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棒打“偷菜”莫若改良种菜环境
时下正是农忙季节,好一派田园丰收景象。官员忙“偷情”,百姓忙“偷菜”。
百姓不是没有人不想“偷情”,只是限于没有权力、没有背景、没有势力、没有国库,所以只好寄情于“偷菜”了。好歹也是一偷,于是心里也就平衡一点了,就当天下百姓是阿Q 吧。
“偷菜,偷菜”,上班也偷菜,下班也偷菜;大人也偷菜,小孩也偷菜;小老百姓偷菜,大公务员也偷菜;男也偷菜,女也偷菜;白天在偷,晚上校好闹钟也来偷,就是睡梦里也还不忘偷。你也偷,我也偷,民也偷,官也偷,好一个中华大地一片“偷”,你偷我的钱来,我偷你的权,剩下一大片只好掉转头来偷菜……
先声明,本人不偷菜,本人对偷菜也颇有微词。但我深讶异于这个游戏开发商的眼光敏锐,思维独到,这一个游戏受人追捧的程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
“偷菜”从虚拟进入“现实”毕竟只是个案。但是从“现实”进入“虚拟”的却是一大群,何也?难道大家都在做陶渊明寻找桃花洞避世了。这个桃花洞就是“偷菜”,但我们并不能从“偷菜”中避世,反而让我们越来越感到这个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除了偷菜,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希望都跑到哪里去了?
既然是一个无益于教育的游戏,有关部门是以“偷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为取缔理由叫停。但以此为标准,放之于四海,我们生活周围得有多少东西要禁,可是我们去禁了吗?去管了吗?还不是公然皇之,在四处传播,甚至是颂歌高扬?如果此类无益的“东东”都能禁,包括黄、赌、毒、贪、腐…….,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想天下的老百姓都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偷菜”并非我所愿,“偷菜”并非我的希望与理想。可是不“偷菜”,放眼我们物欲横流的社会,*丛生的官场,浮躁世间之乱象,我们的心灵又如何来安放?若只禁此一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实在令天下大大小小的“偷菜者”喊冤叫屈,我们只是在“偷偷菜”而已,那些不偷菜的人又在干些啥?当然他们是不屑于偷菜的,他们或许眼光比“偷菜者”们的眼光更高,因为他们的境界更高,胸怀更大,一根针,这样的下作之事,他们是不屑于做的。他们或许在偷一个不知甚么名的大东西吧,我们或许叫它天下也可?
你今天禁得了偷菜,明天就不会又出一个什么新玩意儿了?
其实人们痴迷于“偷菜”,只是一种心理宣泄而已,生活的重压,逼得人们陷入了一片迷惘而倍感沉重压抑。社会的不安宁,人生的无保障,现实的残酷性,风气的不清新,精神的物欲化,惟有游戏社区是廉价的“惬意和成就感”。
这不可不说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我们的精神寄托竟然维系于一个简之又简、机械操作的小小游戏之上?
显然偷菜本身不是问题,而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关键是引起全民“偷菜”热潮背后的根源,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与解决的题中之义,我们还是不要转换目光,偷梁换柱吧。
如不从源头治起,你堵了一个“偷菜”,明天就不会有“偷花”、“偷果”,甚至“偷人”了,至少“偷菜”比“偷情”遍地开花要上好千倍万倍!比如今天百姓呼唤反腐打黑,缘何北京、广州就热衷于扫黄?看来,这一刀砍在“偷菜”者头上,实在有点冤屈也。
与其棒杀打压“偷菜“缘于对教育无益,缘何不精耕细作来改良社会土壤?菜要种得好,先要土壤好。土壤不好,就只能是空白忙活一场了。
我们真正思索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否?我们真正有勇气向我们的社会各种毒瘤开炮否?我们有王成喊出“向我开炮!”的坦诚、精神、勇气、职责与道义否?
我们教科书上的社会指导思想和现实为何如此不相符合,甚至是背道而驰,越来越远?难道我们真是要说一套,做上一套?!我们可以禁一个小小的游戏,我们是否想到更重要的教育体制需改革否?我们自由求索的学术精神、宗旨与风气又何在?我们荧光屏上日日在播放“三俗”的节目,为什么我们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大开绿灯,鼎力推出?为什么我们的黄、赌、毒、贪、腐一如既往,或许贪、腐更应该放在第一位来强力打压才是人间正道吧!
官员“偷情”,百姓就“偷偷菜”吧。
是一个脓胞就总有一天要烂得出头,心里憋屈得很,总得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吧,百姓“偷偷菜”又有何妨?
纵是“偷菜”,我们也只能是在“网络”虚拟的空间内寄托一下我们的心灵,这本身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与莫名的悲哀……
先种菜,先偷菜,还是得先改良土壤?是一片盐碱地,当然就不会有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一派自由景象了……
作者题外话:支持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当代韩寒
地址:n/lihongenblog</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