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吴之孙策》第六十五章 守父孝雄心初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嘉,有劝谏谋世之功也!

——《吴书·谋士卷·郭嘉篇》

三年期间,孙策粗衣素食,守在父亲的坟前,每日只是与父亲“谈心”,风雨无阻。

陪在他身旁的陈端几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同时令他们喜悦的是,亲眼目睹着公子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成熟。

因为,他们清晰的感觉到,公子的性格越来越沉稳了,目光也渐渐变得睿智了。这种质变,就像完全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英雄往王者的蜕变。

这日,孙策依旧像往常一样跪在父亲的坟前。

“爹,您知道吗,董贼死了!是被他的义子吕布亲手杀死的!呵,伤天害理的事情做尽,连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可惜,您没能亲眼看到!”

“可是,爹,陛下却被李傕、郭汜掳去了,您还记得那个李傕吗?就是被您亲手割掉一只耳朵的那个董卓使者!就连他,现在都当上了大汉的丞相!小人得志,一个接一个的杀之不尽;忠臣受害,以至于现如今朝堂上越来越少。孩儿实在想不明白,难道,不应该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还是世道变了?”

吕布弑董卓,李傕、郭汜又败吕布,袁术兴兵讨兄袁绍,公孙瓒因政见不和怒杀上司刘虞,曹操为报父仇东征徐州陶谦……这一系列的闹剧,都在孙策守孝期间发生了,也一遍又一遍地冲击着他原先的信仰。

以前,孙策视父亲为偶像,以父亲所做所说为准则。而驱使自己努力奋斗的动力,就是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可如今呢?父亲忠心侍汉,一生可谓坦坦荡荡,却始终受制于袁术小人,最后落得惨死奸贼之手!反倒是董卓、李傕一个个跳梁小丑,始终逍遥法外、无法无天。

看看父亲那些个歃血盟友,现在却在互相争斗、你死我活;再看看父亲一心想要效忠的大汉天子,却是个只知玩乐、丝毫不问政事的孩子!

“何为善?何为恶?”不知何时,郭嘉站在了一旁。

“先生?”孙策一惊,他什么时候来的?自己居然毫无察觉。最主要的是,自己之前的自言自语,恐怕都已被他听去了!

“公子沉湎于老将军去世的悲痛之中,因此不曾觉察到嘉的到来。唐突之处,还请公子莫怪!”郭嘉躬身谢罪。

“算了,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孙策摆手,“你来了正好,孙策正好有许多困惑,还想请教先生!”

“请教不敢当,嘉正好也有话想对公子说!”

“哦~什么话?说说看!”

“古往今来,成王败寇。昔汉高祖与项羽之争,羽乃项氏名门之后,手拥兵甲何止千万,所到之处,无可匹敌。再看高祖,沛县小小亭长,市井屠狗之徒,连个正经的出身都寻不着。可最后呢,高祖得了天下,项羽却只落得乌江自刎,惨淡收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之分,只有成功者与失败者。刘邦不过一个地痞流氓,最后反能夺得天下。也正因为他得了天下,现在大家不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刘’姓才是天下正统么!”

此话一出,可是大逆不道的,也正表明了郭嘉的心意和决心。

孙策心惊:“先生的意思是……?”

“当今世道,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诸侯征伐。而欲救世,必先乱世!”

“先生是让我取汉室而代之?!”孙策抢着开口。

郭嘉笑:“公子莫慌,这大汉,虽已衰落,毕竟还有数百年的根基,明面上它也还是天下正统!正所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此时聚众反汉,无异于授人于柄,自寻死路,而成众矢之的、天下共敌!”

“公不见董卓雄兵百万、位极人臣,尤不敢篡汉称帝,为何?只因惧怕群雄聚心,再来一个酸枣会盟,到时只怕死都不能全尸了!”

“那依先生之见……?”

“如今中原诸侯纷争,一丝一毫的土地尤不退让。因为他们知道,有了地盘,有了军队,便可以保命安身、逐鹿天下!他们在中原你争我夺,公子孤身一人,自然再难讨到一点好。可眼下的江东,正是一片安宁。其庐江陆康、豫章华歆、吴郡许贡、会稽王朗……空有盛名,一击可破,余者皆泛泛之辈,不足为虑!有了江东,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在,也不会再像老将军一般,受制于人。到时,公子依长江之险,领江东子弟,进可取,退可守。您是要勤王守汉,还是要取而代之,都不过手到擒来!”

见孙策沉思不语,郭嘉急了:“如此大好良机,公子切莫再犹豫啦!若被旁人捷足先登,一切悔之晚矣!”

“我忽然觉得,你是不是早就图谋好了,来逼我下决定的?!”孙策慢悠悠地转过头来,看向郭嘉。

郭嘉一愣,不由尴尬地笑了起来:“既然都被公子看穿了,那嘉也实不相瞒。”

“是!这一切,我早有打算,可这也是为了公子您好啊……”

之所以选择孙策,正是因为他跟自己一样的年轻,一样的雄心壮志。而早在投效孙策之前,他便在心中替孙策谋划好了这一切。他知道,江东,是一个机会!

可是,当时孙坚还活着,孙策身不由己,郭嘉自然难以启口。而今孙坚亡故,在孙策守孝的这三年期间,郭嘉就一直酝酿着如何开口,心头焦虑,却苦无契机。直至今日,孙策一不小心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郭嘉方借机劝谏。

熟料,孙策脸色一变,竟不耐烦地摆手打断:“别说了!”

郭嘉黯然,还是不肯听从吗?

不由心中冷笑:“呵,其实我早该想到的,这天下之大,又有几个人能懂得我郭嘉的谋略与志向。我本以为,孙策会不一般,可是我还是错了,是我太执拗、对他抱有太多幻想了。可惜,当初我就该义无反顾地跟着荀兄一起走的,又或者,我本就不该出山!”

“想法固然不错,可如今我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又该如何发家起事!”眼前的孙策,眉头紧蹙,不断地用食指点着下颚。竟有些神往、陶醉的样子。

郭嘉一愣,继而大喜,献宝似地急道:“此事易耳!老将军的根底不都还在么,公一子何不亲自往富阳袁术处去一趟,将老将军的旧部全部讨要回来!”

父亲的旧部?

孙策瞳孔一缩,终于缓缓抬头,凝视着孙坚的墓碑。

“爹,孩儿可能要让您失望了!但是孩儿答应您,一定会好好地活着,也一定会将娘亲救出来的!”

这么多年,一路游历,大汉的腐败糜烂,诸侯的勾心斗角,百姓的水生火热,孙策见到了太多太多,那颗曾经炽热的心也越发冰凉。

大汉还是那个大汉,父亲却已经不在了。这三年来,孙策苦思冥想,不断地责问自己,为什么?直到此刻,他豁然醒悟,我们为什么要受他人摆布?谁又规定了一定要效忠大汉?我们为什么不能自立?

对!自立!像袁绍、曹操一样的活着!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每一位重要的人!

这一刻,孙策终于下定决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