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了下有些微乱的衣摆,脸上被公主打的红肿还没完全消退,于是补了点妆便也走出了房门,又想到昨晚李世民在李渊房里说的难民事件我决定在这特殊的日子做点有意义的事。
只要有心。”叫来管家和一些重要的家丁丫鬟一起商量了一下我的施粥、义诊计划,商量准备了一个上午,总算集聚了一些衣被,煮了几锅粥,又让管家请了三位大夫来义诊。于是从中午开始就在难民最多的地方找了间屋子,里面义诊,外面施粥施物,忙的连午饭都顾不得吃。
“楚兄如此义举真是让在下佩服!”其中一个叫张云之的年轻大夫恭维我道!此人相貌倒是一般!只是一双眼睛让人忽视不了的明净祥和,突自显示着自我的智慧灵动,淡定从容,为本平淡的脸增彩不少,典型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类型。
“张兄过奖,各位愿意加入楚某,便也是些济世救民的良医,将来必有翻作为。在下医术不精,便只能为各位打下手吧!还望各位多多指教。”我一边发放着手中的药,一边和他们聊着。
“我们有心又有何用?总是力不从心,生此乱世,自身亦是泥菩萨过江,只能靠一点医术勉强过活,如何能与楚兄相比。”
“张兄此言差矣!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相传东汉建安时期的名医董奉医术高明,治病就常不取穷人百姓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这一医界名人传想必各位也知晓,还有与之齐名的仲景、华佗,名人之所以能不朽于世便是因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和仁爱之心为世人作了足以让人称颂的贡献,他们可以做到,我等为何便不能了?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哈哈哈!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想不到这位小兄弟看起来小小年纪便已有如此心怀天下的胸怀,听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啊!孙某佩服,佩服!天下百姓有福矣!”另一个看起来30岁左右的大夫豪爽的大笑道。刚刚没注意观察这些人,现再仔细一看此人,五官并不怎么突出的人却由内而外透着活力之美,容光焕发,不染尘俗的明眸,留着胡须皮肤却细嫩的堪比女子,且自有一翻傲骨仙姿的气质,一看就是平素善养身之道之人。
“是啊!是啊……”另外两个大夫的恭维声打断了我的“专注”,我赶紧回神。心想今天遇到的都是些不凡之人,能不能说服他们来李府呢?组个军医义诊团也不错啊!
“不瞒各位!其实在下也只是出力之人,背后真正的资助者乃留守唐公李大人父子,李府向来礼贤下士,乐善好施,只要有一技之长者便以诚相待,各位皆为不凡之人,不知可有意投于门下?定能受到重用。”
“士为知己者谋,唐公李大人父子在太原陇西一带亦是有口皆碑之士,人心所向,有用得着张某人的,张某人愿意献犬马之劳。”
“在下亦有此意。”另一个李大夫也附和道,这人看起来倒还很年轻,年龄大概与我相仿,俊秀文静,还有点眼熟。我回以会心一笑,而孙大夫却迟迟不肯表态,全不把我期待的眼神放在眼里,自顾自把着他眼前病人的脉,等他把完脉,我便追问道,“孙大夫……”
“在下一向自由惯了,喜游医四方,此次来晋阳亦是恰巧游医至此,见难民甚多,又多有病者便来此义诊,不曾想有缘碰上楚兄弟的义诊团便加入了!在下对小兄弟的志向与胸怀甚为佩服,愿与你作忘年之交,然你我志同道不合,不可勉强也!”说完他自顾自的要给病人扎针,他诊病真是自信老练,真正的医者啊!不过也太打击我了吧!我的口才就这么差说服不了你?
“先生玉骨仙风,确实不是李府一俗地可配您屈居的,哈哈!看来先生才是我们中真正的大医呢!是要和医圣仲景、神医华佗等人齐名的大医啊!晚辈三生有幸竟能见到药王孙神医。”我向他90度就是一个鞠躬。
“什么?您就是药王?”
“药王孙思邈?”
另外两名大夫听我这么一说,异口同声的喊了出来,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也都一脸恭敬和崇拜的看着他。
“哈哈!神医不敢当!却不曾想你小小年纪竟能认出我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们没见过吧!”他利落的扎完最后一根针便抬头一脸笑意的看着我们,没想到真是,我也只是猜猜而已。
“方才见先生扎针,多以病者压痛点扎之,这些点并非穴位所在,又称天应穴、不定穴,《灵枢经筋》说:“以痛为输”,即据痛的部位来定位。药王孙思邈称之为‘阿是穴’。由古至今扎阿是穴能扎的好的大医无几,先生却尤甚。加之先生姓孙,喜游医四方,方才又说愿与晚辈做‘忘年之交’,以先生30几岁的仙容,却又年过半百者,当今唯有药王孙思邈有此仙容,先生不是药王,还有谁敢称是?”
我自顾自的说着,却全然不知旁边的众人已震惊的震惊,佩服的佩服,小声议论的议论。
“哇!竟是药王啊!”
“对呀!据传他游医四方,行医济世却极少以真身份示人的,都是一群救苦救难的好人啊!”
“是啊!那俊美少年不仅长的神仙般容貌,还有菩萨般的慈悲胸怀和七巧玲珑心。”
“是啊!活菩萨啊!”
“……”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