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伯驹面露不忍,解释道:“说的是,马上就要议和了,肃州马上就要是他们的了,让这些两脚......羊赶紧离开肃州,他们不想要这些拖累。”
妙姐儿眼眶微湿,旋即比谁都快地举起来手中刀,呵斥:“蛮夷!肃州是你们的?做梦吧!”
匈奴人逼迫下的是一个老妇人,怀抱着一个极瘦弱的小孩子想往回走,却被不断地推搡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行。
石伯驹拦着妙姐儿:“我们人少,又没有饭吃,打不过他们的。”
说完又抬起声音,向那边的老妇人高声道:“喂!老人家,不要同他们相争,到我们这里来!”
老妇人听见汉语,眼前一亮,眼看就要转变方向,突然间被匈奴推搡间方向转变不及,猛地摔到了地上。
那个极干瘪瘦小的婴儿也跟着她摔到了地上,饶是她尽力相护,还是在匈奴大力下摔出几步远。
匈奴人用老妇人难以听懂的言语大声斥责着什么,老妇人却不曾听了,任由拳脚落到自己身上,只是伸出干枯的手指抖抖索索向前探去,摸到婴儿惨黄的小脸,没有力气发出哭声的干裂的唇,以及......小巧的鼻子。
没有鼻息了。
石伯驹心中警铃大作,急忙一边拨开众人,提刀上前,一边喝止:“别!”
但显然是来不及了,老妇人转过头去,用那发出过近乎牲畜的哀嚎的嗓子,发出了一声极尽愤怒的呵斥尖叫。
接着就拼命地往匈奴人身上锤去。
妙姐儿心知肚明要发生什么了,惊叫一声。
鲜血四溢。
对于那一个拳头,与其说是锤,对人高马大的匈奴人来说倒更像是轻轻推了一把,只消一拨,就把老妇人拨到了地上。
但他们显然是被激怒了,拿起手中长戟猛地刺了下去。
这时石伯驹已经奔跑着快到了眼前了,可还是赶不及。
匈奴人看着他手中刀,微微眯了眯眼。
石伯驹愣了愣,看了看地上的老妇人和婴儿的尸体,又看了看匈奴人。
面色变换半响,再开口是匈奴语:“无意冒犯,我只是过来看看。”
匈奴人冷声呵斥道:“带上你们的两脚羊滚!”
石伯驹点点头,但也没有退回去,只是怔怔地看着地上的尸体,温热的血液还在地上缓缓蔓延开。
大队人马的声音轰隆隆远远而来,马车轮辘辘的声音碾过一旁的道路,激起烟尘。
匈奴士兵在车上大呼小叫地让同伴归队。
于是匈奴人狠狠地盯了石伯驹一眼后,摆摆手,带着人迈步离开了。
一只野狗探头探脑在树后看了片刻,溜溜达达地窜了过来,舔舐了一下温热的尸体。
石伯驹大喝一声。
野狗吓了一跳,却踟蹰不肯离开。
叶司南跟上去要驱逐那只野狗,却听到车轮辘辘声不止歇,远远送来汉语入耳。
接在匈奴人后面竟是汉人的军队。
马车迟疑一下,在他们身边停了下来。
车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面露不忍之色,开口叹息道:“你们两个,把人好生安葬了吧。”
城中死人不计其数,根本葬都葬不过来,何况他们现在又饿又累的并没有挖坑的力气。
但石伯驹还是躬身答道:“是。”
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开口相问:“大人是来议和的还是......”
......还是来打仗的?
年轻人没有回答,身边已经清清楚楚传来一声讥诮的声音:“应若清,你何必在这里故作慈悲!”
应若清叹口气:“郡王,上天有好生之德,总不好叫人死无葬身之地,曝尸于荒郊野外的。”
会稽郡王范青阳哼了一声:“好生之德,也要看好的是哪里的生!我们马上就要将肃州给出去了,
这些百姓,从此也不是我大楚大百姓,说不定还会给那匈奴种植军粮,向那匈奴交税纳贡!他们从此再也不是大楚的立场!还管他作甚!应安抚使,你日后可不能这样心慈手软!”
应若清脸色变了又变,最后还是低下头道:“不过是具尸体罢了,葬了也不费什么劲。”
“尸体?”范青阳哼了一声,面上显示出对应若清知之甚少的嘲弄,“应若清!你且进了城,就知道这尸体究竟有什么稀奇没有的了!”
说完独自哈哈大笑着纵马而去。
妙姐儿一把拧紧了杨枝儿的臂膀,面色惨白:“你、你们听见了吗?他、他在说什么?”
石伯驹和叶司南已经将人草草葬了,站回到众人身边,叹口气道:“没办法,看这样子,朝廷是要议和的了。”
妙姐儿一句狗养的憋在嘴里还没出口,就听见石伯驹颓然而悲伤地叹息,淡淡道:“罢了,问题在这里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只能是想办法解决它。”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它?
众人纷纷抬起头,向远方看了一眼。
旷野与天空的交界线上,昏黄的太阳只余下璀璨如金刚石的一点点光芒闪耀。
而在本该是大片空白的旷野上,已经密密匝匝地挤满了人,都是被匈奴赶出来的。
茫然而无助眼神,破破烂烂的衣服,脸色是一水的灰蒙蒙,使凝滞的人群如一潭僵死的水。
叶司南道:“河中不会收留我们,宣化最近,先去了宣化再看吧。”
石伯驹沉沉叹息道:“若是能平安带大家离去,我石伯驹这一生也不枉了。”
妙姐儿觉得他这话说得不祥,只得勉强转移话题问道:“那代姑娘开的酒楼,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话一出便激起了众人的无限遐思。
石伯驹微笑道:“应该......会是很好很好的吧。”
会有温暖的炭火摆在角落,会有纤尘不染的桌椅和明亮的包间,会有飘着不可思议香气的饭菜,有他们月余不曾闻到的肉香。
兽鼎小香炉在进门处悠悠飘香,香料蒸腾出的雾气从前廊一直飘到正厅里去,地面上浅浅的一层白气,将整个酒楼营造得如同仙境一般。
舞女在厅堂上轻歌曼舞,慵慵懒懒的香料燃烧出来的温暖里,曼妙歌声通达四方,婉转温靡。
酒楼里高声叫菜,笑闹声响成一片。
代夕颜看着碗里的素烧鹅。
煮得烫热烂熟的山药用腐竹皮裹了,放到锅里加油加糖地煎炸,倒入陈酒反复煎烤过的素烧鹅散发出浓醇的酒香,仿佛那山药是用酒酝酿出来的,直直地散发出醉意勾人鼻腔。
代夕颜用筷子夹起一块看了看,皱眉道:“这素烧鹅不够红啊,是不是不够正宗。”
旁边静了半响,褚无竹挥舞着铲铲来到她身边。
代夕颜得意地眯起眼睛。
褚无竹继续走下去,直到擦肩而过走到了代未昭身边,躬下身来问道:“感觉怎么样?”
代未昭眼睛笑眯眯,手上筷子的动作根本不停:“很好很好。”
之前那样挑刺根本就是为了吸引褚无竹的注意罢了,美食当前谁在意那点小小的瑕疵?
对于代未昭来说,不用煮马肉吃就够高兴的了。
褚无竹心满意足地挥舞着铲铲离开了。
代夕颜举着手中的素烧鹅愣了半响,一口塞进了嘴里。
上官瞻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慵懒地半靠着椅子看美人歌舞,问陆祁道:“你这半个东家如何,对开这酒楼的人还满意吗?”
陆祁看了一眼代未昭,她在人群中朗朗而笑。
他那日一怒之下头脑发热射下外廊相拦时,他看到的那个女子是嚣张冰冷,艳若骄阳的。
后来看她与代朝云相争,又觉得代未昭狠而无所顾忌。
可是他没有想到,代未昭温和下来时,竟然是这样的模样。
她只是在酒楼做准备时偶尔晃过来看两眼,偶尔同各个供应食材的老板打个招呼,出现的次数不比鱼子文多。
可不知怎么的,竟像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爱戴似的。
酒楼开业第一天,代未昭少不了得要四处周旋应付。
一身利落白色锦衫,挽着箭袖,在拥簇着她的人群中笑得疏疏落落。
“代姑娘代姑娘!”
“代姑娘!”
代未昭上前两步:“黄老伯,你好呀,谢谢你肯来捧场。”
“代姑娘!恭喜啊代姑娘!”
代未昭哈哈大笑着敬酒:“陈老板,日后还要常来啊!”
又走两步举杯相敬:“金婆婆,好几天不见了。”
上官瞻啧了一声:“这密密匝匝的,亏她能应付得来。”
陆祁默了一默,作为酒楼老板,围簇着代未昭的人多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她竟能准确地记住每个人
的名字,让他们都感到亲和和惊喜。
这种能力,不是旁人轻易能学得来的。
代未昭正四处温声同人寒暄应酬,忽然鱼子文扒开众人凑到代未昭身边,扒在她肩上问道:“那个整天蹲在墙头树上的少年,是不是你的人?”
代未昭举在手中的酒杯一滞,没有回头,问道:“是,怎么了?”
鱼子文继续道:“我刚才注意到,那少年好像不见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