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客串崇祯传》第五章:开荒与武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除此,还招收民间有意从戎的平民,宁要一碗粥,不当丘八头,虽说大家对当兵的兴致不大,但人口基数过大的情形下,总是不发愁招来学生滴。

规范武学的规制之后,顺势将勇卫营从武学系统中抽离出来,做为正式的战斗序列,保留下来。

勇卫营当初的成立,还有承接部分京三营汰选人员的意思,这些年来,通过李邦华的铁腕治理,最后能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存在偷懒、怠惰、骄横的现象了。而勇卫营的娃娃军经过六年多的培训之后,刚刚被送走。现在的人员不多,刚好适合与武学分开。分拆之后,又分别自锦衣卫、巡捕营、京三营等军队中,抽调人选,凑齐忠卫营、勇卫营各三营定员,他们日常驻扎的地点,也多是原有的住所,北京近郊一带。

忠勇双卫进行整编前,国家曾经赐十支队伍以专属番号。但兵部进行过论证,害怕久成私军的现象产生,因此,建议国家做一次整顿,因为同样是老钱主导此事,因此此建议得到了批准。

这些年已经陆续收回忠毅、忠勇、忠英、忠烈、总合这五支忠字营的番号。当然,收回时也做了约定,以后再有军队出征,可进行临时赐旗、赐号。

现在剩余的三只忠字营:分别是申甫的忠武军、孙诚的忠觉军、大同那边的忠真军。

申甫是和尚出身,他能有今天,全是当今皇上的一力擢拔,又是新车军,没有马步兵种的配合,威力不是很大,这才被兵部保留下来。

孙诚是皇上礼贵妃的准妹夫,兵部怎么也要考虑到这层关系,否则孙诚也甭想当这个总兵。

大同那边,正式将忠真营从大同镇中剥离,并任命黄得功为都司主官。

黄得功是从小兵打上来的,又不是世袭军户出身,作战悍猛无双,为人又中正耿直,虽说前段时间,因为剿匪失利,被降职使用,但无论如何,都是兵部放心的将才。

前段时间,满桂出去搞游击,黄得功也算立了不小的功勋,加上他的上司阵亡,满桂又兼着大同镇的总兵,所以黄得功也就顺理成章的高升了。

但话再说回来,好容易保留下三支忠字军的日常建制,如果都是皇亲宠臣,对外说起来也不好听,因此机缘巧合之下,黄得功就成了忠真军的主官了。只是级别还是七品都司。

这样整编之后,忠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勇卫营定员三营1万2千人。忠卫营、勇卫营、锦衣卫合称京师三卫;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师三营。这些建制统称为京师三卫三营,兵力一共是21营8万4千人。

锦衣卫是八个营的建制,其中:锦衣后卫营守中都凤阳,锦衣五卫营守南京,锦衣六卫营跟随申甫的车炮兵一起练兵。

既然是老钱提出来的整顿计划,又是为了和老袁抢风头的计划,所以老钱的动作还真叫大,命令国子监在城北建立雍和学馆,同时将西学院也划归到国子监之中管理,这样一来国子监真正成为了综合性学府。与东林书院合称南北二学。

但国子监的名头、实力以及科目设置,就远超东林院了。因为徐光启是九卿之一,工部堂官,礼妃又是皇上宠妃,又是皇商出身。费力、范死力这样的著名番夷,也在此挂了个虚职,无论从名头,还是实际的成果,都不是传统学院定位的东林院所能比的。

这也是皇帝对东林党行使的釜底抽薪之计。虽说这个安排并不高明,甚至有些失之愚蠢。但人家皇上并没有明说个中因由,大家也不好乱吵吵,只好认了这个头。

等整顿好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陕西那边的流寇,就犹如老人家的病根儿一般,遇到点风吹草动,就立刻重新干扰起大家的生活来。

……

洪承畴现在有两个外号,流寇之中,号称‘洪屠手’。因为他杀手无情,所过之处,无不是血流成河。诱降屠杀、围歼屠杀、受降后还是屠杀。以至于杨鹤是隔三差五的就上个折子,来提醒皇帝和内阁,

“当今大明,天下之大一统也,非春秋乱战之时。招抚流民,当悉归地方安置,此乃国策耳。万勿启用竣法,激发更大民变。”

“呵呵,咱们的杨总督,文笔还真是不错嘛!”

我每每接到类似的奏折,都要插科打诨的,把阁臣们往沟里带。但老钱等人却始终有些汗颜的请求我。

“皇上,杨大人所言,发自肺腑,请皇上谨慎行事。”

“好的,好的,朕这就传旨,嘉奖杨鹤,饬斥洪承畴,并且罚他的俸禄。”

呵呵,夸也夸了,骂也骂了,还要褒奖不是?这就引出洪承畴的第二个外号来“洪盐酒”。

自古盐铁专卖,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贫困的农户百姓,一般是买不到好盐的。

山西西南的潞盐,是质量非常不错的内陆盐,洪承畴总督山陕,这潞盐业务自然归他所管。因此,平日里他多少还是借助一下潞盐来进行一些招抚工作滴。

他的招安政策很实际,凡是投诚并确系为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赏盐一斛、酒一坛,粮菜茶肉若干。这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招抚手段和政策。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谐音恰与‘盐’‘酒’相通,老百姓在得到洪总督发放的精盐之后,都欣喜欲狂,久而久之,‘洪盐酒’的名号就越来越响亮了。

连年的干旱,虽说造成了很多的流民作乱,却也更显衬出国家招抚的姿态。红白薯的种植、洪盐酒的乱叫。都让更多的百姓安下心来,耐心的等待天气转好的时节。况且有那么多的银子打底儿,大家熬的也不是很艰难!

又通过义师的教育、驿站明刊的宣传,都知道国家正在努力的改善他们的境况,于是,流民的规模始终控制在可容忍范围之内。

但是,彪悍的民风,造就彪悍的变民,更何况,是英雄,始终会脱颖而出。是人杰,始终会鹤立鸡群。

李自成,这个旷古都难得的草莽英雄,还是走进了历史之中。当我看到洪承畴的战地稽考之中,突然冒出李自成的名字时,脖子前面的喉咙处,不禁凉了一下。

呵呵,脖子后面发凉,是因为害怕鬼头大刀从后面削下来。喉咙发凉,是因为害怕最终那自缢的事件重演。

“快宣旨,无论如何,都要斩杀李自成!”

我几乎是声嘶力竭的下着指示。以至于方正化少见的给我跪了下来。

“万岁爷,那李自成现在不过是一员俾将而已,何苦来万岁爷要为这样的流寇动怒?”

“朕……”我无奈的看着方正化,心头发冷,嘴角歪歪扭扭出一个似哭非哭,似笑非笑,难看无比的表情。

“你知道什么?朕这些年来,对驿站可谓是尽心尽力,毕自严多次语及裁撤驿站,都是朕给否了,还允许他们用明刊卖钱贴补,到现在,他李自成依然要反,朕的苦心不是白费了吗?”

“皇…皇上,李自成虽为驿卒,但属年节受命,并不在驿站编制之内的。臣,臣,臣祈请圣上息怒!”

方正化被我吓坏了。以至于半天才憋出这么一句来。见我有些发愣,连忙给我到了一杯冰镇酸梅汤,希望我能冷静下来。但在放下的时候,他手不自禁的抖了一抖,酸梅汤溅洒了一些出来,直落在书案上的奏折之中。吓得绯儿连忙上前帮他擦拭。方正化则退后几步,跪在地上。

我一见绯儿的脸色都有些发白,缓缓了心情,先摆摆手,给绯儿定定神,然后再出言安慰他们两个。

“绯儿,你把这些奏折收拾收拾吧,朕今天不看了。还有正化啊,此事你也甭害怕了,朕就是急怒攻心罢了,罢了,罢了,发明旨,洪承畴抚民有度,特命其为陕西布政使吧。”

先下旨申斥,再下旨提拔,摆明了我明抚暗剿的决心,希望洪承畴不要令我失望就是了。

洪承畴的战报考绩之中,把现在山陕一带的各路流寇都说了个一清二楚。

山陕一带,流寇大帜,多者万人,少亦半之。蹂躏秦晋之地。计有:李老柴、独行狼、郝临庵、刘道江、一条龙、魁大虎、红军友、李都司、杜三、杨老柴、可天飞、郝临庵、紫金梁、混世王、姬关锁、八大王、曹操、闯塌天、兴加哈利、闯王等。

其中罗汝才自命曹操,张献忠伪号八大王,高迎祥僭称闯王、李自成为闯将军。蹂躏秦晋之地,横行山河之间,臣纵贼乱国,合当死罪,惟愿戴伽自赎,以不负圣上隆恩。

看完这些,我不禁哀叹,罗汝才、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这些人到底还是都跳出来了。不过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当初的大明,虽说依然是破绽百出的局面,但有效的弥补也在有序进行。我相信洪承畴的本事,我也相信自己,绝对能打赢这场将持续十多年的缠斗。破茧嘛!自然是一点一点的破,不着急,不着急。我毫无效果的自我安慰着自己。

这些天,言官也少见的不再大乱,更有御史张宸极上书给我。

“贼自秦中来。秦将曹文诏威名宿著,士民为之谣曰‘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且尝立功晋中,而秦贼且灭且出。宜敕令入晋协剿。”

好吧,既然言官系统,少见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这面子我也不能不给。

于是立刻下旨,命陕西、山西诸将并受曹文诏节制。命曹文诏为山陕节制总兵官,受命洪承畴麾下。这一文一武,如果配合默契,山陕的匪患还是可以看见平灭的希望滴。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

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三年二月,在马世龙的节制下,与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埋伏在玉田、枯树、洪桥一带,鏖战有功,升迁为参将。

自大堑山转战到遵化,领马世龙的将令,连克大安城及鲇鱼诸关。收复遵化四城的战役中,也是多有战功。他的官衔也就升到了都督佥事。

三年七月,因为陕西贼炽,洪承畴急用良将,才擢拔到延绥东路副总兵的。这几年来,他的每一战,都被孙承宗看在眼里。虽说也有因为作战失利被贬黜的情况,但能够连续提拔到山陕节制总兵官,可以说是完全凭借着浴血厮杀才换来的。能有这样的良将,的确是国家的大幸。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