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烨为什么害怕而王化澄却丝毫不担心,这要从大明官场的潜规则说起。
大明的官制,一个县有知县一人,县丞一人,主薄一人,典史一人,巡检司内正副巡检各一人。州有知州一人,判官一人,吏目一人。府有知府一人,同知、通判无定员根据府的需要来定,推官一人,知事一人,照磨一人。这些人叫流内官,他们的俸禄由朝廷负责发放。
可很明显区区几个流内官根本管理不过来,所以必须有属官帮助。也就产生了幕僚、六房的吏员、三班衙役等等,这些人叫不入流。他们的俸禄是由地方主官负责,也由主官任命。
吏员、衙役一般由当地的贱户充任,所以他们根本别想升值,六房的头头就是顶了。所以捞钱就成为他们唯一的任务。朱慈烺也想改变这种现状,可有心无力,最主要的就是钱的问题。把他们纳入流内官,以朱慈烺如今的收入,他现在还付不起。特别是在增加官员俸禄后。
大明的俸禄在历朝以来是有名的低,那地方官员只好扣留税收发放这些人的薪水。
京官怎么办?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碳敬,调职有别敬等等,像御史这种清流一般是没有灰色收入的,就算是翰林院也有笔墨费等灰色收入。所以京官里面御史的日子最难过。为了钱财有些不守规矩的御史也就接受请托开始为别人说话。特别是一些藩王、地方乡绅等。
最开始这种请托是为清流所不耻,一直到明末,这种请托渐渐的变成潜规则。
朱慈烺也没能力挑战这种潜规则,就算是后世也有各种商业游说集团专门为别人做些请托之类的事情。只是替人说话又不是包庇不法等行为,朱慈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曹烨为什么害怕,因为他是为藩王说话。可朱慈烺明确的说不会让锦衣卫监视官吏而且各位大臣也相信了他说的话,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靖江王有不轨,所以才引起锦衣卫的调查。
靖江王一系是朱元璋兄长那一支。明初受封亲王于桂林,建文年间降为郡王,但靖江王的很多待遇都是亲王级别。他是明朝藩王中最特殊的一个。不过这代靖江王朱亨嘉素有逆反僭位之心,南京一被破他就在杨国威等人的拥护下监国桂林。不过被广西巡抚瞿式佀以及丁魁楚的努力下很快就扑灭了,后来被隆武帝秘密处死。
朱慈烺想法设法的把杨国威带到身边就是预防这种事情发生,他早想找借口废藩,广东才开始清理卫所,广西那边就得到消息企图反对清理。而广西最大的地主就是靖江王,不过朱慈烺还来不及处理此事。
太子说的太多,牵扯的也太多,他们在短时间内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只好先参加庆功宴。
第三日的一大早,天气有些阴沉。广州的百姓全都聚集在从南城门到城北越秀山的道路两侧,路边也布满了士兵维持秩序。
朱慈烺穿着素色的衣服神色肃穆的走在最前方,后面跟着在广州的所有官员,接着是一具具棺木,每具都由印着金龙的红色旗帜覆盖然后由八名士兵抬着,两侧是大批士卒护送。每隔一段距离,左右两名士兵便朝天鸣枪。
肃穆庄重的气氛感染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嘈杂的声音迅速变成了寂静,整座城池好像只能听到鸣枪声和军队整齐划一的走路声。
在越秀山的山脚,一块巨大的石碑耸立,上面写着:伟大的大明英灵永垂不朽。
代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十五响礼炮放过后,接着是一排排士兵朝天鸣枪九九八十一次代表皇室致敬。
待所有的棺木下葬。朱慈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登台演讲。此次参加葬礼的除了几万士卒、文武官员、民众代表,外围还有数不清的百姓。
“大明的官员们,将士们,百姓们。今日是个悲伤的日子,这里安葬着二千零五十四名官兵。”
底下的大臣诧异的看着站在高台上的太子,他们原以为太子会按照礼制读礼部写好的祭文,可明显太子不按常理出牌。这时候已经来不及阻止,只能静静的听太子说下去。
李士淳皱着眉头心里暗自祈祷太子不要出岔子,为了树立太子的权威,他和礼部的辜朝荐可是废了不少心思才写好的祭文。
“有很多人会想广东没有叛乱,周边也没有战争,这些人为什么会牺牲。也有很多知道内情的人会对他们的牺牲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做的事不光彩。
可孤在此郑重的告诉大家,他们的牺牲是神圣的,是不可质疑的。所有的臣民都知道,自孤进入广州以来免除了所有的加派以及部分徭役。可在长江北岸还有大部分地区在叛贼、建奴手中。我们要光复这些地区,解放那里受苦受难的百姓,没有粮饷怎么办?总不能将那些加派再加回去吧。这是绝不可能的!”
二十多名嗓音巨大的士卒把这话刚放出去,外围的民众立即一阵万岁声传来,接着所有的将士也全都呐喊起来。
等声音平静下来,朱慈烺继续说道:“所以,长眠在这里的士卒就是为了不使加派再次降临在大明的百姓头上而外出凑集粮饷牺牲的。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是光荣的,是伟大的。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是可耻的!”
朱慈烺重重的挥下拳头,知道内情的官兵又是一阵万岁声。
“有人会想,北方的百姓为什么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李自成不是说闯王来了不纳粮吗?”
底下官员全都并紧呼吸看着高台上的太子。深怕太子一个不小心弄成天大的尴尬事件。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不纳粮,多好的愿望。可是那现实吗?根本就不现实。如果不纳粮,不事生产的闯贼哪来的军饷?他哪来的银子发给他的手下?他哪来的银子来享受?他来来的银子维持他的官府运作?难道他的手下都不吃饭,都不穿衣吗?难道他任命的官员都是廉洁无比,不要俸禄,不拿百姓一分钱吗?
当时孤就在京城里面,孤看着李自成进入北京,孤也看着他收刮皇宫。他连皇宫大门的铜钉都没放过才收刮了不到区区十万两银子。一个偌大的皇宫,一个相当于广州城的皇宫,不到十万两银子!还不够他的大军一个月的军饷。于是一场残酷的拷掠开始了。首先遭殃的是文武百官,其次是那些商贾,再其次是那些平民百姓。甚至连孤为了安葬帝后而讨要的银子,他都没放过。
匍匐宰相,我知道民间都在传着这个美誉。可谁又知道当时李大人都经历了什么!这里有很多从北京逃出来的官员,也有一些看不惯闯贼作风而投奔我的士兵。你们可以问问他们,他们都经历了什么!说是地狱都不为过!”
李士淳、扶纲等南逃的官员也适时的留下眼泪,他们是真情实意的哭,那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给他们留下了无边的痛苦。
李士淳大步走向前台,撩起官服将棉裤退了下来露出自己的双腿,一道道伤痕很是刺眼。接着更多的官员走上高台也露出自己受刑的地方。
好多在前排的商贾和乡绅代表全都动容。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受人崇敬的。除了被皇帝明确下诏狱的,没人敢如此对待一位读书人,就连那些权阉也不敢。
打倒闯贼的呼喊声此时响了起来,然后全场都跟着喊了起来。
朱慈烺压下双手,等全场平静了后继续说道:“七千万两白银,七千万两!这是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时带走的银子!这是什么概念?这些银子堆起来比我身后的越秀山还高!这相当于广东二十多年的税收,这还是商税提高过的!要是没提高商税,这相当于广东二百年多的税收!”,底下一片吸气声,很多人议论纷纷,要是谁有那么多钱,谁都敢喊不纳粮的口号,可那些钱是收刮的民财。(没加派之前,万历年间收成最好的时候正税才区区二百多万两白银,所以平均到每个省才区区十几万两。加派后才最多征收到一千五百万两。平均到每个省才一百多万两白银。)
隐藏在人群中的锦衣卫、东厂的人立即鼓噪起来,打倒闯贼,复我大明的口号再次适时响起来。
“南方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建奴身上,特别是南京的那群人。可世上真有那么好的事情吗?你们想想,占据咱们祖宗传下来繁华的中原的异族真的会乖乖退兵吗?用脚指头也能想的到,这不可能!就在几个月前,南京派了使者前往北京。结果怎么样?使者被扣留了,建奴还放出豪言要咱们汉人洗干净了脖子等着挨宰吧!
瞧瞧,很多人不相信。这些不相信的人会认为,就算建奴南下,他们也是为了统治咱们,怎么会杀了咱们呢?我只想说你们真的很愚蠢。真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不光你们知道,建奴也知道!不把咱们汉人杀到和建奴一个数量,他们怎么会放心!
你们知道如何做才会取得建奴的信任而不被杀掉吗?剃发易服!在场的诸位有很多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来,让你们瞧瞧什么是剃发易服。”
朱慈烺示意一下,百十位壮汉用竹竿挑起巨大的白布面向众人,白布上画着各种角度的金钱鼠尾的画像。这些画像立即引来一片叫骂声。
“很多人没见过建奴的长相,但广州也有很多在北方做过生意的吧。你们也一定见过建奴的打扮吧。你们可以相互问问,这些画像有没有一点夸张的地方。”
立即有一些人大声喊道没有,建奴的发型确实如此。
最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站在前台的数十名守卫突然摘下头盔,露出他们的脑袋。只见他们的头发只有寸许,很明显是最近一个月长出来的,头顶上下留着两缕鼠尾也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些忠心耿耿锦衣卫因不堪受辱才从北京逃到广州的。辱没祖宗啊!古人言无颜面对祖宗而披发覆面入葬,你连个头发都没有,如何的披发覆面。你们不要不信可以问问他们。你们也可以去南京,去淮北看看,去问问那些不愿意剃发易服而南逃的百姓。你们也可以去打听,在北方因不愿剃发的人是如何被屠杀的。如果建奴没下达剃发令,孤发誓,孤永坠地狱不得超生!”
朱慈烺的誓言令所有的人都动容了。古代对誓言是无比的重视,他们也相信地狱的存在。这个誓言也狠毒无比,容不得他们不信。
接下来就是那些从北京逃回来的锦衣卫们表演的时间。他们一边痛哭涕下的诉说如果不剃发就会被砍头,建奴的高层如何的跑马圈地,如何的掠夺妇人。北京周边的仁人义士如何的反抗被杀。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容不得在场的人不信。一时间整个会场叫骂声一片。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二百六十多年前,朱元璋就是用这个口号来驱逐蒙元而建立的大明。二百六十多年后,他的子孙朱慈烺在广州越秀山下再次喊响了这个口号。很快这个口号就变成了“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鞑是指蒙古人,虏是指东虏建奴。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