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名师传授,未能进入专业学府的深造,怎么办呢?
开始,他以《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以地为纸以草木为笔。
稍长,以锅底灰为墨,以报纸、火纸(手工生产的草纸又称手纸)作画……
后来,凤喦香邮购傅抱石、秦仲文、吴镜汀等名画家的画集,白天忙于工作,晚上点煤油灯、蜡烛或者电石灯,一画就到深夜十二点、午夜一点。
阳春,蘸着春雨;
绿夏,蘸着汗水;
金秋,蘸着西风;
银冬,蘸着寒流……
博采了五十多家画集之长,其山水师法清人石涛和当代的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前辈大师,
把传统的勾、皴、擦、点、染技法,运用线条把墨和色交织起来,层峦叠嶂,骤雨归舟,飞瀑流泉,松柏柳溪……
或水墨淋漓,或色墨交应,丰厚朴茂,气势磅礴,颇有时代感。
墨梅师法清人鲁一同、李复堂等,
笔墨沉雄,浑厚,纯朴,沉着,稳健,隽永,达到形、神、意、趣兼备。
特别值得牛缺草称道的是,凤喦香学画时,自觉运用画论充实、提高、指引自己。
伴随身边三十多年的1962年购买的贺天健的《学画山水过程自述》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它教会凤喦香怎样运笔、运墨,安排山水的结构。
韩林德的《石涛与<画语录>研究》是对他影响最大的又一本书。
其中关于画山水要看真山真水、艺术从大自然中来的重要理论,使凤喦香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绘画技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凤喦香从仿画起步,继而从画学画,博采诸家为我所用;
后来,苦于家乡无山,苦于没有时间、没有经费外出看山水,便以农历二、八月天上的巧云为范本,练画山水;
再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凤喦香家里添置了黑白电视机,他便成了《请你欣赏》等栏目的细心欣赏者……偶有发现,便泼墨于宣纸;
直到彩电早已普及的今天,他还是爱看黑白电视机;
他认为黑白电视机中的山水画面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是一种天然的水墨画。
自从看了画论《石涛与<画语录>研究》之后,凤喦香利用工作之便、业余之暇,西到新疆,南到厦门,北到长城……
每到一地,不购物、不逛闹市,而是一味游览山水,寄情山水,速写山水;
归来后,胸有成“山”,以一幅幅速写为蓝本,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在江南山上添“骨”,在北方山上补“肉”,在西方山上加雪……
一幅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气势恢宏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山水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凤喦香在绘画上有所造诣,
归功于他四十年如一日绘画不辍,
归功于他坚持用名家画论指导自己,
归功于他从生活中汲取源泉的一片痴情。
牛缺草心里这样想着,嘴上也就这样说着。
凤喦香真诚地说:“牛科长你就是会总结,不愧是宣传部理论科的,上升到理论啦!”
四十年来,凤喦香画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农村种常见的蔬菜、野草、野花,其中画得最多的是山水和墨梅。
没有别的兴趣爱好,身上穿的,嘴里吃的,全家住的,全是妻子姜兰英一手操持。
按常理说,他是一个“包工头”,住房以及装潢应是现代的、豪华的,有“王者气派”的;
可是他家只有普通的平房小院,主房内除了书画便是书籍,除了宣纸就是画笔,除了床便于画案;
厢房内全是装裱材料、待装裱的书画,妻子、孩子、亲戚都有一手装裱的拿手好戏。
装裱好的画,如遇知音,随手相送,闲来从不“写就青山卖”,从来不使人间买画钱;
而自己花费心血、花费钱物,却全不顾及。
牛缺草笑着说:“凤队长啊,我也知道,‘木匠家没小板(凳),铁匠家没锅铲’,但是,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从你的收入看,从你的衣食住行看,你是个穷人啊!”
凤喦香意味深长地说:“没办法,一心无二用啊。画家‘穷’,画面才能‘富’啊……”
牛缺草感到,古人诗赞墨梅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凤喦香也有他笔下墨梅的这一高贵品质。
若说他有兴趣爱好,那也是与绘画有关的。
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欣赏京剧名家名段。
每当节假日,或者平时的更深人静,凤喦香绘画时,总要燃上一炷卫生香,总要播放京剧唱段……
唱腔的高低伴随着用墨的轻重,
唱腔的疏密伴随着用墨的浓淡,
唱腔的刚柔伴随着用墨的方圆,
唱腔的虚实伴随着用墨的黑白,
使画面自然天成……
听凤喦香介绍,细观他的一幅幅作品,牛缺草仿佛听到时而山重水复、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钟鼓齐鸣的京剧唱段。
就这样,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
分别时,凤喦香笑着说:
“牛科长,你会欣赏字画哟,如果不介意,给我提一幅字吧?我给它裱起来,让它蓬荜生辉啊!”
牛缺草笑着说:“好啊,看得起我,我就不揣浅陋啦。”
凤喦香高兴地说:“那我就笔墨伺候啦!”
牛缺草略一思索,在宣纸上写了十四个大字——
“融形神韵于水墨,纳真善美于尺幅。”
并写了“凤兄喦香大作大美”“乙亥春日牛弟缺草敬题”十八个小字。
凤喦香啧啧称赞,说:
“想不到牛老弟文章好,字也写得好,独具柳公神韵啊……如不嫌弃,我送你一幅你喜欢的画吧?”
牛缺草喜出望外,高兴地说:“怎能嫌弃呢,三生有幸啊!我做梦都在想哩!不过,你知道我喜欢哪一幅画吗?”
凤喦香笑着说:“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最喜欢我的《桃花源》这一幅。”
牛缺草感叹地说:“知我者,凤队长也……不过,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凤喦香得意地说:“虽说天机不可泄露,我还说告诉你吧,你刚才在看我这幅画时候,停留时间最长,问得更细啊!”
说着就展开《桃花源》,提笔写道——
卖得个扁舟,乘闲到处游,载将图册与衾绸。
不问人家僧舍里,堪住处,便夷忧。
雨歇淡烟浮,黄鹂鸣麦秋,石湖西畔碧悠悠。
倘遇桃花源里客,随着去,莫归休。
敬录元人韩奕《唐多令·湖中》词,送牛科长缺草弟惠存。
乙亥春日,凤喦香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