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上周本本硬盘坏了,心痛不已,今日恢复立即更新!
东京的3月很美,美的足以让整个城市沉浸在嫩绿粉琢之中,翠绿衬托下满树淡雅暗香漂浮与尘世,整片整片的樱花树已笑言绽放,悄无声息间默默无闻之际露出娇颜露出笑脸。
前夜刚下过小雨路边的街道上落满了粉嫩嫩的花瓣儿,秦子夜穿着风衣悄然走在街上,深深吸了口略带潮湿的空气后,怅然一叹;时间过的飞快转过眼在日本待了个把月,眼看3月底就快进入四月了,可他还在为一身俗世纠缠不清,每每想到这里那颗刚放轻松的心又沉重起来。
独自懒散的悠闲漫步,秦子夜一边走一边再次打量这座城市,日本的首都,这是他踏足东京后第三次离开SDC马戏团驻地,单独出来走走。
步履缓慢随意略带凉意的微风迎面扑来,浓郁的花香与泥土芬芳充斥在每一次呼吸之间,秦子夜边走边思绪联翩,举目望去繁华的东京街头充斥太多汉字招牌或广告,总让人有种复杂的情绪错觉,还误以为身在祖国怀抱,转眼间偶尔略过的日本文字才让人恍然苏醒,怅然后有一股莫名思乡感觉。
其实他一路走来何止是东京一座城市,在他踏足这片岛国的那一刻起,身边随处可见各式各样即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这些东西总在经经意或不经意飘忽在眼前快速游走。
尽管中国与日本社会结构的对比总会显示出很多差异,但在世界发达国家当中,日本传统的社会深层架构原则和文化底蕴大概是与中国最为接近的国家;所以初到日本的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里,总会隐约感到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而研究中国和日本的西方学者们,通常把中国和日本都作为东亚文化研究的重要子类加以分析揣摩。
近一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浩劫,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灾难与丑陋一面让这座岛国远远的离开了它所在亚洲的怀抱,至今为亚洲各国所鄙视,所唾骂;说起来其实日本何须那场战争来划清界限,早在这个国度“明治维新”之后,他就高傲的甩掉亚洲精神意识的形态与文化,以及其谦卑勤奋姿态瞧瞧尾随欧美强国身后。
近百年间,西方的文化科技绽放的光彩足以让人敬畏,而日本人无疑是世界上最会学习和模仿强者的民族,大和民族对强者的崇拜与敬意使的整个民族快速跟进,并彻头彻尾的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以至于今天当年日本“明治维新”时高歌倡导的“脱亚入欧”概念另许多中国人不甚理解。
同样福泽谕吉这个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日本明治三杰之一的大名鼎鼎人物在中国也不太响亮,除非你手头有张日圆面值最大的万元大钞,在其正面才能认识认识这位被大和民族敬仰的传奇人物,不过看了也白看,如果没人告诉你,估计中国人也不会鸟一下这位当年日本的金融巨匠。
想当年这位执掌全日本金融命脉的大人物,也是今天庆应大学创始人福泽谕吉,义无反顾的带领刚结束封建统治的日本正式脱离亚洲序列,近跟欧洲列强之后大步前进;或许他不会想到一百多年后自己的祖国,这个位置处于亚洲最东部的岛国并没有顺着洋流漂移到欧洲大陆,更不会想到为此整个大和民族将与比邻之间的关系如此僵硬紧张,至于原因恐怕人人都清楚,无非是那场几十年前的战争浩劫,不但使周边邻国乃至亚洲伤痕累累,而日本自身也满身创伤。
俗话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别说是亲戚朋友,就算老婆孩子亲爹亲娘恐怕也显得苍白无力,杯水车薪;现如今崛起后的中国年轻一代中“厌日情绪”与日本年轻一代的“厌华情绪”可以说旗鼓相当难分轩辕,彼此之间的仇视、敌对、言语攻击、貌似的冲突的事件频频发生。
这其中的微妙恐怕身在局内的人恐怕难以看清,不过别人看不清可不代表秦子夜也被蒙上双眼,他这个接受千百年传承记忆的怪物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非常清楚;即使他同样对这个民族怀有敌意和厌烦情绪,但并不代表他无知愚昧,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牵着鼻子四处游走。
当今时代是个变革巨大的时代,亚洲诸国似乎摆脱不掉古老的面子情绪,总喜欢在别人指指点点下或献媚歌颂中陷入完全自我的彻底陶醉,中国如斯日本也同样无法避免,尽管这个民族已经实行“脱亚入欧”策略上百年,可千百年来亚洲文化的熏陶和底蕴并没被彻底颠覆。
近些年国际舆论突然刮起一股旋风,刮得亚洲诸国云里雾里的相互仇视敌对,这股恼人的秋风为何如此犀利尖锐,乃至于让本该和睦相处的国与国之间仇视敌对日益加重呢?要是讲起来恐怕不过是几句话惹出的麻烦,那就是西方夸大其词的所谓“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沉没”之说。
尽管现实中日本经济并没人们想像的那么糟糕透顶,甚至近些年还有复苏再起的迹象,但毕竟今天的日本从战后以来在经济上遭受到连连挫折和打击,可以说西方人的一番吆喝就能对日本国民心里上产生深刻影响,因为他们太在乎强者的态度或者说看法,完全忽略了自身的现状。
如果说二十几年前整个西方都在热火朝天谈论吹嘘什么“日本第一”、“日本独占鳌头”、“日本经验”、“日本奇迹”、“日本可以说不”等等云云;而现如今却又风向急转又开始鼓吹“日本惟独不是第一”、“日本的危机”、“日本即将沉没“、”日本体制的僵化“、”日本将一蹶不振“等等。
与此同时,西方的媒体大佬们在打压贬低日本同时,又慷慨激昂的大肆谈论“中国的崛起“、”中国将是下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将是亚洲的领军”、“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等等言辞与赞美之声,就如同他们二十年前吹捧日本那样,开始挥起不动刀兵的利刃剑锋超中国刺去。
这种强烈的舆论反差对中日两国的国民心态都产生了不同程度上深刻影响和刺激,并促成了一大批情绪浮躁与不切实际的梦幻想法;其后果就是在中国有些国民心中开始认为:“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不能应再受日本鬼子那种把中国人看成劣等民族的窝囊气;小日本的行为偏执变态、欺弱怕强、总有种要控制别人的岛国心理,对中国是一贯的实行钳制和居高临下的压制手法,现在中国必须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国民众有这种想法不奇怪很理所应当也很正常,可日本一些国民也同样认为:“中国总的来说还是贫穷、落后、愚昧的国家,不仅缺乏教养而且还喜欢不断的“窝里斗”,我们日本就算经济停滞不前,你们中国再过过50年也赶不上来,再说中国历史上就有强烈的排外仇外心理,一旦有了实力很容易威胁邻国…”
一句话引出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而拼的你死我活处在矛盾之中的双方还毫不自知,而挑起这一切的西方却端着咖啡悠闲的坐在一旁,并笑眯眯的优哉游哉欣赏从别人哪儿学来的孙子兵法、黄老诸子等文明结晶,一边看一边由衷的赞叹人家几千文明到底厉害,以夷制夷这一招的确非常好使管用。
李培林的《重新崛起的日本》一书中曾说:今日的中国和日本关系就如,今日的美国与法国关系。
美国人讨厌法国人那种文化上的盲目自大和自负,觉得法国人是落伍贵族式的“老欧洲”,即便如此还总想和年轻有活力的美国分庭抗礼、独树一帜。
而法国人觉得小青年儿美国人除了兜里有几个臭钱之外就剩下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了,而那与他们美味的法国大餐和浓郁幽香的葡萄酒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美国在文化上根本不识200以上的数,对他讲几千年文明还不如说几千美金听的明白。
假如你问一个具有民族优越感的法国人他脑子里代表美国的词汇有哪些,他最可能想到的是“强权”、“暴利”、“不平等”还有“种族歧视”,而你问一个自负的美国人他脑子里法国人的形象是什么,他会不屑的地反问一句“小兄弟,法国在什么地方啊?”
中国与日本的芥蒂无疑是久远深邃,但最大原因还是两国人民对那场侵华战争上的认识差异,中国的老一辈人经历过那个年代,更能深深体会到那场战争带来苦难与悲壮,各式各样关于日本鬼子残暴、血腥、兽行等等流传至今,直接交给了下一代。
“日本军国主义”、“日本鬼子”、“禽兽不如的日本人”、“汉奸”、“卖国贼”等等,中国人认为日本民族在亚洲所犯罪行就如德国在欧洲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属于一个性质。
只不过,二战后人家德国可以说是全民忏悔,国家首脑跪地向受害国人民赔礼道歉,忏悔宽恕,发誓不再让纳粹历史重演,而日本呢?
似乎没有对战争罪责勇敢的承担起来,而当年作为战争精神支柱的日本天皇,以政教分离为理而由免除罪责。
日本对多数被侵略国家没有进行过战争赔偿,那些高高在上的首相大人们还不时地冒出来参拜供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甚至在国民小学教科书上也要删去侵华等等字样,他们不觉得有罪,或多或少还有点儿自鸣得意。
想当年在中国总理访日时,某位记者还曾向总理提问道:“日本要谢罪多少次才能令中国人满意!”虽然说这些林林总总的个人行为并不代表全体日本人民意志,不过却反映出了大多数日本民众对那场战争的看法和心态。
在很多日本人眼中,他们父辈的对外征战,是服从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这一伟大神圣的使命,是“错”而不是“罪”,是盲从而不是故犯,是劣迹而不是暴行;有些日本人还认为,日本在亚洲的战争是一种殖民战争,就像当年的欧洲列强在世界各处发动的殖民战争一样,殖民战争虽然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促进了当地的发展进步。
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都是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吧!
、
而拥有这种观念的日本人似乎忘记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殖民战争与德国纳粹的区别是,前者的目的是“善意”的,是所谓“文明”的兵火拓荒,而后者是摧毁人类的自由、民主、人权、生命的丑恶行径。
逻辑,不管何时何地富人的逻辑就是,有钱人打穷人就是文明战胜野蛮,而穷人打富人是野蛮摧毁的文明!
德国的纳粹党里绝大多数成员是普通的工农群众,也都怀着建立强大德意志帝国、改造世界的憧憬梦想,难道他们因此就能免除罪责吗?日本历届政要,虽然有21次向中国道歉的事实,可他们从来没有提到“罪”字,他们在心里上压根儿觉得自己没错,他们当年的行径就像撒播文明的火种那样,要使整个亚洲繁荣起来。
甚至连当年开启中日冰山之旅的日本田中角荣首相也不例外,话说田中访华之时,一下了飞机就开始鞠躬道歉,说的是:“过去的战争给中国添麻烦了,对不起…”,结果遭到中方抗议。后来就改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即便再后来的多次道歉,人家用词也都限于“巨大灾难和损害”、“侵略行为”、“殖民统治”等等,但却从不提“罪”字。
这是战争罪责认识上的差异也心灵深处的情感芥蒂,中日两国发展中不断会因一些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长远关系。
特别近些年来,日本政要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教科书修改侵略历史表述事件、东北发现战争遗留毒气弹事件、珠海日本旅游团集体嫖妓事件、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新年晚会上侮辱性演出事件,等等诸如此类举不胜举,每一次造成中日关系上的风波无疑让两国间的芥蒂加深。
可日本人想到不的是,当这些在他们眼中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却被中国人放在统一的逻辑中一再审视。
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与自身面子上的缺憾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出来,只需旁观者稍稍挑动几句就能让两国产生碰撞火花,不过此火花并非爱情之火,而是仇视忿恨的火焰。
想到这里秦子夜脸上泛起一丝疲惫,即便他以第三方角度去观察去审视两国关系,可又能如何呢!他自己虽然心知肚明知道挑唆者这样做无非是平衡亚洲势力,让紧随其后正高速发展的两国相互摩擦冲突,从而消耗实力放缓发展速度,从而制约或减缓其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发展。
说实在的,减缓亚洲各国经济步伐,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无非是要保持世界老大哥的崇高地位不受威胁,而这一招却是他们从中国老祖宗那里现学现卖,而且用到了老祖宗后人身上,真可谓巨大的讽刺啊。<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