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囊葬经第二卷第七十三章金井内的殄文
原来就在元彬咬着小手电准备继续下滑时,脚尖往下挪动,碰到了一整感觉上跟土质完全不同的东西,低头向下看去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哭笑不得,‘路’到了这里,再往下,居然全部都是石质结构的了!不但是这样,而且这口所谓的金井,到了这里,洞壁的宽度也一下子缩小了将近一半,想必是里面那青衣旱魃出关时,周围带动的气流力量就是从土质层破坏直上了,而石质阶层,却完全没有受到一点破坏,联想到刚才落‘井’时的状况,原来这形状竟然已经被冲击成了漏斗形,刚才自己经历过了宽阔的上层,接下来才是金井真正的深入通道。
龙脉?那里面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疑问再次在元彬心底升起。
再往下就是石质层了,可不能再像先前一样靠背和脚支撑着用力慢慢滑落了,不然非得把真个背都给磨见骨头不可,想到那血淋淋的后果都有点不忍睹视,如果此时‘打道回府’,那自己刚才遭的那番罪不就是白受了?不行,一定要下去看看!他暗暗咬了咬牙,开始思索着继续深入比较可行的办法,手电的光线随着脚一摆动,就见到一些没能完全顺利丢下深处的金银之物又纷纷滑落了下去,三四秒后,传来落地的脆响,而且还带着些回音。
看来接近地面没多远了,元彬安静听闻了半响后思索着,下面的空间好像还蛮大的,那一堆金银之物掉下去都能在下面激起一两秒的回响,那下面少说也得有个二三十平米的宽阔**,调整了一下姿势后,他缓缓向石质洞壁落下了一点,双脚后背斜撑着身子,目光向下看去,这一看,元彬的挂着汗珠的脸色顿时就严肃了下来。
有字?依然冒着地气的实质洞壁上,居然刻有许多斜斜歪歪的古篆体文字!
由于双手要扶持着洞壁保持平衡跟下滑速度,所以那支小手电一直都是含在嘴里,在这相对于上面狭小了许多的窄洞里,要转头或低头是十分费力的事情,更别说还要一边保持身体平衡一边低下头去细看那石壁上的文字,而且由于光源有限,自己这个头在上的姿势根本就只能斜着眼看着一个大概,并且有看不清楚到底写的是什么,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绝对不会是中国的现代文字,就算是繁体也不会缭乱歪曲到这种程度,说是古篆体?看着也不怎么像,那到底是什么?阵法?或者自己期待见到的符箓?可自己压根就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符箓跟阵法。
唯有再努力靠近,才能看清楚那像字却不是字,像符箓却又不是符箓的古怪‘文字’了,好奇心驱使着元彬慢慢把脚滑下了实质洞壁,整个下体慢慢就呈现在了完全没有借力的失重状态,只能靠手吃力的支撑左右的洞壁,保持着身体不会一下子掉进洞底,应该说是金井。
一米....一米半....元彬的下半个身子渐渐进入到了石质的洞壁里,嘴里含着的小手电的光源终于慢慢接触到了先前自己还看不清楚的石壁.............
这是一种他完全没有见过的字体,好像被拉长放大的蝌蚪蚯蚓一样弯弯曲曲的刻满了周围的金井洞壁,四处都是,没有留下一点空白。
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古天竺文?可也不是这样的啊?说是古篆体或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字,那更不可能是,(道家门徒一般都是写的古篆体或繁体文字,而且很多简居深山的道者大多数没上过学堂,都是跟师傅手把手教的手艺、文字、计数方式,其用处,要远比在现代学堂里学到的知识实用得多,精透得多,而且有的门派高深道者,说他精通春秋战国时的起过文字,也不是吹鼓的,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
元彬努力的在回忆里寻找似曾相识能跟这种文字拉上关系的片段.....................突然记起不知在自己多少岁的时候,师傅曾跟他说起过的一种只存在于道家的文字,或根本不适于用作人世的文字,不是人用的文字方式。
殄文!!这是殄文!!一股冷汗顺着他的额头流了下来!这种东西怎么会在这里碰到?
殄文,是一种给死人看的文字,死不瞑目或冤死的人或怨气极大的人死后必会四处害人减怨,为了平复安慰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有个叫陆铎公的道者发明了这种文字,但这种文字却未能得到良好的应用和相传,殄文总共只有四百四十四个字,而且早就失传,字字之间包含的意思不一样,每个字交错摆放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包罗万象,阳世摆写殄文,有洞彻天机,预卜未来过去的神乎能力,阴世之用,安慰亡魂,抚灵平魔,据说真正精通殄文的人,利用殄文施摆阵法符箓,能达到控灵、控魔、弑神的恐怖境界。
这让元彬想到了师傅口中曾说过郭驭师叔门中的尸囊经的神异能力,但尸囊经不是已经交由了三清师叔保管了吗?秋生是郭驭师叔遗孀,不会不懂得尸囊经上的控灵之术啊,难道?三清师叔并没有让秋生研习尸囊经?或是秋生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尸囊经这一回事?还是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更多的疑问在元彬脑中不断绕来绕去,但眼前更让他真正感到心底发慌恐惧的是这金井里怎么会有殄文这种早已失传的文字出现?
首发.ZhuiShu.</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