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孽魂曲》013.临朝听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卯时刚过,也就是现代早上五点多左右。陶子破天荒起了个大早,一直扣住小福子帮她梳洗打扮,不让他得了机会出去通风报信,穿上朝服便直奔宣政殿。

昨日留下的面首叶清,正是魏王符彦卿,也就是太后的父亲派来的。

符彦卿一直驻守凤翔府,无诏不得入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太后重病一个多月,亲生父亲却一直不露面的原因了。

陶子对这个假太监叶清没有什么好感,但说讨厌也谈不上,总是心里带着不知是鄙视还是不信任的成分在里面。陶子并没有准备真的相信叶清,可以说在这个世界她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要说有,那也只是选择性利用!

叶清向陶子献的第一计就是‘揽政’。国主年幼,朝政由范质、王薄把持,军政由赵匡胤独揽。朝中亦是党羽林立,大臣结党营私。这一情况在先帝驾崩太后遇刺之后,分化得更为明显突兀,朝臣各有所向,为数不多的几个也是保持中立,两不得罪。

陶子目前所能做的也只有两个字----制衡。朝中基本的派系是‘文一党,武一党’,其中又脉络纵横各位其用。在对朝中脉络关系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能轻举妄动,况且还有个最要当心的强敌----赵匡胤。

“臣启陛下,今秋黄河告急,河堤崩塌,相州遭逢水患,受灾者众,州府内民心浮动,更有流民奔入开封府境,臣请从户部拨纹银二十万两以镇灾祸,以安民心!”一个垂老的声音缓缓道。

“多年征战,国库已然不负累重,哪里拨的出二十万两,下官实在无能为力。”另一个显然是掌管钱粮的官吏立即推脱道。

“莫若增加税赋徭役,以补国库之需。”又有一个半百的老者出谋划策。

“不可,年年征战,百姓穷困疲乏,正待休养生息之时,若是冒然加赋,恐失民心。”王薄断然否定了这一提议。

大臣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但都多是嚼些酸文,并没有实质性的提议出来。

宣政殿内。吵杂不堪。众人纷纷交头接耳。小皇帝一言不发。端坐龙椅之上。有些兴味索然地看着地下一班大臣。扭来扭去似乎有些坐不住地样子。皇帝年幼。太后数月不曾上朝。朝堂纪律也有些散漫。

陶子并没有急着上殿。而是在一旁地侧殿细细听着。透过窗棂缝观察各大臣地神情。

一瞬间就捕捉到那个让她恨得咬牙切齿心中又隐约畏惧地人。赵匡胤正立于左侧。似乎对眼下地情况也不欲理会。有些冷冷地看着一群大臣在争论。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眼看廷议就要变成菜场。太后豁然出现在甬道。群臣地呱噪之音戛然而止。

陶子很满意这种效果。所有人对你俯首称臣。摄于你地威严。操纵别人地生杀大权。这是陶子在现代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地无上地尊荣。心中地权欲也在登上皇位地一步步阶梯中滋生。

人本就有**。而当这**可以左右你自己地生死时。你会抓地很牢!**本是应环境而生。就好比你会带着不屑和嫉妒鄙视天生好命地纨绔子弟。但当你突然有了那么一堆财富。相信你只会更**!不要跟我说什么全捐献红十字。赈灾之类地鬼话。说这些事只会因为你还没得到那笔横财!

陶子一步步缓缓走上,小皇帝似乎很惊讶太后的到来,有点慌张。

朝臣山呼千岁后,陶子这才在小皇帝身边缓缓坐下。殿中一阵寂静,并没有人敢出头。所有人都在猜测太后突然来到的意图,此前宫中也并未透出任何消息。

怎么会有消息露出呢,陶子是临时决定的,连叶清都没有通知,杀了一帮大臣个措手不及。

“众卿家方才所议何事?”陶子明知故问,总不好让人家知道太后听人家墙角吧!

“启禀太后,正议到黄河水患的治理。”回话的是太傅王薄,是小皇帝的授业恩师,在朝中很有威望。

“可有结果?”陶子继续追问。

“眼下并无有结果,国库空乏,不堪累重,臣等愚昧实在想不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恩,众卿家有何见解?”

“臣等愚昧...”陶子一哆汗,台词难道串好的,说的这样整齐。

“赵点检可有良方?”陶子故意问赵匡胤,眼神中带着戏谑,声音中明显一股火药味。

“启禀太后,臣一介武夫,治理水患并不懂,钱粮之策更是不通。”赵匡胤语气清淡,看不出多少恭敬,但又挑不出他错来。

陶子轻笑一哼,“诏,户部尚书狄元检拨银十万,粮草千旦,即日亲往赈灾,安抚民心,必使一铜一钱皆用于百姓。狄大人可有疑议?”

“下官遵旨,定当尽心尽德不负太后所托。只是..十万两白银需不够赈灾之数。河床疏通,粮草,难民的安置都是一笔大的支出,且现下已入秋,霜后即是寒天...”

“恩,狄大人先将这一批运到,余下的一个月后自当另择人发往。只一句,如有贪赃枉法,私扣钱粮,那末,一两银子一颗脑袋!”陶子目光如炬,盯着狄元检似要盯穿他,狄元检额头已见汗,又不敢去擦。

这些官员一层剥一层的事情陶子再清楚不过,如果一层层发下去,最后用于赈灾的还能剩几毛?!最好就是钱粮派给专人直接送抵,那么责任也就都按给了他一个人,就算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一个人吞,除非他脑袋够多,或者嫌命长。况且也不是没人打他位子的主意,无形和有形的压力双重盯着,他办事自然尽心尽力!

底下又传来私语议论之声,陶子微一皱眉,仍旧冷冷道,“诏,自即日起,内廷吃穿用度减半,三品以上官员捐银一千,五品之上捐银八百,其余各捐一百,上不封顶,可一次缴租,无能力者,从俸禄中扣除,君臣同心同德共度此难关。”

群臣立刻炸开了锅,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陶子扫了一眼群臣,议论声渐渐小了下来,陶子满意地一笑,“赵点检这件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哈哈,吃力不讨好的活,上门收钱,能有什么好脸子受,这可大大降低群臣对他的好感,谁会喜欢上门讨债的!当然赵匡胤也是最合适的人选,收不来总抢的来吧,这事情最适合当兵的干了!至于那些官员,陶子并不担心他们没钱,惹毛了抓几个贪官,抄几次家,国库肯定满当当!但是现在不适合...

“回太后,末将行伍之人,这收缴钱粮之事,归户部管!”赵匡胤淡淡拒绝。

“户部哀家还有事情派,忙不过来,赵大人还是代劳吧!”哼,就看你敢不敢当着文武百官翻脸!

赵匡胤铁青着脸领命,陶子心中那叫一个爽,“诏,户部侍郎黄中裕二日内拟一份折子,将国内豪门巨贾比着所交税款多少,列出百名清单,标明所涉及的行业,二日内户部人员你均可调配,明日不需早朝,黄卿家可办的到?”呵呵,选中他,完全是因为他长了一精英脸,一看就精明能干,雷厉风行,办事不拖拉。

“臣万死不辞!”

不待群臣消化,陶子接着又颁布了一道懿旨,“诏,太医院首座褚良璧自行选领十名太医,二十名医官,二十名医女,随同户部尚书狄元检同赴相州,医治罹难百姓,安抚民心,防止瘟疫出现和扩散。”

“太后英明!”

“诏,都指挥使司韩通,领军一万辅助狄元检赈灾事宜,组织流民疏通河道,亦妨有意者煽动流民滋事。”

“臣遵旨!”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