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过,谢流语就被送到了私塾,而且是灵云最有名的顾家私塾。
六月初二的那天,谢天彰亲自带着谢流语,提着礼物登门去拜见了顾先生。
顾先生名叫顾青林,是景荣年间的进士。后来因为官场倾轧,就从翰林院辞官归隐了。
回到了老家灵云,在县城里开了一个私塾。
20多年下来,从他这里开蒙科考取士成功的也有20几个。
谢天彰也是从这里启蒙的,直到取得生员资格后,才离开顾家私塾去了县学。
所以谢天彰对顾老先生非常的尊崇,对顾家私塾很是推崇。
挑了个好日子,带谢流语来拜见顾老先生。
虽然不是正式的拜师,但是东西带的也不少。
云莲芝给两父子准备了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腊肉条,此外还准备了鸡、鸭、鱼。
谢天彰还特意加了陈年桂花酿10坛,顾老爷子就好这口。
顾青林老爷子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小老头儿,个子不高,头戴儒帽,留着长髯,面皮白净,脸总板着,不苟言笑的。
其实他只是习惯性的臭脸,为的就是吓唬刚启蒙,还很跳脱的小孩们。
跟先生久了,自然就会知道他并不是个严肃的人,贪吃好玩,最是活波。
所以刚开始当先生的时候,没有掩藏住自己的本性,到后来学生们都不怕他,搞得最后整个学堂乱得似锅粥。
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最后顾师母给他想了个办法,让他上课的时候板着脸,让学生们都怕他,不敢跟他开玩笑。
但也管不了多久,最后还是会原形毕露。
顾先生看见谢天彰,很是高兴,看到他手里提着的酒坛就更高兴了。
在正厅招待了谢天彰和谢流语两父子。
谢天彰曾经是顾先生的学生,还是他非常得意的门生。他也没有客气,一把抓住谢天彰的手,把他拉到了座位上坐下,一副要促膝长谈的样子。
谢流语迈着不符合自己步幅的大步子,也被拉到了位子前。
“掩之很久没来先生这里了哦!你最近户籍的事儿忙的怎么样?”
“劳先生挂心,皆已步入正轨。学生这次来,可是带了不少好酒,若是师母准许,这些可都是您的了。”
“你师母可不是小气之人。”
“是是是,您要不要现在尝尝。”
“哎!我待会还要授课,不宜饮酒。”顾先生是个极为负责的老师,自从他辞官开了这个私塾,更是将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本职,是非常认真对待的。
“这次还带了学生的儿子谢流语,前来拜见先生。”
谢天彰并未真正的拜顾青林为师,所以一直都只是叫他先生,并未称呼师傅。
谢流语这次前来拜见,也是一样,不是正式的拜师,所以礼节不复杂。
“学生带来了束脩礼,想让流语在先生的书塾读书。”
顾青林开口问到:“现在就送私塾念书,会不会太小了?”
“学生自他三岁起,就在家中为他启蒙,已经学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能背能识,还能释义。”
顾先生一副非常不赞同的样子:“小孩子还是得长大一些,懂些事理之后再来读书。
这样,才会理解书中真意,不会懵懵懂懂,平白辱没了圣贤书。”
“先生所言甚是,但学生这儿子实是有些不同。从小就喜欢捧着书看,三岁时就由我手把手启蒙。
虽由着学生继续教学,也可。却不能长久,毕竟我们父子关系太过亲密,我怕学生隔得太近,一叶障目,看不到他的缺点,反而对他不好。”
“而且,我这不是怕下不去狠心来管教他嘛!所以才带来先生这里,请求先生教导于他。”
谢天彰连示弱都用上了。最后,顾先生只得应下,将谢流语收入了自己的私塾。
顾先生交代让他们回去准备好文房,明天开始,谢流语就得到顾家私塾就读了。
一会儿学生们来了之后,顾先生还要开课,所以谢天彰父子便没有在顾家多留。与顾先生告别后就坐上马车回了谢家。
…………………分割线……………………
晚上,谢流语躺在床上,回忆翻检脑海里的重要记忆,继续激发意识球,促使它成长。
在刺激下,那颗黄豆圆球会加快旋转,像是在疯狂的吐纳周围星云的雾气。
但是精神力很快就会枯竭,完全调动不出多余力量,再进行回忆和翻检。
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增进精神力,冥想、或者练气功?
精神力枯竭是如今意识球壮大遇到最大的问题,必须得找个解决办法。
对于意识球这样的成长方式,谢流语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只能拭目以待。
早上寅时三刻,谢流语就起床了,在品妈妈的帮助下,把衣服鞋袜全部穿好,然后乖乖的坐在小凳子上,任由妈妈给他梳头发,洗脸,擦手。
旁边的平顺,和另一个小厮,就是那天一同被留下的那个。
据他说,自己名字叫方大牛,谢流语一点也不信,但也没说什么。
王大娘子觉得方大牛这个名字太土了,于是,禀报老爷和老夫人后,给他重新取了个名字,就叫方忠,忠诚的忠。
两人收拾妥当在谢家安置了下来,调教好之后,放到了谢流语跟前。
分工很明确,平顺是书童,负责谢流语日常起居学习事物。方忠则是护卫兼小厮,负责谢流语的安全和日常跑腿之类杂事。
收拾过的方忠看起来像貌更佳,但他整个人沉默寡言,只是默默地跟在谢流语和平顺身后,存在感就要弱了几分。
而平顺则完全是另外一个性格,每天笑嘻嘻的,一副小狗腿的样子。
讨好奉承着谢流语,让谢流语非常不适应。
但他也很会看人脸色,几次之后便发现谢流语并不喜欢他这样谄媚,自己也默默地收敛了。
平顺这个小孩吃了很多苦,这么大一点就知道奉承人,讨好人,而且只会用这样的方式,除了讨好奉承他好像找不到其他方式与谢流语相处。
他们三人在一起待了一个多月,彼此都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着。
到今天也有了些默契,谢流语并不是平常的小孩,他并不需要过多的介入。
他有自己的思考和决定,所以两人大多时候都只是默默地跟着,谢流语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会太多话。
当谢流语看书、做功课、学字的时候,也会把平顺和方忠一起带上,毕竟他以后是要走科举这条路。身边的书童小厮最好能识字。
所以在间隙时间,谢流语会教他们识字,用的就是自己的《千字文》《百家姓》这一类的幼儿读物。
出乎意料的两人都学的非常快,平顺是脑子活,记忆力好,教上几遍就能够记住了。
而方忠应是学过的,学得程度比自己还深,不需要自己担心。
看来他真的来历不简单,应该就是个落了难的富家少爷。
方忠谢流语是教不了,就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平顺的身上。让方忠自己取了书来看。
到如今,平顺已经会背《千字文》和《三字经》了,里面的字大多也认识。
他自己做了个沙盘,平时空闲的时候,用树枝在沙盘里面练习写字。
谢流语也不阻止他,看他练习得认真,还把一套文房送给他做奖励,把平顺激动的不行。将那些纸张、笔墨找了个匣子,郑重的收到里面。
但是平顺依旧用沙盘练字,没有去碰过那些纸张。
为了不显得太过偏心,他也送了方忠一套。
到了方忠这里,看得出来,他对这些并不陌生,铺好纸摆好笔墨,十四五岁的小少年,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前,提笔下笔,一气呵成,写得极好。
谢流语知道在这时代,笔墨纸砚是相当贵,例如他的那几本书,就要几两银子。
平常人家根本用不起,更别说拿来练字了。
所以平顺藏着笔墨,谢流语也很好理解,现在平顺只是怕浪费了。
他也没有强求,想着等平顺练的差不多,有自信了,自然就能够用上。
谢流语对方忠的出身也很好奇,他很明显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不知他为何会降籍为奴,但是也不好戳人伤疤,直接问。
所以,也是默契的什么也没说。
到是方忠,对现在的环境工作接受良好,给谢流语当护卫和小厮都做的兢兢业业。
每天都跟着谢家护卫练武,和谢流语去后花园种花、拔草、养兔子,还会在谢流语给驰炆洗澡的时候,提水、递刷子,把他抱上凳子、抱下凳子,照着谢流语一天的行程,一样事都不少全都干了。
谢流语准备好之后,就去跟家人道别,这是他第一天去学堂,家里人都很重视,特意在正屋等着他一起用早膳。
“语儿从今日起就要刻苦读书了,来多吃点。”
曹氏和云莲芝一直往谢流语的碗里夹菜,早上吃的清粥小菜很是合胃口,谢流语吃了不少。
用完饭,谢流语就要跟着谢天彰一起出门了。
他一一告别祖父、祖母、母亲,还去耳房,看了眼正在睡大觉的小妹妹谢流玉。
看着她睡得香喷喷的,羡慕得不行。
然后跟着谢天彰坐着马车出门,驶向顾家私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