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归蓁》第三十四章 寿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一时,有太监引着众位贵女去给仪贵妃请安。

秦琢心紧紧拽着魏蓁,手心里一片冰凉汗湿。

魏蓁心里虽直打鼓,却不停提醒自己是活了二十五岁的人,不能比一个小姑娘还不如。

她对着秦琢心笑了笑,示意不要害怕。

此时的凤仪宫里装饰一新,处处铺满了大红色绣金凤的地衣,显得十分喜庆。

贵女们列成两排,在太监的唱名声中缓缓来到了仪贵妃的面前。

虽然是声势浩大的生辰宴,但是和年纪相关的事情总让高欢开心不起来。

她梳着一个繁复的牡丹头,指甲盖大小的红宝石簪子星星点点地错落在如云的鬓发间。

慵懒的坐在椅子上,大红色凤凰于飞图案的云锦长裙拖曳于地。

依旧一点嫣红的小嘴,两道斜飞的长眉,唇边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笑容。

看着这群豆蔻梢头,花样年华的小姑娘袅袅婷婷地走进来,仪贵妃更是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

想到自己的儿子沈忱,高欢强压住了心底的不快,吩咐侍立一旁的太监:“让她们开始祝寿吧。”

太后娘家的姑娘打头,向仪贵妃说起祝词来。

无非是些惯常祝寿的话,仪贵妃眯着眼睛,挑着指甲,全不在意的样子。

不一时,就轮到了申妙如,她往前走了几步,盈盈拜倒在地上:“妙如恭祝娘娘和皇上身体康健,恩爱永久。”

仪贵妃的手停了停,挑了挑眉,上下打量了眼,“长公主调教出来的人儿,就是不一样,这张小嘴怕是沾了蜜呢。”

申妙如攥着帕子的手松了松,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个羞涩的笑容。

之前在府里,长公主婶婶就教导她,仪贵妃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美貌和皇上的宠爱,需从这两方面入手讨她欢心。

申妙如又躬了躬身,笑着退下了。

她的后面,却正是魏蓁。

太监尖利的嗓子高声唱到:“镇国公府大小姐魏蓁,给贵妃娘娘祝寿!”

魏蓁在袖子里捏了捏手,上前拜倒:“祝贵妃娘娘,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听到太监唱名的时候,仪贵妃就慢慢坐直了身子,待到魏蓁说完祝词以后,她伸出了一只手指挑起了魏蓁低垂的下巴。

另一只贴着金丝的指甲沿着魏蓁下巴的弧线划来划去:“瞧着小脸,果真是个美人胚子啊。看来不出几年,就能长得和镇国公夫人一样美貌了。”

大宫女落霞在旁边小声地提醒仪贵妃:“娘娘,大小姐不是镇国公夫人所生,乃是妾室所出。”

指甲猛然收回,坚硬的质地把魏蓁的脸颊划出一道红印:“原来是庶女啊,想必她姨娘很美罢,这才能嫁到镇国公府去。”

这样的话带着讽刺魏蓁姨娘以色侍人的恶意,含而不露地隐没在仪贵妃娇艳的笑容里。

后面的贵女们小声议论着,夹杂着一两声轻笑。

秦琢心颤抖着往旁边挪了挪,试图用身体给魏蓁挡住看好戏的贵女们那讽刺的眼光。

魏蓁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的攥着,指甲陷进了肉里也不觉得。

她对着椅子上的仪贵妃灿然一笑,“贵妃娘娘赞誉了,我姨娘不过是寻常姿色,未及娘娘容颜一分。”

我姨娘以色侍人,那你仪贵妃岂不是更加魅惑君王?

魏蓁将仪贵妃话中隐藏的恶意又转头还给了她。

仪贵妃眯了眯眼睛,冷笑道:“果真是会卖乖讨巧的,不过啊,这名门淑女还是要以贞静为先。”

说罢,挥了挥手,又懒懒地躺回椅子上:“下一个罢。”

魏蓁迎着众人或好奇或担忧或嘲讽的目光,笔直地退到了队伍的后面。

她的手心已经有了深深的印痕,褙子也湿透了,可是心里却很高兴。

任何人都不能侮辱她的家人,仪贵妃也一样。

在魏蓁之后的秦琢心虽也是镇国公府的人,但仪贵妃却并不在意她,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不一时,后面的贵女也拜完了寿。齐诗容这次倒是没有刻意表现,反像有意埋没自己一般,说话打扮都不出挑。

拜寿完了,便是酒宴。

仪贵妃点了申妙如上前来搀扶,后面的贵女们随着她一起去往舒悦庭。

舒悦庭里已经摆好了宴席,各个桌子上的菜琳琅满目,中间还摆着一盘寿桃。

宫里的菜,都是御膳房所出,不过是拿热水温着送去各个宫殿。

因此桌上的菜看着好看,实则都是温温的,吃起来口味就差了太多。

众人入座之后,宣太宗的大太监于德忠过来给仪贵妃请安:“娘娘今天过寿,皇上特意命人做了苏式寿桃,给您助兴。”

仪贵妃从桌上拿起寿桃仔细看了看,轻笑道:“收口圆满,上色鲜艳,这是苏州点心大家萧月娘的手艺。我在家时最好这一口,难为皇上还记得。”

轻咬了一口,红豆馅儿细腻甜蜜,她面上泛红,眼波流转,“你替我回皇上,晚上要他人来凤仪宫里,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了。”

于德忠见惯了仪贵妃这副模样,躬身应是就退下了。

底下的贵女们却面面相觑,早就听说皇帝对仪贵妃宠爱有加,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高欢又扫了几眼贵女们,放下手中的寿桃,自己叹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多美的词句啊。可惜这桃子,要么用来赏玩,要么就被人吞吃入腹。”

贵女们互换眼色,又一同扫向魏蓁。

秦琢心也担忧地看了看自己的表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魏蓁的名字就是从这首《桃夭》化用而来。

仪贵妃三番五次地针对魏蓁,纵使是傻子也瞧得出来。

而眼观鼻鼻观心的魏蓁,正处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中。

仪贵妃刚才针对她姨娘,魏蓁实不能忍。现下不过是旁敲侧击地嘲讽她,倒无所谓了。

反正左耳进右耳出,她就把仪贵妃当成一只在枝头乱叫的红毛乌鸦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