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是这样的:面对前秦统一北方所带来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东晋宰相谢安说服了东晋朝廷仍然内斗不已的各个派系,整合兵力。他面对重镇寿阳失陷、驰援寿阳的胡彬部队下落不明的情况,一方面全力收缩防线,将战线转移到淮河支流淝水一带,让前秦军队在自己不熟悉的地理环境中作战,另一方面让桓冲从荆州出兵伐前秦,使得前秦不能集合全部兵力南下。
做完了这些前期准备后,谢安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率领以北府军为核心的八万精锐部队,分三路迎击秦军。
秦晋二军相比,秦军兵力庞大,但平均战斗力远不及东晋北府军——此前谢玄曾率领的北府军从广陵出发,沿淮河一路作战战四捷,赢得了淮南战役,威震北方。所以面对谢玄和北府军,前秦军队心里是有压力的。而北府军也很争气,先是刘牢之以。
而越过洛涧看去,东方的地平线上沙尘滚滚,明显有一支大部队正在紧急赶来。
“我不断有个问题。”肖笑突然说,“这洛涧北窄南宽,要是前秦军把营寨往南挪一些,东晋军队就不可能强渡宽阔到已经变成湖泊的洛涧了吧……那样的话,他们不就不容易输了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那样的话,他们就得到了扼守要害的优势,东晋军还是能够渡河,然后不过是渡河之后再战而已。怎么看也是前秦军更吃亏啊。”程鹏虽然并不擅长应变将略之术,但兵法的常识却还懂得不少,纸上谈兵难不倒他。
正如他所说,秦军之所以放着愈加安全的洛涧南部不去扎营,而扎营在河流狭窄、便于渡河的洛涧北侧,正是打着扼守要害,趁着东晋军队不得不渡河的时候半渡而击的主意。
半渡而击,半渡而击……前秦军上上下下,好像都很喜欢用这一招。
蹩脚的是,这场战役里面,他们两次试图用这一招,都遭到了失败……
“如果我是苻坚的话,一定会嚷嚷说‘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这样的话吧!”程鹏笑着感叹,于是得到了肖笑的吐槽。
“这话不是用在这种地方的!”
先说明一下,开头那段是我自己对照几个资料整理的,不是间接百度百科哦……
第一更~
</div>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