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监察机构权势过盛,何解!?
尹烈搬出了惩贪三板斧。
第一条众人还没有什么反应。
第二条让后补官员查处现任官员……
那这不是把人往死里整嘛!
后补官员就盯着现任的位置,时刻等着上位!
那可不得卯足了劲儿,说什么也得把现任查实罪证……
这一招绝对可称得上是把人性研究到了骨子里!
第三条就更绝了!
李斯也不得不佩服尹烈的狠辣……
正所谓祸不及家人!
依着这一条,有很多贪官会想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以及子孙后代。
明显是个很划算的买卖嘛!
但尹烈却直接从根源上杜绝了这个问题……
你想用贪腐之才荫及子孙后代?
绝不可能!
一切因贪腐造成的亏空,最后都要督办审计追回……
你自杀也没用!
子孙后代照样得还!
毫无疑问!
此等政策一出,必将让许多官员收敛自己的行为。
毕竟一旦贪腐罪名坐实,影响的可就不只是自身了,而是整个家族!
乃至于代代子孙……
这就有点太可怕了。
霎时间!
周围立即掀起了一片哗然!
十数名地方重臣瞬间面面相觑起来。
“大秦廉政府?这是又要重新独立出来一个黑冰台么?”
“黑冰台稽查天下,廉政府专司财政,都不是好惹的啊!以后我们这些人想要做点实事,恐怕就更难了!”
“话说秦御丞可真不是一般的【机敏】啊!后补查现任……好在我大秦暂时官位缺额充足,人少官位多……”
“呵呵!官位确实多,但肥缺就那么些,做一个少一个,谁不想更进一步?”
“要我说,还是这个子孙代代偿还亏空的提议,属实是狠到家了,畏罪自杀都没用,你一死……反而事情会变得更加严重,秦烈真不愧担任了御丞之名!”
“哼!依我之见,秦御丞难免有些酷吏害官之嫌!”
……
地方重臣对于惩贪肯定是相当抵触的。
倒也不是他们一定要贪污……
而是只要惩贪,就会规矩繁多。
原本打个招呼,半天能够搞定的事情。
惩贪期间需要流程完全合规,或许半天就得变成六七天,甚至是十几天。
不仅效率慢。
万一中途再出点岔子,来回折腾审核,着实是搞死个人。
所以。
地方重臣中的实干能臣,同样也非常不耐烦朝廷动不动就要惩贪!
导致尹烈甚至有了酷吏害官之名!
话说……
大明利剑海瑞,同样也有着类似的同僚评价:鱼肉士大夫!
毋庸置疑!
这绝对是千古第一谬论!
只听说过鱼肉平民乡里的……
鱼肉士大夫?
酷吏害官?
尹烈只想说,历来敢与整个官僚集团站在对立面的人,注定会充满争议!
甚至于会有许多不公的评价。
但世间事向来如此。
要么求一时盛名。
要么争万古流芳!
后世千年,自有公论!
……
军武王家席位。
通武侯王翦愈加端正坐姿道:“秦御丞能够惩贪若此,贲儿,以后见到他,便多带三分敬意吧!”
王翦很清楚。
尹烈敢于做到这等程度,真的需要大智和大勇!
两者缺一不可!
智,代表着设立恰当惩贪制度,把握国情分寸。
勇,自然就是要具备与帝国诸公、地方重臣为敌的勇气!
有勇无智,注定会成为笑柄。
有智无勇,做事缩手缩脚,必然难成大事!
反观尹烈进退有据,设立制度层面也把握的极其巧妙。
虽然多多少少还是会存在点瑕疵……
“父亲,儿子明白的。”
通武侯王贲现在同样觉得尹烈越发的不一般。
当然。
最重要的原因是……
再怎么惩贪,也惩不到他军武王家的头上。
一门双侯!
改朝换代都不一定败的完!
比如后世极负盛名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似乎都是武成侯王翦的分支后代。
可见老王的家底究竟有多厚!
这时。
王贲再度开口道:“父亲,儿子觉得秦御丞的惩贪三项措施,后两项都很不错,但第一项……”
王翦点头:“第一项确实有点问题,廉政府的权力,有点太大了!”
王贲:“……”
……
三公席位。
“哼!”
国尉屠雎冷哼一声,道:“把监察官员的权力确立的如此之大,以后所谓的廉政府,必将成为贪腐的源头!”
屠雎给出了他的定论和看法。
右相王绾也轻蹙眉头的道:“秦御丞对于廉政府的细则方面,肯定还是有很多要补充的吧!”
御史大夫冯去疾缓缓道:“抛开廉政府的提议不谈,后补查处现任与代代偿还亏空,绝对是非常立竿见影的惩贪措施!”
三公监察之首的冯去疾十分清楚。
在查抄罪臣的时候,如何保证督察官员不受贿赂,其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结果尹烈却直接用【后补查处】……一招便轻松解决了所有难题!
后补官员为了更加稳步的上位,八成不会碰现任的家资赃款。
毕竟转正带来的收益只会更大!
这点还是很容易拎得清的。
至于代代偿还亏空……
冯去疾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惩贪的最强杀招!
没有之一!
毕竟现在的贵族官员们最在乎的就是家人、家族、门楣!
以前或许还可以搏一搏,贪一把大的,尔后畏罪自杀,来一招死无对证,把贪污款全部留给家人与家族!
等于是牺牲我一个,直接成就了家族的代代子孙!
现在这一手行不通了。
因为尹烈直接釜底抽薪,就必然能够极其有效的遏制贪腐诸事!
“呵呵!冯公,伱这未免有些偏颇的太过了吧!”
国尉屠雎沉声道:“秦烈的惩贪措施第一项,肯定是没法抛开不谈的。我相信接下来李相也一定会专门的提上一提!”
冯去疾:“……”
李斯确实对尹烈有所退让。
但这个退让肯定是有限度的。
而廉政府的权力过大,乃是不争的事实。
百官诸公人人都能看得出来!
再有皇帝在上……
左相李斯就必须得在一定程度上就事论事!
琅琊台。
“……”
嬴政没有插话,他在等待尹烈的惩贪补充之言。
另外。
嬴政的看法与国尉等人差不多。
惩贪三项措施!
第一项存在着明显瑕疵!
第二项可称相当不错的惩贪政策!
第三项……绝妙,妙极!
场中。
李斯自然是听到了周围的议论之声。
还有皇帝的目光。
他想了想,道:“秦御丞,你的惩贪三项具体措施都很不错,尤其第二条杜绝了官官相护,第三条也彻底断灭了贪官为家人、家族舍身贪腐的所有理由!”
“但唯独第一条,在九卿之外单独设立大秦廉政府,本相并不是很认同……”
“因为这个廉政府居然可以随时随地,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督察和审计朝廷国库出纳的各项费用,而且还包括了朝廷各部门、各单位的钱粮奏销情况……”
“本相必须得多问一句,大秦廉政府的地位究竟是在九卿之上,还是九卿之下。亦或者是与御史台平级的特殊地位!”
“秦御丞难道不觉得,廉政府的权力有些过大了么?”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廉政府的权力膨胀,内部腐败,无法无天,又有谁能来制衡和监察廉政府呢?”
……
李斯顺应大势,十分正式的提出了一个极其套娃的问题!
三公九卿原本便有着御史台监察。
后面又增添了黑冰台。
现在又多了个廉政府。
这个无限监察制衡的趋势,在后世也有上演……
比如明朝最开始设立了锦衣卫。
后面发现锦衣卫内部也容易出现问题。
遂!
锦衣卫被一分为二,变成了北镇抚司,南镇抚司。
北镇抚司监察百官。
南镇抚司专门制衡审查北镇抚司……
后面的大明皇帝感觉南镇抚司也靠不住了。
于是开始启用无根浮萍的太监。
东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又过了许多年。
东厂好像也不行了。
大明皇帝反手把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西厂给开创了出来。
或许有人就要说了。
应该就到此为止了吧?
不然无限套娃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答案是西厂之后!
还有个内行厂……
这便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三厂一卫。
由此便可以看出,官僚集团究竟是怎么慢慢膨胀起来,进而演变成冗官、冗费的。
说白了。
就是庙堂上层结构不稳固。
便需要中下层各种制衡,以及让政务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
最终演变成一堆人天天在朝堂上扯皮。
互相派系倾轧。
所有人都各为其主,各有派系立场,帝国利益也慢慢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名义摆设,谁都不会真正再为国家考虑!
这也是每个帝制集权王朝必将走向腐朽的国运大限。
那么有办法解决嘛?
自然是没办法的。
但锦衣卫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东厂、西厂、内行厂的无限套娃式监察机构,却必须得找个措施限制一下……
“李相思虑周全。”
尹烈短暂的沉吟过后,缓缓道:“我大秦现在已经有了御史台,黑冰台……若再多一个廉政府,便形成了三方监察机构!”
“按照三方分权制衡的理论,这就是最好的监察框架!”
“而御史台和黑冰台各有擅长的监察领域,廉政府则专门负责国库财政诸事!”
“因此,廉政府的官员级别无需太高,需在御史之下,与佐史平级,基础年俸一百石即可!”
……
廉政府的权力肯定是偏大的。
所以尹烈就必须要把廉政府官员的品级压至最低。
就像是后世的大明内阁官员,非常有话语权,但最开始的品级却很低。
然而。
由于明朝内阁的特殊定位。
首辅之职注定会慢慢拥有宰相之实,此乃不可抑制的趋势!
而廉政府却不同。
廉政府只涉及财政领域。
反观明朝内阁,牵扯六部政务,最后注定会演变成权相之实。
“一百石基础年俸?”
李斯眉头紧锁的道:“秦御丞难不成也想给廉政府设立政绩提成奖金?那这不是在逼着廉政府官员……必须一年四季持续性的到处高压审计查处么?”
“请恕本相直言,若百官一年到头干任何事情,都得被廉政官员无时无刻的盯着,不说官员怨气的问题,就说政务效率……”
“秦御丞,本相认为大秦廉政府的成立,兹事体大,有待商酌啊!”
……
李斯彻底把态度摆了出来。
他更加看重帝国前期的大发展……
大秦廉政府的设立,绝非他之所愿。
不过尹烈的其余政策,他却十分支持。
说白了。
老李并不是要阻碍惩贪……
但他非常不想看到因为持续不间断的高压惩贪,使得国家发展寸步难行!
“李相想岔了。”
尹烈勾了勾嘴角道:“对于廉政府的官员,无需设立什么政绩提成奖金。”
李斯闻言蹙眉:“那基础年俸一百石未免有些太少了!”
“李相是不是脱离底层民众太久,就连一户五口的每年口粮所需都忘了?”
尹烈微微勾起嘴角,道:“一户五口,每月耗粮一点五石,一年下来就是十八石。而廉政府官员的基础年俸是一百石,减去十八石的口粮,剩下的八十二石年俸可换成秦半两作为日常开销。”
“按照现今的物价,一石粮米等于三十钱左右。”
“年俸结余八十二石,足以兑换两千四百六十钱,等于一千二百三十两……也就是五十金上下!”
“这些钱已经足以裹住一户官员在京的全部开销了,哪怕再多一个伙计,一个侍女,外加简单的人情往来,也勉强够用。”
……
大秦的货币已经被始皇全部统一。
废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等等。
同时规定上币为黄金,一镒等于二十四两。
下币为铜钱,一枚秦半两等于十二铢,两枚加起来就是一两……所以才俗称秦半两。
另外。
廉政府官员的权力大,那么级别和年俸就都不能高。
不然成何体统?
稽查贪腐者,必须得以身作则,时刻保持清廉!
此乃最基本的监察操守!
而李斯身为三公左相,对于敏感的粮价肯定是心里有数。
那么李斯之所以专门提一下年俸太少,相当于他在引导尹烈给出解释……
“最后!”
尹烈补充道:“对于廉政府和御史台的官员,只要他们能够在为官期间不出差错,不触犯律法,始终以身作则!”
“那么当值的时间越长,在致仕以后,将由朝廷一直下发【养廉银】,最高年俸可达千石!”
“如此,便可让廉政官与御史再无后顾之忧,他们只需在为官期间实心用事,未来朝廷必不会辜负廉洁正臣!”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