶,走向远方……

第四节

我再次走过那条长长的通道,上了马,率领我的“队伍”离开上阳宫。在椒房殿外迎接了公主的车驾,浩浩荡荡出发。

出长安前,另有三千多护驾的卫队、后勤补给人员人也一起跟了上来。这部分人到了沿途封国,就由当地派出的人员接替,后面的接上,前面的就返回,依此更替,直至把公主送到于阗才彻底结束。这新增的三千人加上原奉旨“陪嫁”的近两千人,还有沿途吃用的牛羊蓄禽3。队伍甚是宠大,行走缓慢,渐渐地队伍拉开距离,一下子延绵数十里。我一时间有了这样的想法:这哪里是去合亲,这么多人去于阗,估计都能把它占领了……

我们郎官的马队和公主的车驾,走在队伍偏前的位置,几个时辰后,已是长安近郊。眼前忽现一片茂林,隔天蔽日的同时,把前路隔成了小路,我们必须穿过这里,才会走上驰道4。很明显,小路是精修过的,走辆马车没问题,两侧树木生长茂盛有致,也是人工裁种,只是种它们的人以及命令种它们的人肯定已不在了。有树木些已近环抱,至少要有五十年的树龄。茂林高树之间,隐约可见宫殿的屋脊,所有屋脊色调均以重黑色为主,殿宇式样风格与上阳宫和**各殿的简朴明显不同,虽已多年风化,仍能辨别其往日辉煌。它们不是汉时宫阕,这是大秦帝国留下来奢华宫苑,我想我已经猜出这里是哪了。

我把小霍叫过来,想确认一下自己的猜测,问他道:“此为何地?”

“回大人,这里是‘上林苑’!”

……

走着走着,耳边便响起低沉的音乐。怎么?还有配乐呢?发出这声音的乐器音调非常低,是有人吹奏出来的,那曲声如泣如诉,婉转动人,似乎只需听上一阵,便能落下泪来。听着,我只觉得曲调耳熟。

“史卡保罗集市!?绝对没错,就是这曲子!”我不由得叫出声来。

“大人,您说什么,这没有集市呀?!”

……

极品,曲子也穿越了?

我寻声望去,传出这曲子的是一处相对小巧许多的殿宇,殿宇外用竹蓠围着,还种了些水杉掩映,非常幽静雅致。

我停了下来,打算坐在马上听一会儿。

“噢,大人,是平阳公主!”小霍道:“那是平阳公主的院子,她经常在此地与众女眷演习乐舞以作消遣,这应该是公主在吹窨5,小的以前陪皇上来此地打猎时,也听到过,这窨只有平阳公主吹得最好了。”

“你不是说你只见过一位公主吗?是她吗?”

“小的不知,小的只听过这曲子,窨这东西几乎人人会吹。大人没病前也会的,只是如此好听的吹奏,只有平阳公主,谁也没有公主能吹!”最后这半句,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只听声,你怎知是平阳公主?”

“皇上说的,皇说的还有假?!小人再听到这么美的曲子,便知道是平阳公主在吹了。”

“呃,好吧!……”

既然,是lucy的女儿,那会吹“史卡保罗集市”也没什么稀奇的了。她可能是在为她的妹妹送行。按照汉制,公主和亲远行,除皇后外,皇家的女眷不得相送,不能露面。姐姐在沿途吹个曲子送一下妹妹,也是一片情谊,可以理解,还是不要打扰,继续走吧。

走出一段距离还能听到这窨声,我便再次回了下头望了下那个宫殿,只见屋脊的一处缓台上驻立着一个飘逸的身影,穿着红色汉锦制的衣裙,挺拔婀娜……这一切都那么熟悉……只有她才会这么美。而我,已经无法确定这应该是哪个她了,重复,这是一个不停重复的时代。

……

花了几个时辰,队伍的一部分终于出了这片茂林,队伍前头上了驰道,卫队的马渐渐可以跑起来了。

此时,只见不远处尘土飞扬,一匹白马飞奔而来。骑马之人正是太子刘彻。

刘彻见到我,便勒住了马,飞身跳下来,道:“张骞,我再来送送你吧!这回是我私人送你的,送朋友的!来,向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师傅……”

我才看见他的马上似乎驮了个什么……呃……动物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眨了眨,那是一头猪,野猪!

猪也向我眨了一下眼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注:

1马尔泰.若曦,桐桦写的知名穿越小说《步步惊心》中的女主角。

2符节:“符”是古代用以证明权力和身份的信物。往往是由陶、木、金属等制成,整体造型往往是一个的动物。从符中间剖开,君主、臣子或是领导、下级,双方各拿一半,臣子或下级人员拿其中一半去执行任务,君主或是他的领导对他另有新的要求了,或是需要调遣他了,就亲自或是派另一办事人员,手持另一半的符找到其,向他传达新的指示命令,两者所持的符若能完好合体,受指示的人便接受指令,听从调遣。古代没有电子通讯设备,无法打个电话告诉他叫对方相信,就将两个半符对在一起,全部吻合,说明不是“假传圣旨”,前一个臣子或执行人,就得接受新的命令,在外执行任务的人只认符,不认人,谁拿符,听谁的。符这种东西,常用在军事和政治活动上,“信陵君窃符救赵”窃的就是兵符;政治交往中派出的使节一般也会持有这种东西。“符合”这个词也是跟古代的这种信物的使用有关。

“节”:是用动物毛皮做成的一节一节的东西,绑在一根长棍子上,具体造型您去百度吧,有点像多串苍蝇甩子的合体,一般国家派出的使臣都持有这种东西,是君主授予的,代表使臣对国家和使命的忠诚。如果说“符”的具体功能是证明作用的话,“节”就是象征的意义更大些了。所谓“气节”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做使臣嘛,要有气节,这里的“节”字就是出于此。报忠于自己的国家,不能被对方收买。苏武牧羊(真苏武,我说的不是火锅店啊)时,不就是拿着一个节,熬了二十几年嘛!节上的毛都没了,就剩棍了,上海话讲“老节棍呢”就是说“太厉害了”,二十多年呢,能不厉害嘛!

3都是活的啊,一边走一边赶,现吃现杀啊,您问怎么这么讲究新鲜?不是呀,这个时代,冷冻塑封都没有,整块肉怎么带?活着的牛羊一起走吧,这肉还长脚了,省得再找车拉它了。

4驰道:古代的高速公路,秦史皇大修了一把,后来各朝都有修。

5窨:古代的一种乐器,造型像个小罐子,上面有孔,一边吹一边按上面的孔以调整音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