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特工面对面》第十八章 才子佳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力迟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拔,倒不是说于大海在集团公司内部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更不是说于大海不愿意帮他再进一步,只是说到了副处级晋升正处级这个关键的坎上,已经不单单是“靠关系”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

就拿余力来举例说,如果要想在职务上更上一层楼的话,一方面要看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另一方面要看他的关系背景,更重要的是还要等待合适的机会。这八年来,余力欠缺的就是重要的机会。

前面已经提到过,集团公司的组织部部长康维本身就一直是深受于大海喜欢和信任的“嫡系”,并且在余力升任组织部副部长的过程中,也是帮过一定忙的。所以,于大海本人并不愿意让余力取代康维出任组织部部长。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年间中国航天航空石油集团公司内部的正处级职位没有变动过,所以余力才没能得到提拔的机会。实际上集团公司内部正处级职位上的变动差不多年年都有,但遗憾的是,机会却总是与余力阴差阳错的错过。

要么是一些辅助部门的处长位置出现空缺,但余力本人却不愿意去。客观的说,到一个辅助部门做部长,还不如就留在组织部做副部长有实权,自然也没有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容易出工作成绩。

要么是偶尔出现一两个余力本人感兴趣的处长位置空缺,余力自然也是努力在运作,可没想到的是中途会半道杀出个“程咬金”,无论工作能力还是背景实力都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他眼看就要到手的煮熟的鸭子给掠夺去。

两年前余力得知西南地区代表室的主任即将因为年龄到限退休,于是把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到这个位置上呢。他从两年前就开始在积极运作此事,期间做了许多的铺垫和引导工作。加上于大海确实也想让他出任这个职务,在集团公司里或明或暗的表达着这层意思,更是让余力获得了更广泛的舆论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余力成为了参与这次西南地区代表室主任职务公开竞聘工作中最有竞争能力的人之一。虽然这次所谓的公开竞聘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包括下属分公司、科研中心、驻外代表室在内的集团公司内部所有的工作单位,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的具备条件的副处长前来参与这次竞聘。甚至还有一些本身已经是正处级别的领导干部,也参与到了竞争中来,而这也是在这次公开竞聘工作中被允许的。

之前我们有提到过,包括方成功在内的一些具备竞聘条件的副处级干部,并不愿意参与到这次竞聘工作中来。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在他们这样的大型国营企业里面,像这样的所谓的公开竞聘选拔干部,往往都是走个过场,最终被提拔的干部基本上都是上层领导提前确定好的。

即使一定要说这样的公开竞聘工作还是具有竞争性的话,那么竞争也是发生在真正的公开竞聘之前。换句话说,在真正的公开竞聘之前,参与竞争的人员早已经在暗地里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较量,而真正的胜利者也一定会在公开竞聘之前诞生,并且获得高级领导层的通过。之后再走一个公开竞聘的过程,就算是为公开竞聘选拔干部的幌子画上圆满的句号。

比如眼下的余力,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公开竞聘之前,搞定他所有的竞争对手,那自然算是胜出。如果他不能做到这一点,而是被其他某个竞争者搞定的话,那么他将再次与此次提拔无缘。

面对着这样一个明明是幌子的公开竞聘工作,有些人怀着和方成功一样的想法,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有戏,所以选择不来凑这个热闹。而另外的一部分人,却和他们有着相反的想法,同样是明明知道自己压根没戏,却甘心情愿的来为这样的公开竞聘工作充当陪衬角色。

不要以为做出后者这些选择的人就是“傻子”,能够做到集团公司副处级以上级别的干部,虽然他们中有些人确实有可能不够聪明,但至少也不会有“傻子”出现。他们选择来凑这个热闹,是因为他们有着另外一套“理论”。他们觉得,虽然在这样的公开竞聘工作中他们不可能有胜出的把握,但他们只要参与进来,在竞聘的过程中,总是有机会在担任考官的高级别领导干部面前展示一下自己。而往往这样的展示,会在高级别领导干部面前为他们博得一些印象分,为他们在日后的升迁过程中赚取或多或少的好处。

有人曾经戏言中国的官场就是一个戏台,混在其中的人天天都在相互唱戏。而正是因为前有公开竞聘这样的幌子,后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报名竞聘,演了一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好戏,真切的诠释着中国官场哲学的冰山一角。

眼下虽然报名竞聘中国航天航空石油集团公司西南地区代表室主任职务的人数不少,但认真权衡下来,真正有竞争能力的只有余力和张建桥两人,而两人的实力可谓是旗鼓相当,同时又都对这一职务表现出了志在必得的信心。

张建桥和余力的基本情况差不多。

张建桥在宣传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了六年,而他的岳父正是集团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李正贵。仅仅是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推断出,他的成长轨迹应该和余力的成长轨迹差不多,都是因为背后有强势领导在撑腰,从而完成了“火箭式”的干部升迁历程。

张建桥在中国石油大学上学的时候,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才子。他不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还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长期担任学校的学生会副主席,重要的是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他所写得的那些好文章里,最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他写下的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在他上大学时那样一个精神享受相对匮乏的年代,像他那样能够写诗、并且能够写出好诗的男青年,是相当受女孩子欢喜和爱慕的。

当初在大学的时候,张建桥是许多女同学的梦中情人。他先后收到过许多女孩子悄悄送出的情书,甚至有些大胆一点的女孩子还公开向他表白过,而他却一直不为所动,直到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才选择了一位名字叫做李瑾的女同学做他的女朋友。

李瑾不但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而且同样是一个相当有才气的女孩子,特别是在文艺方面更是佼佼者,长期担任着校学生会的文艺部长职务。由于她和张建桥同在校学生会任职,一个任文艺部长,一个任副主席,平常自然就有很多工作接触的机会,慢慢的两人都心生爱慕之意,于是悄然结合到一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张建桥和李瑾的结合,虽然伤了不少女孩子的心,但大家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结合,上演了一幕“才子佳人”的好戏,当时一度在中国石油大学内成为美谈。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张建桥选择了李瑾,并不单单只是收获了“佳人”。出身于工薪家庭的他,在大学快要毕业时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分配工作的问题。他当时难免会有一些苦恼,因为李瑾是北京人,所以他想留在北京跟她在一起。况且,如果能够留在北京的话,对他未来事业上的发展也会更加有利。

但在那样一个工作需要分配的年代,如果没有特别的关系和实力,外地毕业的大学生要想留在北京工作的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张建桥那个时候成天为工作分配的事情苦恼,而李瑾却压根就像是一个没事人一样,只是一个劲的让他放心,她一定会和他双宿**。

慢慢的,张建桥不禁有些恼怒李瑾,觉得李瑾根本不看重他们之间的情感。

见张建桥真的生气,李瑾最终忍不住告诉他,她一直在暗中帮助他联系工作的事情。她说自己原本是打算帮张建桥搞定工作之后再告诉他的,可看到他成天那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她实在心疼得很,所以才提前告诉他。

对于李瑾的说法,张建桥当时表现得极度的震惊。他在和李瑾相恋的时候,曾经听李瑾说过,她家在北京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张建桥倒是经常听说中国的一句俗语,“京城的老百姓等于三品的官”,言下之意是说生活在京城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系和背景,说不定就和某个高级别的官员有点沾亲带故。

但张建桥还是有些质疑,工薪家庭出身的李瑾,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够在北京帮他搞定工作问题?面对着张建桥的质疑,李瑾只有坦白相告,说自己确实没有骗过他,自己确实是出身于工薪家庭,只不过自己的父亲是在一家大型国营企业里做“高级别工作”罢了。

李瑾的父亲李正贵当时的职务已经是中国航天航空石油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助理。

在这之后的事情,不需要再过多的赘述。

张建桥和李瑾大学毕业之后,双双来到中国航天航空石油集团公司工作,并且借助岳父李正贵的帮助,他快速的完成了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的职务跳跃。

按照李正贵为张建桥设计的人生道路,他应该是等到宣传部部长齐伟明三年之后到年龄该退休时,他顺利的接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但在得知西南地区代表室主任即将到年龄退休的信息时,张建桥当即对这个职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