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岁月留痕a》第十七章 拆迁进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郡监狱在一个山凹里,距市区五十多公里,一个月允许服刑人员家属探望一次。田彬的儿子宋玉林每次都来。

宋玉林在初中时学习很好,正准备升高中时,母亲因政治问题被隔离审查。他只好放弃了上高中,选择了尽快就业的中专。中专毕业时,母亲已经入刑。他被分配在父亲的单位商业局商贸公司当办事员。

由于母亲的问题,毕业后没再好意思与玉嫽联系。

“妈,你们这儿是不是新来了个姓冯的女犯人?咱们市里的”宋玉林见到母亲就问。

“是啊!洁净厂的,因为杀人进来的。你认识?”田彬说。

“就是我那个同学,以前跟你讲过的那个。”

“谁?翰林庄的?是不是叫冯玉嫽?”田彬想起儿子在中专时曾经跟她讲过在学校有一个好朋友,是翰林庄冯氏翰林的后代。

“就是她,她肯定没有杀人,是被冤枉的。”

“为什么这样说?”

“这个人我了解,心地善良,不爱慕虚荣。她不会为了钱出卖厂里的配方,更不会出现作风问题。”

“也许人是会变的。我不太相信会是因为男女关系杀人,我虽然不了解这个女孩,但我了解李天池书记。说这个人会对姑娘怎样,打死我也不相信。只不过听说她有个儿子,不知道是谁的。”

“这件事已经清楚了,法医鉴定玉嫽还是姑娘身。这个儿子肯定有故事,兴许是她弟弟,或者是捡来的。”

“她这件事应该不算是冤枉,李书记的死是事实,而且所有证据都指向她。况且法院在量刑时只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没有定为故意杀人。她现在还不是太清醒,具体过程等我慢慢了解一下。”

“妈!帮帮她,她太可怜了!”

“你是不是心里还有她?”

“不在这里,终究我们是同学,处的又不错。你在里面多照顾点,别让人欺负她。”

“这个没有问题。只是有一关她比较难过,那就是清醒后知道自己被判刑。还好在我们监室,那几个人都听我的。”

“妈也照顾好自己。听轻工局的人说你也是被人陷害的,那个人的死跟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都是那个包大庭干的。”

“我的事不是那个人的问题,是政治风向决定的。以前的事现在都否定了,总得有人当替罪羊。这是政治正确。”田彬说。

“妈真的要委屈十年才能重见天日?”玉林愤然的说。

“刑事犯都有减刑的机会,像我这种政治问题决定于政治。我已经麻木了,不抱任何幻想。别担心我,只要你们好好生活,啥都无所谓了。”

“先别告诉玉嫽我们的关系,我怕她面子上过不去。”

“好的!你也是一样,如果在单位干的不顺心就自己干。你和你爸都是干商业的,听说现在流通领域放开了,开个小店也比拿死工资强。”

“妈你不用挂心我们,多照顾好自己。”宋玉林说。

也是祸不单行。冯翰林在玉嫽入狱后,话更少了。整天闷着头,和谁也不说话。到医院检查,说是肝癌晚期,第二年就走了。

家里只剩下徐玉香和三岁的翔宇。

彭明骏信守了自己诺言,经常来冯家,冯翰林的丧事也是他跑前跑后的张罗。

开始村里人都以为彭明骏是与玉嫽谈恋爱,厂里甚至有人认为玉嫽的孩子是彭明骏的。都认为他会等玉嫽出狱后结婚,直到彭明骏与包雪丽结婚后,这个传言才没有了市场。

玉嫽入狱后一直不清醒,家里人来看她也不认识。

办完冯翰林的丧事,彭明骏陪着徐玉香和翔宇来了。四婶基本是徐玉香到那儿都一直跟着。

玉嫽的精神还是老样子。只是身体恢复了,虽然穿着囚服,模样还是那样俊俏。

“妈妈!”翔宇仍然没有忘记妈妈,隔着会见玻璃叫着。

“妈妈!”玉嫽的眼睛盯上了翔宇胸前的长生锁。这个银质的长生锁是她小时候戴过的,后来挂在翔宇的脖子上。

她没有叫儿子,还和小时候一样喊妈妈。因为当初是妈妈挂在她脖子上的。

“这孩子,一定是记起小时候的事了。”妈妈徐玉香抹着眼泪说。

“应该是这样。听说许多失忆的人能记得很早的事,对近期的事却记不起来。”四婶说。

“认识我吗?”四婶朝玉嫽喊。

“嘿!咱不认识你,珠珠她妈!”四婶的女儿叫冯玉珠。

“那你认识我吗?我是明骏,你最好的朋友。”彭明骏高声问。

“朋友?”玉嫽不解的看了一眼彭明骏。

“这孩子怎么连明骏都不认识了。孩子,你爸爸走了,知道吗?”徐玉香哭着喊。

“走了?爸爸到那儿去了?”如嫽显然不知道走了是啥意思。

“你爸爸死了!临死时还喊着你的名字。他死不暝目啊!”徐玉香哭着说。

“谁说我爸爸死了?我爸爸下地干活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吃饭。”玉嫽说。

“这可怎么好!这孩子现在啥都不明白。”四婶抹着眼泪说。

“妈妈抱!妈妈抱!”小翔宇哭着伸出手。

“我的长命锁!给我!”玉嫽想抢翔宇脖子上挂的长命锁,怎乃隔着玻璃拿不到。

“这到啥时候才能好啊!”徐玉香大哭起来。

“阿姨,别哭了!她现在精神还不正常,说什么也不懂。我们下次再来吧!”彭明骏见玉嫽仍不见好转,就带着徐玉香走了。

“我的长命锁,还给我!”见妈妈和翔宇要离开,玉嫽仍然在后面喊。

海郡市进行整体规划,原来归郊区管辖的翰林庄一带成了开发区。

市里规定,村里的土地改为开发区工业用地。村庄拆迁,男55岁女50岁以下,有工作能力的人安排进企业工作,以上者每年享受土地补助3000元。

房子按面积置换。正房按实际面积计算,厢房和南倒厅等附属房屋折半。每户基本面积65平方米,低于这个面积的按65平米供房,多者另外增加面积或以现金折算。不要安置房的,可以全部以现金折算。

徐玉香47岁,不能享受土地补肋金。她家的正房是60平米,厢房和南倒厅折合实际面积是45平米。

经过协商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享受两套65平米的房子,另一种是要一幢65平米的房子,其它按当时市价每平方米750元拿钱。

房子自己拆迁的话,材料归自己。交由开发区拆迁的,材料归开发区。

拆迁是强制性的,容不得个人讨价还价。

徐玉香自己没有主意,只好找彭明骏商量。

彭明骏觉得还是要钱。他认为徐玉香即使在开发区上班也干不几天,退休后不能在这里生活。

他考虑的是以后玉嫽出狱后的生活。玉嫽用不几年就能出来,出狱后即使不能回到厂里工作,也肯定会在城里。房子如果在开发区要的话,距市里太远。

他建议用补偿款在市里买套90平米的房子,等玉嫽出来后全家在一起生活。他可以帮忙找一个好位置,装修方面用剩下的钱足够。

徐玉香的工作可以先登记在开发区,由厂里办理各方面手续和劳动保险。人可以不去上班,在家看孩子。等到年龄了再办理退休。

徐玉香觉得是个办法。她一心想的是等女儿出狱,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考虑。

拆迁方面彭明骏认为还是自己拆。因为冯家的房子材料好,可以卖钱。

对于家里以前存下来的一些物品,彭明骏提出由他处理,不管卖多少钱都会交给徐玉香,作为她和翔宇的生活费用。

徐玉香是个农村妇女,不懂得古董古物这些东西的价值。就答应了,只是提醒他留点小件做个纪念,其它的大件都处理掉。反正进城后这些东西也没有地方搁,卖几个钱是几个钱。

一切都是彭明骏操办的。他以玉嫽的名字在银行开了两个账户,一个用于存补偿款的,一个用作处理财产。

房子拆了,木料卖了。原来存放在东厢房的一些家具字画和书籍也不知道卖给了谁,卖了多少钱。

当彭明骏把从银行里提取的12万元现金钱交到徐玉香手里的时候,她惊呀的说不出话来,连接钱的手都颤抖。

“那有这么多!是不是你可怜我们,故意多给了!”徐玉香愣了半晌才说。

“卖多少我给你多少,咱家房子的木料值钱,连上面扣的小瓦都有要的。那些旧货主要是急于脱手,要不的话,还可以卖更好的价钱。”彭明骏说。

“你呢?你留点!天天东奔西跑的,我怎么好意思全拿。”徐玉香有点过意不去。

“别跟我说这些。我和玉嫽是朋友,照顾好您们是我的承诺。虽然我不能与玉嫽在一起,这份感情还在。我一定要把你们圆满的交到她的手里,在这之前会照顾到底。”彭明骏真诚的说。

“这么多钱!我都没地方花。”徐玉香一辈子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花不了就给玉嫽留着。翔宇长大了上学还需要钱。你的生活我想好了,先把翔宇送幼儿园,你在家能干的话就糊个纸盒什么的。一面照顾孩子,一面挣点零花钱。糊纸盒的活就到我们厂里拿,给谁干都是按数量计工费。”

“那敢情好!我这辈子不图别的,只要能把翔宇看好,交到闺女手里,死了也能闭上眼。幸亏遇到了你这样的好人,要不我一老一小的真不知道咋活下去。”

“阿姨别想太多了,玉嫽在那儿也呆不多少年,很快你们就团圆了。”彭明骏说。

徐玉香新买的房子在市里,距厂子不远。彭明骏经常过来看看,偶尔还带翔宇到公园玩玩。

四婶在在村子被拆迁后,开始在开发区园林局上班。后来又干起了老本行,租了个门面卖日用百货。

她经常到市里的百货站进货,都是骑着电动助力车,后面驼着个编织带或者纸箱子。时间来得及的话,总是来徐玉香家,看望一下这个老东家。

这年中秋节。冯四婶带了点蔬菜,买了几个大石榴,还提了二斤月饼。骑着助力车,来到徐玉香家。

快到小区的大门时,从院里突然拐出一辆摩托车,差点与她相撞。她急打一把方向,车轱辘硬生生的撞到了墙上。

“瞎眼啊!拐弯也不按喇叭!”四婶骂了一句。

没想到骑摩托车的人连速度都没有减,一溜烟的消失在远处。

四婶只看到骑车的人身材高大,戴着个大头盔。后面坐着个小孩,也戴着个紫红色的头盔,脑袋全装在里面。

四婶下了车,发现车瓦凹进去了。一个人用手整了整,准备推进小区。

正准备离开时,看到地上有个塑料盒子。

顺手拾了起来,扔进了车后的货箱里。

这是个新小区,还没有进驻物业,门口连把门的人都没有。

“倒霉!”四婶进门就对徐玉香说。

“咋了?是不是又风风火火的撞人了?”四婶做事毛燥,经常骑车挂挂碰碰的,徐玉香已经习惯了。

“这会儿可不是我碰别人,是个毛实鬼拐弯把我撞了。”

“撞那儿了?没伤着吧!你让人修车了?”

“修什么车!那小子撞了我连车都没有下,跑了!”四婶不平的说。

“只要没大碍就算了,这种事常有。”

“翔宇呢?我给他带了点咱乡下的大石榴,可甜了,这小子喜欢吃。”四婶到处找翔宇。

“刚不大会儿出去了。今天过节都放假,不用上幼儿园,可能找小朋友玩去了。天晌午就回来吃饭了。”徐玉香说。

“四岁的孩子最难管了,两条腿能到处蹦跶。城里比较复杂,别让他跑远了。”四婶叮嘱着说。

“不碍事。这孩子懂事,从来不出小区大门。这里住着几个在幼儿园一起的小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玩。前段时间他明骏叔叔给买了个游戏机,玩迷了,可能拿出去向小朋友显摆了。”徐玉香说。

那个时候,儿童最时髦的是玩步步高游戏机。一百多元一台,可以插卡玩。其实当时的游戏机相当于后来的键盘,上面有插卡的插口。一盘三合一的卡一般的20多元,好的接近一百元。

翔宇达小聪明,彭明骏一会儿就把他教会了。天天玩,过关了还拍着手高兴的跳起来。

他最喜欢玩的是《魂斗罗》和《超级马里奥》

奶奶徐玉香不懂,问了半天才知道那个东西叫步步高。每逢翔宇玩的高兴,就在旁念叨“步步登高,天天向上”。

“要说这个明骏真不赖,玉嫽这个样子了,他也结婚成家了,对你们还是挺好的。又喜欢小孩子,这种人现在难找!”四婶对彭明骏印象一直很好。

“咱也不知道人家图的什么。听说他爹妈都是干部,教育的好呗!”徐玉香说。

四婶说了会儿话,放下点蔬菜就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