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雇佣军,在出发时往往并不带在队伍里。有时,护卫小队突遭敌人袭击,双方弓弩来往好不热闹,激战已久僵持不下,这时带队的圣殿武士暴喝一声单枪匹马冲出本阵,手执一袋男男金币一头扎进敌群……然后,这些敌人要么是乖乖撤退,要么是站到护卫队这边成为雇佣军了。一切兵刃都是纸老虎,男男金币才是大杀器。当然,这得是对方已有此意时才会出现的状况,圣殿骑士和袭击者之间,早有这种约定俗成的暗号了。
至于意大利水手,他们就是载着十字军来到东方的人。他们一般以一件汗衫为防具,以一只船桨为武器,被驱赶在队伍的最前面,吸引敌人的偷袭者射出第一波,也是最致命的箭。
小队主要是两种战斗模式,一个是团团防御,一个是直线进攻。在防御状态下,队伍结为一个圆,志愿者们抗着盾牌挡载最外面,射手同在志愿者身后还击,骑士老爷们在阵地的最中心,翻开随身携带的圣经念念有词。圣殿武士随身携带的圣经或十字架就在这种时候发挥作用,而且往往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受伤的人被抬到阵地中心,由会医术的人事实急救。在当时,会医术的欧洲人是很少见的,往往只有圣殿武士一个。进攻模式则有点类似古老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圣殿骑士冲在最前面,后面的人们站在最能被圣殿骑士掩护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开火车一样拉成一线。多数情况下,小队会固守待援,因为袭击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出手的,而圣殿骑士有明确的规定,除非敌人三倍于己,否则禁止撤退。
在防御状态下,阵阵盾墙之后的圣殿骑士往往能支撑很久。如果预计战斗将持续很久,圣殿骑士军士们就将解下腰间的一种数千年来从未让任何军人失望过的防护用具——麻袋,装满沙土,垒成沙包墙。只要能支撑一段时间,被保护的朝圣者就将赶上来保护圣殿骑士。就算没有朝圣者,圣殿骑士也会放出烟雾或火光信号,让遍布中东海岸的圣殿骑士团哨所派出骑兵前往支援。
保护朝圣者是圣殿骑士团最经常参与的战斗。虽然这些战斗只是重复重复又重复的往复冲突,从来就没有什么决定性的结果,但它们数量是最多的,发生是最频繁的,可以说成为了一种圣殿骑士的常态。在这些战斗中,圣殿武士是队伍的核心,是队伍的领袖,是队伍的代表和发言人,是指挥官,也是医疗者,是防御力最好的战士,也是信仰最坚定的“政治委员”——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我们所熟悉的游戏和小说漫画中的“圣骑士”,其形象就确定于此。
相比最常见的小队冲突,巨剑阵是最罕见的战斗形式,但影响力最大,因为圣殿骑士只有在最具决定性的战斗中才会如此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圣殿骑士团集合所有能投入的圣殿武士,举起庞大的巨剑,穿上最沉重的铠甲,披上雪白的长袍,在漫天箭雨之下,与自己的大部队拉开一定距离,分散成一个相对稀疏的阵线,与排山倒海的敌人决一死战——是不是还是很眼熟?西方奇幻或历史故事中,英雄的形象经常是如此。今人的审美观,毕竟大多是由古人的事迹决定的。
圣殿武士的巨剑对任何对手而言都是绝对致命的武器,它能在较远的距离上将敌人一击必杀,敌人甚至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而且其沉重的分量虽然使它比更轻的剑攻击力弱了很多,但也带来两个优势:一是动能大,击中一个目标后还有大量剩余动能攻击下一个目标,造成一击多杀的效果;二是冲击力强,半斩半砸的攻击方式会使被击中的敌人向后飞去,撞到后面的人,阻挠对手进攻的步伐。但巨剑也有两个劣势:一是攻击间隔长,一击之后还没来得及举起剑敌人就已经近身,这决定了巨剑根本无法单独使用;二是挥动范围大,使用时会伤到自己身边两三米范围内的所有人,这就决定了巨剑不能排成密集队形。
那么,巨剑阵的正确用法就只有一个:松散队形,彼此按经过严格训练达成的默契频率,先后挥剑,用此起彼伏的一波又一波挥斩,将彼此都掩护住。要达成这种阵势,必须一方面所有人都是千里挑一的变态战士,另一方面需要亲密无间的熟练配合。这种战术决定了,圣殿武士挑选训练之严格,实在难以扩充人员数量。
但这种阵势的优势也很明显:从理论上说,任何普通水准的近战士兵,无论使用任何方法,都会在集中圣殿武士之前,要么被斩断长矛的矛杆,要么被斩断身躯。不仅寻常战士,即使是与圣殿武士有相同战斗力的精锐,即使在同等人数下,使用其他武器和阵势,也几乎没有近身的机会。这种战阵的正面战斗力甚至比马其顿式长枪阵更具防御力,而且更灵活,没有侧面弱点,可以克制敌人的长枪阵,还可以在室内战斗。在室内时,圣殿武士几个人背靠墙角或柱子,组织防御,或者把守一个楼梯,禁止任何敌人穿过。
在阵地上,圣殿骑士团让长枪兵拦阻敌人的冲击,然后用射手和骑兵压制敌人的箭矢,直到战阵呈现混乱的白刃肉搏,才投入圣殿武士参加这样的战斗。在室内,敌军射手不再是威胁,圣殿武士寻找各自合适的阵地与敌人拼杀。
圣殿武士是精选中的精选,也是变态中的变态。老游戏玩家都知道,《英雄无敌2》中圣殿武士是人类的终极存在,是与龙一个等级的生物,在星际争霸等游戏中,也是步兵中的最强单位。
但是这种精贵地存在也从来不便宜。圣殿骑士全盛时期。也只有三百圣殿武士。不过。在蒙吉萨会战和阿克之围中。这些数量稀少地圣殿武士成就了真正地神话和传说。
拿钱来!
要说圣殿骑士团地财产是怎么来地。就要从圣殿骑士地制度开始说起。
圣殿骑士团经过多次改制。经历了从集体企业(1118)、国有企业(1127)、私营企业(1125)几次大规模改制后。最终整合为一个股份制企业(1139)。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两个词。一是骑士团。二是圣奥古斯丁会规。
骑士团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简单地说。骑士团就是一种骑士组织。一群骑士为了相同地目地。放下自己在家乡地封地(或东正教徒放下小额份地)。走到一起做事。不受政府节制、独立财政权和自愿加入是骑士团地三大特征(所以马木留克和加里沙里不是骑士团)。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骑士都无法管理自己地产业。因此所有地财产和产业。都是交由骑士团地独立财政部门(或承包商)来负责地。
骑士团基本上有三大类:以宗教军事为目标的“军事修会”(如七大骑士团、迦太基神圣BL团)、为了某个个人的目的而集中的“皇家骑士”(如圣歌会、长生军、法国王家火枪手、御风骑士团、怯薛团)、以事业或慈善为主要目标的宗教会社(如现代医院骑士、方济会)。由于骑士团不受政府节制的特性和强大的活动力,所以各国政府往往对骑士团严格监管,很少会“开放注册”。顺便说一句,现在的中东地区仍活跃着许多军事修会,不过经常被美国政府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不知道当时的大食和蒙古政府是怎么定性圣殿骑士团的。
原则上,骑士团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历史的经验看来,绝大多数骑士团到最后都是在以营利为目的。而在盈利这条路上走得最快最坚决的就是圣殿骑士团。
至于圣奥古斯丁会规是西方天主教主流会规中最严苛的一条,主张不受世俗控制、集体生活、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安贫乐道。圣殿骑士团在前几条上做得很到位:不服从任何政府,一起隐蔽地整日闷在小屋里,积极攻城抢劫所有居民,只是他们从来不安贫。
按照标准会规,圣奥古斯丁军事修会分为四个基本职能:圣骑士、军士、牧师和一般修士。圣骑士是会众的领袖,即必须是优秀的战士,又必须精通教法,也需要学习生产建设的技能,同时还必须是有效的小队指挥官。圣骑士是修会的领导阶层,由同时符合军士、牧师和修士资格的人担任,修会的决策由所有圣骑士商议决定,整个圣骑士阶层推举出领袖(十三骑士或大宗师)来领导修会。在战场上,圣骑士即可以是小队的士官,又可以组织成精锐的圣骑士军官团。另外三个职能则是负责自己专项的工作的人:军士专门负责战斗或危险工作,牧师专门负责宗教职能,修士专门负责世俗工作并管理骑士团财产。
圣殿骑士团的圣骑士就是大名鼎鼎的圣殿武士;军士按兵种分为多种职能,一般称为士官、侍从或准骑士;牧师似乎没有特别组织,但有小说中提到有负责秘密职能的牧师小队“止痛者”;修士被称为“农民”,但这些农民从来不种地,他们是各个银行的经理和掌柜,按现在的一个新词来形容,可以称之为“金币农夫”。圣殿骑士团唯一首领是大宗师,没有议会和十三骑士。圣殿骑士的基本战斗小队是一个圣殿骑士配备数名军士,一个随军牧师,并携带数名雇佣军。
顺便讲解一下其它几个骑士团的组成——听起来会比较奇幻,当然,现代的西方奇幻就是从这些古代骑士团中来的。
医院骑士团的圣骑士称作医院骑士,这个头衔在美国售价五万美元,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五万美元党。医院团要求军士和修士都学习医术,军士称之为护士,修士称之为医生,汉语中这两个词最早来自这里。护士要求有能从战场和灾难现场抢出伤员来的战斗力,而医生则是唯一允许在行医后收钱的职能(这一职能在现代社会发扬得很好),这两个职位自十字军末期起对女性开放的。医院骑士团包括整套的领导和监管体系,大宗师主要负责战斗和外交。医院骑士团的战场小队主要由医院骑士加雇佣军组成,而救灾小队则是清一色的护士。
条顿骑士团的圣骑士是著名的条顿武士,个体战斗力仅次于圣殿骑士。士官人数少,但个体战斗力基本上和大多数封建骑士相当。牧师中包括著名的恶魔猎人,他们到处烤人肉串。条顿骑士团的修士力量薄弱,主要依靠其保护下的承包商供应资金,承包商搜刮的油水使条顿骑士最靠近安贫这一准则。条顿骑士使用简单的大宗师制度。军事上主要将条顿武士集中投入,而军士则按兵种编为不同的阵线,由大宗师派驻的政委领导。
宝剑骑士团与条顿骑士团制度相似。
圣地亚哥骑士团的圣骑士称为塔与盾骑士,也有许多别的称号,人数众多,偏好使用各种违禁武器,比如打黑枪或下毒。其军士是大名鼎鼎的探险家和西班牙征服者。圣地亚哥骑士团的十三骑士是主要领导者。
另外两个骑士团不服从圣奥古斯丁修会会规,但组织类似。暗影骑士团的圣骑士是著名的黑暗骑士,这是唯一对女性开放的圣骑士职位。骑士团下属大量战斗与情报人员,刺客、间谍、望风、断后、收账一应俱全,由于其地下活动的性质,所有职位都对女性开放,事实上许多著名的(也就是说,失手的)暗影骑士都是小萝莉。绿洲骑士主要包括兼任战斗与经济于一身的镖师和包括宗教和医疗职能的伊玛目,还包括打前站的阿凡提们。
原则上,加入骑士团不仅是个人加入,也需要带着自己的财产加入,因为加入后的财产是共享的。虽然没有哪个骑士团会规定进入骑士团需要缴纳多少私人财产,都是即使身无分文也一样加入,但加入时缴纳的财产之多少,总会影响在加入骑士团之初的地位和升职程度。所以,只要交得起,各加入者都会尽可能多缴纳入会时的财产。从某种角度上考虑,这是一种原始的股份制度。
加入骑士团的人大多数是各国的封建骑士,多少是能出得起一些钱的主儿,又是出远门到圣地,俗话说穷家富路,这些人在告别自己的乡亲们时,多少还是能带上点钱的。到十二世纪后期,渐渐兴起一种类似婚礼收礼金的制度,一个骑士去圣地,全村人都得交一笔礼金,名义上说是代替全村去圣地祈福的费用。这一闹起来动静可就大发了,等于说是全西欧的人都在为圣殿骑士团搞集资。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荣誉骑士加入,这些人的加入是要明码标价地收取高额费用的,他们一般是贵族或商人,以及任何有钱缴纳又不至于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荣誉骑士缴纳大量金钱,然后租借圣殿骑士团的铠甲和战马,并作为骑士参加一次战斗。如果不是那些惨烈得无以复加的战斗,荣誉骑士一般只是在战线的最后方当板凳队员。如果战局不利,荣誉骑士就首先胜利转进到安全的地方,如果敌人已被打败,则将他们放出来追打落水狗。只要参与过一次胜利,荣誉骑士就可以再缴纳一笔奉献金,然后屁颠屁颠地还乡,逢人便吹嘘自己作为一个圣殿骑士参加了讨伐异教徒的战斗——他们说的每个字都是实话,真的。这种经营模式类似游戏卖DEMO版,或经营十字军主题公园的体验式旅游活动。无论如何,这种经营方式实在是领先世界一千年。
当然,若是原以为战斗很简单而派出荣誉骑士,但战局变化,忽然变成相当惨烈的战斗,那荣誉骑士仍需投入真正的战斗,所以说这种旅游也是有风险的。另一个风险是霍山刺客,对于霍山的新刺客而言,刺杀荣誉骑士实在是练手的好靶子。
这种股票加传销的集资方式使大量金钱向圣殿骑士团集中,这造成的两个结果,一方面是圣殿骑士团迅速有钱,另一方面是其它贵族迅速没钱。在十字军时期,由于宗教和军事开销大增,各地贵族的收入剧减,许多人甚至需要加入骑士团以换口饭吃。与此同时,由于与东方商路的开辟,商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与地主贵族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再加上西欧贫乏的市场与宗教狂热,圣殿骑士处于,或者说走到了一个有机会进行大宗借贷的位置上,而且这时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大宗借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本没有银行,后来贷款的圣殿骑士多了,圣殿骑士团就成了银行。
前面说了圣殿骑士的制度,我们可以注意到,首先圣殿农夫之间相互不联系,然后圣殿农夫听命于圣殿武士,圣殿武士又听命于大宗师,而圣殿骑士团并没有设立如十三骑士等银监会制度。换句话说,大宗师可以直接命令每个圣殿农夫进行金融动作,而整个金融运转只有大宗师一人知道。任何在办公室里熬过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种组织结构简直就是为闷钱准备的。
圣殿骑士最早的金融业务是代管财产。在当时,向东方的朝圣团并不安全,花销又大,朝圣者们不得不提防中东剪径的强盗,以及在海上抢劫的西西里或热那亚人,为此,钱不能带在身上。圣殿骑士是人们放心的对象,而且其网点遍布整个中东,而且,天真烂漫(或者务实)的西欧人民决定将钱寄存在圣殿骑士处。圣殿骑士开立复杂的票据,使存钱人可以从任何圣殿骑士的城堡中支取资金。若朝圣者不幸身亡,则这笔资金将交还其故乡,在圣殿骑士最靠近其故乡的网点领取。虽然说起来是朝圣者的互助性质,但它已经事实上形成了银行制度。
必须提一句,在当时的银行制度中,储户是没有利息的,相反要向银行倒贴利息,以作为保管其金币的血汗钱。毕竟,在当时保护金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制度,在后来的银行中很快消亡了,只有多少是继承了圣殿骑士旗号的瑞士银行,还保留着倒吃利息的制度。
当然,吃倒息是要实力的,圣殿骑士存款的安全性和理财能力使许多人都对其放心,英国和法国都曾将皇室金库交给圣殿骑士保管。
储户的倒贴利息要吃,贷款方的利息也要吃。在那个战乱时代,圣殿骑士团吸纳散户的存款,然后再贷给大户。国家要战争,贷款;两军要冲突,贷款;需要紧急征募佣兵,还是贷款。这些贷款越滚越大,到了圣殿骑士团末期,甚至许多富有的国家国库都无力偿还,比如其母国——法国。
为了经营银行业务,圣殿骑士发明了银行票据业务和密码机,只有正式的圣殿武士才能解读这些银行密码。这是穿越的又一个赤果果的证明。
由于当时的贷款目的主要用于军事开销,而圣殿骑士又参与许多军事活动,所以许多钱是轮圈滚,在许多人手里轮一圈之后又回到圣殿骑士手中。圣殿骑士贷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什么人都贷,对战的双方都贷,自己跟敌人打仗还贷款给敌人。第二是贷款只贷大额,并使用新铸造的印着马背上两个谜样男人的金币,这使圣殿骑士可以很容易地监控金钱的流向。其结果,就是钱滚贷,贷滚钱。
比如说,圣殿骑士跟大食哈里发打仗,看准一座空虚的城堡,于是兵临城下团团围住,迫使哈里发花钱雇兵或动员民兵来保护城堡。哈里发手头没那么多活钱,于是不得不向圣殿骑士借钱。圣殿骑士算准了这笔钱肯定是拿来雇兵的,于是签订一个长期贷款期限,钱贷出去等对方雇了兵之后,撤围回家吃利息,对方雇兵期限到了,佣兵散伙回家时,再次大军压上,再迫使对方雇兵……如此反复。毕竟,对于国王们而言,打败仗比贷款要难承受得多,所以往往明知贷款是坑,还是咬咬牙跳了下去。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实在还不起圣殿骑士的贷款,使贷款额度越来越高,利息也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拿一些城堡或岛屿,作为地产抵债。与圣殿骑士关系最密切的英格兰,欠圣殿骑士的钱也最多,亨利三世甚至把自己王冠上的珠宝抠了下来,交给圣殿骑士作为贷款抵押。
圣殿骑士是第一支银行,也就是说,是唯一的垄断银行,想贷给谁就贷给谁,想要多高利息就喊多高利息。银行本来就是暴利行业,垄断的银行,自然就更暴利得无以复加了,况且还要吃储户倒贴的利息呢。
上面讲了接受赠与和开设垄断吃倒贴息垄断银行两大财源,接下来讲几个正常些的财源。
一个是收税,收什一税,也就是收全领土中总GDP的十分之一。圣殿骑士独立与任何政府,所以没有任何政府能向他们收税,他们却可以和政府一样收税。十字军时期的什一税是收毛利税,在某些行业甚至是销售额税,实际税负比当时的国税和天课要重的多。何况,国税和天课都有指定花钱的地方,而圣殿骑士没有。
另一个正常财源是抢劫。虽然十字军时期的抢劫经常发生,但圣殿骑士绝对是强盗之王。如果说其它军队只是剪径或“破城之后大掠三日”,那圣殿骑士的做法就更疯狂——破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圣殿武士守在城门,“用理智的态度和温柔的言辞”“劝阻”友军进城,然后在城中撒开人马,让圣殿武士在大街上巡逻,看见有非骑士团的人上街一律屠杀,而军士们则走到大街上,挨家挨户地踹门,进去将所有财物搜刮一空,无论怎样的大城市都可以做到不余一户。圣殿骑士们带着拔牙钳子踹门,检查每个人是否有镶嵌金牙,如果有,则当场进行牙科手术。如果居民手上戴着金戒指又拔不下来,那就切掉手指。有一次,一个圣殿骑士发现有居民吞下金币,于是就剖开此人的肚子取钱,然后返回原先抢劫的人家,四处剖腹刮钱,最后将尸体集中起来火化,然后在骨灰堆里翻找金币。
另外一种比较特殊的财产来源是代理朝圣者的资金业务。朝圣者一方面不见得有钱,但出于宗教狂热愿意贷款朝圣,另一方面由于来往仓促所以往往没时间置办产业,所以需要有人打前站。面对这种状况,圣殿骑士团特推出“圣地一年游”旅游专线,欢迎广大背包族驴友自费前往,包船包住,船票车票据不投保。什么?你没钱还想来圣地?我们还有贷款业务,即使你身无分文,也给你承担一切在圣地的费用,至于花销的问题,你几年做牛做马就还清了……
有些西方贵族不愿意与平民朝圣者一起挤小招待所,想要在圣地置办比较符合其封建阶级审美观的房舍,这份工程承包工作可就落在圣殿骑士身上了。圣殿骑士先收到这些贵族的钱,然后建筑或买下这些房舍,接下来就是一条霸王条款——当这些贵族朝圣回去之后,这些房舍须捐献给圣殿骑士。
除了在圣地倒腾业务,圣殿骑士还在西欧投资许多产业和房地产。在全欧洲,四处都有圣殿骑士的投资,包括许多地产和工商业产业,以及欧洲本地商人的竞争。在当时的欧洲,除了威尼斯意外,并没有真正有实力的商会组织,商人力量薄弱,圣殿骑士很快就在整个德国和法国境内开展了完备的银行体系,控制了商业命脉。
按照当时的宗教法规,圣殿骑士作为修士,借钱是不允许收取利息的,但圣殿骑士却明目张胆地四处活动。这种状况引起了许多人的布满和嫉妒。按当时的话说,圣殿骑士仓库中的商业票据,远远比宗教书籍多得多。
滚滚的黄金就这样流入圣殿骑士的金库。有了钱,就可以组建一支豪华的精锐之师了。
大腕
圣殿骑士团终究是一支军队,有了钱还是要烧在军队建设上。圣殿骑士的铸造的带有谜样动作男人标志的金币——俗称男男币——流向从汉堡到麦加的每个城市,寻找最好的武器装备。滚滚的钞票铸就了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军队,当然,豪华的也往往是精锐的。圣殿骑士一次又一次地在战场上创造百人斩的记录,这可以说是金币的直接产物。
虽然说即使有钱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百人斩,但至少有钱以后,做到这一点会容易得多。如果大家打过任何RPG游戏的话,想象一下吧,一个新人,钞票几乎无限,上来就购买了市面上出售的最好武器装备,然后穿在身上——现实世界中是没有装备等级和技能限制的,如果说力量限制,还好这些圣殿骑士的力量都不低——然后他们去找对手开战。他们的对手,人穷气短,即使有几个有钱人,也无法买到最好的武器装备——被圣殿骑士抢先买光了。两人对战,由于本来素质相差不多,有钱的圣殿骑士新人几乎必然是胜利者。由于冲突的数量频繁而且程度并不激烈,所以圣殿骑士只需要击败一个对手就可以结束战斗,然后第二天再投入下一场战斗……胜利得多了,经验就多了。老圣殿骑士都是百战百胜的主儿,最好的装备加上最老的经验,足够扫荡整个中东。而经验优势的积累,又是从最初的装备优势开始的。
要打造一身好装备,一定得选最好的铁匠铺子,雇法国设计师(在当时这个很容易),做就做最高档的铠甲!锁帷子直接套在胸板甲上,铠甲最少也要重四十公斤,什么衬甲呀肩牌呀铁手套呀能添的全给它添上。腰后面有医药箱,腰下藏把匕首,腰带上还要挂把意大利长剑,做成十字架形,特骑士那种,主人一拔剑(儿),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Jepeuxinvitervotreduel?一口地道的巴黎腔(儿),倍(儿)有面子!再给配一匹最高的白马,品种用阿拉伯的,一年光吃豆料就得五百金币。再配一套匈牙利马铠,四面八方都护住,就一个字(儿):贵!钉个马掌就得万儿八千的。周围的伙伴家伙的刃口不是大马士革就是贵霜,你要是使一把托莱多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这样的行头,一身你得花多少钱?我觉得怎么也得两千金币吧(普通铠甲二百到三百金币)?两千金币那是成本,四千金币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圣殿骑士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金币买行头的主儿,根本不在乎再花两千!什么叫圣殿骑士你知道吗?圣殿骑士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做铁匠的口号(儿)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圣殿骑士的装备有四个大优点:马好,甲硬,剑快,药贵。
马就不必说了,老对手埃及人的战马就是天下最好的战马,直接在战场上缴获就可以了。至于铠甲,西欧本来就盛产重甲,寻找好钢好甲并不困难,只是要钱而已。当时西欧已经有了高温熔钢和复合冲压的技术,只是方法极其之糙:不知道使用煤,就使用昂贵的霜炭来制造高温;没有发明压力机械,就制作一个巨大的十几米高的铁水桶,将需要连接的材料压在下面,然后往里面浇水制造水压……在这些昂贵的笨办法之下,终于使铠甲花费十数倍的成本增加了百分之十几的防御力。剑么,去东方订购就可以了,只要将制作的样式发给对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俗话说圣殿骑士进不了大马士革,男男币进得了大马士革么。至于药,自古就是越贵越好。阿登山的熊脂,爱沙尼亚的草药,阿拉贡的止血药,都流入圣殿骑士的急救包,还有罗马教皇祝福过的圣水……等等,这东西有用么?好吧,至少它足够贵……
在这里得特别提三件东西,肩牌、水桶盔和双手巨剑。
圣殿骑士时代,已经有了板甲技术,但还没有发明铠甲关节技术,所以主流铠甲仍然是锁帷子,圣殿骑士一般穿一件胸甲再罩一身锁帷子,或者在外面再套第三层皮革束胸甲。但是,肩部防御一直是个问题,因为肩甲的结构是最复杂的,当时还不可能制作这么复杂的铠甲部件。于是,一种临时的代用品就被发明了,也就是所谓的肩牌。简单地说,它就是挂在肩膀上的两个铁片,固定得并不牢固,转身时还经常抽到附近人的脸。但就是这种东西,为圣殿骑士提供了不小的防御力,从后世遗留的铠甲上看,肩牌往往被砍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这证明着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圣殿骑士之前,没有人有必要装备如此沉重的东西,而后世又很快发明了肩甲,所以肩牌成了圣殿骑士的招牌装备。
水桶盔大概是中世纪最沉重的头盔了,重量至少超过二十公斤。它的结构就是一个大铁桶,厚度少说也有五毫米。可以肯定的是,虽然大量圣殿骑士使用较轻便的西西里诺曼盔,但最精锐的圣殿骑士统一装备这种变态的坚硬头盔。为什么圣殿骑士要在头上顶着这种沉重的东西,而且为什么他们没被这种东西压出肩周炎落枕脑淤血秃顶淋巴结肿大风湿等病症,都是不解之谜,因为人要是用脖子肌肉顶这种重物非让头顶上爆痔疮不可。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谁也别想砍开或刺穿这种怪物级的头盔。这种头盔的存在使阿拉伯人后期大量放下刀剑长矛,纷纷举起锤子作战。
有一种合理的说法是,霍山刺客常混迹于战场的普通士兵之间,使用重弩远远狙敌人头颅,所以人人自危,纷纷将最重的头盔戴上了。但是一种更合理的说法是,因为这种头盔最贵。
双手巨剑是奇幻小说里当仁不让的最强兵刃,这种文化传统就是来自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的圣殿武士,条顿骑士团的条顿武士,医院骑士团的圣墓卫士,在最决定性的战役中,都是使用的双手巨剑。这种巨剑大约两米长,拿在手中就像一个倒持的十字架——事实上它也可以兼作十字架用。它有一个半米左右长的双手用握把和支超过半米长的超宽剑镡,比较特殊的在剑镡向上还有一个普通大小的握把和剑镡,这个小握把处于剑的重心位置,可以一只手将剑提起来。再向前是一个一米到一米半长的锋刃,两侧开斩刃,其剑体一般在法国或意大利根据使用者量身设计出一把样品剑,到中东后再用大马士革钢重铸一把。这种巨剑重量一般在三十公斤上下,变态的重量加上最好的刃口,往往一挥就可以在敌人欺近自己身子之前就将敌人连人带兵刃斩成两段,有着长枪的攻击距离和战斧的攻击力。许多奇幻游戏或图画中,双手巨剑是带锋可刺的,但实物一般无锋,刺敌时瞄准敌人身边一点将剑平推而出,用侧锋削擦敌人。
这些行头都非常昂贵,也非常沉重。对于一个全身装备的圣殿武士而言,头盔重二十公斤,巨剑三十公斤,肩牌十公斤,医药包和随身携带的金属封面的巨大圣经加上酒壶又有大约十公斤,铠甲到并不很重可能三十公斤上下,加在一起重量达到一百公斤以上,相当于抗了四袋大米或五个桶装水,换平常人根本走不动路。那么,圣殿骑士为什么能负担起这样的重量呢?
一方面,圣殿骑士都是精选的力士。法兰克人本来就身高体壮,精锐士兵都需要一米九的身高底线,何况在整个西欧踊跃报名的情况下,也只精选出三五百圣殿武士,其中精锐一般不过百人。从后世的雕塑上看,圣殿武士一般都是九头身的体型,如果这些雕塑家都有做真田幸村五头身雕像的写实主义精神,那么这些圣殿武士身高可能都在两米以上,体重则可能统统超过一百公斤。
另一方面的话题,要涉及到圣殿骑士隐秘的生活了……
刺客的信条
说到十字军东征就不能不说道霍山刺客,这群中东忍者是十字军东征的主角之一,与圣殿骑士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就敌对性而言,很明显,双方是完全相反的对立阵营。十字军对圣战军,光明正大的骑士对夜行的刺客,外来的侵略者对本地的游击队,单单从这些角度考虑的话,圣殿骑士与霍山刺客就是针锋相对的死对头。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他们又有大量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自己教派的异端,都是自己的人民为了自身的安全而推到前线的人,都是自己的百姓既依赖又惶恐仇恨的对象,都是隐修的教派,甚至可能在保守着相同的秘密。从这个角度来看,别说发生各种合作,甚至直接去暧昧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容易理解,现在的人们对霍山刺客所知甚少,对霍山刺客与圣殿骑士之间的关系知道得就更少。可以确认的资料有三个方向:第一,霍山刺客与大多数小骑士团都发生过很直接的冲突,但与圣殿骑士的冲突比较暧昧。第二,霍山刺客最初与圣殿骑士长期敌对,但后来则转化为一种合作态度。第三,圣殿骑士最初并不使用刺杀手段,而后来则开始使用。
关于双方是如何接触的,我们对圣殿骑士方面的了解并不多。在黑色星期五之后,圣殿骑士与霍山刺客之间的联系文献曾经是搜查的重点中的重点,但也是掩藏的重点中的重点。搜查团不可谓不利,连长久掩藏的骷髅头都找出来了,但与霍山刺客之间的联系文献却没有找到。这只能说明一点,即圣殿骑士与霍山刺客之间的联系与圣殿骑士的最高秘密有关,也许,那就是圣杯的秘密。
虽然对教皇并不放心,但圣殿骑士一直在寻找最高秘密的共同研究者和分享者。一方面,其它人可能带来新的秘密和思路,来完成圣殿骑士的研究,另一方面,圣殿骑士知道自己的地位危险,如果能将秘密的火种传播得更远,则保存和发扬秘密的能力就更强。
医院骑士是圣殿骑士的最早合伙人,但是医院骑士正统而带点古板的信条使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在知道了圣殿骑士的研究方向之后,医院骑士决定若有若无地与圣殿骑士保持距离,只在建筑、医疗等领域保持合作,而不再涉及核心神学问题,这大约是十二世纪中期的事。此后,圣殿骑士很有必要寻找新的合作人,而没有任何证据否认这个新合作者就是霍山刺客。
十字军东征时期,大大小小的骑士团建立了很多,风格各有不同。圣殿骑士团作为最早、最富、最强的骑士团,事实上成为了各个骑士团的老大哥。其它骑士团仿照圣殿骑士团没有保密的那些制度——也就是说圣殿骑士透露给记者的那些制度,建立自己的骑士团,其结果自然是纷纷乱七八糟。许多小骑士团与霍山刺客产生过纷乱的冲突,条顿骑士团、宝剑骑士团、埃得萨骑士团都与霍山刺客起过冲突,伊斯坦堡骑士团甚至率军进攻霍山,当然,被打得渣都没剩下。
作为各骑士团的话事人的圣殿骑士团自然要站出来同霍山刺客讨个公道罗。但是,两边都是旗鼓相当的势力,谁也不敢轻易全面对掐,于是就很自然地坐下来谈。这情况应当发生在1177年到1191年之间。
这几次会谈之后,发生了一种令人们惊诧的转变: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霍山刺客在向圣殿骑士团塞钱!
如果说圣殿骑士团给霍山刺客塞钱,那到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但是相对贫穷的霍山刺客给肥佬圣殿骑士塞钱就难以理解了。
当时的人们,统一的第一反应是,一定是霍山刺客欠了圣殿骑士的贷款,陷入了无穷无尽的高利贷大坑。圣战双方上下唏嘘,圣殿骑士刮地皮功力之强,就连霍山刺客也不能幸免,算起来整个中东除了萨拉丁以外再没有人不欠着圣殿骑士一屁股债了。但是渐渐地,人们发现,事情似乎不是这样的,霍山刺客向圣殿骑士的交钱数量不定,通常是弄到多少钱就交给圣殿骑士多少钱,甚至往往是圣殿骑士刚贷给自己人一笔钱,霍山刺客就将这些钱抢了塞给圣殿骑士。如果说是还利息或纳贡,每年缴纳的金额应当是相当的,而不是这样变动;如果是欠下大笔债务……那霍山刺客干吗要还这笔钱呢?
剩下的唯一解释就是,霍山刺客在资助圣殿骑士。
想到这一步,大家就再也不往下想了,脑仁儿痛。玩暧昧也没这么玩的。
当然,圣殿骑士和霍山刺客如此做,自然是有自己的目的,只是现代的人几乎已经不可能知道当时的具体状况了。
不过事情也难说。死海卷轴、犹大福音都能被现代人偶然地找到,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有人找到圣殿骑士或霍山刺客遗留的宝藏,发掘到当时的秘密呢。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圣殿骑士后期走向刺客化。圣殿骑士虽然有钱,虽然有蒙吉萨会战,虽然能屡扑屡起,但就其战史记录而言,实在是输多赢少,在哈丁角一战之后就更加衰颓。耶路撒冷之降使多数十字军离他们而去,使其损失了绝大多数部队。1191年,在阿克之野,圣殿武士虽然在如潮的敌海中保全了自己,但圣殿武士以下的普通士兵却大部分被淹没了。1218年的德米亚塔之围中,大量圣殿武士死于瘟疫。加上蒙古人的到达,在整个十三世纪,圣殿骑士团活动日渐微末。
在圣殿骑士参与的大部分战斗中,失败的过程都很简单:数量庞大、平均力量强大的敌人向十字军涌来,圣殿武士竭力抵抗,但只能在敌海中自保,无法左冲右突。马木流克将十字军切到干净或逼迫投降之后,就远远撤离。经管圣殿武士在战斗中没有吃亏,但从全军的角度来说确实彻底的失败。
当发现将精锐投放到对方准备周全的战场上没有什么效果的时候,圣殿骑士自然想到了向霍山刺客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刺客……
刺客个屁!
一群圣殿武士,把自己包在长袍里,装扮成商人(他们需要装扮吗?呃?),不带任何武器防具,从城市的大门走进去,然后去市场上购买一些还乘手的家伙,实在买不到就去拆几个房梁当大木棍,然后跑到刺杀目标的家门口,嗷嗷叫着冲进去。见到守卫,砍死;见到城市卫兵,砍死;见到认识自己的人,砍死……一直到将刺杀目标乱棍打烂,然后一路杀出城去,打飞守卫,砸坏城门,抢几匹马,在一堆追兵的簇拥下绝尘而去……
这种行为也可以称作刺客?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行为也无法挽救十字军的颓唐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整个十字军都很没技术含量,马木流克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刺杀的目标。圣殿骑士所谓刺杀的闹剧,也执行不了多久了。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