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谱写新篇章
一吕洪波出任厂长
耕田机通过了省级鉴定,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批量生产的时候,向阳厂里又面临着一件大事。
这天上午,吕洪波正安排黄茂清着手编写《小型水田耕作机械技术标准》,其他人也要准备上新产品的工艺装备时,厂办的王娟前来通知他:“吕科长,书记和厂长要你马上去他们办公室。”
吕洪波来到厂长办公室,见冯龙凯与杨国栋都已在坐,像是在候着他。冯龙凯客气地对他说:“吕科长,请坐。”
吕洪波见只他一人来了,其他谁也没来,不知厂领导为啥单要他一人来,不解地看着冯龙凯,迟疑地在对面椅子上坐下。小声地问道:“啥事啊,怎么就我一人呀?”
冯龙凯亲切地微笑着说:“对,今天就请你一人。”接着问道:“吕科长,今年有四十几了?”
吕洪波心中更觉着有些异样,只得如实地回道:“四十六,奔五十的人了。”
杨国栋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呀。”
冯龙凯看着吕洪波,慎重地说道:“吕科长,今天我和杨书记特地找你谈话。是有一件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关乎到工厂今后发展的大事,要与你商量。你是知道的,我已年满六十,到退休的时候了,我的退休报告经委也同意了,要我先调到经委,在经委办退休手续。我退休之后,向阳厂必须有人来接替我,这接班人问题,可是件大事呀。经委领导多次征询了我的意见,我也将我经过多年的观察的结果向经委说了,我慎重地举荐了你。我认为在向阳厂,只有你才堪当此任。”
杨国栋说:“冯厂长是了解你的,是非常信任你的。我也认为,他推荐你为下一任工厂领导,是对工厂的未来负责任的举荐。”
吕洪波听了,没料到会是这事,心中一振,颇感警讶地说:“冯厂长,这怎么行呀,对这,我可是没有一点准备啊。厂里正处在关键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你呀。我只是个搞技术的,在经济管理方面可说是个外行。管好一个工厂,那可得个具备全才的人才能胜任啊。我一个纯粹搞技术的,是无法挑得起厂长这付担子的。”
见吕洪波这样,冯龙凯说:“吕科长,你先别急。你比我怎样?你比我总要懂得的多吧,我原来就是个行政干部,既不懂经济,也不懂技术。上级把我调了过来,之前我虽在钢铁厂干过一段时间的党务工作,可对机械厂的管理,基本是一无所知。可这些年下来,先是有军代表的支持,后来还不是依靠你们这些人和全厂职工,不是也过来了吗。再说,这个厂里又哪里有个什么“全才”的人呢。”
杨国栋也补充着说:“对,你在厂里工作了多年,群众基础好,又懂技术,比我们都强,是当前出任厂长最理想的人选。”
吕洪波说:“书记,厂长,你们太抬举我了。”
停了一会,冯龙凯接着说:“根据上级的精神,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模式,现在企业的厂长,不再由政府直接委派,而由企业职工民主选举,当选的人,再由政府任命。厂长上任后,由厂长组阁厂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报呈经委,经委再任命其他领导成员。我将你提出来后,经委同意你作为一个候选人,在厂里公示,如还有人愿意参加竞选的话,那就会有两个或多个候选人,再由全厂职工民主选举,以得票多者当选。”
吕洪波听着,还是没有信心,迟疑地说着:“我实在没有多大把握,我担心会搞砸的。厂长,书记,你们还是再考虑其他人选吧。”
杨国栋见他这样,继续鼓励着说:“吕科长,我们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你是厂里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在职工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出任厂长最适合的人选。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你应该站出来,挑起这付担子。现在你已领着技术科开发出新产品,你完全有能力,领着全厂职工冲出当前所面临困局。”
吕洪波一直在默默的听着,还是没有底气地说道:“杨书记,冯厂长,这付担子实在沉重,我没你说的那个本事,我怕担不起呀,辜负了你们的期望。”
“我们知道,担子确实是很沉重。可是,新产品已经开发出来了,只待把它批量地生产出来。只要你善于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一起来挑,就容易得多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冯龙凯继续鼓励着。
吕洪波又沉思了片刻,冯龙凯的要善于用人,发挥集体的力量,给了他些许的启示,再说,再要强推那就太辜负两位领导的一片心意了。终于说道:“好吧,杨书记,冯厂长,看来这事我是推不掉的了,只能勉为其难了。谢谢你们的指点,也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吕洪波最后说。
两天后,向阳厂职代会张贴出选举厂长的公告,公布了吕洪波为前任厂长冯龙凯举荐的候选人之一,并欢迎其他有志于竟选厂长的职工参与竟选。
一周后,职代会没有收到任何人参与竞选申请。确定了吕洪波为本次选举的唯一候选人。在随后的选举中,吕洪波以百分之九十的得票率当选,之后市政府正式任命了吕洪波为向阳厂厂长。
上任伊始,吕洪波知道,凭他一人单打独斗,是绝对担不起这付重担的,必须按冯龙凯说的,要善于用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发挥集体的作用。他开始着手组建工厂的领导班子,来共同挑起这付重担。首先要确定几位副厂长的人选,成为他各个方面的工作助手。
首先是销售,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销售是企业的大头,原来没设销售副厂长,这次必须要设了,就让现任的销售科长谢元科来干吧,他头脑灵活,工作勤奋,且有一定的销售经验。
技术副厂长最理想的是汪若愚。
生产副厂长他心里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现任生产科长梁才敏,一个是加工车间主任秦明刚。梁才敏管理全厂的生产多年,经验丰富,可年龄偏大,已五十多岁了,且文化偏低。秦明刚任加工车间任主任也有多年了,管理生产应该不成问题,年龄也只是四十出头,加之他工作勤奋,事业心强,时不时地总能想出些好点子来。经过反复地斟酌之后,还是确定为秦明刚。
党高官不是他考虑的,由县委委派。现在是杨国栋。工会主席也不变动了,还是岳主席。
吕洪波先找谢元科谈话,谢元科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保证全力协助他,干好销售工作。
接着找汪若愚谈话,汪若愚先是谦虚和犹豫了一番,认为自己还没达到这个火候,再过几年也许能凑合。吕洪波说:“我可没时间再让你修炼了,现在就得上!”一再坚持下,汪若愚还是答应了。
确定两位之后,最后把秦明刚叫到办公室来。他与秦明刚的关系也处得很好,认为秦明刚会很爽快的答应下来。吕洪波开门见山地说:“明刚,我想聘任你为生产副厂长。”
没想到秦明刚听后竟一反常态地说:“什么?要我当生产副厂长,这怎么成啊,我可没这资格啊。你明知道我没有文凭,这不是在拿我开涮呀?”
秦明刚不但没有应承下来,反而说是拿他开涮,吕洪波不由有些光火了,厉声说:“你这小子,怎么这么冲。我怎么是拿你开涮呀?谁跟你说当副厂长非得有文凭的人了?”
秦明刚回说:“那还用说吗?现在干什么事都得有文凭。有文凭就是吃香,就是要高人一等。我没有文凭,自个儿就觉着低人一等。你让我这个没文凭的人坐在副厂长的位子上,这算个啥?这不是拿我开涮是什么。我求你了,吕大哥,你就别让我出丑了。好吗?”
吕洪波见这小子满脑子竟是这样的观念,而且异常自卑,就耐下心来跟他说着:“明刚,你所说的那是社会上存在的《唯文凭论》的错误思潮。我不这么看,我只看人的实际能力。我倒觉得有些有文凭的人,还不如你,你为厂里搞出来那么多的技术革新,技术科的这些有文凭的人,谁比得上你?你设计的加工转向节的工装,连地区拖拉机厂的工艺科长都夸赞你,他们科里难道就没有有文凭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你想得这么周全,没有你搞得这么好。这就说明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光看他有没有文凭,而是要看他的实际工作水平,能干出什么水平的事出来。我反对《唯文凭论》,我就是要重用那些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能干出一番高水平业绩的人。”
吕洪波的一番话,说得秦明刚不再作声。
他继续说着:“现在全厂职工选我当了厂长,可我不能单打独斗的一个人干呀,我总得找帮手呀,我就认定了要你来帮我管生产,我也相信你一定有能力管好它,我就选定了你。怎么样?小兄弟,愿意帮我这个忙吗?哪怕是看在咱俩过去的哥们情份上。”
秦明刚低着头,还是满脑子的顾虑,没有作声。
吕洪波继续说着:“其实厂子搞不上去,让我搞砸了,我的个人荣辱倒无所谓。可它关系到全厂六、七百职工,连带家属共二千多人的生存大事啊。明刚,你就为了你那点自认为是所谓“丢面子”的虚荣心,而置这等大事于不顾吗?”说完,双目紧紧地盯着还是沉默不语的秦明刚。
少顷,秦明刚抬起头,看着吕洪波说:“吕厂长,你就真这么看重我?”
吕洪波斩钉截铁地说:“是的,我就是看中了你,非你莫属,你是管生产的一块好料,我认定你了。”
秦明刚无可奈何地,迎着吕洪波的目光,说道:“我真拿你没办法。吕哥,就冲着你这份信任,小弟只能唯命是从了。”
经委的任命下来了,吕洪波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向全厂职工介绍了三位新上任的副厂长,及留任的党高官和工会主席。全厂职工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诞生。
几天后,冯龙凯接到了调令,放心地与新班子告别,离开了工作了十多年的向阳厂,到经委上班去了。
新班子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几种老产品的销售日趋萎缩;新产品面临着投产,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财务资金的运转捉襟见肘,银行已是债台高筑。吕洪波意识到,当前的唯一对策就是,全力以赴地把新产品生产出来,投放于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困境!
可新产品的投产又谈何容易,它属于一种较大批量的生产模式,需要自制大量的专机和模具。这些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更需要技术,这几样东西恰恰是向阳厂当前最珍贵的,最缺少的。可是再困难,也得一步一步往前走啊。
在厂长办公室召开的厂务会上,吕洪波首先对几位助手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各自责任。分工明确之后,吕洪波向大家摆出了当前的困境,提出了应对这一局面的对策。他说:“当前虽说是新产品已通过了鉴定,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可要把它批量的生产出来,投放到市场,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还要我们设计和制造出大量的专机和模具,当前必须要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将专机和模具设计并制造出来。争取新产品能尽早地投产,投放到市场。”
与会人员都在静静地听着。停了一会,他看着汪若愚说:“汪厂长,这第一步的工作,大都是你主管的技术方面的事。这次我与你都从技术科出来了,技术科的力量已今非昔比。你先说一下你的打算,技术科将采取些什么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汪若愚似乎早有准备,立即说:“是的,技术科当前的力量确实大不如前,这是最让我头痛的。我想首先得充实和加强技术科的力量,我建议把上次搞驾驶室模具时,临时抽调到技术科的王子林和邹明德,这次都正式调到技术科来,他俩虽说都没有文凭,可都有很强的设计能力,正是我们需要的。我建议任命夏清为科长,王子林技术成熟,经验老到,建议任命王子林为技术科副科长,主管全厂的工艺工作。”
吕洪波当即表态:“我同意,就按你说的办。”
汪若愚继续说道:“技术科班子调整好后,我与技术科的人,都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冲压模,钻模,锻模,铸造模和焊接模的设计中去。另外,还有加工传动箱的多孔镗以及机加工用的各种工装夹具的设计,这些都是投产所必须的重要的工艺装备,而且这两部分设计的工作量也相当大,我们科要全部承担下来,那投产的时间还要大大延长。”说到这,他把目光转向秦明刚,继续说着:“我认为秦厂长在这方面经验丰富,设计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是手到擒来,不在话下,我们都不如他,搞出来的东西也没他搞的好用。我建议秦厂长在这段时间里,先别当什么生产副厂长了,要给我们施以援手,帮助我们把这台专用机床和其他工装夹具都拿出来,设计完成以后,再去当你的生产厂长。现在车间里生产的是老产品,我看,只有辛苦梁科长多操心了。”
汪若愚说完,抱歉地对秦明刚笑着说:“秦厂长,我确实是没有其它办法可想了,才想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委曲你了,多有得罪。”说完他双手抱拳,笑对秦明刚,以示歉意。
秦明刚本来就酷爱绘图设计,也想今后往这方面发展,这次让他当了生产副厂长,他还有些婉惜以后再没多少机会去搞设计划图了,听了汪若愚的话,倒是正中下怀,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委曲不委曲的,慨然笑着说:“没事,没事,为了新产品的早日投产,秦某愿为汪厂长效犬马之劳,唯汪厂长之命是从了。”
吕洪波没想到秦明刚听了汪若愚的话,不但没有半点不悦之态,还会这样坦然爽快地答应下来,异常高兴地说:“太好了。我是知道的,这些东西,只有让明刚来设计,才是最合适的。这条措施要是汪厂长没提出来,我也会说的,我与明刚早就有过约定,不过,那是好些年前的事了,还是他刚任车间副主任的时候。到了现在,明刚还能这么爽快地答应,真是太好了。我们这个班子能这样不计名位,为了大局,团结一致,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我完全同意汪厂长意见,也赞尝秦厂长的不计名位的高恣态。梁科长那里,我会去找他谈一下,像他这样的老同志,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事情基本确定下来了,吕洪波对列席会议,专作记录的办公室主任姚宏志说:“姚主任,今天就下调令,调王子林和邹明德到技术科。再下一任职通知:任命夏清任技术科科长,王子林为技术科副科长;袁昌顺任加工车间主任;何宏亮任加工车间副主任。致于邹明德留下的模具班班长的空缺,秦厂长就要刘明汉主任重新务色一个,报给你同意后,要办公室下通知就行了。”
杨国栋最后也激动地说:“今天这个会议,让我感到特别地兴奋。我看到了新班子成员的胸怀和抱负,第一次厂务会就开得这样的团结和成功,这预示着向阳厂一定会顺利地度过难关,依我看,在这届新班子的引领下,向阳厂蓄势腾飞是指日可待了!”
厂务会在合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会后,吕洪波找梁才敏谈话,跟他说当前新产品投产有大量的的工作要做,会议决定秦明刚还得协助再干一段技术工作,生产上要辛苦他再主持一段时间。梁才敏爽快地答应下来:“吕厂长你就放心好了,生产我一定会管好。让明刚安心地划图好了。那毕竟是厂里当前最需要做的工作。只有新产品投产了,我们的日子才会好过的。”
对这位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老科长,吕洪波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表达了他心中的钦佩之情。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