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袭水群芳》第二十七章 挂在墙上的口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艾女士是新苑社区的居民,身边没有直系亲属,生活主要依靠社区照顾,目前一切都还好。李森和高芸来到社区,沈洁带他们来到社区养老院。这是刚刚成立的,环境比较简陋,布置简单,环境整洁。沈洁主任说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就是双腿有毛病,出外不太方便,一般多呆在房里。艾女士是学英语专业的,高芸也是,沈洁也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两这才知道,沈洁主任原来是大学毕业生。大家互相用英语说了几句,沈洁说老人有个英语名字,是艾玛。

“我多少年没好好看英语了,快忘光了。好歹还和小沈有时说说口语。我的毕业论文是用英语写的,可现在,不用字典,我看原版报纸都困难了。你们毕业后有什么打算?”艾女士说。

“家里希望我去美国留学,已经在美国联系好了一所大学,是康奈尔大学。”高芸说。

“小李呢?肯定是要追到大洋彼岸了。”艾女士又问。

“差不多吧”李森回答说。

李森给家里说想到美国留学,母亲倒是支持他,由于联系晚了,他现在好要去美国的学校,有可能要耽误半年,参加第二年春季那个学期。

他们送的兰花放在茶几上,根粗而长,坚硬中带着苍翠,花朵浓香远溢,滋润着人们的心灵。艾玛很喜欢他们送的兰花,问为什么叫“花如掌灯”,高芸解释说:

“这个名字包含有长命百岁的意思,比喻您生命之花常开。”

李森给她念兰花上带的那首诗歌: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老人沉思一下,对他们说:

“这是郑板桥的名诗。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大环境决定个人的命运,你们年轻人要记住,到了外面,可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啊。”

老人床头上摆着一件精巧的小物品,有小鸟大小,形状奇特,制作材料是薄薄的竹片,头小尾大,小鸟的颈部削出一片簧儿,象个吐出的鸟舌头,这玩意儿两端钻眼穿线,系着一根红红的线绳。他没见过,让高芸看,高芸也不认识,沈洁给他们介绍,这是一件历史悠久的古老乐器,叫口弦,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流行这种乐器,也叫“响篾”、“吹篾”或“弹篾”。有多样形制,品种较多,这只是一种,是艾女士年轻时候的收藏品

“这口弦可以用嘴吹,也有用手指弹的,我以前听过,多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对情歌时玩的,但我不会演奏。”艾女士说。

高芸问起老人日常起居的事儿,沈洁主任让他们看了房子里新配的设备,是社区推出的针对老人的一种特殊紧急呼叫系统,即在老人家中装上电子按铃,另一终端则设在社区,当老人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叫随到”,轻松解决“家务事”。老人现在生活基本自理,胃口也很好,沈洁说老人喜欢喜欢吃酸辣味。

要说艾玛习惯西方的一些礼节,喜欢吃西餐什么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外语系毕业嘛。老人在西南联大读书,重庆也生活过,应该是喜欢麻辣味儿,可这酸辣是哪个地区的口味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