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棠除了做实习老师以外,还兼任了一些实习班主任的职务,很快就和七班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们混熟了,再次证明了她无与伦比的亲和力,而在一周时间里,跟着历史王老师在四个班里听了不少课程的李棠在第二周开始试着代课,李棠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代课老师,她最大的任务是对历史教育改革进行调查,本来这种事情给一个甚至还未毕业的大四学生有些不合适,但李棠的个人魅力和在交流上天生的优势让她做起这件事情来很是顺手,更兼有周海这个特别的学生存在,才让李老爷子动了给孙女儿去试试的心思。。
李棠的最初几堂课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儿,对后面的影响,当时的反应,记忆的要点,高考的注意事项等等,略有些死板,却也中规中矩,班里的学生听了十年的照本宣科,完全没有任何不适应。
“说实话,一点意思都没有。”这天中午跟周海高婷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李棠咬着汤匙说道。
“我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历史课本和前人教案中安排好的东西,任何一个说话流利的人对着台下照本宣科的读完,就可以算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了,没有**,没有理想,没有火花,没有好奇。有的只是这些冰冷的数字……听课的人觉得没意思,讲课的人也觉得没意思,能听下去,无非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的不得已为之。这样不行,看来真是需要改。”
接下来李棠又精心准备了两天,在又一个周六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讲台上。这次的讲课一反之前的死板,李棠开始用她擅长的亲和力接近自己的学生们。
她试着以所谓素质教育的方式去教历史课。
“鸦片战争的诞生和发展都有其必然原因,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在你认为,欧洲人为何要发起对中国印度等不发达地区的侵略?”
“……因为欧洲人都很坏?”李棠皱眉,试着启发道:“仅仅因为自己是坏人就万里迢迢的来侵略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一定会有一些利益在其中。”
“因为这些地方出品的东西他们想要?”七班的同学试着回答道。
“对,没错,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那么同学们请问,如果这时候你是中国的皇帝或者太后,你会怎么做?”
周海一愣,带入法?带入法能用在历史教学中?
果然,下面还并不是太懂这些的孩子们开始胡扯了:“打他们!联合义和团打他们!”
啊嘞?义和团跟鸦片战争不是同一个时间吧?
上面的李棠也有点晕了,时代有着时代的局限性,那时候人的做法是现代人比较难以理解的,更何况要去理解的,是那群从小时候就掌握着全中国的人,让一群才高中,读了10年数理化的孩子们去理解更是有些做梦,更更何况,现在甚至连网络还不普及,想让这些孩子们能在启发下就理解历史人物的做法实在是有些不符合常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天这节课上的非常辛苦,李棠按照之前的准备进行的课程在班上同学略有些无厘头的回答中艰难的进行着。
甚至就很多问题,班上同学的分歧更是引发了不小的争执。以班长马稚为首的一群人坚持认为义和团是坏人,杀害无辜扰民有术,以林嘉等人为首的一群人则觉得义和团虽然有错误,但是出发点是好的,至少不应该作为完全坏的一方去剿灭。通常来说周海是很喜欢看这种热闹的,但当看到讲台上有些无奈的李棠那点小心思就消散了,她是真心的希望能让历史教学好一些,才会领下这么一个费力不讨好,浪费时间的活计,如果周海不帮帮她就太不是东西了。
“好啊刘川,你竟然也帮马稚她们!”周海正合计着怎么平息争吵的时候,就听林嘉猛然喊道。林嘉和刘川的关系最近发展的很是微妙,两个人的感情相当不错,周海面对这种情况和田琴优二人也很是给面子,几个人玩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找时间两个人离开留下这一对儿。现在看因为争执,林嘉竟然都喊出了这种话。
“我只是站在对的这边。”刘川酷酷的说道。
“好,刘川,说的太对了!”马稚添油加醋的喊道。
周海见现在不仅问题没讨论出个结果来,甚至有跑题倾向赶快站出来总结:“好了好了,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了,后人讨论的时候,没必要这么大的火气。”
李棠这时候也说道:“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来周海总结一下好了。”
顿了一下,周海对义和团的问题也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虽然称不上什么专业,什么水准,但在讨论历史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班级里他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义和团的确是有错的,抗敌无能扰民有术这句话也一点不过,义和团中所吸纳的那些糟粕也应该唾弃,但是,在那个环境之下,在洋人的步步紧逼之下,能诞生这样的团体其本质是好的。或许我们可以把义和团这种反抗形式形容为好心办坏事,大家就应该基本可以理解了……”
这节课其实并非在课表中安排的历史课,而是李棠跟七班班主任要到的自习课改的,所以并没有其他老师在听课,这也是为什么班里能如此自由的讨论问题的原因。下了课就是放学,周海和李棠二人并未马上回家,而是就教学问题在教室中讨论了起来,不一会儿,放学的高婷也找来了七班。
“我本来想用这种启发式教学试试看,唉,历史这种东西看来实在是不适合讨论,有些其实是早有定论的东西,但大部分人都并不能透过层层迷雾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多事情的诞生和发展非常的复杂,放在成年人和熟悉历史的人嘴下,可能是非常精彩漂亮的论证过程,在这些孩子手中就会产生比较干燥和片面的效果。这一点实在是我没想到的。”
周海也是点头,事实证明至少在历史教学上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那怎么办呢?还是像以前一样吗?”高婷在边上听了两人的讨论问道。
“至少…还是要坚持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且,不应该掺杂太多个人的观点,尽量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叙述而不是评价。甚至干脆,在评价的时候直接使用官方的评价。我们总不能害他们不是。”周海说道。前世他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那个叫袁腾飞的老师在讲课时掺杂了太多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他最被人不容的一点。
李棠点头,她有些无力,自己第一次的努力失败了。
“试试我的方式吧。”周海提议道:“李棠,下节课的教案借我用下,我试着用自己的文笔写出来整个教案,下节课的时候试试这种故事性的讲述方式。”认识的几年以来,周海和李棠二人从来都是直呼姓名,现在成为了师生关系,两个人也是刻意的忽略掉,而依旧像对普通朋友一样称呼着对方。
“行,这么试试吧,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李棠点头道,同时把自己的教案交在了周海手里。教案是统一下发的,其中夹杂的还包括一切王老师和李棠个人准备的东西。
回到家,周海开始翻着教案写自己心中的故事版教案,中国近代史在他的笔下徐徐铺开,像白天探讨的一样,周海并未在对错,是否的问题上纠结太多,他只是以第三者的笔调去描述整个故事的发展,每个事件的诞生与发展,原因和影响,周海都很认真的去描述。一个半小时的课程,周海准备了将近4个小时才算完成,他终于也算理解到了老师的辛苦,不过再转念一想,这样的教案,恐怕老师们做一次就能用很多年了吧,所以到也算还好。
周一的时候把教案交还给李棠,周海也递上了自己的版本,李棠翻了翻似乎对周海写的很感兴趣:“我回去看看,下午还是你们班哦~”李棠对周海招招手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周海有些囧,自己的七班成了试验品了。
再到下午上课,这次的讲课过程就顺利的多了,经过一上午的熟悉,李棠似乎对周海写的东西接受程度很高,在课堂上讲的很是熟练,只是有一点让周海郁闷,似乎笑声太多了点吧。
周海自己的文笔是较为诙谐的,甚至有时候就算他自己不想,也会不由自主的在语气中透露出一股子带着黑色的幽默气质,事实上这也是他《唐朝的那些事儿》流行很重要的一点,否则枯燥的去讲述,有多少非专业的人会看得下去呢。而在写给李棠的教案中就是如此,周海其实本身并没有任何丝毫搞笑的心思,反之,周海在面对中国近代史这样一段很是让人不开心的历史之时很是严肃。但饶是如此,周海的笔下仍旧不经意间**了太多的笑料,而这种笑声,也许课堂上偶尔出现几次挺好,但太多就未免有些让人皱眉了。</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