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一行走后,徐铁良步回书房,燃起两柱盘香,静坐在那里。不一会儿便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云少爷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道:“父亲,六神和那十二个死士走了啊。”
徐铁良眉头一皱,拿这儿子简直没办法,于是道:“走了。”
云少爷道:“你怎么不留他们多住两天呢,真是的,这还要我教啊。”
徐铁良一怒道:“没大没小,你这是和爹在说话么?”
云少爷道:“那你也该留住他们啊。”
徐铁良道:“留不住的,六神非常人,那十二死士也是鼎鼎大名之辈。这种人招惹不得,有事说事最好。”
云少爷道:“那你们说的什么事,说给我听听。”
徐铁良道:“胡闹,这不该你操心,下去吧。”
云少爷一听,哪里打发得了,竟然一**坐在了地上,道:“随便你,你要不说,我就呆这里不走了。”
徐铁良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但一看他这蛮劲儿,又觉得老怀一阵宽慰,虽然这儿子爱胡闹,可还是那般的可爱,小时候往往如此,但却不是坐在地上,而是赖在自己脚下。心头一软,便说道:“也没什么大事,在我这里征五百精兵而已。”
云少爷道:“征五百精兵,征来干什么,他不是三十万禁军教头么,还差这五百精兵啊。”
徐铁良叹一口气,道:“哎作罢,说了你也不一定懂得。”
云少爷道:“你怎么这样,不说我怎么晓得。快说。”
徐铁良道:“放肆,你管这么多干什么。下去。”
云少爷思索一阵,道:“也罢,不说算了,我自会弄明白。但我还要和你说个事情,我决定从军了。就今日,先从你手下给我调一个军给我,我来当将军。怎样?”
徐铁良错愕一阵,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这个儿子,道:“此话当真?”
云少爷道:“绝对不假,先给我调一个军过来。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威武军,我便是威武将军。”
徐铁良道:“胡闹,将军哪是那么好当的。将官的官职,都是朝廷里兵部册封的,你爹可没这能耐。”末了一撇胡子又道:“但你若真的有这个能耐,能领得一军打仗,为你博一个游击将到是没问题。”
云少爷道:“游击将,几品的将军?比游骑将军大还是小?”
徐铁良道:“都是从五品,但游骑将军是从五品上,游击将是从五品下,都是入门将军,要矮那么一点点。”说罢一愣神,又道:“怎么,你又惹祸了?游骑将军,难不成你惹到石家的孙子了?”
云少爷听到矮了一级,不免有点失望,道:“没事,你放心吧。”
徐铁良道:“我告诉你,这个绝不能儿戏,石家是惹不起的,你自己心里想必也清楚。你若当真惹到了,连爹爹我也保你不住,知道么?”
云少爷道:“知道了,放心吧,没惹。快点给我调军吧。”
徐铁良点了点头,道:“没惹就好。调一个军,不行,你先作个都尉吧,府里有三百近卫,明日你自己去点一百人。操练好了再说。”
云少爷眉头一烂,道:“不是吧,这么小气,府里的近卫,那些人怎么行啊。一上战场还不给人打趴下。”
徐铁良道:“你看你,还是这么小孩子气,哪里挑得起大梁。你当带兵打仗是小孩子扮家家么。你若不是我的儿子,只身入伍,十年,你能作得上一个都尉,都算是造化了,还挑三拣四。”
云少爷一张脸顿时便塌了下来,反驳道:“十年,作一个都尉,爹爹你就这么小看自己的儿子?”
徐铁良道:“对。我问你,你有什么能耐,让一百人听从于你,为你拼命。”
云少爷一听,愣住了。徐铁良又道:“一百人里,单论武艺,你能胜得过多少?带兵打仗,你身为都尉,一百个兄弟,有几个肯不要命的跟着你冲?冲上去,是死路,又有多少人明知是死,也要跟着你上。带兵打仗,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你个人没有能力,便是带着兄弟往火坑里跳。你敢么。你当你真是绝世奇才,诸葛孔明,运筹帷幄,谈笑间败敌么。纸上谈兵的赵括,长平一战,夸夸其谈,带着四十万兄弟送死,被白起活埋。作将军,你以为真的那么简单么?”
听到这里,云少爷震了一下。长平之战,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先秦时,赵国与秦国的一次生死之战,惊天动地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残忍的一次战斗。双方出动的总兵力超过百万。秦国的将军乃是威名赫赫的秦第一武将,暴秦恶名的树立者,中国历史上歼敌最多,歼灭六**队达一百六十余万的杀人魔王,秦国武安君——白起。
而赵国方面的将军,亦是赫赫有名,乃是赵国最为著名的将军,老当益壮,负荆请罪的老将——廉颇。
战争甫一开始,秦国方面便大耍花枪,抬出个王龁作为表面的统帅,而把白起藏在幕后,对外宣称领军的不是白起。对三军言,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战事一度陷入胶着状态,老成持重并且经验丰富的廉颇,看清了秦国的狡诈,将凶名累累的白起藏在幕后,便是为了营造一个秦军不善进攻的假象,目的是诱敌深入,再施以包围歼灭的战法。
廉颇不上当,采取了坚壁清野,以逸待劳,被动防守反击的战略。打算拖垮秦军,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自己是防守方,只要等进了冬天,天气寒冷,便可以反败为胜。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秦国逐渐的耗不下去了,战场形势已开始往赵国方面倾斜。秦人焦虑不已,这时有个纵横家出现了,便是为秦国提出远攻近交政策而出士的范雎。
为了打破僵局,和挽回这种不利于秦国的局面。范雎献上一条反间计,令人携带千金,前往赵国,大肆散布谣言:宣称廉颇老了,没能力了,贪生怕死,打不赢秦国,只晓得躲在城里缩头不出。
又大肆宣扬其实秦国其实最怕马服君的儿子,少年天才的赵括,若让赵括来当主帅,秦国不日间肯定战败。
一来二去,赵国朝野震动。再加上秦国的唆使,撺掇,赵国方面竟然听信了谣言,做出了更换主帅的决定。让从未有过军功,而无法得到实际武官将位的马服军之子,赵括替代廉颇,当上了长平一战赵国方面的主帅。
廉颇一接到卸任令,无奈,亦只要拉起自己的亲卫队伍,班师还京。将主帅位置和四十六万大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赵括。
秦国方面大喜,反间计奏效。纵横家范雎刻立大功。赵括这人,天下闻名,少年时便熟读兵书,头脑聪明,十分富有智计。闲时爱与人谈论些排兵布阵,行军打仗之法,连他父亲马服君都说不过他。赵国皇帝对他非常赏识。但他却有个很致命的缺点,他自己从未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领军打过仗,也未取得过任何独立的军功,在军中一直都是军师的位置。而且为人颇有些骄傲自大,眼中无人。
于是赵国更换主帅,秦国也放出王牌,令白起一日千里,赶往长平坐镇。赵括甫一接任,便彻底推翻廉颇被动防守的军事战略。认为王龁软弱,赵军该主动出击。可等他率大军出击之时,才发现上了秦军的当,这时主帅哪里还是王龁,分明可是武安君白起。赵括大骇,但为时已晚,被秦军冲破,赵括大败,将士死命突围之下,总算是逃回了一条小命。
尔后战事一边倒,杀神白起势不可挡,赵军节节连败,最后势力只压缩到数公里的城防一线上。被白起包围了。
至此,包围歼击战正式打响。白起勇悍无比,领军围住赵军四十余万,闷头痛打,无人可挡。最后赵军全部退城里,半步不出,断粮四十六天,士兵饥饿了互相残杀,生食同伴,战况惨烈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四十余万人挤在一个小城内,偏偏城内一颗米没有。
草被吃光了,树被啃光了,连泥土都要吃得光了。最后赵括崩溃,率军突围,被射死在马上。赵国四十万大军投降。
长平一战,秦国大胜,至于赵国一蹶不振,几近覆灭之危。这一战,也才真正的奠定了秦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从而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而这四十万降卒,白起容纳不下。编进自己的军队里是个隐患,而且养不起。放回去这场恶仗相当于没打。当时七国争雄,天下皆兵,白起的战斗方针很独特,很高效,但最为著名的还是残忍。他打仗往往不求概念上的胜利,而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目标。于是,历史上最为残忍的一幕出现了。
白起将四十余万赵国降卒,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童子军回去报信。</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