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四大名旦教我唱戏》第九十六章 你要小心,小心什么(求追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种情况,作为京剧演员,他们太清楚了!

不少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赶鸭子上架,事先没有排练,直接上台,用京剧的行话就是,台上见!

尤其是你对合作伙伴的底细一无所知,你对他的唱腔特点,行腔的习惯,以及表演的方式一无所知,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时候,你在台上就会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就算是那些名家大佬们,遇到这种台上见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大的纰漏!

就像是马连良和程砚秋二位大师,一个是须生魁首,一个是青衣王者,两人在一次义务戏中合作,结果就成了两位大师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马连良先生的唱腔特点,干脆利索、爽利简洁。

而程派的风格是缓中有紧,紧中有慢,有时候你以为他唱完了念完了,其实他在那行腔念字当中呢,伱以为没了,刚要张嘴接话,他的腔或者字又冒出来了,总归让你急不得,等不得。

一个是火上房,一个是现打井,结果两个人这出戏唱的那叫一个难受啊!

最主要的是两人都是大角儿,谁也不让着谁,勉强最后唱完了,两人互道一声辛苦,然后就再也没有下一次合作了!

这就是风格相悖的两人没有对词的结果。

而林牧和郭德钢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况,一个是北方的学院派,一个南方的实战派,林牧对郭德钢的下一句唱词提心吊胆的,而郭德钢则是彻底的放飞了自我,早就忘了自己的唱词跟北方大路唱词的区别!

“公主虽然不阻拦——”

“怎奈令箭在银安——”

辙口都对,但是这词就让林牧很别扭!

大部分的这种快板的对唱,就跟数数一样,你数个三四五,你给你对六七八,但是你突然来了个英文“nine”,我脑子里还得琢磨一下,就很容易出现疏漏。

对于京剧演员来说,这种戏词都已经快要刻到骨头里了,脑子里根本就不用想词,凭着肌肉记忆,词就会脱口而出!

但是,当对方的词突然改了的时候,你的肌肉记忆就会出现偏差了!

林牧唱到现在,脑袋上竟然出现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跟郭德钢唱这么一段,竟然要比自己唱一整出戏都要心累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