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乐小地主》第十九章 留一口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到打得身上没了力气,那衙役才住了手。

手上的动作是停了,可那衙役还嫌不解气,冲着李万田/狠/狠/地啐了好几口,骂道:“呸……,你个山/野/蛮/子,搅了大爷的好梦……,这样放过你,真是太便宜你了……,要是再敢有下次,大爷一准揍死你……”

李万田为了猎那狍子本就在山里奔忙了一天一宿,回到家里也没来得及歇歇,就遇到了李永民来闹事,紧接着就是爹和娘一块病倒了,他到镇上请了郎中,又听说娘被官差抓走了,家里刚生完娃子的媳妇都没来得及瞧一眼,便又急急赶来县里寻找娘/的下落,本就又冷又饿,又遭了这么一顿毒打,就算李万田再怎么壮实,也实在是吃不消了。

李万田倒在了地上,便是一动也不动了。

周遭的百姓远远地看着,却是没人敢上前查看或是救助一二。

在官家面前,人人自危,衙门里即便是看大门的,也比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要厉害得多。

况且,还是为了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惹得那县衙里的官差不高兴了,连带着也揍他们一顿什么的,那可是太不值当了。

一直到了衙门大门敞开的时候,李万田也没能站起来。

期间,那看大门的衙役觉得李万田躺在衙门的大门口太碍事儿,便将他踢到了无人经过的墙根儿边上。

“轰隆隆……”,县衙的大门打开了。

百姓们立时来了精神,看来今儿个是有案子要审了。

按理,县太老爷审案,百姓们是可以随堂围观的。可谁都知道这他们这位县太老爷每次审案的时候,都会大开县衙大门,但与案子无关的百姓们却是不得靠近分毫。

敞开着大门,只是做出个清正廉明的样子罢了。

百姓们真想要听个子午卯酉,那还真得长个千里眼、顺风耳什么的才能办到。

大家伙都是心知肚明,这位县太老爷是个事非不分,只认钱不认理的/混/帐/官。

真有啥冤屈,那就要备足了孝敬的银钱,否则,就算你有理,也会变成没理的那一个。

因着这个,都是那些个没理有钱的,才会来找这位县太老爷断案。

今儿个这衙门的大门一开,大家伙儿心里立时开了锅,不知道哪家的又要倒霉了?!

不多时,就见两个手持杀威棍的衙役从县衙里走了出来。

那两个衙役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站在了县衙大门前,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见到那几个穿着灰布短打的乡下汉子,便对着他们喝道:“在这磨蹭什么呢?还不快进去!”

那几个穿着灰布短打的乡下汉子听到衙役的喝斥声,忙不迭地点头哈腰,向衙门口这边挤了过来。

见那几个乡下汉子随着衙役走进了县衙大门,聚拢在县衙大门前的百姓们立时低声议论开了。

“看到没,就是这几个乡下汉子是来告官的。”

“这还用你说,大家伙的眼睛这不都瞅着呢嘛!”

“可今儿这事,是不是有点怪啊?看他们几个那身穿着,也不可能有什么银子孝敬县太老爷,难不成咱们的县太老爷转/性/了,不收银子,也能办案了?”

“嘁……,你说这话,也不怕闪了舌头……,咱们这位什么时候孝敬过他爹娘老子了,从来都是朝他爹娘老子要钱来着!”

话说到这里,在衙门口看热闹的众人不由一哄大笑起来。

见衙门前闹得厉害了,守门的衙役立时高声喝斥着驱赶起来。

可百姓们聚集在这里就是为了看看热闹,等走街窜门闲聊的时候好有个话茬子,这会儿见了那衙役撵人也是不肯走的。

喝斥了几声之后,见那些百姓只是围拢在大门前低声耳语,也不往衙门里挤,衙役们便也不再理会,又站回了大门前。

此时的县衙大堂上,一县之主柏德水左手臂搭在了椅子把手上,身子/懒/懒/地斜倚着。圆滚滚的/身/子/撑得那墨蓝色的官服,险些要开了线。

柏德水扫了一眼堂下跪着的几个人,抓起惊堂木,就是“啪……”的一下,重重地砸了下去。

随着惊堂木重重地落在了桌子上,堂下跪着的几个人心肝也跟着颤了好几颤。

这柏县令虽说是个脑满/肠/肥/的大/草/包,可他每次升堂问案的时候,最得意的一件事儿,就是拍这个惊堂木。

每每见到堂下跪着的那些人被吓得瑟瑟发抖的样子,他心里就分外地/舒/爽!

这会儿,堂下跪着的几个人着实被这惊堂木唬到了。

话还没问上一句呢,一个个的已是不住地磕起头来。

磕头求饶的怂样,柏县令更是爱看!

好半晌过后,柏县令才做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挥了挥手,说道:“本官话还没问呢,你们就磕头告饶,知道的,会说你们胆小如鼠,不知道的,还以为本官是个不近人情的呢!”

柏县令撇了撇嘴,嘴角漾起一抹冷笑。

“好了好了,你们快停下吧,接下来本官问的话,你们可要照实回答。若是有哪个敢有虚言,那边的大刑可还等着你呢……”

口头上警告完了,柏县令还不忘用那他双被/肥/肉/挤得小得不能再小的眼睛,将地上的几人/恶/狠/狠/地扫视了一遍。

几个人连连磕头告饶,嚷嚷着:“不敢,不敢……”

见到这番景象,这位柏县令是真的乐了。

这堂上跪着的几个人中,就有李万田要找的他/娘,李王氏。

李王氏被拴在刑架上/呆/了一/宿,直到早上有人说她今个儿要过堂,才把她给解了下来。

在李王氏的右边,跪着的正是昨个儿被李万地送回家去的李永民。

挨着李永民跪着一个四十岁左右,身形瘦削的男子。这位不是别人,正是李王氏念叨过的那个和李永民一起/偷/人家/猪/崽/儿的大溪村刘家三小子,刘大川。

而与刘大川隔了一段距离的那几个人,正是被偷/了/猪/崽/儿的李铁牛。李铁牛的身/后/跪着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李大力和李二旺。

李铁牛家人口是多,但也不能全到这公堂上来跪着。

今儿个来告状,李铁牛带了自家的两个儿子。

大儿子李大力和二儿子李二旺。

带着这两个小的,他完全是为自己壮壮胆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