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
1911年,随着清政府皇族内阁正式宣布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之后,中国大地上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全国性的保路运动开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商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开始不经当地政府允许自行组建商会武装。
在经历庚子年战事之后,清廷开始力主对内改革,但是由于缺乏政府运作资金,成立不久的皇族内阁开始想方设法的向西方列国大量的借贷,借贷就必须需要抵押品。而这个时代,最好的抵押品无疑就是铁路的经营权。
不过令人悲哀的是,清廷对这些铁路并没有所有权,这些新建的铁路大部分是有民间自行集资建设的。
所以皇族内阁认为朝廷的威信仍然可以使他们以强硬的方式将这些铁路收归国有,然后抵押给各国,以便筹集政府开资。
不过,随着清末一些列对外战争或对外交涉的失败,以及大量外国资本的掠夺,迫使国民们的生活越来越艰苦。由此国民产生了对政府的强烈反感。
西方民主文明的传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对过往中国制度的反思,迫切的想建立一个具有类似西方制度的新国家。
东边日本变法之后的崛起,更使国民对仍然固守封建制度反对变法的朝廷越的抵制起来。
这些人中不仅有作为主题民族的汉,也有本身皇族出身的最早的留洋学生代表容闳先生。
容闳先生由于是个坚定的变法拥护,他的后半生是在清廷的通缉之下度过的,最后的下场也是客死美利坚。
虽然庚子之后,清廷已经认识到了变法对于维护统治的重要性,可是变法却所托非人,让一群基本没有受到过西方思想影响,依旧沉浸在昔日荣光之中的传统皇族来主持。
甚至由于经费不足,直接采取没收民间资本家利益的方式来给自己输血,这无疑是跟变法本身背道而驰。
如此形势之下,国民就是不想反抗都已经不行了。
各地罢工,游行,甚至对清廷任命的官员刺杀不断涌现,而地方督抚们也对暴怒的国民们采取了传统的镇压方式,这样一来越的刺激了人民的情绪。
革命已经从小部分人有意的宣传,人民被动的接受,变成了国民们开始主动接受,并且开始起起义。
任何事件或战争都有一个导火索。
四川总督赵尔丰对四川保路同志会采取的强硬镇压行动,直接导致了四川省内大规模的起义运动。
1911年9月25日,四川民众无法忍受清廷的暴政,由四川容县率先举义旗宣布容县独立。
容县的独立就像一道闪电,闪过天空,给继续在黑暗中摸索的众人带来了一记最强的强心剂。
它带起了神州大地的一些列连锁反应,各地暴动也从只是单纯的反抗变成了有目的的推翻政府为根本目标。
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动武昌起义,第二日武昌光复。
10月,长沙独立,西安光复,九江、南昌光复,山西独立,昆明光复。
如此震撼的消息传到清廷时,皇族终于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启用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甚至允许革命党建党组阁。
不过,清廷的威信已经到了历史的垃圾桶边缘了,已经没有人会再去理会。
11月独立形势大涨,上海光复贵州独立,浙江独立,江苏独立,广西独立,安徽独立,广东独立。
。。。。。。。。。。。。。。。。。。。。。。。。。
1911年12月
“大人,俄国使求见”,乌苏城公孙云府邸门房通报。
“恩,就说明日安排会见。你去吧。”,吩咐完门房,公孙云对身边的杨度询问到:“?子兄,如何看待俄人前来?”
“如今南方诸省大规模独立,如此新政势在必行,更甚或有构建新朝之势,如今袁宫保已经开始派人跟南方接洽了。不过,以度看来,朝廷危矣。近三百年国运,或在袁宫保一念之间而。
如此大变乱之局,实非有益于中国,周边群狼虎视。欲强中国何其难也,难,难。
俄人此来,怕是想要挟持大人。如此动乱之局,此等豺狼之辈,怎肯放弃嘴边之肉,只怕想要快些吞下而已。”,杨度愤愤然道出心中所想。
“哦,以?子兄之见,我当如何与俄人周旋”,公孙云迫不及待的问道。
能不急吗,跟历史上一样,俄国人还是死着脑筋打漠北跟西域的注意。
“大人想不想独立,大人当如实告知属下?”,杨度称呼都从化龙变成了大人了,看来是动真格了。
“不想!”
“为何?”
“君不见,周边诸藩国。列强皆是先使其独立,而后吞灭之。云安敢自谋必死之道?”
“大人以为朝廷如何?”
“不可扶也!”
“何故?”
“不可有三:朝廷诸公不懂大势,是为一不可;生民已弃之如无物,是为二不可;三不可吗,不妨告知先生,非不可也,唯不愿而。”
“如此则好办,大人即可宣布:漠北自治,服从新政府。自治于国中自治,服从受命于新政府。朝廷胜也可,袁宫保胜也可,革命党胜也可,不论谁胜,成立新政府之后,大人即可听封不听调。如此,也可灭俄人吞并之心。”,杨度双目死死的盯着公孙云道。
杨度心想:赌了,看看你公孙云到底敢不敢舞动风云,化龙,化龙,看你真欲化龙否?
“哈哈,甚善,?子兄果然犹在世孔明,神机妙算。此计甚妙,甚妙。不若,这封电报,就由?子兄润笔出。我倒是可以盖上漠北总督大印。?子兄请!”,公孙云直接将一封白纸上盖上自己的大印之后,让出位子,示意杨度上前书写。
杨度心中那个激动啊,漠北的命运就这样由自己决定了嘛?原来外事不决,问周瑜,公瑾当年相比也是如此畅快吧,这是何等的令人心醉啊。书生意气,挥掣方遒,不过如此吧。
定了定神,杨度执笔凝然片刻,随即挥笔直书。决定漠北命运的几个字跃然纸上。人说人到激动处会得意忘形,眼前的杨度已经有点了。
写好字后,这鸟人直接将笔往桌边一甩,看也不看。直接拿着纸开始吹了起来,末了,更是瞄了一眼公孙云。哈哈一笑。
“大人请看,可否?”,小杨童鞋眯眯眼退后,让出位子给公孙云。
公孙云走上前去,瞄了几眼。
“字甚佳,意更佳。哈哈。。。先生不若与云再辛苦一趟,前往报房,如何?”,公孙云乐呵呵的道。
“可也。”
二人来到报房,叫来报员。让其报。
那名还留着辫子的报员,看着纸上的字身子一抖,手更是抖得厉害。心中:大人这是。。。大人想漠北自立,哎,不管了,我们报员要一点就是保密。
南方独立的省份一听到,漠北这个满清几乎最最忠心的小弟居然在这个时候跟他们步调一致,心中更是高兴:革命果然深得人心啊。原来在那些腐朽的朝廷大员中,居然也有如此革命志士。吾道不孤,吾道不孤。
袁世凯:厄,这头北方的狼,又搞什么幺蛾子啊,难道他还真是九命猫妖不成?义和团搞不死他,八国联军搞不死他,俄国人搞不死他,土匪更搞不死他,看来如今就是革命了,他照样也死不了啊。厉害,果然厉害。以前小看了这个匹夫,看来此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裕隆:这如何是好,就连公孙云也要革命吗?这个如何是好啊,北方的督抚之中,虽则就这么一个人敢大张旗鼓的站出来。难道大清真的到了如此地步不成,哎,孤儿寡母命苦啊,今日方知老佛爷不易之处,不行,自治应该不是独立了。恩,看来还是要好好安抚一翻,想必此人心中还是有大清的。
“来人啊,传旨。请诸位宗室亲王贝勒国公前来商议。快去。”,裕隆能商量的人还是这些宗室了。
不一会,十几个老老少少的男人都进到了颐和园内。
“哀家,今日召见诸位叔叔伯伯,是想商议一下,关于漠北公孙云之事。想必诸位一定听说了,漠北如今也电自治了。不知诸位有何见解?”,裕隆。
“启禀太后,公孙云浪子野心,有负圣恩,罪当不赦。当即可下旨调入京城,秋后问斩。”,某人大义凛然道。
不过更多人则是投来强烈鄙视的眼神,如果你仔细看,还能从众人眼中看到一点犹豫的可怜之情。
这个时候,最看的清形势的恐怕就是奕?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经历过来,其实他已经知道了这个两百多年的王朝将要面临的结局。所以他才在这个时候,强力要求朝廷启用袁世凯,不过更多的人还在他们的梦中没有醒来。勉勉强强的决定先给个钦差大臣的官衔打了袁世凯。之后逼急了才不情不愿的让袁世凯担任总理内阁大臣。可是已经晚了。
如果说北方还有那两个人能够让他认为或许可以扶持一下这个即将寿罄的王朝的话,那么他一定会认为是袁世凯和公孙云了。
袁世凯,有宰相之才,宛若曹操。但是奕?希冀用西方的那套君主立宪制度,来保存清室。所以他极力建议宗室启用此人。
一个是他认为忠心可嘉的公孙云,毕竟当年可是万里勤王的天下楷模。这个时候,公孙云如此急切的宣布自治,奕?认为也有好处,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像南方那样革命独立,搞的清廷一点影响力也没有了。自治多好,最起码还是原版的漠北人马,又可以免了革命之疼。再说了这些各地方督抚本来就跟自治差不多,这说自己自治不还是跟说之前的情形差不多嘛。
最后不是还有一句:服从新政府嘛,如果袁世凯组阁,那么公孙云还是会拥护君主制下的大清新政府的嘛。
此人该赏。
但是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的时候,现这些个兄弟子侄们跟他完全想的不一样,甚至更是激励反对再对公孙云封赏。
奕?蔚然长叹:“皇族内阁,求死之道尔;启用袁世凯,死中求生之道尔;封赏公孙云,多谋一生机尔。汝等,此时求死,而不自知。奈何奈何。国亡矣。”
众人沉默,只是看着奕?离去。</p>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