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英雄故里》第三十八章 灵魂协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抱起西门,赶忙一个箭步,跪了下去,说道:“婆婆,既然月牙已无大碍,婆婆又与埃拉西亚缘分不浅,还请救治我埃拉西亚的忠厚子民。^^Lxwxw.com^^”

珍妮静静地看了西门一眼,突然凑过来在我身上闻了闻,哼了一声,说道:“不要以为上次我救了你,就把我这里当作收容所。我不会出手的,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来异界尚属不久,我哪里还认识其他人呢?何况西门命在旦夕之间,倘若再不救治,这条小命怕就难保了。我重重叩头,额头上顿时满是鲜血。

珍妮犹豫了一阵,开口道:“倒也不是不肯救,只要你能解答三道问题。”

能不能整点新鲜玩意啊?这剧情也太老套了吧。又来这一套,难道上次输得还不够心服口服么?别像上次一样整个超远距离的射箭,这回可没有月牙在一旁相助了。但不论如何,总该一试。

我点了点头,沉声答道:“婆婆,请出题吧。”

“年轻人,你听着。”珍妮婆婆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第一题,这是一道魔法基础题,能通过四种媒介瞬发的魔法是什么?”

呵呵,这道题确实基础,太基础了。就我在H3的深厚造诣来说,这完全不成问题,在英雄无敌中,魔法体系分为“气”、“水”、“火”和“土”四个体系,各个体系都以“技能”的方式表现在具体操作中。四个魔法体系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比如“气系魔法”往往是可通过空气或大气运动变化来到达形成魔法效果的法术,“水系魔法”则偏向于保护、资料、辅助性魔法,“火系魔法”偏向于进攻、混乱、诅咒性魔法,“土系魔法”偏向于防御、回归、延迟性魔法。当然这种区别不是绝对的,火系魔法中也有祝福性质的“嗜血”魔法,水系魔法中也有诅咒性质的“遗忘”魔法。而我唯一通过疑似鹰眼术从索利得偷来的攻击性魔法,魔法神箭可以说是游戏中用的最多的魔法之一了,毫无疑问它属于四类元素系。

我想了想,确认无误后,当即躬身答道:“婆婆,是魔法神箭!”

“哈哈......”婆婆突然哄堂大笑,这阴冷的嗓音,在空荡荡的小屋内回响,令人不寒而栗。她往前急行一步,黑色的长裙突然无风而飘,“这也算对,但倘若还有另外一种呢?那是什么?”

“还有一个?”TD,可别唬我。除了魔法神箭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魔法么?再仔细回忆下,那天我在沙贾纳镇魔法塔下没能学会的透视之眼,算是可以利用气、土、火三类媒介进行激发的魔法,其余都只能利用单一的媒介,在特定的场所里释放吧。一到四级魔法各15种,五级魔法9种,我都烂熟于心,真的想不出来,还有哪一类魔法是能够依靠四系元素能够存在并释放的。我踌躇半晌,几乎脱口而出。“婆婆,没有了,只有这一种。”

话到了嘴边,却又咽下。突然想起昨日治疗双目失明时的场景,那道辛辣液体幻化之前竟然是一股若有若无的芳香气体,这分明是气系和水系的治疗术;而今日所见,更是大开眼界,无名心火在我身上焚烧,竟然能寸寸拉出断掉的木箭,这当然是火系治疗术的绝妙了;土系虽然未曾得见,但也相差不远。经过这么一分析,答案呼之欲出。

我再次垂头,“婆婆的绝学令人惊讶,我差点忘记了世上还有不可能这件事。另外一种能通过四种媒介瞬发的魔法就是......”

“是什么?”

勉强卖了阵关子,我缓缓说道:“就是婆婆的治疗术。”

珍妮再次大笑,却是十分欢畅,“不错,不错,婆婆果然没有看错人。虽然婆婆有提示,但你反应的确机敏!”

她欢笑一阵之后,续道:“接下来第二道题是射箭......”

真的又是射箭?我还能射吗?我转了几百个念头,突然站起身来,毫不客气地打断道:“婆婆,刚才我回答的治疗术,难道不是第二题的答案吗?”

“你......”珍妮顿时气结,半天才回过神来,恶狠狠的回答道:“刚才那个是附加的,不算,射箭才是第二题。你这个臭小子,不要想钻婆婆的空子。”

“婆婆,”我好容易占了上风,续道:“婆婆已经说了这也算对这句话,那么第一关我已经过了,再问的问题,应当就是第二关了。难道不对吗?婆婆,星巴克肯定不会钻婆婆的空子,但是婆婆也不能太欺负我啊!”

珍妮几乎暴跳如雷,气急败坏的大喊道:“你激怒我了。你激怒我了!”顿了顿,显然是平复刚才暴怒的心情,续道:“这次的第三关很简单,因为你是替别人求治,而以往我的规矩是诊治通过我三关的外地人本身,所以......”珍妮欲言又止。

“婆婆,你能不能快点说啊?”这种软折腾的确令人难受。

“与我签署灵魂协议,永远做我的奴仆,我才会帮忙动手。”珍妮冷冰冰的抛出了这样的难题。

“切!”我心底的鄙夷更是无以复加,扯了半天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我的确是小瞧了这珍妮的迅猛反击能力。

灵魂协议?

为了自己在异界中结识的一位兄弟!要出卖自己的灵魂,给这位虽然是月牙婆婆但实则神棍的珍妮?这就是我千辛万苦得来的结果?我脑中一阵晕眩,踉踉跄跄的栽倒在地。

珍妮不动声色的盯着我,说道:“你也可以不选择,这题目对你来讲,很公平!”

还公平,这哪有公平可言。我低下头去,打量着全身已然失去血色、气若游丝的西门,不觉心如刀绞。时间不等人,再有迟疑,那就大势已去了。我咬咬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同意。”

“哈哈,哈哈。”珍妮立时开怀大笑,“好,不错,算我看走了眼。你小子,果然有情有义得很,你过来吧。签署灵魂协议之后,我自会出力,不过,你就不用跟他回埃拉西亚了。待在婆婆这里......”

“婆婆,您怎么......”正在这时,平台之上的月牙突然幽幽的叹息了一声。

“你醒了?”在场所有人等都被这声呻吟吸引过去,玲珑更是发出惊叫,一个箭步跨了过去,拿起月牙的右手,喜极而泣。

“我早就醒了!”月牙还是很虚弱,小声地说着话。“婆婆,救死扶伤是我们医者的本分,从小到大您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怎么碰上一个埃拉西亚人,一个还不算是我们敌人的人,您会有这么多规矩呢!上次,您提出的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苛刻,但还算能解答,这次您几乎给的是不可能完成也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和问题......婆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珍妮几不可察的叹息了一声,“傻孩子,我还不是为了你。你对这个人钟情已深,你当我看不出来么?当日的那一箭,几乎穿透了你的心房,却还是不忍心杀掉这个当时你认为是杀父仇人的儿子。现在误会解除,已经没有什么能牵绊你了。我想让他永远留在婆婆身边,也是为了让他永远留在你的身边啊!”

珍妮石破天惊的突然说出这番话来,让我几乎欢喜得打颤,这是真的么?月牙姑娘对我钟情?珍妮让我签署灵魂协议的目的竟然仅仅是为了让我留在月牙身边?我愿意啊,我愿意啊。这时候即便整座金山银山,权贵荣华,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这月牙姑娘的微微一笑和轻声呢喃啊。我趴在地上,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息。

月牙休息了一阵,说道:“婆婆这种安排我不喜欢。就算我......他,我也不愿意接受这强扭的果实,何况......”

突然,门口风风火火的冲进一个人来,接口道:“何况你根本不喜欢他,你喜欢的是我。”

备注: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这些魔法体系的划分是游戏设计者随意为之的,还是有现实依据的?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些魔法的划分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如果我们究其直接来源,可能与中世纪巫术有关,但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与西方哲学发展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说水系魔法,水系魔法的根基就是自然世界中的水,这里的水是自然主义朴素辩证法概念中的水,不是化学定义上的H2O。它泛指一切在常温下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无色透明物质,如江河湖海里的水,杯子中的水,雨水,甚至是固态的冰雹雪花等等。水系魔法的理论根基建立在水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上,水是人们最常见的可以流动的液体物质,也是植物赖以生长的生命之源。世界上的农业文明无一例外地起源于大江大河等淡水资源丰富地区,水给农业、渔业、畜牧业带来了最基本的能量供给元素,没有水就不会有植物的生长,就不会有鱼群的到来,就不会有牧草的繁盛。人类文明对水有着天生的亲切感觉和认同感,因此水系魔法中多数都是祝福性或资料性的。

那么水系魔法的理论认识根源又从何而来呢,这就要到对欧洲文明影响深刻的希腊文明中去寻找了。被誉为“哲学之父”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约前624-约前547)曾经推测万物始源于水,因为液体、固体、蒸汽(当时的人类还没有明确的气体概念,只能从直观上理解物质的气态形态)都是水的存在形式。泰勒斯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他的哲学理论以摆脱宗教,通过自然现象去寻求真理为目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理性思维解答现实问题的唯物主义学派。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在希腊深入人心,无论是苏格拉底、伯拉图还是亚理士多德都深受泰勒斯的影响。泰勒斯的学说从雅典传播到马其顿、从亚历山大传播到罗马、从罗马传遍整个欧洲。虽然黑暗时代的到来把朴素唯物主义打入了冷宫,但其深远的影响却从未离开过西方思想世界,水即万物之源的学说也潜移默化地植根在每一个欧洲人心中,即使生活在今天的西方人也不能摆脱泰勒斯打下的深深意识烙印。于是在《英》的设计过程中,3DO策划者脑海中的潜意识不自觉地把水系魔法被定义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火系魔法,火系魔法中的火比较特殊,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而是一种比较剧烈的化学变化现象——即燃烧现象。火的出现从来不是平静,它总是代给人们这样那样的变化,激烈和矛盾就是火的代名词。人类跨入文明门槛之时就高举着燃烧的火炬,而文明被毁灭之时也往往伴随着燃烧的烈焰。火在文明社会中往往象征着不稳定因素,它也许是胜利、生命的象征,也许是失败、毁灭的代词。人们在潜词造句中也不忘诠释火的个性,怒火、战火、兵燹等等词汇无一不是对火的个性描写。人们离不开篝火给予的温暖,离不开熟食带来的诱惑,离不开光明提供的安慰,因此人类爱火;但人们也畏惧火山隆隆的咆哮,畏惧战火无情的蹂躏,畏惧火焰疯狂的肆虐,因此人类恨火——这一爱一恨代给人们的就是对火的崇拜,一种带有强烈敬畏感觉的崇拜。正是这种崇敬感让火系魔法成了进攻、诅咒、狂暴的代名词。

人类感性上的火是一种介于神与魔之间的怪物,那么人类理性上的火又是什么样的呢?解答这一问题还是要回到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认为万物的基始是火,因为火非常活跃,能够转变成万物。赫拉克利特是爱非斯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研究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辨证法来研究问题的典范,赫拉克利特在《论自然》中说:“火变气、气变水、水变土”,这种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对立的,辨证的哲学观点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善的辨证唯物主义,但在古希腊哲学理论中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火、气、水、土的相互转化,相互演变的理论深刻影响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甚至连小亚细亚,乃至北非、西亚的阿拉伯世界也都受到了这种自然观的影响。火做为这一理论的起始点自然成为了引起变化,改变现状的关键元素。因此《英》的设计者把火系魔法作为攻击性或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媒介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个要说的是气系魔法,“气”是四系魔法中最理性化的一种元素。它很难从直观上被人们接受,人们只能通过树叶的飘落,衣带的舞动来感知它的存在。朴素唯物主义中的“气”并不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体态”概念,它主要指气流的运动或是与气流有关的剧烈现象。换言之就是“飓风”、“闪电”、“飞行”、“惊雷”等等可被直观感知的自然现象。正式因为“气”的这种“间接性”才使得它变的愈发神秘,愈发叵测。幼年时期的人类往往把“气”的这种神秘感附加在他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上,世界上的诸多神灵几乎无一列外地都与“气”有关。中国神话中腾云驾雾的神仙,希腊神话中手持雷电的宙斯,北欧神话中驭风驱雷的奥丁都可以说是“气系魔法大师”。对神的向往反过来又给“气”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几乎已经是神明的代名词了。于是神秘的“气”自然会与同样神秘的魔法瓜葛起来,“加速”、“飞行”、“次元门”这类魔法本来就应该是神灵的特权,把他们归入气系魔法就必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如此神秘的“气”在哲学家眼中也许并不那么神秘,不过它特有的高贵气质也不能不让思考者们对它肃然起敬。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8-约前525)主张气为万物之源,气稀薄化,便成为火;气逐渐凝聚就成为风、云、水、土、石头等等。阿那克西米尼与泰勒斯同样属于爱奥尼亚学派,虽然二者的世界观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阿那克西米尼和泰勒斯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诠释了世界本源问题,从而尝试性地回答了一个困然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我从哪里来?”阿那克西米尼的学说较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因为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往往会使他们对不了解的事务产生更强烈的兴趣。神话的外衣让“气”成为普通人敬而远之的神器,本源说又让它成为学者们显示才华的最好介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气”的盛行完全是人类早期懵懂和无知的错觉。而这种来自幼年的错觉却不顾其本身“无限定性”的羁绊,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对神秘充满幻想的头脑中,不巧的是,喜欢幻想的人类往往能成为群体中的思考者或是领导者。权威的主导性义无反顾地把“气”的感念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宣传开来,神话的绚烂和科学的谬误让它成为人类思想世界挥之不去的“经典理论”。这种“经典理论”伴着中世纪巫术气质来到了《英》的世界,气系魔法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其中四系魔法中重要的一支。更有甚者,《英》把游戏中的布拉卡达人设计成了气系魔法大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近乎神灵而又精通魔法的布拉卡达人应该诠释“气文化”的最好注解了。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土系魔法。土这种物质是人类最常见,最熟悉的物质了。它无时无刻不伴随在人们左右,土地孕育植物生长,土地托起高楼大厦,土地包容森林山川,人类就在这土地的世界中生息繁衍,就连亡的躯体也要回到土地的怀抱。广袤的原野和巍峨的山峦让人类顿觉自己的渺小,土地的恩赐与丰收的喜悦又让人类感到上苍的恩赐。全世界的人类正是在这种渺小的自卑感和感激的报恩情结中不约而同地把土地比喻为——母亲。对土地来说,母亲应该是最恰当的比喻了,她富有但不吝啬,她仁慈但不溺爱,她给予但不索取,这一切不正是一个母亲应该具备的本性吗?幼年时期的人类也真如一个还在襁褓中孩子一样,时时刻刻需要大地母亲的呵护,土地孕育的农作物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人类。这位平时慈爱的母亲有时也会略微教训一下她的孩子们,地震、山崩、以及亡者归于大地的象征意义无不显示着母亲的威严。年幼的人类无法理解这些又地壳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本能地会联想多自己的调皮,这些自然灾害被赋予了母亲惩罚的象征意义。严厉慈爱的大地母亲是人类影响最深的亲人,四系魔法之中最不应该缺少的也就是“土”了。《英》中的土系魔法以言辞,回归,防御性质的为主,间或有个别力量强大的攻击性魔法。这一方面体现了大地母亲呵护的体恤,一方面又暗示着她发怒时的威严,游戏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土”的伟大已经渗入在每一位哲学家的骨髓里,没有一位哲人敢于藐视大地的威严。因此要想以哲人的理论来解释土系魔法,还不如直接写一部“哲学发展史”呢。其实最能说明“土”之要义的不仅仅是哲学家,我们这次应该从西方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决定因素谈起——基督教文化。熟悉《圣经》的朋友都知道句名言,“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记3:19),这句简单的话却解释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人生观。《圣经·创世记》中又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解释:“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之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在之后的《诗篇》中又有这样的解释:“他的气一断,就归回尘土。”,《圣经·约伯记》中也说:“我现今要躺卧在尘土中.你要殷勤的寻找我、我却不在了。”由此可见,在基督教人生观和世界观中,人生是一个有着共同的起点和终点的过程,而这个起点和终点就是“土”。这使“土”一下子成为了人生中最重要两个阶段中的主角,“土”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又把我们带离这个世界,一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始终如一”的过程中结束的。基督教是一种比较发达的宗教,它已经从原始的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多神论过度到更具凝聚性,更具亲和力,同时也是更有说服力的一神论。基督教对于人生的阐述正好与其一元论的神袛体系相吻合,这种以单一单位为精神引导的宗教又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没落、颓废、缺乏寄托的精神状态。宗教的理论和人类的文明进程一拍即合,一个以基督教为精神理论基础的世界随之在西方世界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基督教文明完全统治了世界,人类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向一元化方向发展,非洲、美洲、大洋洲很快被基督教占领,整个世界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同一化。作为基督教文化理论基础中重要元素的“土”也就成为了任何产生于这种价值观念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了。《英》本身就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游戏设计者又都是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人,“土”元素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也必然会在设计者的构思中张显无疑。我们可以看一看土系魔法所担当的角色,“复活”、“聚灵”这样的魔法就是《英》对《圣经》崇拜的最好解释,那句“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被进一步升华为“你归于尘土,仍要转生于尘土”。

其实,有关《英》魔法体系的设定还与很多西方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篇幅所现,笔者再次就不一一阐述了。从文中提及的部分来看,《英》的魔法体系在意识形态上源于古希腊文明,源于基督教文明,其理论体系源于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人生观。而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正是今日西方世界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根源,西方世界的方方面面无处不渗透着他们的很远影响,《英》当然也不能例外。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那些2000多年前的伟人,他们当时的一言一行至今还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无论你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效仿,他们就在你意识深处默默地指挥你的行为——哪怕只是你用来娱乐的一款游戏。

我们今天仅就其魔法系统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如果我们深入一点看这款游戏,其怪物设定、英雄形象、故事情节、技能设置等等无处不在表达着人类文明的深刻内涵。如果您能在游戏之余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我想您也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种发现的快感有时会比游戏本身更让人激动。如今很多人都说游戏是让人颓废的毒药,如果您再遇到这样的人,就和他说说《英雄无敌》,说说游戏代给您的思考和知识,让游戏也成为我们获得力量的一种新渠道吧。

(公众版章节,占点字数也不会浪费读者的点卡,先贴这里吧。原文来自游家,鸣谢!)

如果您喜爱本书,请收藏与推荐吧。有意见、建议、争鸣、炮轰,就在讨论区跟贴说明,在此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