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身竟是本王自己(双替身)》一百零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零二

那日之后, 随随再没有去正觉寺露过脸,只隔日令侍卫去询问一下齐王的伤势, 并差人送了一批补气血的药材过去。

桓煊趴在床上不能动弹, 也不能去驿馆找她,只好安慰自己,上元节出了那么大的乱子, 她的部下也多有伤亡, 她要抚恤属下,又要为桓熔谋逆案筹谋, 无暇他顾也是理所当然。

桓煊底子好, 运气也不错, 受伤后最凶险的七日, 他在正觉寺中安然度过, 七日风并未找上他, 伤口也愈合良好,没有溃烂化脓的迹象,经郑奉御首肯, 桓煊在受伤后第十日回了王府。

得知三子化险为夷, 伤势并无大碍, 皇后这才着人将他受伤的来龙去脉禀明皇帝——先前以风寒为借口拖着, 可拖久了皇帝也会起疑。

仅剩的一个嫡子身受重伤, 自是非同小可,皇帝当即遣了亲信的中官前去齐王府侍奉, 一旦伤情有变, 立即入宫禀告, 又令尚药局两个奉御轮番守在桓煊榻前。

即便知道儿子的伤势已无大碍,皇帝仍旧后怕不已, 原本略有起色的风疾又沉重起来,皇后衣不解带地在御榻边守了两日两夜。

皇帝了解妻子,知道她不眠不休地照顾自己并非全然出于夫妻情分,多半是有求于他,果然,待他病势稍缓,皇后便提出要见二子。

皇帝看着憔悴的妻子,她这些日子寝食难安,瘦得脸都脱了相,此时眼窝凹陷,眼皮红肿,双目中布满血丝,看着着实可怜,可他却沉吟着,久久不肯松口。

皇后跪在榻边道:“陛下将这逆子交给御史台和大理寺秉公办理,妾没有什么话说,可他再不肖,也是妾怀胎十月诞下的骨肉,也是妾一手教养大的孩子,妾只求去看他一眼……”

皇帝沉默片刻,还是道:“待御史台和大理寺将案子审结,朕会让你见他的。”

他顿了顿,看了妻子一眼,意味深长道:“若到时候你还想见他。”

皇后看皇帝神色,便知他心意已决,噙着泪道:“陛下好狠的心……”

皇帝闭上双眼,仰躺在引枕上,不再说话。

皇后知道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能默默退了下去。

皇帝会在小事上宽纵她,但毕竟是九五至尊,他真正决定的事,从来不是她能左右的。

……

一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庭中积雪渐渐融化,倒比冰天雪地的时候还冷,桓煊每日清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便是让内侍将门帘卷起一半,他透过琉璃屏风,能看见门口的情形,若是萧绥绥出现,他立即就能看见。

奈何他日日等着,从天明等到黄昏,也不见她出现。

这时候他已没办法再自欺欺人了,他都在床上趴了快两旬,都亭驿离齐王府又不远,萧将军便是日理万机,也不至于那么多天都抽不出一时半刻来看看他。

何况皇帝已将桓熔谋逆案交给大理寺和御史台审理,摆明了不会徇私,她没有多少事情可做的。

桓煊实在不明白,他刚受伤时萧绥绥明明着紧得很,不但亲手给他缝伤口,还在床边守着直到他醒来,虽说他受伤和她部下有关,但若是她心里真的没他,这些事也用不着亲力亲为,遣个下属守着等候消息便是。

正思忖着,便有内侍入内禀道:“启禀殿下,豫章王来了。”

桓明珪这厮倒是跑得勤,桓煊不稀罕见他,想装睡打发他回去,那内侍又道:“崔驸马恰好也来了,两人的车马正好在门外遇见。”

崔驸马不比豫章王,不好随意打发,桓煊只得道:“请他们进来。”

不一会儿,豫章王和崔驸马一前一后走进他寝堂。

两人解下裘衣交给内侍,露出内里的衣袍。

豫章王已迫不及待穿上了新裁的春衫,一身飘逸的鹅黄嫩绿,像是灞水边刚冒头的柳芽,崔驸马却是一身筠雾色的竹叶暗纹圆领袍,在豫章王的衬托下越发显得端庄持重。

叙罢礼,寒暄毕,桓煊命内侍看座奉茶,向崔驸马问道:“长姊的风寒好些了么?”

崔驸马点点头:“劳殿下挂心,已好些了,只是公主生怕过了病气给殿下,等痊愈再来探望。”

桓煊道:“我的伤没什么大碍,长姊有了身孕,安心将养要紧,待我伤好些去府上看她。”

崔驸马提起这件事便有些不豫,那日大公主半夜被皇后急召入宫,回来时眼睛肿成了胡桃,左边脸颊还有一个红红的掌印,问她出了什么事也不说,从来都是没心没肺的一个人,愣是一夜没睡着,翌日早晨便说腹痛,连忙请了医官来瞧,才诊出她已有了一个月身孕。

她在这些事上本就心大,近来又因为桓熔的事辗转反侧、茶饭不思,更没把身体的变化放在心上。

大约是前一日入宫被折腾得不轻,她刚诊出喜脉便见了红,医官又是施针又是用药,好歹算是将胎稳住了,一转头又发起了风寒。

驸马每日从御史台回到大公主府,便寸步不离地在床边守着妻子,只要他在,端汤喂药便不肯假手别人。

到这两日她风寒渐愈,脉象也稳下来,驸马这才抽出空来探望齐王——也是大公主不放心这个弟弟,非要遣夫君来看一看才安心。

桓煊知道崔驸马心里记挂着他长姊,也不久留他,看他一杯茶饮完,便道:“长姊那边不能离人,我就不留驸马了,他日再好好叙一叙。”

崔驸马如蒙大赦,便即起身告辞。

待崔驸马走后,桓明珪笑道:“别看这崔十四郎平日总是一副冷脸,真遇上事,他比谁都护短。

听说御史台审太子那些僚佐,他背着大公主出了不少力。”

大公主哭着从皇后宫中出来,脸上带着那么显眼一个巴掌印,自然瞒不过有心人。

桓煊道:“长姊和桓熔是自小在一宫中长大的,情分不比别人,她心里肯定不好受。

驸马私下里做的事,别叫她知晓。”

桓明珪道:“这是自然,我省得。”

桓煊又叫来高迈道:“去小库里取些安胎补血的药材给长姊送去,还有一些小儿用的薄绢软缎、金玉器玩,也拣几样好的送去。”

桓明珪纳罕道:“你连妻室都没有,怎么会有这些东西?”

桓煊耳朵尖一红,欲盖弥彰道:“人情往来总要用到的,有备无患。”

其实这些东西是他征淮西前便开始陆陆续续找工匠打的,反正要替未来的王妃打簪钗,便将小世子小郡主的也一起打了,省得临到头时手忙脚乱。

哪知道回来一看媳妇飞了,孩子自然更没了影子。

桓明珪也不拆穿他,抿了口茶道:“大理寺和御史台这阵子正在加紧审桓熔的案子,陛下给了时限,要他们在二月初十前审结。”

他顿了顿,看向桓煊:“你有什么打算?”

桓煊佯装不明白他的话:“我能有什么打算。”

桓明珪直截了当道:“储君之位不会虚悬太久,桓熔的案子一审结,陛下和朝臣便要商议立储之事了。”

他说得这样明白,桓煊也不好再回避,便道:“陛下不止我这一个儿子。”

桓明珪虽然隐约猜到他的想法,此时听他说出来,还是有些吃惊,但站在他的立场,却不好多过问,只是道:“你想清楚了?”

桓煊微微颔首:“想清楚了。”

他曾经以为自己想要的是兵权,是储位,是御座,可直到他拥有并失去了鹿随随,他才知道权势和尊荣根本填不满他心底的空洞,上元夜中刀后,他趴在雪地上,有一刹那真的以为自己会死在那里,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关心谁会坐上皇位,也不关心神翼军的虎符会落入谁的手里,那些东西对他来说本就轻如鸿毛,紧紧抓在手里,也不过是因为抓不住更实在的东西。

将死的刹那,他脑海中一片澄明,只剩下一个遗憾——他这辈子恐怕再没机会陪她放河灯了。

桓明珪定定地看了他一会儿,轻轻叹了口气:“储位争起来不易,要让出来更难,你多加小心。”

chuju两人心照不宣,都没有说破,桓煊道:“我明白。”

桓明珪又道:“虽说烈女怕郎缠,但萧泠不比别人,就算你追到河朔她不想理你照样不理。”

桓煊点点头:“我知道。”

但他不去就山,山永远不会来就他。

桓明珪点到即止,不再多言。

两人一时无言,就在这时,门外有内侍道:“殿下,萧将军……”

桓煊双眼一亮,立即用手臂支撑着自己坐起来。

不等他高兴多久,那内侍接着道:“萧将军身边那位程公子递了名刺进来求见。”

桓煊空欢喜一场,顿时拉长了脸:“他来做什么。”

桓明珪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说不定要以身相许报答你救命之恩呢。”

不等他说话,便扬声道:“快请程公子进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