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村姑当官》七十一章 没有功劳便是过 没有过失便是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花赶到省城一家医院,急急忙忙冲进了病房,看到贾省长正趟在病床上挂着点滴,春花焦急的问:“怎么啦,前几天还好好的啊。”贾省长看到春花来了,就要坐起来,春花赶紧走向前,扶着贾省长,说:“你躺着吧,别动。”这时春花才发现贾省长已面目全非,嘴歪眼斜。一位医生看到春花那关心爱护和着急的样子,以为是贾省长的女儿,就笑脸相迎,说:“你爸的病是面部神经麻痹,不要紧的,我们会用最先进的方法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医生热心的安慰,使春花很不好意思,现在就解释反而增添麻烦。春花不置可否,又询问了贾省长的详细的病情,知道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也就放心了。

原来,贾省长的病全是春花惹的祸。就是那天夜里**视频,贾省长看的认真看的仔细看的兴奋,长期保持一种脸形,加上空调较低,以至于面部疲劳和僵硬,第二天早晨就流口水不止,这才知道生病了。

贾省长看到春花来了,就急着要回家,医生怎么劝阻也不行,只好答应半天时间,晚上必须回来。

贾省长带着春花回到了家,就迫不及待的拥抱着春花。此时的春花很担心的说:“您现在还在生病呀,等您病好了吧。”“没事的,你听到医生说了,不要紧的。”贾省长说着就把春花搂抱到床上,一边抚摸着,一边用嘴亲着春花的**。当他脸爬在春花的左**上,不停地用嘴舔着春花右**,正好与他的嘴歪着是一个方向,很是方便。春花看到贾省长歪着嘴贪婪的样子,既满足又幸福,不由得快活的呻吟着。贾省长一边亲吻着吸允着,一边安慰春花:“我这不是很好吗,嘴虽然歪了,可是亲你却方便多了,这叫因祸得福呢。知道吗?我在舔你的这颗红痣呢。”激情四溢的贾省长早已把医生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他和春花极度兴奋了一夜.

第二天大早,春花的一只袜子怎么也找不到,再看看贾省长的嘴歪的更厉害了,心中暗想,是不是老天在惩罚我们啊。贾省长也感到奇怪,怎么一只袜子能飞啊。于是他们把卧室里翻了遍,还是找不到,最后他们把床移了位,看到床底下有女人的丝袜。春花拿了一看,有三只长短不一的袜子,都不是春花的,因为春花丢的是带花的短袜。春花拿着三只女袜,面带几分嗔色,贾省长弄的十分尴尬。就在春花气愤地把一把袜子抛向床上的时候,自己的短丝袜突然从袖口里冒了出来,春花由怒转喜,贾省长忙着给春花穿袜子,还不失时机为春花做脚部按摩,完了又亲了亲脚心,惹的春花噗嗤笑了起来。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岁月有痕,前程似锦。春花的仕途越走越宽,越走越畅,她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地位,还赢得了老百姓的掌声,为此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她没有因为难以克服的困难而退却不前,也没有因为众人的夸赞而忘乎所以,而是一如既往,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她没有忘记走水路奔小康的战略,这两年一直在潜心研究,精心准备着。她多次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倾听民声。她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不利因素都考虑了,她要打一场为己造势的攻坚战,打一场规模空前的硬仗,打一场为民造福经济仗。

她认为条件基本具备了,及时向县委提出实施这一计划的意见。此时,张致宇书记也为这件事反复思考着,这不是一件小事,将倾全县之力,动员近十万之众,冒倾家荡产之险大动作。他已进入仕途的末期,从内心来说,不想再冒这个风险了,如果失败将晚节不保,多年功名毁于一旦。这也是他最后一博,他深知善战者无战功的哲理!

张致宇看到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的势头,看到周边县的经济形势,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他也看到了老百姓期盼富裕的迫切心情,为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老百姓尽快富裕,也为了给有一个春花施展才华的平台,更是为了自己再上台阶,最后咬牙拍板。

拍板前他和春花作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是他发自内心的,发自肺腑的声音,是他毕生的感慨和经验之谈。

他告诫春花这不是一件小工程,涉及到十五个乡镇近万人的撤迁,涉及近十万人半年之久工程,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要春花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他深有感慨的说:

“就为官的政绩观,从古到今,不外乎两种观念。一种是‘无功就是过。’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政绩观,但往往因干事太多,操之过急,而风险过大,以至于矛盾重重,关系紧张,身心憔悴。知者千虑必有一失,老虎也有打盹时,稍有不谨慎,前功尽弃,下场可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战者无战功。’

还有一种就是‘无过就是功’。这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政绩观,信奉‘无多言,无多事,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这类干部处世谨慎,大智若愚,思考缜密留有余地,保守稳健。往往不主动挑战风险,不主动承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正因为这样人际关系较好,从容不迫,所以矛盾也少,不犯错误,压力不大,既会工作,也会生活。但有时人们也会说‘无能者为将帅。’

受这两种政绩观的影响,干部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等等,都会迥然不同,比如说,有的举重若轻,有的举轻若重;有的精明过人,有的难得糊涂;有的锋芒毕露,有的棉里藏针;有的老谋深算,有的心直口快;有的廉洁奉公,有的贪得无恹;有的顾全大局,有的斤斤计较……

就干部的荣辱观也有两种,一种是以领导表扬为荣,一种是以群众赞扬为荣。以领导表扬为荣的人,往往对上负责,看上级脸色行事,喜欢做表面文章。以群众赞扬为荣的人,往往对下负责,关心群众疾苦,做事踏实。其实,这两者是统一的,领导也是从群众中来的,为民谋福利的。可是当领导的决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出现失误时,矛盾就来了,就看你怎么执行了。当然最好荣辱观是两者的统一,既要对上负责,也要对下负责,我们在工作中就要找到这个平衡点,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当然也有两者不一致的,有的时候甚至尖锐对立,例如官吏笑贫不笑娼,百姓笑娼不笑贫;官吏嫌贫爱富,百姓杀富济贫;官吏有奶便是娘,有权就是爹,百姓冻死迎风站,饿死不要饭。

春花呀,你还年轻,前途无量,官场上的道理你慢慢就会清楚了,有些道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很多知识不是靠书本学来的,是靠经验的积累。这些为官之道,你只能看懂,却很难看透,更难看破。什么时候看透看破呢?到退休以后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听了张至宇的一番肺腑之谈,春花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她既感动也感激张至宇的推心置腹,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担子沉重,道路长远。好在春花风华正茂,雄心勃勃,任凭仕途多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可能官场就是赌场,是有瘾的,一旦你走上这条道,就难以退下来。也有人说当官就像抽大烟,一旦上瘾就无法自拔。

是啊,在这条路上,有人春风得意,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荣华富贵;也有的人马失前蹄,倾家荡产,深陷囹圄,声败名裂。

时间不长,县委为此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决定实施这一战略。时间从明年元月到五月,抢在夏收和汛期之前结束这一工程。这一工程将开挖十二万亩鱼塘,动员八万民工上阵。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完成,刘县长亲任总指挥,春花为常务副总指挥,负责日常工作,余副县长任副总指挥。

一天,春花看了安澜县志,了解了很多有趣的历史知识。

安澜县位处浩瀚的赤水湖东岸,水域辽阔,滩涂广袤,长期以来形成了大面积湿地,无人问津,这里野草丛生,芦苇遍地,野鸟成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以盛产野鸭而闻名,有对鸭、四鸭、六鸭、八鸭等。对鸭就是公母一对,生活在一起,体形最大,也最肥。八鸭就是四公四母生活在一起,体形最小。它们群生,每当众多野鸭飞起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飞机的声音,在天上犹如一片乌云,可以遮住阳光,蔚为壮观。这里的农民常用野鸭煮饭招待客人,只要你吃了一次,那野鸭的香味就会萦绕在你的脑海里,使你终身难忘。

这野鸭煮饭就是把野鸭像烧菜一样先烧好,然后再放入大米做成混合米饭,野鸭在米饭中相蒸,黄黄的鸭油吐露在米饭中,把米饭染成淡黄色,野鸭特有的浓烈香味随风飘荡,数十米外都可以闻到,吃起来那更是香味可口。

紧靠赤水湖还有一条古老的汴河,这是一条美丽的河,历史悠久的河,是一条饱含风霜的河,更是一条神秘的河。

走水路奔小康,就是在这条河与赤水湖之间的滩涂上开挖鱼塘,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发展养鱼业。

这条河没有其他河流那么自然流畅,也没有其他河流那么浪漫,它显得简捷明了,没有什么拐弯抹角,也没有什么掩饰,更不像小脚女人羞羞达达,好像一名勇敢的武士很能体现母亲的意图,直奔主题涌向赤水湖的怀抱。因为它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也正是因为它饱含这里人民的汗水和泪水,背负着很多历史事件,所以也显得格外沉重。

这条河的故事太多,我们无法一一叙述,但有几个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故事。一是流传一个脍炙人口的诗,二是产生一个典故,三是改变一个树名,四是揭示了一个真理。

因这条河流传很多的诗,其中有一首最为广泛,便是皮日休的: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谁较多。

汴河历史上称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挖的运河。这条河引黄河水,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的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因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称为汴河。

这首诗告诉人们,隋炀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淫乐,开发了大运河,大量耗费民脂民膏,使人民苦不堪言,激起人民的抗争,最终被人民所推翻。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隋亡的原因,然而大运河的开凿,客观上大大改善了南北的交通,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用“至今”二字表示造福人民的时间长久,说“千里”说表示得益的地域广阔,“赖”则表示国计民生而不可或却,这是辨证的看待这条河。

隋炀帝不仅利用这条河为民造福,而且也利用这条河作威作福,奢侈糜烂,劳民伤财,已达到登峰造极地步。传说,当年运河隋炀帝多次率众达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连绵数百里,仅拉船的人就达几万之众。

客观的看,若论功绩,炀帝开挖运河并不比大禹治水逊色,可惜的是,炀帝好大喜功,寻欢作乐,不顾人民死活,最终害民害己,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这条河还产生一个“纳谷行舟”的典故。

公元605年起,隋炀帝杨广三次乘龙船从洛阳沿汴河下扬州。

当年安澜县境内有段河床地势较高,逢干旱之季,常干涸不通。当地老百姓相传,杨广龙船行至此地,正值河水断流,龙舟无法行走。杨广即令楚地州县交纳谷子、香油相伴,铺在河床上,代替河水,以便行船。这便是史称的“纳谷行舟”

千百年来,一些史学家对史称的“纳谷行舟”之说,持怀疑态度,认为那只是人们对一代暴君杨广的愤恨,“纳谷行舟”未免夸张。1950年,安澜县在疏浚河道时,还真的发现铺有谷子的遗迹,从而解开了杨广“纳谷行舟”的千古之迷。

公元605年8月后,杨广又二次下扬州。这次,他坐的一艘龙舟长二千尺,高达四十三尺,有四层,最上面一层是正殿,一层为朝堂,二层为内殿,三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各个房间全用金玉装饰,非常豪华。萧太后坐的船也有三层,其他的船有数千,以供后宫各贵妃、公主、大臣、道士、和尚、尼姑和少数民族以及外国来宾乘坐。

杨广为了避免在航行中受到太阳照晒,以一匹绢换一棵柳树的代价,令沿岸百姓把柳树连根移到汴河两岸,并赐柳树姓杨。自此,本地柳树又称“杨柳”,所以今天我们都把柳树称为杨柳。

这条河还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宰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也决定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不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朝代,如果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注定要失败的。凡事都必须以民为本,任何统治者都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随心所欲。民以食为天,政以民为本。不为人民造福,最终将被人民所抛弃。即使为人民造福,要考虑到人民的承受力,如果超过了人民所承受的极限,也会遭到人民的反对。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