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觉得,名牌大学毕业,有大学文凭,怎样都可以找一份好工作,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工资完全没有问题。我开玩笑说:“要是我们能换过来就好了,我就是没文凭没学历,处处碰壁。”
“呵呵,那我把我的证书都给你好啦。”莫莫跟着我笑起来。
“你的证书给我有什么用,你是女的我是男的,冒充一下都不可能。”说到冒充,我就想起办假证。
在稍微热闹的街道旁,都有很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女,手里拽着一张纸,看到行人走过,用低低的声音叫喊:“办证,办证,要办证吗?”在他们手里,只要你想得到、只要你需要,没有办不出来的证件。一次无聊,我问其中一个妇女:“中山大学的毕业证,能办不?”看到生意来了,妇女笑颜如花,满口保证:“能能,都能,绝对一模一样,还可以在网上查得到。你要办哪年的?本科毕业证,还是研究生毕业证?哪个院系,什么专业?”我倒,办假证还搞这么专业!
我认识的人中,就有人拿着假证,混到了好工作。文凭、证书,也不过薄纸一张,找工作的时候,相当于钥匙一把,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我也曾想过,弄个假证混混,不过最终没有弄,可能是自尊心作祟,认为没有那一张纸,自己照样能混。
“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大学文凭还不如以前高中文凭。很多都是混来的,跟搞了个假证差不多。”莫莫感叹起来,“大学生满大街都是,随手一抓就能抓一大把。”
是社会不好混,还是我们生不逢时?没学历没文凭的,出来打工,混得很差,就像我,有学历有文凭的,也是出来打工,也混得不怎样,就像莫莫。当然也有混得很不错的,男的有车有房娶了个美娇娘,女的时装名牌身上穿身上戴,还有一个有钱的男人供使唤,这让我们一边羡慕一边自卑。像我跟莫莫这样的男女,在同龄人群中,是占多数,还是寥寥无几?是普遍中的典型,还是普遍中的例外?这个是社会专家们研究的事情,我说不准,不过据我所知,向我们这样的打工男女,在开发区这边,也是随手一抓就能抓一大把。
但是我们顽强地生活着,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但在网上,我们这一代人,还是被说得一无是处。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我这代人的文章和评论,不管是严肃的,还是搞笑的,都围绕这一个词:80后。诸如“80后的悲哀”、“80后的无奈”、“80后的告白”,甚至有高人写出了出师表《80后传》这样的文章: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随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友怜之,送三鹿奶粉,饮之,卒。
感叹归感叹,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类型的男女,社会将我们拉扯也好,揉搓也好,不管变成什么形状,我们还得生存下去,继续混生活。为了有饭吃饱,有工作赚钱,有地方铺床睡觉,我们出卖劳力、挥洒汗水,谁也不嘲笑谁卑微或者低贱。但是,我们无法忍受孤独和无聊,为了对抗孤单和无聊,我们胡乱挥霍青春。我们渴望忠实的友情,渴望真诚的爱情,但友情与爱情,对我们来说,就像水里的倒影,迷幻而易碎。我们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没有可以畅所欲言的朋友,没有真心以待的恋人,为什么就面对着电脑移不开视线?</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