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国雄飞》第十九章 殚精竭虑书肝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爷爷,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爷爷在阳台上睡觉,我想给他盖毯子却把他给惊醒了。那次他哭得很伤心……”林继飞微低着头,视线垂直看向地面,小声说道。

“哦?你爷爷哭得很伤心?”黄爷爷先是一愣,继而又诧异的问道,“为什么?”

林继飞为难的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说自己心里有愧,即便是死了也无颜再见以前的那些老同志。随后便一直念叨着‘十年’、‘十年’……爷爷,我爷爷说的十年到底是什么啊?”

黄爷爷的表情变得凝重了起来,沉默半晌,他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

“我就知道你爷爷的去世绝不是那么简单的。果然,过去那么多年了,他还是放不下这心结。”

“心结?”林继飞先是一怔,随即又急急追问道,“爷爷,您说的心结是什么?我听不太明白。”

“小飞啊,你别看你爷爷外表看上去总是乐呵呵的,始终都是那么高兴。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非常敏感脆弱的。那十年的经历对他来说,就像是头顶上驱之不散的乌云,一直都是他心中最深的结。”黄爷爷微皱双眉,话里有话的说道。

十年…….又是十年?林继飞在心中暗暗重复道。看黄爷爷的神情,这十年的时间对他们这代人而言应该都十分重要,是专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吧。可是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林继飞突然想起,记得奶奶在爷爷过世后曾经跟他说过,在爷爷林怀民生命最后的几年里,睡眠质量变得很不好。不仅入睡困难,而且就算是勉强睡着也会在凌晨突然惊醒。大汗淋漓的披衣坐起,一脸惊慌失措的模样。尽管有奶奶的柔声劝说,爷爷却仍无法再次入眠,只是坐在床上,瞪大眼睛定定的的看向黑暗深处,直到天明……

“小飞,你爷爷他哪里都好,就是心事太重了,他……”记得当时,奶奶在说完这件事情后,满脸怆然。因为心中过于痛楚,她的声音轻轻颤抖着,再难自已,说了一半的话语瞬间戛然而止。

想到这里,林继飞心中的疑团更深。他下意识的觉得就在那几年间爷爷一定是经历过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原本的信心也随着那件事轰然垮塌,彻底碎成了粉末。

“小飞,你要记住,不是你生活在一个彻底和平的年代,而是相对平静的环境。”黄爷爷语重心长的对林继飞说道,“你知道歼10的制造理念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吗?”

“歼10?我记得爸爸说歼10的研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而正式投入使用的时间已经到了九十年代。”林继飞自信的说道。

作为从小在军用飞机制造厂家属宿舍长大的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难不倒他的。

“你说的没错,歼10确实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研制的。不过最初的理念提出可不是那个时候,而是六十年代中期,你爷爷才是第一个提出设计理念的人。”黄爷爷解释道。

“我爷爷?”林继飞的脸上现出了震惊的神情。

“没错,那个时候咱们国家军用飞机的自主研制方法已开始趋向成熟。歼5喷气式歼击机试飞成功后不久,你爷爷就向上级领导提出了歼10的研制理念,并很快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图纸的设计。只可惜很快出现了社会动荡,计划便只能暂时搁浅了。”黄爷爷说到这里,重重的叹了口气,露出深深痛惜的神情。他摇摇头说道,“唉,真是暴殄天物,可惜了那么好的设计。”

林继飞听黄爷爷说到这里,脑海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件事。记得爷爷刚去世时,飞机制造厂已是青黄不接的局面,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纷纷跳巢去了别的同类厂,余下的大多数是将近退休年龄的老员工或刚刚入厂的毛躁青年。眼看着厂子的情况急转直下,厂领导特意来到林家,请林建国担任新任厂总设计师,希望他能带着职工一同奋斗,尽快让状况得以改善。

面对说服,林建国并没有提出关于自身的任何条件,只是说希望厂子能够同意他组织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歼10喷气式歼击机的研制工作。如果领导答应他的请求,他便立刻接受总设计师的任命。经过厂领导班子连夜开会讨论,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围绕着歼10飞机的相关工作逐步展开,在全厂职工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下,飞机最终试飞成功,顺利问世。

现在听黄爷爷这么说,林继飞恍然大悟,为什么当初父亲一定要厂子同意他以总设计师的身份进行歼10的研制工作?又为什么面对着社会经济浪潮带来的剧烈阵痛,父亲会那样不遗余力的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因为那原本就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两代人之间的精神传承和重任转交。也正是因为这样,父亲才拥有了第二个生日。他是在用实际行动说明,他会一直爱爷爷,父子俩的心会永远贴在一起,不会因为无情的生死而分离。

男人就是这样的,他们不会像女人那样通过外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如果你愿意,只需通过那无声变化着的细节,同样能够感受到这来自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想到这里,林继飞的心中一阵痛楚,为爷爷,为父亲,也为了和他们一样,为了祖国的军用飞机的研制生产事业燃烧了整个青春和生命的人们。

“小飞你要记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记得那天在阳台上爷爷平复了情绪后,这般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尽管那时的林继飞并不能理解爷爷话中的意思,但那凝重的表情却永远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任凭时光荏苒,一生一世都不会从记忆中抹去。

“在这十年里,你爷爷虽然遭受到了种种命运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从没有一天放弃过最初的誓言。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也尽最大可能搜集着前沿资料、修改设计草图、一点点在已有的框架内添加完善着最新的构想。”

黄爷爷说到这里,眼睛又一次湿润。他想到了1971年的冬天,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他听说老友林怀民生重病的消息,连夜从农村赶到城里探病的一幕。

那时他们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只是偶尔会从彼此来往的书信中得知对方的近况。和别人牢骚满腹的抱怨发泄不同,林怀民显得非常平静。每次除了惯常的问候外,就是诉说下自己的近况。字里行间中,非但没有任何自怨自艾,反而是浓浓的乐观。正如他在每一封信里,都会引用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激励着彼此,坚强的面对困境,从容的走过低谷。

然而这次不一样,这次黄爷爷之所以能够得到消息是因为林怀民久病却不听旁人的劝说,始终不肯到医院就医。而此时任衡哲正带着林建国姐弟在更加偏远的山区接受改造,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回城。也正因为是这样,经过组织反复权衡,他便成为了最合适的探病者。

“老黄,你这次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想办法劝说老林去医院看病。虽说现在是冬天,但总有一天春天会来的。咱们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尽最大可能将这些知识分子保护起来。尤其是老林,他性子偏内敛、又喜欢多思,这段时间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妻儿又天各一方。就算是看起来乐呵呵的,心里也一定不好受。听人说,这些日子他白天要接受检查,晚上还在抱病坚持画图、查资料。你一定要好好说说,身体才是革命最重要的本钱,千万别太熬心力。好了时间不早了,我该走了,你也抓紧上楼陪他吧。”车子在林怀民家楼下缓缓停了下来,领导转身看着坐在后排座上的黄爷爷,忧心忡忡的说道。

黄爷爷点了点头,推门走下车子。在他的注视下,车子缓缓离去。他转身抬头望了望林怀民家亮着灯的窗口,只见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一个人影正坐在桌子后面低头画图。虽然看不清楚模样,但通过动作也能猜测出来他一定非常专注。

唉……不知为何,黄爷爷的心中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酸楚。若不是他拼命克制,怕是会掉下泪来。

就在这一刻,他想起了sf飞机制造厂发展历程中所遭遇的坎坷,想起了那些与同志们不分昼夜、并肩作战、攻坚克难的日日夜夜,那时的他们因为有信念支撑,因此总是信心百倍。即便困难再多,也不过是微微一笑。和此刻这凄清的境遇相比,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快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肝胆照汗青……无论身在何种境遇之中,只要精神不倒,就永远都不会被打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天空飘起了如丝如絮的雪花。甘冽的空气沁入心扉,让人有一种莫名的陶醉。

老家伙,我来了,马上就上楼看你!……想到这里,黄爷爷的唇边泛起欣喜的笑容,疾步向楼门口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