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吕布 三 徐兖争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世,自有乱的面目,拨开美好的嫁裳,那赤裸的白骨正如地狱一般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吕布(三)徐兖争霸

公元193年,兖州牧曹操以报父仇为名起兵攻打徐州。就是在这一年,吕布率领部从流落到了兖州,他原本的目的只是要绕道兖州再次投奔河内的张扬,却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转机。

原来,曹操得到兖州以后,对兖州本土势力进行了分化和压制,他任用自己的亲信出任郡县重职,以及杀兖州名士边让等事件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曹操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要加强对兖州的统治,本来也无可厚非。但他这样做势必引起兖州本土势力的不满,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张邈。甚至于我们可以想象的到,此时的张邈已经深自悔恨之前默认曹操兖州牧地位的做法,是一种引狼入室。所以张邈一定在寻找翻盘的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吕布来到了兖州,虽然他只是借道要去河内,但是张邈却看到了机会,于是他派人去请吕布,并且设宴款待吕布。史书记载两个人临分别的时候“把手共誓”,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张邈与吕布共誓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但是联系后来张邈张超陈宫等人“叛曹迎吕”的做法,可以想象,在这个时候张邈就已经许诺拥立吕布为兖州牧了。

那么张邈为什么要选择吕布作为自己拥立的对象呢?我想大概有两点:第一点,吕布因为杀死董卓一事而名扬天下,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当年关东义军起兵的原因就是为了诛杀董卓,而最终诛杀董卓的功臣中王允已死,吕布自然就是第一功臣了。第二点,吕布虽然出身低贱,却也容易满足,相对更容易控制。

就这样,在吕布返回河内投奔张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公元194年的时候,张邈张超联合了陈宫、许汜、王楷等人,趁着曹操再次东征徐州的空挡,拥立吕布坐上了兖州牧的位子。

吕布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在得到消息后马上动身赶往兖州,当他赶到的时候,兖州已经在张邈这个“奋臂一夫”的带领下“郡县皆应”,曹操的地盘已经只剩下荀彧程昱坚守的鄄城,以及夏侯惇退守的东阿和范县三座城池。

吕布本来试图攻下鄄城,却未能成功,最后在陈宫的建议下来到濮阳屯驻,算是正式接任兖州牧与曹操分庭抗礼。对于吕布屯驻濮阳这件事,《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了一段曹操的话,曹操说“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曹操的这句话反映出他的军事才能远远胜于吕布,也注定吕布最终的失败。虽然由于吕布得到兖州地方势力的支持,在战事初期曹操始终处于劣势,并多次被吕布击败。但是凭借着曹操的个人魅力,终于将这场战事拖入持久战,并在两年后的巨野之战将吕布击败,取得最终的胜利。《三国志武帝纪》中详细记载了巨野之战的全部过程,原文如下:

“二年春,(曹操)袭定陶。济阴太守吴资(吕布的人)保南城,未拔。会吕布至,又击破之。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布复从东缗与陈宫将万馀人来战,时太祖兵少,设伏,纵奇兵击,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复攻,拔定陶,分兵平诸县。布东奔刘备,张邈从布,使其弟超将家属保雍丘。”

后来的事情,我们在《张邈篇》中已经讲过,就是雍丘城破,张超自刎,张邈被士卒所杀,以及曹操屠城,夷灭张邈张超三族的故事。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场兖州争霸的过程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粮食。当时兖州大旱,又赶上蝗灾,粮食极度匮乏,甚至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曹操甚至都将新招募的兵勇解散来维系军队的正常运转。所以在《魏书》的记载中,巨野之战的诱因正是以一场麦地的争夺战而发起的。我每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都有一种感觉,虽然陈寿没有明说,但是在《武帝纪》和《吕布传》中这一段都提到“百姓相食”“人相食”应该不是偶然,试想连百姓都到了“相食”的地步了,军队恐怕也要尤盛之而无不及了吧。所以这一段陈寿应该是有隐喻曹操吕布的军队以人为军粮的意思。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猜想罢了,并没有明确的史料佐证。

自此吕布兖州争霸宣告失败。

紧接着他向东逃奔到了徐州。此时的徐州,陶谦已死,刘备暂时代领州事。

对于吕布的到来,刘备是如何安置的,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在《英雄记》中载有一段刘备与吕布相见的故事,说是吕布见到刘备以后非常的敬重刘备,并且把自己如何诛杀董卓,又如何被关东诸侯所不容的事情跟刘备说了一遍。最后还请刘备进入内室,坐在床上让自己的老婆出来拜见刘备,并准备酒食来款待刘备。在这个过程中,吕布始终以兄长自居,称刘备为弟。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吕布先是说明了自己的功绩,又为自己的兵败做了一番辩解,最后又以兄长自居,话里话外透着一股傲慢。然后《英雄记》用了十四个字来记述当时刘备对吕布的态度“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

个人猜测这段记载如果属实的话,应该也不会是两个人初次见面的情景,在这之前应该还有一场正式会面。无论是《武帝纪》还是《吕布传》都记载了兵败后的吕布是“东奔刘备”,所谓“奔”应该是投奔的意思。既然是兵败来投,就应该放低姿态。所以吕布在第一次与刘备会面的时候,是及其谦卑恭敬的。可是当一接触下来,吕布摸清了刘备的底细后,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我们知道,虽然当时刘备接管了徐州,但是立足未稳,他的军力又较弱,在加上他织席贩履的出身,所以吕布就有点看不起刘备了,态度才会傲慢了起来。

这也应该是刘备认为吕布“语言无常”的原因。但是刘备又拿吕布没有办法,必定这是一只猛虎,想要收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于是依刘备“潜龙”的性格,自然是先稳住吕布,以后再找机会除掉吕布。至于刘备是不是如小说中说的那样将吕布安置在小沛,史书中没有记载,个人意见是否定的。小沛本属于豫州,由于他的地理位置对于徐州尤为重要,是徐州的西方屏障,所以在陶谦时代就已经被划入到徐州的治下。刘备不可能将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一个自己并不信任的人。所以吕布应该是被安置在(或者是他自己强占)一座下邳治下的县城中,以便于进行监视。

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就在吕布投奔刘备后不久,袁术起兵攻打徐州。刘备被迫留下张飞驻守下邳(徐州的州治所在地),并亲自率兵迎战袁术。两军在盱眙、淮阴一线展开大战,相持经月不分胜负。这对于一向自负的袁术来说是一个大大的打击,他不得不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而吕布恰恰成了他的“王炸”。袁术给吕布写信许以二十万斛粮食,希望吕布能够帮助自己攻击刘备的后方。其实我想就算袁术不给吕布写这封信,吕布也一定不会放过这一大好时机的,而且吕布之前已经有了争夺兖州的经验。

于是,在一天夜里,吕布率领兵马水陆同时向下邳进军,当他的部队走到距离下邳还有四十里的时候,好消息传来。

原来,负责驻守下邳的张飞与城中的丹阳兵首领下邳相曹豹争权,曹豹被张飞杀死,结果导致丹阳兵内反,他们打开城门向吕布投诚。吕布这才入主下邳击败张飞,俘获了刘备的妻子及其部从的家属。也就是《三国志先主传》中所记载的“布虏先主妻子”。

下邳城的丢失,对于刘备来说打击很重,也直接导致与袁术的战争最终的失败。刘备不得不转战到广陵郡,结果又被袁术的部队追击打败,最终逃到了海西县。

刘备在海西这段时间可能是他一生中最惨的时期,据《英雄记》记载,刘备的部队当时“饥饿困踧”甚至都到了“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的地步。这大概就是小说中刘备应山村猎户之请吃过人肉的根源所在吧。

我们每每谈论三国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憧憬,甚至是羡慕的感觉,能够生逢乱世,自有英雄去叱咤风云争衡天下,仿佛自己也能绝地而起一般。这不得不说是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的功劳,正是他把三国乱世美化成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那么的令人神往。然而,所谓乱世,自有乱的面目,拨开美好的嫁裳,赤裸出的白骨如山,恐怕用“人间地狱”来形容都还嫌不够呢!自然也不是我们天平天下的人所能够体会得到的了。

饥困交乏的刘备最终向吕布投降,他之所以会投降,也是看到了吕布与袁术的交恶。

吕布攻占下邳,间接帮助袁术击败了刘备。可是这一结果却并不是袁术原本的计划,袁术邀请吕布本来的目的应该是想要吕布攻击刘备的后方,与自己形成两面夹击刘备的形式,最终击败刘备,袁术好长驱直入占领徐州。可是吕布却趁机去袭取了下邳,等于是吕布自己占领了徐州。刘备虽然被打败了,可是袁术自己劳财费力却没捞到半点好处,自然也就没有兑现许诺给吕布的二十万斛粮食。

可是这样一来吕布对袁术就有了意见,又因为从前吕布投奔袁术的时候曾被袁术所不容,所以当刘备向吕布投降的时候,吕布欣然接受,据《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吕布“乃具车马迎备,以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从这段记载来看貌似吕布对刘备很是器重,将小沛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交给了刘备。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下一篇。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7月23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