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歧路美人香:紫砂壶》第六十七章 月出幽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月出幽谷

1、

山里有中国人的武装,连雨荷都舒了口气。

夏夜,韶萍搀扶着雨荷,走出山洞,爬上一道山峰。月光正把群山镀上银箔。那应该是一个十五的圆月,月亮很大很亮,也很庄严,萤火虫飞起几只,大概觉得太过鲁莽,赶忙钻进草里,掐灭自己的荧光。甚至,连风都站在原地,看着月亮。一条原本山花烂漫、树石绚丽的峡谷,此时银白肃穆,仿佛是一片追思的经幡。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炮声,惊起一些飞鸟,在月下徘徊。

“国破山河在。”韶萍用目光扫过群山,停在飞鸟低鸣的山谷里。

雨荷把不由自主地搂紧他的胳膊,说:“韶萍,我们以今天的景象和感受,共同做一件紫砂器好吗?名字就叫月出幽谷。”

“好,就叫月出幽谷!”

离山洞不远的半山上,有一处废弃的茅屋骨架,显然在早年,这是一个小作坊,有平整出来的小院,院里有一个石桌,石桌二十步远,就是一条溪流,溪边有些五色的土,一看就知道,早先就有人是在小溪里炼泥的。

韶萍和雨荷光着脚,拉着双手,在溪流中踩泥,像在跳交谊舞。随着踩踏的节奏,两人转起圈,不知谁的脚一滑,相互拽个趔趄,溅起一阵水花,范雨荷就风铃般笑上一阵。笑着笑着,两人四目相对,两人越贴越近,笑容都凝固在脸上,韶萍正要松开手,雨荷突然扑进他的怀里…….

2、

在石桌上,韶萍用红泥紫砂,拍成一个浑圆的壶坯,雨荷做了一个分叉的壶把,像两山夹成的涧谷,壶嘴则是高耸的山峰,壶嘴口的高度,要远远高出壶的口沿,这正是范家制壶的绝技――范家斜壶。

玩紫砂壶的都知道,壶嘴、壶面、壶把要求在一条水平线上,如果壶嘴过高,倒水时角度就要倾斜很大,拿壶把的手就要抬得过高,腕子转动角度也大,容易疲劳;另外,斜度大,壶盖在口沿上容易掉下来,就要加高壶盖内圈的长度,增加壶的重量。而范家壶的壶嘴、壶面、壶把却处于斜线上,只是这壶把重心下移,倒水时并不比其它壶费力,还有,范家壶壶盖内圈更短,却能让壶盖悬垂而不掉落。

雨荷还在壶面上,精心镂雕了几只惊飞的山鸟,并刻了些山峰和树影的细节,贴粘在壶面上,韶萍看看,握住她拿竹刀的手,把这些一刀刀削掉,雨荷有点撅嘴。韶萍笑着说:“这样的作品,应该是孤高旷远的境界,你体会一下。”

雨荷想想,点点头。

壶做完了,他从身后抱住她,雨荷扭过头去,迷离地看一眼韶萍,把头埋进他的项下,闭上眼睛…….

几度寒暑交替,两人除打猎和采摘,就制作紫砂器,韶萍在技巧和绘画基础上,对雨荷有些指导,但两人没再合作作品。

3、

一声脆响,把雨荷从茅屋里引出来,赵韶萍狂躁地坐在石桌旁,身边到处是打碎的紫砂残片。

“韶萍,你真的在做汗露血珠壶?”

赵韶萍舒了一口气,点点头,缓缓地说:“雨荷,我要去一趟黄龙山。”

“为什么?”

“李家山的红泥过于细腻,颗粒小,还有,它的矿质成分,都决定了气孔率高不了。”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气孔一定是汗露血珠壶的关键。”

“对,所以,我一定要去搞些天青泥来。还有,我们制作的这些壶,在我们的炭火炉里,只能算作高温定型,将来还要送到窑里才能烧成,没有窑,怎么来试验汗露血珠壶呢?”

雨荷点点头,然后担忧地说:“日本人还在抓你,太危险了,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我们两个目标更大,再说,我一个人动作快,你放心吧。”</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