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扩建后的皇汉军大校场内,日月旗军旗招展,枪声震天。
数轮齐射之后,校场被烟雾笼罩,受不了火药的呛鼻味道,观阅的几位皇室成员,如越王赵偲,相国公赵梃,柔福帝姬赵多富都忍不住咳嗽起来。他们这一咳嗽,顿时几位硬憋着的几位登州官员也都跟着咳嗽起来。
阅台两侧朱元麾下诸将却是人人静如止水,无一人脸有异样,已是早已习惯了。
一通咳嗽后,赵偲方觉心胸通爽,此时场中烟雾也已散去,四百名演练的火枪兵已收枪列队。
赵梃侧看过去,方阵是横是一条线,竖也是一条线,大檐帽下的士兵人人精神饱满,脸上亦看不到菜黄之色,不由暗自感慨:不愧是打败金人的强军,比那些东京的花架子看着都精神。
火枪兵列于校场之上,官兵鸦雀无声,目光一致看向高台,便是一声咳嗽都听不到,这让赵梃也是大起敬佩之心,暗自点了点头,暗道此军不凡。
“皇叔,”一旁的赵梃朝着自己的这位皇叔道,“这皇汉军的火器甚是犀利,不说威力如何,就这开火瞬间爆发出的巨响,烟雾,就可撼人心魄呀。”所谓皇汉军乃是朱元在第二次出击,胜利回归后,认为自己的军队应该有个响亮的称号,经过多方讨论,最后还是朱元拍板,决定了“皇汉军”这个称呼。所谓“皇汉”,出自《旧唐书》:世祖中兴,尤深吏术,慎选名儒为辅相,不以吏事责功臣;政优则增秩赐金,绩负则论输左校。选任之道,皇汉其优。隋政不纲,彝伦斯紊。天子事巡游而务征伐,具僚逞侧媚而窃恩权。在朱元眼里,汉人本应是东亚地区的领导者,应该拥有神圣的地位,“皇汉”一词再适合不过了。至于军旗嘛,朱元也懒得费脑子去想了,直接用大明的日月旗。
“不错,不错,”赵偲捻须而笑,道,“我看这皇汉军将士令行禁止,进退有序,纪律严明,别说我大宋禁军了,就是老种相公的西军,都怕是不如呀。”
“我大宋为何就没有这般强军?”想到这里,赵梃双手紧握,很是不解道,“我大宋富甲天下,为何就不能养出这样一支军队?”
“养不出来的,”赵偲摇了摇头,“我大宋是养不出来了。”
“皇叔何出此言?”说话的是另一边的赵多富,一个堂堂帝姬居然出现在军营里,还真是有些令人费解。今天皇汉军要军演了,就派人到驿馆传个话,让皇室方面派人来出席,本来只打算让仅有的两位亲王出席的,但是赵多富却是吵着要来。按她的话说是自己成天待在驿馆,闷死了,出去散散心,看看海外强军,也算是解解闷,至于她是解闷还是另有所图,那就不得而知了。
“嬛嬛呀,你不懂,”赵偲叹了口气,感叹道,“你可知这些士卒,哪怕是普通的士卒都是良家子出身呀。”
“良家子!”赵梃,赵多富姐弟惊呼道。
“正是,”赵偲点头道,“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数百年前的大唐铁骑能横行天下?连那女真的祖先黑水靺鞨都拜倒在唐军脚下,因为在唐朝,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卒,必须是五品以下官员子孙以及平民大地主富豪家的身体强壮的非独生子。”
“居然是这样,怪不得这些故唐遗民这般强悍。”赵梃听完,感叹道。
“可我大宋呢?我大宋可是重文轻武的,”说道这里,赵偲似乎也在反思大宋体制的遗祸了,“看看当兵都是些什么人呀,不是招来的地痞无赖,就是荒年招来的流民,还有拉来壮丁,皇叔我以前还听说有人看庙会之时,大门忽然紧闭,一伙官军便取大索便往人头上套(宋朝版本拉壮丁,史载:良民子弟或为人诱隶军籍,父母泣诉而不得还者。又载:金明池人大和会,忽遮门大索,但长身少年,牵之而去,云“充军”。)还有人走路时,就是多看了几个妖**人一眼,就被人在脸上刺了字!(宋版钓鱼执法,史载:令军妇冶容诱于路,尽涅刺之。)这种军队还能打什么仗呀!!!”
“良家子为什么要参军,在家中饱读圣贤书,日后考取功名不好吗?”赵多富不解到,在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军汉可是低贱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她曾经梦想嫁个英俊儒雅的世家子弟,直到那场噩梦和遇到朱元后才有所改变。
“那唐人的科举,可不随便什么人都靠的上的,”赵偲说到这里,收起了笑容,正色道,“你们知道唐人科举考什么吗?怕是你那位三哥,都考不上呀。”
“怎么可能!!!”赵多富异常坚决的驳斥道,“三哥文采非凡,连父皇都称赞,当初还偷偷出去考科举,还考了第一呀。”赵多富说的那位三哥就是宋徽宗最为宠爱的三子,郓王赵楷,为其宠妃大王贵妃所生。因为母亲得宠的关系,更因为赵楷自己确实才气过人,在徽宗赵佶的三十三个儿子之中,以他最受宠爱。从魏国公开始,赵楷先后被封为高密郡王、嘉王,历任奉宁、镇安、镇东、武宁、保平、荆南、宁江、剑南西川、镇南、河东、宁海十一个节度使的头衔,虽是虚衔,但其父对他的宠爱可见一斑。据史书记载“他性极嗜画,颇多储积。善画花鸟,极为精致。又善墨花,但用墨粗欠生动耳”。后来徽宗更是提升赵楷为太傅,改封为郓王,还任命其为皇城司提举,准其自由出入宫禁,并为其专门建桥铺路以方便赵楷进出,这在整个宋代都堪称是空前绝后。本来照这个趋势展下去,徽宗赵佶极有可能废黜当时的太子赵桓,将郓王赵楷定为新的皇储,但是这时金军却背盟南下(虽然是北宋有小动作在先),在“靖康之乱”后,赵楷与除九弟赵构以外的其他所有兄弟一起成了金人的俘虏,现在还在燕京受苦呢。
“嬛嬛,”赵偲儆捻须而笑,道,“前朝科举可与我朝不为不同,可不是只考什么四书五经,看你文采如何?人家考的多着呢!!!像什么法律,历史,经济金融,测量学,几何,代数,天体计算,国学,哲学等等,这里面好多东西,我甚至听都没听说过呀,你觉得这样的科举,普通的良家子考的上吗?”
“……”赵多富顿时语塞,皇叔说的很多科目自己可是闻所未闻呀,怕是连自己的父皇都不知道吧。
“如此繁琐复杂的科举,怕是只有朱将军这般人才考的上呀,”赵梃听完,感慨道,“怪不得朱将军谈吐不凡,博学多识呀,还能出口成章,原来他从小就要学这么多东西。”
赵多富此刻才知道为什么朱元年纪轻轻就能统帅数千大军了(虽然有系统光环的原因),还能文能武,博学多才,有见识,连皇后都赞叹其才华横溢。想到这里,她又朝着不远处还在高台上跟自己身边的军官交谈的朱元望去。
“快看,那是什么!!!”阅台上的几位官员忽然大叫道,引得赵偲,赵梃侧目而去。
原来朱元下令,将射击过的人形标靶拿来给诸位观众观赏。
赵偲,赵梃挤到前面,一看那标靶,不由的倒吸一口冷气。那标靶是用厚达五公分的榆木为里,内衬皮甲,外面再罩了一件精铁打制的铁甲,这铁甲还是朱元从设也马,完颜希伊那里缴获的,可是其合扎亲卫的标配呀。就是这样防护,居然让皇汉军用火枪在百步左右的距离上给洞穿了铁甲,再穿透了皮甲,入木三分后,卡在榆木内。其实这也没什么,皇汉军装备的火绳枪乃是瑞典苏尔式火绳枪,163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把这款德国人发明的火绳枪经过改良,减轻了枪的重量,提高了发射速率,性能大大提高,结果引起了欧洲各国的争相仿造。这种火绳枪可是在三十年战争里,能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射杀穿着四分之三板甲的帝国胸甲骑兵。
原本叔侄二人还以为这火枪也就能发响,发烟恐吓敌军,至于射杀力,怕是跟大宋的弓弩差不多呀。没想到其威力居然恐怖如斯!!!别以为如今网络上吹的大秦歼星弩,大宋穿云裂城神臂弓有多厉害,那纯属忽悠人的。弩这东西在古代主要还是用来近距离破甲的,弓则是远超压制。知道明朝初年的明军单兵投射武器里,为什么只有火铳和弓,却几乎看不到弩?因为元明时期火门枪一出现,这东西的用途和弩重合,而且对于使用者要求低(威力越大的弩,对于使用者的力量要越大,毕竟用手上弦可不是什么省力的活,不然欧佬为啥还去搞什么滑轮机械钢弩)马上弩就被丢进垃圾桶,而火门枪用途和弓不重合,所以还保留了弓。历史上所有的冷兵器被淘汰不是因为宽泛的热兵器,而是出现对应的替代物之后。火门枪出现后淘汰弩,火绳枪出现后淘汰弓,燧发枪+刺刀出现后淘汰长矛,火炮出现后淘汰投石车和弩炮,一战出现坦克后淘汰重骑兵,一战后自动手枪和冲锋枪普及后淘汰狼牙棒,钉头锤。
没错,这些我们认为早就改淘汰的玩意——重骑兵,狼牙棒,钉头锤,一战后才淘汰,因为替代他们职能的武器要一战后才出现并且普及。
“此,此等威力,怕是我大宋‘神臂弓’也不及呀。”赵梃回过神来,嘴角不停的抽搐着,现在他已经被火枪的威力彻底折服了。古人可不傻呀,戚继光为何如此推崇火枪,戚继光说:在80步(120--130米)的距离,火绳枪对胸靶的射击十有六、七中,而弓箭有二、三中就不错了。至于穿透力呢?戚继光曾经尝试在钢铁外面包棉花,即所谓绵里刚,但是也不能抵御火枪的射击。不要忘了,是火枪淘汰了铁甲。为什么?因为再厚的铁甲(当然前提是能穿得动)也抵御不了火枪的射击,所以干脆就不要算了。而弓箭的发展只是让盔甲更坚固、更完备而已。可见二者再精度和穿透力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
“国之利器!国之利器!!!”赵偲现在脑子里只有火绳枪那霸道的威力了,要是有这般利器还怕那女真铁骑吗?有了这东西,大宋的江山定可夺回来!!!这位故宋的越王,在经历了半年的俘虏生涯后,无比深切地感受到大好河山,沦陷于异族之手,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夺回来!必须夺回来!
“二十三哥!!!”赵偲突然对着赵梃一字一句的说道,“回去定要告知官家,仿制此等利器,复我大宋河山!!!”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