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写一遍,我的qq是2957243047或者可以加3486803557,不过加好友时请注意备注上“小说读者”这几个字,不然我有可能不会同意,群号码是:635326342。
(一)
世界上最璀璨的光
莫过于遥远星河中亿万星辰发出的光
它们的光
凄美清澈
折射出我那悲伤孤独的过去
和
对我未来美好的幻想
世上最耀眼的光
莫过于自身梦想所发出的光
它的光
温暖柔和
映照出我过去的年少轻狂
和
我现在朝着它奋力奔跑的身影
但……
陨落的星辰,化作宇宙中的尘埃
碎裂的梦想,却不知如何拾起
小小人儿朝着与梦想相反的方向
——背道而驰
泪水不自觉滴落
尘埃在宇宙中四处游走
信仰的力量也在渐渐消散
不过……
只要还有希望
只要梦想还存于心间
终有一天
尘埃会重组成星辰,散发光芒
梦想会重出脑海,最终实现
我一定会
紧握梦想,找到……
那自己的信仰,一定会有一天:
一切都会回到
那最初的地方
而我
能找到那最初的方向
重新拾起破碎的梦想,重新向前
(二)
宇宙中最美丽的星辰
却独自一颗
孤独地笑着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进行着它那漫长的旅行
它,看到了许多许多……
行星间的互斗和一些小事而引起的摩擦
星座间因为不和而发生的争吵
宇宙生物之间因为争夺地盘发动的战争
还有,
星系中那些
尔虞我诈现象的发生
它,失望了
对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
彻彻底底的失望了
于是,它收起了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
敛起了一直散发着的光芒
渐渐陷入了沉睡
它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
是值得它去散发光彩的
不知过去了多久
它被一阵抽泣声惊醒了
于是,它重新开始了它那无趣漫长的旅行
仅仅只是为了找出那哭声的来源
突然,它看见
在银河系中有个小小的
不起眼的蔚蓝色星球
在之前的旅行中并未发现过
而在这颗蔚蓝色星球的某一个更小的角落里
正蜷缩着一个孩子
她独自一个人,悲伤的抽泣着
就好像它一样
那样不起眼,又那样孤独
突然,
它的身体放出了十分猛烈的光
而这,是燃烧生命的光
但,
它的身体却越来越小
直到只剩下一块刻着星辰图案的石头
缓缓的落到了那孩子的手中
那孩子开怀大笑
因为她拥有了一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石头
她的身边——渐渐有了
一群被石头吸引过来的“朋友”
这些“朋友”终有一日会离开那孩子
但是,由星辰化成的石头不会
它会一直陪在孩子身边
陪她笑,陪她哭,绝不离开
她和它,在一起
终于,一人一星都不再孤单了
(三)
当世界上最后一条龙
被那些贪婪的人类
逼入绝境
发出最后一声龙的嘶吼
当最后一片龙鳞被切割
被武器大师制作成坚硬的武器
当最后一对龙角被割下
被放在“荣耀博物馆”中展览
当最后一颗龙眼被剽下
被“识货”的收藏家摆放在玻璃橱窗中观赏
当最后一口龙的吐息
被呼出
当最后一次被扇动的双翼
染满鲜血,竖直指向天空,好似一座墓碑
碎金色的眼瞳中
代表生命的光彩在慢慢失去
…………
而
面前这些拿着锐利武器的人类
他们眼中所看见的
不是正在流逝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而是大把大把的不义之财
当一条龙彻底倒下后
他们一拥而上
一瞬间
成山的尸体
变成了大堆大堆的遗骸,散发着恶臭
只有秃鹫和乌鸦才会在这里出没
搜寻着肉食
不过
也许在某一个非常隐秘的角落里
有仅剩的一条母龙和一窝龙蛋
那么龙族
就还不至于绝种
而这些仅剩的龙的身上
流淌着奔腾的龙血
他们的身上肩负着复兴龙族的艰苦重任
希望
它们能早日争取到
龙族在大自然中的一片立足之地
能早日复兴龙族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诗或文章:
(一)
《星星》——伊迪特·索德格朗
当夜色降临
我站在台阶上倾听;
星星蜂拥在花园里
而我站在黑暗中。
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
你别赤脚在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园到处是星星的碎片。
(二)
《无语的星星》
生活过于平静
一颗星照不见自己的光辉
它感觉到自己
掉到了一盆清水里
这种宿命包藏下
多少仇视争斗和挣扎
相互牵扯出这片平静
丧失了自救的勇气
一盆水看起来也深不可测
唯恐喘一口粗气
也将暗处的鲨鱼惊动
它渴望有双手捞起自己
夜的冷装不下
一颗星的恐惧
在黎明到来前消失
(三)
善,是精神的契约(作者:陈全忠)
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脱下帽子,放进5美元,然后向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罚款,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旁听席上的每个人闻之动颜,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和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柄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自我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契约。它是自发的,没有谁强制你。
善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的权利,却被蒙上了误解的烟尘。在生活中有人做好事吃亏,以为善无善报,那就错了。与其是现实利益的回报,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
我想起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背弃精神契约的人,最终将被全世界抛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