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活在这个年代》16、送礼的门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姑父换了一条长裤,便领着蔡杰父子往刘局长家里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发现蔡杰父子俩都是两手空空的,便侧身蔡杰父亲说“你过去刘局长家里还是要带点东西哦,这样空着手不太好的”。

“我也回来得冲忙,没来得及买啥东西,打算直接送钱,钱都准备好了”老爸一边说,一边在摸自己的裤兜,里面有准备了20张百元青蛙皮(普城人对百元大钞的一种玩笑式称呼);

“要不得,你们第一次见面,这样直接把钱送过去,那个敢收哦”,大姑父一副过来人的表情;转过身对蔡杰说“杰娃,快去,到楼下去买一条’红娇子’上来”。

红颜色的“娇子”牌香烟,是这两年刚刚流行起来的一款比较高档的香烟,180块钱一条,对请客送礼来说,还是非常合适的。现在大家一般都买这个。蔡杰转身去了楼下买香烟。

大姑父和老爸则有重新回客厅里等着,蔡杰回来后,把烟递给了大姑父;

大姑父接过烟,小心翼翼的将香烟外包装一头的透明胶纸拆开,取出了一包烟来扔给了老爸,又把老爸手里的钱接过去过卷成一卷,在两手掌里压了压,然后塞进了香烟空出来的位置,再用透明胶把外面的拆口重新封好。

蔡杰看着大姑父熟练动作,“没想到送个礼,还这么多门门道道的,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了请客送礼上面了吗?”蔡杰心里又一阵诽议,“也是日*了哈士奇了。”

蔡杰不认同归不认同,面上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再说,人家这远房姑父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在帮忙操心。

一切搞好之后,大姑父又随手拿了张报纸把烟包了包。三人便一起出门了。

刘达富住教育局家属区里,小区也是位于县城西南边,离教育局不是很远。三人走到楼下,老爸和大姑父上了一辆三里三轮车,蔡杰独自上了一辆,一前一后往刘局长家赶去。

车还没到家属院,前面的人力三轮就停了下来,老爸和大姑父从车上跳了下来,蔡杰也跟着叫车夫停了车;原来大姑父在车上看到路边正和老婆遛弯的刘达富;

蔡杰付完车钱赶紧跟了过去,大姑父已经跟刘局聊上了。见蔡杰过来,“蔡杰,这是刘局长”大姑父介绍道。

“刘局长,你好,阿姨你好”蔡杰赶紧问好。

“老刘,这就是我下午电话里跟你讲的我那个侄娃子,蔡杰,这是他爸”大姑父又向刘达富介绍蔡杰父子。

“哦,你好,老蔡”刘局长笑盈盈的把手伸给了老爸,老爸连忙上前半步,握住了刘局长的手“刘局长好”;

“走吧,去家里坐,别都站在这里了”简单寒暄之后,局长夫人插话邀请道。

刘大富大概52、3岁的样子,起码1.75的身高,梳着一丝不苟的大背头,戴着一副银色的金属框眼镜,白皙的皮肤,肚子微微凸起,看起来很是魁梧却又斯文;很有领导的风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什么处级、厅级之类干部;

其实刘达富也是教师出身,先后在白塔乡小学、云龙镇中心小学、县东方红小学教书、任校领导,最后从东方红小学常务副校长岗位调任县教育局副局长。

局长夫人打开门,从鞋柜里拿出3双塑料拖鞋放在门口,“进来坐吧,”一边招呼道。

这是还要拖鞋啊,蔡杰父子两都不习惯,但客随主便咯,换就换吧,还好热天本身也是穿的凉皮鞋,如果是冬天,估计那味儿……就尴尬了,蔡杰边拖鞋边无聊的想着。

大姑父先换好鞋,径直走到客厅,把夹在腋下用报纸包起来的香烟往茶几上一放“老刘,我兄弟和侄子今天过来也是匆匆忙忙的,也没带啥,我知道你要抽烟,让给你买了条烟”大姑父这话有些大大咧咧的,蔡杰从这种讲话的口气判断,大姑父跟刘达富的关系应该确实不错。

“来就行了,还买这干啥,我现在烟也抽得少了,身体不比以前了哦,老张也不让抽了哦”刘局长也很随意的接着话,眼睛瞄都没瞄茶几上的香烟,其实他很清楚,像蔡杰父子这种来他家“坐坐”的人,没有谁真的只拿一条烟就这么来的。

“少抽点也好,身体是自己的,我也打算明年开始戒烟了,哈哈”

说话间几人在沙发上落座,局长夫人端上来4杯茶之后,就躲自己房间里去了,再没露过面。

蔡杰一直静静的坐在沙发上听三位聊着天,大家也不提蔡杰这事儿,好一会儿,刘达富才转过脸来“蔡杰,你是今年省厅统一安排下来的那一批吧?”其实他是知道的,之前落实蔡杰的事情他也是在场当事人之一。

“是的,刘局长,我们是属于省厅在学校委培的一个专业,毕业之后也是由省厅统筹安排的”蔡杰如实说道

“恩,讲起来,你也算是幸运的,你们这一届算是最后一批统筹安排就业的毕业生,直接纳入行政编制,现在要进行政系统多难啊。”刘达富缓缓说道,“我们全县在册的正式教师3792名,去年转入行政编制的只有3个人,今年更少,2个人,一个调入县教育局,一个调到城郊乡政府。”

“老刘,今年教育局就只进一个人啊?”李大年接着刘达富的话问。

“呵呵,老李,咱们这么多年的老交情了,我也知道你今天是为蔡杰的事情来的,弯弯绕绕的没意思,我也把这个事情给你交个底吧,”

“今年呢,县里是给了两个增补编制的名额,其中一个就是刚才说的那个老师,这事在去年底就基本上定下来了,手续也早就办好了,还有一个呢,计划留就是给蔡杰的,但前一段时间市里的领导打了招呼下来,说是教改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市里需要安排一个工作经验丰富一些,业务能力强一些的人过来,作为我们下级单位,上面的招呼是必须要听的,所以老周也很为难,为这个事情也多次去找了主管教育的王国庆县长,做了许多工作,但最终这局里的编制还是没下来,”刘达富也没有完全说真话,

“现在这事呢,老周那里该想的办法他也都想了,局里的碰头会、党组会也开了,基本上算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哦,当然把蔡杰放到区教办呢,也是个权益之计,接下来只要机会合适,,肯定也是马上会调回来的”。

“照你这么说的话,现在杰娃直接留在局里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了哦!按说,现在只要行政编制是解决了的,无论是在镇上还是在城里都一样,但是毕竟在领导身边工作才能学习到更多东西,成长也才快嘛,现在就担心呐,去了区教办,这三五几年都挪不动窝;”李大年也很放低了声音。“你也知道,现在农村出来个大学生不容易哦,家里供个大学生出来更不容易,你看我这个兄弟,4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50多,”

“唉,都不容易啊,”刘达富没有回答李大年的问题,说了句模棱两可的话。

“蔡杰,要不你先去学校吧?”刘达富突然又没头没脑的对蔡杰说了一句。

“啊?”蔡杰冷不丁被刘达富一问,有些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刚才老李担心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道理,接下来去了区教委上班,后面的事情还真有别的可能性,但是如果编制在镇政府、在教办,但人借调去学校教书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刘达富也认同李大年的担心,他在机关这些年,其实也很清楚,有时候领导承诺的事情,只要没有真正落实,就是有很大变数的。现在说过一段调回来,如果真这么容易,那也就不会把蔡杰放下去了。

“如果现在不能直接留在局里,这倒是个好办法,哈哈哈,领导就是领导,我看这个办法可行呢”李大年沉吟了一下,似乎有些懂了刘达富话里的意思。

蔡杰和老爸都还是没听明白,转眼望着李大年。

“你们稍坐一下,水喝多了,去下厕所”刘达富也不再解释,径直去了厕所。

“李哥,刘局长打的啥哑谜啊,我怎么没听懂呢?怎么还叫杰娃去学校教书呢?”老爸见刘局起身上厕所去了,问李大年。

“你看哈,如果现在把杰娃就这么扔到区教办,可以说区教办是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闲置养老的这么一个尴尬部门,既没领导重视,也很难出成绩,虽然现在局里说是过渡一下,我怕到时候时间一久,消磨年轻人的锐气不说,领导万一事情一多,忘记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拖个三年两年也说不定呐。”李大年停顿了一下,再组织了一下语言。

“但是呢如果杰娃只是在教办挂个空职,人却去了学校上班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镇政府、区教办肯定不愿意被人这么长期占着茅坑不拉屎撒,占用他们的编制和岗位;学校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现在凭空白地的多出来一个人,也影响学校的教师配置名额嘛。时间一长,几方面都会有意见,到时候就不是杰娃自己去跑调动的事情了,这几个涉及到利益关系的部门都会主动促成局里尽快把杰娃调回去哦。”李大年简单解释了几句。

蔡杰和老爸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在消化刚才李大年分析的话。

刘达富回来之后也没有再讲这个话题,只是提点了一下蔡杰,无论在那里工作,要眼快手勤,要主动,要能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

……

大家又坐在一起闲聊了一阵,一直聊到差不多9点,三人才起身告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