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趁着置办物资的时间,大家在打斗配合上进行了一番磨合。
作为跟真言师一起出战的势卫,第一要务是要保护真言师,这也是从武势创立以来就被要求做到的。
火河承作为建立识界没多久的真言师,现在的攻击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不过因为火是他的本言,所以只要精神能够支撑,就可以无限次发出攻击,不像西幻里的法师,每天发出法术都有次数限制。
说到真言师,从陈桓的了解来看,在真言的发展历史上,先后有几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就是道心之说。在此之前,真言师悟道后,虽然掌握了真言术法,但对于整个大道依旧是有些茫然的,对于其中的能力差异也很少有清楚的。
比如同样是火之道,领悟烈火的自然比领悟普通火焰的要厉害,但是如果遇到领悟雷击生火或者钻木生火的,却又发觉比不上对方了。
这难免就让人有些疑惑了,在表象上看烈火是比较厉害的,但是遇到那些有生灭变化的火之道就往往争斗不过对方,这是为何呢?
圣言师至玄言提出道论后,指出道心有别,可以分为显、术、法道,不仅指出了其中的道力差异,也为人们指明了感悟大道的方向。
这个时期的真言修炼,就有点像修真世界的心性修真流。
第二次变革是武势的创立。武势不仅使得拥有力量的人数增加,补充了真言师和普通人之间的中端战力,也间接促成了几大选教和选族的形成。
武势虽然整体力量上不如真言,但个人战力上有时候反而占优势,而且据说一些高阶的势卫在力量上比同阶真言师并不逊色,只是数量上反而更少了。
最近的一次变革,就是识界——这一划时代的产物,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真言的资源修炼之路。
所谓识界就陈桓的认知来看,应该介于精神和物质之间的超自然产物,简单的说应该像是一个真言容器,可以供真言师存储真言,然后提取使用。
而在此之前,真言师要施放真言,是一种比较玄的状态。
一定要解释的话,可以说是将精神集中在领悟的道里,然后用口诵真言的方式施放出来。
有了识界以后就不一样了,打个简单粗糙的比方,应该是以前人们喝水要跑到河边凑下去喝,有了识界之后,就像有了木桶和勺子,可以事先把水打好,要喝的时候直接用勺子一舀就可以喝,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
这样,虽然人们成为真言师依然要凭借运气和机缘,但成为真言师之后,依靠识界,可以让更多真言师拥有更加强大的战力。
比如云露领悟的云之道,如果没有识界的话,在战场上最多也就一点扰敌的作用,而有了识界,只要建立之后,继续用心修炼,就可以衍生演化出很多攻击手段,尤其是云露领悟的是云的生幻灭之道,其后变化的手段应该就会更多了。
从影响战力的角度而言,识界被称为中元国的立国之基,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的。
它使得真言师在悟道之后,凭借独特的资源,将其以真言道力炼化,就可以建立识界的界基,这被称为“内基”境界。
“内基”境基于悟道本言,像火河承领悟了火之道,就有一重言基或者说一种言基;而云露领悟了云之道生幻灭,只要资源足够就可以建立三重界基或者说三种界基,所以像云露在真言修炼上,起点就比火河承要高。
界基修炼大成之后,就可以修“外像”境。“外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真言将“内基”显化出来,可以将显化出来的识界操控自如,就算是“外像”境大成,这种识界显化对于真言师有着一定的防御作用,至于防御能力强弱就看个人识界修为。
“外像”境之后,是“拟真”境,是真言师根据本言或者在识界炼化过程中衍化、拟化出来的真言,拟化出外界真实的样子或者形态,又被称为“识真”或者“言物”。如刚遇到火河承他施展的“火流”真言,就是从火本言中衍生出来的,如果火河承真正“拟真”境,就可以将“火流”拟化“火浪”,甚至“火箭”“火斧”,那样真言的攻击力就会增强。
像之前云露领悟的云之道,因为包含了生幻灭之道,一旦界基完成,外像操控熟练之后,在拟化“识真”或者“言物”时,就比其他人方便许多,所以学舍的老师和火河承都说她“拟真”境比许多人方便很多。
再之后是“蕴灵”境,顾名思义就是蕴育灵识,也就是让识界里面的“识真”或“言物”蕴育出一定的灵识,一旦拥有了灵识,就被称为“言灵”。
言灵不仅攻击力增强,而且能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作战,这就相当于真言师拥有了实力强劲的贴身护卫,可以随时投入战斗,还操控由心,不存在害怕、胆怯、反叛或者保全自己这些心思,完全可以放心使用,至于具体的战斗力一般都视真言师个人修为而定。
以前言灵都是由真言师自行蕴育灵识的,后来得到兽灵术的启发,真言师发觉炼化有特殊能力的兽怪更加方便,但是前提是对方愿意跟随自己,并且跟自己的道有些相合,方才能够成功。
至于实力不足的普通动物,一般人除非特别需要,否则是不会去炼化的,要提升他们可不仅仅是耗费真言材料了。
其后就是“谕令”境了。“谕令”境可以直接谕使外界之物。
据说战风城多次在和水族作战时,直接谕使植物、石头、兵器作战,打得水族防不胜防,可以说是一人抵万军。
再往后就是传说中的“造化”境了,不过已经很少有人能达到了。
达到“造化”境的都被封为了“圣言师”,有些没有达到“造化”境的,但贡献比较大的,只能逝世后,再被“封圣”。
这也是真言师们默认的,像现在南邦和水族邦国,包括木族,都没有在世的“圣言师”,也就是没有人达到“造化”境的。
其实像之前的战风城和文青思都没能真正达到“造化”境。
这些内容是陈桓这些天跟人接触和自己看书了解到的,识界的层次并不多,前后不过六层而已,只是还有更多复杂和细节的东西需要以后再慢慢花时间了解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